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教学案.pdf
高三生物第一轮教学案课题1:内环境及稳态一、【自主学习】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统称为,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等。人体内的 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 o具体地说,就是由呼吸系统吸进的和消化系统吸收的 先 进 入 然后再通过 j a入体内细胞;同时,体内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也要先进入,然后再进入 而被运送到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可见,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才能与 进行物质交换。正常机体在 和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的 状态叫稳态。如正常人血浆的pH通常在 之间,这是由于血液中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由一种 和相应的一种_ _ _ _ _ _ _ _ _盐组成的,如H2c03/;/等。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等也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许多复杂的 反应组成的,而这些反应的进行需温和的外界条件,因 而 稳 态 是 肌 体 进 行 正 常 生 命 活 动 的,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并导致,如当血液中 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这在成年人表现为 病,在儿童表现为 病,血钙过高,则会引起 等疾病。1、右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结构图。(1)图中字母和数字符号分别代表什么含义?(2)由图中的哪些部分可以组成内环境?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2、简述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血液PH还能维持在7.3 5-7.4 5之间的原因。3、简述内环境稳态的生物学意义。三、【精彩回放】1、(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II卷)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HECMNaHCO,对血浆p 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人体内的内环境即指体液2、(2008年高考宁夏卷)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 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3D、升高、乳酸、NaHCO33、(2008年高考广东生物卷)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2)重要组织液中的C02有害无益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过 程 b 或 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B、C、D、4、(2000年高考广 东 生 物 卷)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A液为_ B液为 C液为,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 的 液 体 环 境,这 个 液 体 环 境 称 为(2)C O/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 是 一(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浓度升高,导致 病的发生。四、【过关练习】1 .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 内 环 境 的 相 对 稳 定 无 直 接 关 系 的 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2 .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消化液A.B.C.D.3.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 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4.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一组织液一淋巴一血浆一靶细胞 B.淋巴一血浆一组织液一血浆一靶细胞/血浆 组织液一靶细胞C.组织液 t淋巴 D.组织液一血浆一组织液一靶细胞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 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B、C、D、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0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0C、N a Ch、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7、下列哪项是对稳态生理意义的准确理解?()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簿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9、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 是()小腿抽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尿毒症 组织水肿A、B、C、D、10、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结构,、表示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不善摩 A、一般情况下,中的CO2不能向中扩散B、B结构呼吸作用的终产物是乳酸C、中血糖浓度的调节与垂体有关D、均参与了体温的调节11、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A.B.C.12、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一命V*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5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总能保持稳态的平衡1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14、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 细 血 管 管 壁 细 胞 生 活 的 具 体 内 环 境是 o (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 气 从 血 液 进 入 组 织 细 胞 的 方 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与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o(4)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03-、HP04?-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膜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明显增加的物质有。15、右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 中 A代表,B代表,C代表。(2)填 写 图 中 D、E系统的名称:D;E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外界环境中的物质营 养 物 质D系统食 物 残 渣Qico?呼 吸 系 统,尿 素、尿 酸、水等E系统血 液 循 环II1 CI细胞内液(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 a*和 C I 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系统。(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系统。而 C O?的排出则要经过、系统。内环境及稳态答案:三、【精彩回放】1、B 2、B 3、D 4、(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2)毛细血管内C O 2 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 O 2 的 浓 度(3)胰岛素,葡萄糖,糖尿四、【过关练习】1、D 2、D 3、D 4、C 5、B 6、C 7、C 8、C 9、B 1 0、C 1 1、B 1 2、D 1 3、C1 4、自 由 扩 散 6 三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P H 值 氧气、营养物质等 二氧化碳,尿素等1 5、(1)内 环 境 血 浆 组 织 液 淋 巴(2)消 化 系 统 排 泄 系 统(3)消 化 系 统 循 环7)(4)循环系统、排泄。循环系统、呼吸。课题:【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强化练习)1、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凝固最快的温度条件是()A、0 B、15 C、35 D、25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不应将加酶洗衣粉溶于沸水中使用 B、所有的消化酶只有分泌到消化道中才起作用C、麦芽糖醉水解后可产生许多氨基酸分子D、淀粉酶可高效地促进淀粉水解为麦芽糖3、人在发高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其更本原因是()A、消化道的食物没有消化 B、发烧使肠胃蠕动减慢C、代谢废物排出受阻 D、醉的活性减弱4、为使加酶洗衣粉的去污渍效果好,处理方法应该是()A、先用冷水侵泡,再在温水中搓洗 B、先用开水侵泡,再在温水中搓洗C、先用温水侵泡,再在温水中搓洗 D、先用温水侵泡,再在冷水中搓洗5、随食团进入胃内的唾液淀粉酶不再消化淀粉的主要原因是()A、酸碱度改变使酶失活 B、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一次C、温度改变使酶失活 D、胃中已没有淀粉6、下图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某种酶后在08 0 c环境中,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依图判断,在0 C 8 0 c环境中,酶的活性变化曲线(pH适宜)是()分解物质总*温度(t)7、酶在经0和100温度处理后,都没有活性,因为()A.经过0C处理的酶的活性不能恢复 B.经过100C处理的酶的活性不能恢复C.经过0C处理的酶其空间的结构被破坏 D.经过100C处理的酶被氧化分解8、下图是某一有机物加催化物质后置于080环境中,有机物分解之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图。据该图判断,如果把这些物质置于800环境中处理(如图),其关系图应为()分解鬻的耆9、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中的()A.肽键 B.肽链 C.空间结构 D.氨基酸10、某同学在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实验设计的步骤如下:(1)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3,分别注入2 mL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液(2)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 左右的热水、沸水、冰块中各维持5 min。9(3)取出3 支试管,分别滴入1 mL质量分数为2%的a 淀粉酶溶液,摇匀后,再在各自温度中维持5 min。(4)在 3 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 滴碘液,摇匀观察现象。请回答:(1)、该同学做该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什么?(2)、该同学做该实验预期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他能达到目的吗?为什么?(3)、假如该同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应对他的实验过程作怎样的调整?(4)、该实验的颜色反应指示剂碘液能否用菲林试剂代替?为什么?(5)、能否用稀释的唾液代替。一淀粉酶溶液?如果可以,应该注意什么问题?(1 0卜11、已知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又知鸡蛋被加热到65后会变熟,但不知唾液淀粉酶被加热到65后是否影响其生物活性(即加热到65后其生物活性是不变、失活还是活性降低?)。为探究此问题,请您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完成相应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可获得的相应结论。材料用品:经过稀释的唾液、经过稀释并煮熟的淀粉糊两份(一份保持在37环境中,另一份保持在6 5c环境中)、碘酒、酒精灯或其他的加热设备、试管若干、量筒、滴管、大烧杯、温度计。完成相应的实验方案: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将甲、丙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将乙试管放人65c温水中。3 支试管均保温5min后取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可能的实验结果及可获得的相应结论:12、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催化效率受温度、酸碱度和激活剂的影响,已知NaCI是唾液淀粉酶的一种激活剂。请设计一个NaCI能提高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1)实验材料用具:淀粉糊、蒸储水、碘液、稀释的唾液、适当浓度的NaCI溶液、试11管、量筒、滴管等。(2)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第(3)结 果 分析:.13、在一块淀粉琼脂块上的5 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如图所示:一组酶作用特性和酶活性的探索性实验。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h后,用碘液冲洗淀粉琼脂块,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淀粉圆点实验处理方法磷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A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蓝黑色B经过效沸的新弊唾液蓝黑色C只有新鲜唾液红棕色D接种面包客红棕色E只有2%蔗糖酶液12(1 )你对圆点 A 与 B 的颜色变化的解释是。(2)圆点D的颜色变化与圆点C 具有一致性,你对这种实验结果的解释是(3 )你 认 为 圆 点 E 应 呈 现 _ _ _ _ _ _ _ _ _ _ 色,你 做 出 这 种 判 断 的 理 由是。(4)上述实验装置要放入3 7 c 恒温箱中进行保温处理,请你提出两个理由加以解释:O。【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强化练习)答案:19:CBDCABBBC10、实验步骤改动:(1)取 3 只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分别注入2 m L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液;同时.,再取3 支洁净试管,分别注入2 m L 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将 3 支盛有淀粉液的试管分别放入6 0 左右的热水、沸水、冰块中,同时,在 3 种温度中各放入1 个盛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维持各自的温度5 m i n。(3)将3 种温度下的淀粉醯溶液分别倒入各自温度下的3 支淀粉液试管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 m i n。(4)在 3 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其颜色变化。注意:置于沸水中的试管取出后要在温度降低到7 0 左右后再滴碘液。11、实验方案:(1)取 3 支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向甲试管注入3 7 的淀粉糊3 m L,向乙试管注入6 5 的淀粉糊3 m L,再向两支试管中各注入等量的3 7 和 6 5 的唾液213 m L 向丙试管注入3 7 的淀粉糊3 m L 并注入3 7 的蒸储水2 m L,振荡。(3)保持各自温度5 m i n 后冷却,分别向3支试管中滴入等量的碘酒.观察并比较3支试管中液体的颜色。实验结果及结论:本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结论有3种:(1)若甲、乙两支试管液体的颜色相同(均为无色),则证明唾液淀粉能在被加热到6 5 后不影响其生物活性。(2)若经过6 5 c 温度处理的乙试管中液体呈现蓝色,与丙试管液体颜色相同.则证明唾液淀粉酶被加热到6 5 后失去了生物活性。(3)若经6 5 c 温度处理的乙试管中液体呈现蓝色,但是比丙试管液体颜色浅,则证明唾液淀粉酶在被加热到6 5 后生物活性降低了。12、(2)第二步:向甲试管加入适量的N a C I 溶液,向乙试管加入等量的蒸储水;第三步:同时向两支试管加入等量且适量的稀释唾液;第四步:向两支试管各加入1 滴碘液;第五步:观察哪支试管里蓝色较快褪去。(3)甲试管中蓝色褪掉较快,证 明 N a C I 能提高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13、(1)强酸和高温使唾液淀粉酶失活(2)面包霉菌分泌的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3)蓝色;不能催化淀粉水解(4)利于面包霉的生长;提高酶的催化效率。课题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一、【自主学习】人体水的来源有饮水、食物中所含的水及,其中 是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人体水的排出(四条途径):由 排出;由皮肤排出;由 排出;由 排出。其中皮肤排出是指在 情况下,由 的水汽;是人体排出水的最主要途经。N a.的主要来源是(正常成年人每天要通过饮食摄入 g),而且儿乎全部由 吸收。N a 卡 的排出途径主要经 排出,排出量_ _ _ _ _ _ _ _ _(“大于”、1 4 ,几乎等于,、,小于,)摄入量。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的主要来源:人体每天从 中摄取 g K*,其中绝大部分被消化道吸收。排出途径:主要排出途径是,在消化道未被吸收的部分则随 排出。排出特点,因此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盐。水和钠盐平衡的意义:当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是某些疾病时,都会丢失大量的,若 不 及 时 补 充 就会导致机体并出现 下 降,心率、四肢 等 症 状,严重的甚至等,这时只要注意及时补充 就可缓解上述症状;另外人体每昼夜有3050 g 废 物,必 须要随 排 出 体 外,而溶解这些废物的最低尿量应在mL以上。钠盐平衡的意义:在,剧烈呕吐或腹泻时,除了丢失水和Na,外,还 会 丢 失 k 它不仅在维持 上 起 到 决 定 性 作 用,而且还具有维持,保持 等重要作用。当血钾含量过低时,会 出 现 多 种 临 床 症 状 如 异 常,并 导 致 失 常 等,中含丰富的 只要保持合理膳食,就能满足机体需要。二、【合作探究】1、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吗?2、不能进食的病人,是否能只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来维持代谢平衡?试用所学知以解释其原因。3、一般情况下,冬天人的尿较多,夏天人的尿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4、在水的平衡中,通过阅读信息资料(见书中小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阅读15)信息资料(见书中表I T)你能得出什么结论?5、生物体物质代谢产生水的主要途径有哪些?7、在无机盐的平衡中,通过阅读书本P B组实验取样、测定血糖和胰空腹吃A食物空腹吃B食物取样、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取平均值,岛素浓度,取平均值绘制成 力组曲线(图I)休息 2 h长跑 21 km休息 2 h长跑 21 km绘制成 8组曲线(图实验还测定了糖和脂肪的消耗情况(图2)。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I)电枪浓度2演总素浓度V.Gn图1血糖和膜岛素侬度变化图2聊脂肪的消耗恬况2 5)(1)图1 显示,吃 B 食物后,浓度升高,引起 浓度升高。(2)图 1 显示,长跑中,A、B 两 组 胰 岛 素 浓 度 差 异 逐 渐,而血糖浓度差异却逐渐,A 组血糖浓度相对较高,分析可能是肾上腺素和也参与了对血糖的调节,且作用相对明显,这两种激素之间具有 作用。(3)长跑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研究表明肾上腺素有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分析图2,A 组脂肪消耗量比B 组,由此推测A 组糖的消耗量相对。(4)通过检测尿中的尿素量,还可以了解运动员在长跑中 代谢的情况。4、(0 8 天津理综)(30.II.(10分)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号葡萄糖溶液-号肾上腺素二 次-汪藏号胰高血糖素-号生理盐水实验中5空腹家兔称重编号首次两 号 胰 岛 素-,无症状低血糖症观察并记录现象据图回答: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号家兔。二次注射后,与号家兔相比,若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加,原因是。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 号家兔:若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 兔 的 尿 量 将 会,原 因是.2 6)5、(05 全 国 I ,21分)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1)将正常的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2)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B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小鼠活动状况无变化。(3)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请回答:(1)该实验原理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6、(20分,0 4 全 国 II)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 了 验 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实验材料和用具:正常实验小白鼠2 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试剂,注射器,试管,烧杯等。(二)实验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 药 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7、(2 0分,0 4北 京 理 综)正常情况下,狗的血糖含量维持在9 0 m g/d L左右。在运动前后,狗的血糖及相关激素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1.8 4.5 m i n内,血糖的变化是,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 的需求。该时间段血液中增加的激素是,与此激素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2)4.5 5 m i n内,引起血糖变化的激素是和 o他们之间具有作用。(3)9 m i 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表明机体通过 调节,可以实现 o四、【过关练习】1101009 08 03 01005 004 003 0020000显甘越怎e;(土,2”、限”或“=”)成年人;成年人(”、“”或“=)老年人。(2)性别因素:性高于 性。(3)时间因素:一般 时最低,时最高,但昼夜温差不超过。4、恒定意义:恒定的体温是 所必须的,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3 5 影响: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二)、体温的调节:1、体温的来源: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 o2、体温恒定原理:机体 和 保持动平衡的结果。3、体温的调节:(1)温度感受器:在人的、及 中分布着能够感受 的温度感受器,这可分为 感受器及 感受器。(2)调节过程:r 皮 肤 血 管 _ 减少_.减 少 _o经 兴 奋 _ _ _ _ _ _ _ _ 肌 收 缩,_ _ _ _ _ _ _ _ _ _ _不自主战粟.洛 加.I 分 泌 量 增 加,加 强,量 增 加.寒冷环境:感 受 器 f(下丘脑)一 相关神炎热环境:一感受器一(下丘脑)-相 关 神 经 皮 肤 血 管 血流量汗腺(3)体温调节能力失衡:如在寒冷环境中过久,小于,导致体温降低;如在高温环境中过久,导致体温升高。二、【合作探究】1、某人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3 7.2 3 6.7 3 7.4 2、假如跟踪测量若干个家庭所有成员一昼夜的各种状态下的体温。请你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3 6 (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3)选择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4)选择一个人不同状态下的体温可得出什么结论?3、体温恒定是不是体温维持在一个数值?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什么?恒定的体温是怎样影响新陈代谢的呢?4、体温是哪来的?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主要细胞器是什么?能源物质是什么?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散热的途径有哪些?5、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下面等式成立:产热=散热。请大家分析:在炎热和寒冷的环境中怎样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呢?6、请分析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调节产热与散热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呢?调节机制是什么?是神经调节还是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调节中枢在哪里?三、【精彩回放】1,(0 8 山东理综)2 0 0 8 年 1 月 1 2 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 冰盖之颠。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3 7)-性变化是()体温下降 机体耗氧降低 皮肤血管收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B、C、D、2.(0 6 广东卷)人在寒冷环境中的即时反应之一是皮肤起“鸡皮疙瘩”。该反应属于()A.神经一体液调节 B.大脑皮层控制的反应C.条件反射 D.应激反应3、(0 4 全国)试填空完成下图所示的炎热环境、寒冷环境引起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图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相应的生理活动。_四、【过关练习】1、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38A.在温暖环境中,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加 B.在低温环境中,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C.出汗时毛细血管舒张,毛细血管舒张时出汗D.立毛肌舒张时才会出汗,立毛肌收缩时肯定不出汗2、关于产热和散热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和产热有关的激素只有甲状腺激素一种 B.和产热有关的激素是使有机物的氧化速度加快C.产热和激素有关而与神经无关 D.产热和散热与激素有关3、若一个人的体温较正常人的体温低,可能的原因是()A.肾上腺分泌异常 B.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C.肾上腺与胰岛的协调作用减弱 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5、人在冷环境中有一种特殊的反应即“寒颤”,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产热量成倍增加 B、是肾上腺素分泌减少C、是骨骼肌发生的一种不自主的颤动 D、为体温调节提供了一个快速而多变的产热源6、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2、细胞4 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f 3 9 L细 胞2 X甲 乙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快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细胞2的是甲状腺细胞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7、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N位于(2)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图中T-E f N-F-A途径表示 o外界环境(3)在平静状态下,A、B途径中是主要途径。(4)假如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C,若 A、B、C,D 都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 C+D(在或“=”中选择)。(5)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激素的含量会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6)这时血糖浓度下降很快,因此要使血糖浓度上升从而恢复正常,血液中的激素变化是:由 细胞分泌的 含量降低,而由 细胞分泌的含 量 升 高。饥 饿 状 态 下,人 体 中 血 糖 浓 度 升 高 的 血 糖 来 源 有和。人的体温及其调节答案:40二、【合 作 探 究】1、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上述的三种方法测出的都是体表温度,用于代替体温。2、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不超过一度。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体温会有个体差异。体温会因活动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被试者应处于平静状态中进行测量。3、体温相对恒定是指体温在一个范围内变动。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代谢活动。相对恒定的体温可以保证酶在最适温度下发挥催化作用。4、体温是机体代谢活动的结果,也是生命活动必需的条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状态下以肝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散热主要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完成。5、寒冷环境中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炎热环境中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炎热环境中可以减少产热,但不产热是不可能的,因为有机物氧化分解合成ATP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热量的释放。故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6、增加产热的生理活动有: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皮肤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有关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减少散热的生理活动有:儿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以减少对流散热和辐射散热;皮肤立毛肌收缩,产 生“鸡皮 疙 瘩 ,缩小汗毛孔,减少热量散失。三、【精 彩 回 放】1、D 2、D3、皮肤内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并将兴奋传出 皮肤血管舒张 汗腺活动增强皮肤内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并将兴奋传出 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收缩 肾上腺素分泌增强41四、【过关练习】1、B 2、B 3、B 4、C 5、B 6、C 7、(1)下丘脑(2)产热或神经调节(3)A (4)=(5)甲状腺素或肾上腺激素(6)胰岛B 细 胞 胰 岛 素 胰 岛 A 细胞 胰 高 血 糖 素 肝 糖 元 的 分 解 非 糖 物 质 的 转 变课题5:特异性免疫一、【自主学习】(-)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1、起源:淋巴细胞起源于 中的 细胞分化发育而来。一部分造血干细胞流进入并发育成淋巴细胞,称之为;一部分造血干细胞在 中发育成淋巴细胞,称之为 细胞;2、分布:分 布 在 外 周 淋 巴 器 官 如、中,并随血液与淋巴流动,当上述两种细胞受到 刺激时,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免疫效应的细胞,即效应细胞。3、免疫器官:、和 等。4、免疫细胞:细胞和 细胞等。免疫物质:体液巾的各种 和等。()抗原和抗体:1、抗原:使机体产生 反应的物质。一般具有 性 其 次是 性,其 分 子 量 通 常 大 于 第 三 是 具 有 性,即一种抗原只能与42 发生特异性结合,这种性质取决于(又叫)。2、抗体:机体受 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其发生特异性结合,具免疫功能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主要分布于 中,也分布于 及 中o,_ _ _ _ _ _ _ _ _ _ _ _感 _ _ _ _ _ _ _ _ _ _ 曹 记忆B细胞不噬 本胞增殖 抗体Lj抗原反应旗 L 源鼠一 f G晶T.细 胞 一 发 挥 免 疫反应 阶 段,.阶段 阶 段(作用对豫为)(三)体液免疫:抗 原 一 噬 细 第 一 细胞、-,S-,一(四)细胞免疫:(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体 液 免 疫细 胞 免 疫作 用 对象抗 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作 用 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_ _ _ _ _ _ _ _ _ 特异性结合(1)效应T细胞与_ _ _ _ _ _ _ _ 密切接触(2)效应T细胞释放_ _ _ _ _ _ _ _ _ _ _,促进细胞免疫作用。联系各自有独特的作用,又可以_ _ _ _ _ _ _ _ _ _ _,共同发挥免疫作用举例(1)侵入人体的细菌外毒素,需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才能使其失去毒性,因此主要是_ _ _ _ _ _ _ 免疫发挥作用。(2)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需要通过_ _ _ _ _ _ _ _ _ _ _ 的作用,才能将其消灭。(3)在病毒感染中,往往是先通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的作用来阻止其散播,再通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作用予以彻底消灭。二、【知识归纳】5 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增殖、分化+抗体4抗原(凝聚、沉淀)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体 液 颊记忆细胞-效应T,一 1细 胞,淋巴因子_ _ _ _ _ 1 效 应4/阶 段靶 细 胞/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细胞免疫44三、【精彩回放】1、(0 8全国理综H)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I)、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2、(08天津理综)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3、(08北京理综)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4、(0 7全国理综D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45 5、(07全国理综II)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其免疫功能表现为()A.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正常C.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D.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6、(07重庆理综)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C.接种卡介苗后,T 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7、(07北京理综31.18分)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 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 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休产生抗体的能力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 细胞并产生相应的;当 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46)实验组的处理:接种 o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 的疫苗。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 实 验 组 比 对 照 组 发 病 率,存活率。8、(0 6全国理综I)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抗体浓度舄数值0 1 14 21 28)5 42 49,时 间/d第一次抗原M第二次抗原免疫C.林4乐度幺数位9、(0 6全国理综U)人被生锈的铁钉扎破脚后,应该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其原因是破伤风抗毒素能够()A.促进自身免疫反应B.增强细胞免疫作C.使体内产生抗原D.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四、【过关练习】1、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B、胃粘膜起保护作用4 7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2、有关记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的抗体 B.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