《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
-
资源ID:93989455
资源大小:295.7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
我的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科目 地理(必修一)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 课时 2 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了解 1 月、7 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读“东亚季风”图,培养学生读图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 本课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对第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第二个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三、学情分析 1、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热力环流有了初步的掌握,可以分析一些简单环流模型和现象,但综合的分析能力仍然较弱 2、空间思维能力普遍尚未建立,理解起来仍然较为吃力 3、基本的海陆位置,大洋大陆位置还未熟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通过作板图,采取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的方法化解难点知识进行教学。2、“问题导学”、多媒体实物投影。3、注意结合实际,多举例帮助学生理解。4、引导分析法、假设推理法、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巩固知识。5、借助比较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动手、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2、理解海陆热理性差异及其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掌握东亚季风的成因、特点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和特征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东亚季风的形成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 1 课时:1复习引入:(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是什么?(2)假设理想状态:地球不自转、不公转、无海陆差异,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绘地球单圈环流图。回忆画图,见理想状态赤道与极地间热力环流图(图 2.9)。以热力环流引出单圈环流。2理想现实化一(附加自转条件):推导三圈环流(图 2.10),采用板画方式。(1)铺垫:比较北半球高空、近地面风向的差异,说明原因。(2)推导低纬环流,“0 型”。(3)推导中高纬环流,“8 型”(4)以平面简图的形式按顺序绘制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5)说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6)梳理气压高低与气流升降的关系。(1)地面风向以一定夹角斜穿等压线,高空风向在一定距离处与某一等压线平行;高空摩擦力较小。(4)极地-赤道冷热-极地高压、赤道低压-气压带相间分布-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风带风向-风带命名。(6)高压-下沉;低压-上升。推导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在平面图上落实气压带、风带。理想现实化二(再附加公转条件):分析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 (图 2.11)。(1)读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2)气压带和风带随什么移动?两者移动幅度如何?学生回答:(1)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太阳直射点,同向不同幅(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幅度小)。引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 4理想现实化三(再附加海陆分布差异):推导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转换。(1)结合 P33 海陆热力环流图(图 2.4),铺垫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知识。(2)依据 1、7 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13 和 2.14),说出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列表比较亚洲东部和西太平洋冬夏气温、气压、风向、对天气的影响。(3)在上两图中选出几点,根据“切-垂-偏-延”方法判断其风向,并与东亚季风图(图2.15)标示的风向相映证。结合北京冬夏天学生回忆回答:(2)海陆分布使气压带和风带断裂成若干气压中心,(导致季风环流形成)。陆地与海洋相比:冬季降温快、气温低,高压,破坏副极地低压带,陆风、寒冷干燥;夏季升温快、气温高,低压破坏副热带高压,海风、温暖湿润。认识海陆差异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说出北半球海洋和陆地冬夏季气压中心的高低。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了解月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教学内容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第二气变化说明。(4)结合“两个最大”,说明亚洲东部季风现象的显著性。第 2 课时:1复习引入:(1)绘制气压带风带模式图(两名同学上讲台上画,各画南北半球,其余学生画全球)。(2)读图 2.13、2.14,回忆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高低变化,结合北京分析风向、天气的变化。画气压带风带模式图。熟悉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熟悉亚洲东部和西太平洋冬、夏气压中心高低变化。2分析气压带和风带性质。(1)分析气压高低与气流升降和少雨易雨间的关系。在所画气压带和风带图上标示少雨或易雨。(2)结合气压带纬度位置,简要说出气压带的天气特征。(3)根据风带的风向(高低纬方向),判断风带少雨还是易雨。在所画气压带风带图上标示少雨或易雨。(4)结合风带纬度位置,简要说出气压带的天气特征。学生分析、标示:(1)低压-上升-易雨,高压-下沉-少雨。(2)极地高压-寒冷少雨、副极地低压-低温易雨、副热带高压-高温少雨、赤道低压-高温易雨。(3)高纬吹向低纬-蒸发-少雨,低纬吹向高纬-凝结-易雨。(4)极地东风带-寒冷少雨、中纬西风带-温和易雨、低纬信风带-高温少雨。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和对气候的影响。3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压带和风带交界区的影响。(1)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2)35N 附近,是哪个气压和哪个风带邻接?它们季节移动导致交界区冬、夏天气发生怎样变化?学生分析:(2)副热带高压带、中纬西风带,夏季副热带高压北移,控制此地,高温少雨,冬季中纬西风南移,控制此地,温暖多雨。认识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示范分析方法。4案例分析(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图中标示三种典型气候的位置):(1)根据三种气候区对应的气压带风带说明其形成原因和气候特征。(2)铺垫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读图方法:气温曲线:凸凹-南北半球、最低温 0以下温带、最低温 15以上热带,二者之间亚热带;降水柱状:季节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有关。(3)根据三种气候特征描述,比照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图 2.16,三种),找出对应关系。尝试用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分析气候的成因、特点,能通过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判断三种气候类型.5拓展思考:35N 附近的亚洲东部为何没有出现地 中海气候?6归纳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确定了气候分布格局,一个地方为那种气压带、风带控制或学生分组讨论、判断。大陆东岸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季风气候。了解亚洲东部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了解月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教学内容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第二交替控制就有相应的气候类型。亚洲东部有特殊的季风气候。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知道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同时提高其动手能力,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上来。考虑到部分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初中地理知识薄弱的因素,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适当降低难度,多联系图片和现实进行教学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大气环流及意义 二、三圈环流 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 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 (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了解月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二教学内容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