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5篇.docx
-
资源ID:94081999
资源大小:22.9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5篇.docx
2023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5篇 朱彦夫,1933年7月诞生于沂源县张家泉村。14岁参军,16岁入党,经受过上百次战斗,十次勇敢负伤,三次荣立战功。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是特等革命伤残军人。 他放弃荣军疗养院特护待遇,毅然回到家乡,并以惊人的毅力,制造了生命的奇迹。 他担当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25年,带着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进展教育,彻底转变了山乡面貌。 他是活着的“烈士” 朱彦夫在朝鲜战场重伤回国,入院治疗初期,始终是“活死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籍贯、部队番号。他所在部队确认他所在连队已经全部阵亡,被确认为“烈士”。 他伤势严峻,昏迷不醒,医院实行抢救措施截肢、剖腹。而且,不止一次地截肢、剖腹。主治医生叹息道:“他假如能够活上三年,就是奇迹!” 截肢手术以后,他各部位伤口深度感染。高烧不退,消失中毒性化脓病症。历经反复抢救,他的病情仍旧没有起色。医院将他从“特号床”,转移到了“太平室”。“太平室”特地为危重伤员设立,接近于太平间。唯一不同的是躺在床上的人呼哒着一口热气,由两位阅历丰富的护士特地守护。 他那缺乏一米长的躯体躺着一动不动,好像已经油枯灯尽。伤口渗出的脓血浸入被褥,腥味扑鼻。唯有腮下和嘴角微微抖动的神经,证明他没有死去。 志愿军各部队派人到医院查寻本单位伤员,他所在团的查寻人员到“太平室”看到他却根本没有认出来。 进入“太平室”93个日日夜夜之后,他出乎全部人意料地复活了! 他的意识慢慢恢复,看清晰身边的护士,用微弱声音茫然问道:“这是什么地方?我在这里干什么?”守候他的护士快乐极了,一边用湿毛巾为他擦拭眼睛,一边趴到他耳边说:“这是在医院的病床上,你主要是太劳累了。你已经睡了很久很久,也该醒来了!” 他的意识连续恢复,感知到伤口的痛苦。他举起两只胳膊,发觉手腕以下没有了双手。他动动双腿,发觉膝盖以下没有了小腿和双脚。他癫狂了,舍命挣扎,狂撕乱咬包扎胳膊的绑带。 院长和主治医生听到喊声跑过来,看到从上帝手里夺回来的这条生命发出复活的信号,兴奋特别。他生气而又无望地大喊大叫:“为什么把我的手和腿都割掉了?没有腿咋走路?没有手咋扣扳机?你快给我找回来!” 主治医生向他解释:“你伤口的深度和面积都很罕见,假如不截肢,就有生命危急,肯定活不到今日!”他仍旧狂喊:“没有了手,没有了腿,我活着还有啥用!” 院长急躁地对他说:“你能够死而复生,就是很大的奇迹。你现在还能够呼喊,这已经很好啦!有什么要求你就说,也可以把心里的憋屈难过释放出来!” 他从“太平室”重新搬回“特号床”,终日郁郁寡欢。他想完毕生命解脱自己,又想到指导员高新坡的遗嘱,想到战友杜玉民、万中祥、徐风明等烈士的托付他在生与死的选择中,苦不堪言。 主治医生仔细地对他说:“像你这种状况,有士气活下去才是英雄!轻生是自私,自杀是孬种!”这些话像一把重锤敲击着他的心,使他消除了轻生的念头。他在医院先后经受47次手术颅脑取弹、脸蛋植皮、腹内排异、眼部摘取弹片、四肢反复截取 他以超常的生命力不断地制造着奇迹:坐起来了;会大声说话了;手术部位愈合了痛楚慢慢远去,大脑日趋糊涂 他始终是在“舍命” 朱彦夫不甘心在荣军疗养院“重残所”里面被人照看着度过一生,他想家乡、想母亲了。他身强体壮的时候保家卫国,伤残退役以后应当陪伴着家乡和母亲。他向组织上提出要求,经组织批准以后回到了张家泉村。 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二 “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朱彦夫说,生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腐烂,另一种是燃烧,他宁愿选择后者。这位钢铁战士、传奇书记,用热诚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用苦难和血泪会聚起了中华民族的正能量,震古铄今,荡气回肠。朱彦夫不愧是现代版的“山东英雄”,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值得广阔党员干部学习。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朱彦夫在战场上勇敢坚韧,战功赫赫,在战火中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后,面对极端困难的生活,他毅然放弃特护待遇,回到家乡,在和平年月,用残臂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书写极限人生。作为党员干部要仔细学习朱彦夫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以一个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畏困难,挑战极限,无私奉献,困难面前不退缩,重病缠身不离岗,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做人民的公仆。 信念不倒,精神不垮。生命在抖动,信念却闪耀着光芒,“仰不愧大,俯不愧人,内不愧心”,朱彦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决信念和崇高追求。作为党员干部要 学习朱彦夫坚决抱负信念,不失赤子之心,不断提升道德境地,不懈追求高尚情操,对手中权力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勤于自省,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信念不倒、意志不减,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抗歪风邪气,不断强化精神之“钙”。 英雄气概,攻坚克难。“由于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朱彦夫筚路蓝缕,逆水行舟,爬山头,到田间,用残臂带着乡亲们开山劈岭,治山改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最终,滴水之微会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气,曾经战火蹂躏的土地被装饰得秀美而丰腴,曾经贫苦不堪的家乡也成了先进村庄。实干彰显魅力,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朱彦夫“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以勇往直前的气概攻坚克难,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拓创新,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群众诚意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赢得群众口碑。 当前,其次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面绽开,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以朱彦夫为典范,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不但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还要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要根据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进一步转变作风,把为民务实 清廉的价值追求根植于思想行动之中,矢志不渝地为党奉献、为民造福,像朱彦夫一样制造辉煌人生。 朱彦夫,这位参与过抗美援朝战斗的一般伤残士兵,当年完全可以躺在功绩本上、颐养于荣军院中,平安无险地度过自己的平凡一生。然而,作为共产党员、革命战士的朱彦夫,却全然没有这样去选择,由于他清晰自己的入世坐标在哪里,他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该多大。他决心像苏联红军战士保尔·柯察金那样,做一名中国的钢铁战士,做一名纯粹的共产党人。 我们学习朱彦夫,就是要学习他身上所永恒具有并固守着的中国人的诚信友善信条、共产党人的崇高抱负斗志、革命者的不屈不挠精神,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所、什么条件下,都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置于最高层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宗旨牢记心间,把落实群众路线的要求坚持究竟,始终叫响“我是共产党员”的口号,准时发出“有困难跟我来”的提倡,争做干事创业的急先锋,争当人民群众的好典范。 朱彦夫虽然身体伤残,但是信仰和追求却比一般人更健全、更坚决、更光荣夺目。正是如此坚决的抱负信念健全了朱彦夫的身心,让他像一座“珠穆朗玛峰”,巍然矗立在人类精神史上。真正支撑起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是精神的力气。这种精神看似无影无形,却蕴含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强大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抱负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需加强思想政治建立,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朱彦夫缺手缺脚,但从不缺“钙”;他浑身是伤,浑身有病,但就是没有“软骨病”朱彦夫的身上布满了精神之“钙”,它穿越时空、地域、民族和国界,放射出透彻心扉的光线。 朱彦夫回到生养自己的小山村之后,开头了困难的自理训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了避开别人的干扰,他时常把自己反锁在屋里,克制了常人难以 想象的困难,最终靠着坚韧的意志站了起来,尽管双腿被假肢磨得血肉模糊,他也丝毫不在乎。为了办夜校,教群众识字,他在坎坷的山路上摔倒,脸被石头划破,残臂断截处也受了伤,却仍矢志不渝。从村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朱彦夫又开头向另一个看似不行能企及的高度挑战:写书。他一天正规学校也没上过,要写作面临着写字、身体和文化“三座大山”。在病魔缠身的状况下,朱彦夫用两只残臂和嘴巴驾驭着钢笔,开头困难的写作生涯,靠着顽强的毅力,他练出了“无指翻书”的硬功,靠着视力仅有0.3的右眼,“啃”下了100多本中外名著。历时7年,七易其稿,写出了一部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可以想象,一个正常人,想把一个贫困落后的乡村变成富有村,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何况一个在战场上失去手脚和一支左眼的特等伤残军人,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做这些时?朱彦夫只说了这么几个字:为民效劳的精神不行忘。在朱彦夫的带着下,全村真正实现了荒山变果园、粮食亩产提高上千斤的幻想。他还自己出资在村里建图书馆、办夜校,用自己伤残的身体一次次改写着张家泉村历史。自从担当村书记以来他从未领过工资,就连自己的抚恤金也都用在了村里的建立上,战场舍生忘死,和平年月无私奉献,他把为人民效劳的精神真正践行在了实际行动上,“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由于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勇于担当的崇高品行、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携手,为了宏大的祖国更加强大,为了得意的人民更加幸福,永久信守我们当年在党旗下举手握拳的庄重承诺,始终做到视人民群众为父母,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悬头上,像时代楷模朱彦夫一样,立志不言悔,信念不放弃,以共产党员的真诚与坚强,立足本职岗位,效劳社会人民,续写人生豪迈,挑战极限人生,坚决不移地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阳光明媚的明天一路前行吧。 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三 这位81岁的老人,手脚尽失、半身瘫痪。毕竟是什么,让他放弃疗养院的优待,回到家乡投身建立?是什么力气让他为群众无私奉献,带着村民奔向致富路?又是什么力气,驱使他在退下来后写出呕心沥血之作,警示后人? 纵观朱彦夫的人生轨迹,就是一部坚决信仰的践行史。 到各地宣讲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最近一段时间,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教育员汪祥松的主要任务。朱彦夫当兵时就在一营,汪祥松,可以说是朱彦夫的小战友。他说,虽然每次都在讲一样的故事,但每一次作报告,都能给他以新的启迪。 “朱老14岁参军,16岁入党,历经上百次战斗,经过47次手术才从死神那里摆脱出来。活着已是奇迹,本应在疗养院颐养天年,却不忘党的教育和组织的培育,毅然回到家乡自食其力。让人肃然起敬。”汪祥松说,朱彦夫常常叨念,与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自己是幸运的。只要活着一天,就要奉献一天。“他一辈子的奋斗,为信仰的力气作出了生动诠释。” 如今,在张家泉村,依旧能感受到朱彦夫留下的痕迹。他整治的山沟,挖掘的机井,还在连续造福着这里的百姓。而他的故事和精神,更是被几代村民津津乐道。 张家泉村现任村支书刘文和说起朱彦夫,心存敬意。“老支书是个有信仰的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埋怨老天爷对自己眷顾太少,生不逢时,命运多舛。但是看看老支书,他一辈子信任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曾鼓舞和教育了几代人,朱彦夫的极限人生,同样提醒了人生的价值和底蕴。省委老干部局调研到处长宋文军说,朱彦夫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一部书,他所表现出的不屈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更值得深刻领悟。“信仰,是精神的支柱、力气的源泉,看似无形,却是顶天立地。” “习总书记指出,抱负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抱负信念,抱负信念不坚决,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时代楷模朱彦夫身上表达的最珍贵品行就是这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坚决的抱负信念。”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治理学院院长包心鉴认为,正是由于有坚决的抱负信念,朱彦夫四肢残缺但人格健全高大;正是由于有坚决的抱负信念,他为带着乡亲们走上富有道路而拖着假肢四处奔跑;正是由于有坚决的抱负信念,他用嘴含笔困难写作,为我们留下催人泪下的作品。 包心鉴说,时代楷模朱彦夫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生动说明,崇高的人生追求,坚决的抱负信念,不屈的革命精神,仍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财宝。仔细学习朱彦夫,以坚决的抱负信念担当起人民给予的责任,应当成为全部共产党人终身的价值追求。 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四 朱彦夫,1933年诞生在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张家泉村,从小家贫如洗,一天学堂没进过。1947年参军,打了上百次仗,立了三次功,负了十多处伤:淮海战役伤了腿,朝鲜战役没了四肢和左眼。成了“肉轱辘”,仍旧是战士!残后不愿寄生,立志以残躯再为国尽力,于是拼了命的熬炼自理力量,学会了装卸假肢,吃饭,穿衣和解便,还学会了认字,读书和写字。乡亲们信任俺,选俺干村支书,结果一干就是25年,小山庄起色不小。回忆残后几十年,总感一肚子话要说,总想写点什么,以述残疾人自强之志,谢党和人民的哺育之情,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巳有很久,我没有读到过能够如此让人为之动情的书了。每翻几页,眼泪都会不由自主地摘下来,一边擦一边读,连夜一气将它读完。这是山东沂像县一位在战斗中失去双手双脚、只有一只0.3视力的眼睛、一天学也没上过、凭坚韧精神舍命自学、用嘴和双肘叼着抱粉笔的人,历时七年,蔽着汗、范粉血和情写成的30多万字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透过这部书,我深切感觉到了人类生命的一种无穷力t;感受到了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生命极限时再创辉煌人生的士气;也看到了一位真正共产党人革命战士无私无畏、爱国爱民的名贵品质。我为此书叫绝!对残疾人和残疾人工来说,这是部不行多得的人生教科书。正像小说评论家蔡桂林所讲的:“它是一曲生命的绝响,是人生极限处向生存挑战最壮丽的风景。其精神反撼力将大大超过钥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书叫极限人生,这个人叫朱彦夫,就是书中的仆人公白痴。 朱彦夫,1933年诞生于沂蒙山下沂源县强家庄一个一般农夫的家里。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为掩护一位八路军侦察员,被日本鬼子和汉奸枪杀了, 朱彦夫在残疾后,依旧顽强不屈,遇到困难从不后退,每一次都是顽强的应对,他一天学都没上过,却写出了这么长的小说,而且他是靠着两条断臂,一只视力模糊的眼睛。这是一种让我们多么敬畏的精神啊!每一次读这本书,我都用一种敬畏的心情来读,在后记,朱彦夫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死去战友的临终嘱托督促着我去写;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信念鼓舞我去写;共产党的使命呼唤我去写! 是啊!战友的嘱托,残疾人的精神,党的使命,这不正是现在人缺乏的吗?朱彦夫,一个特等残疾人,他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吗?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朱彦夫先进事迹 篇五 朱彦夫14岁参军,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他不怕流血牺牲,舍命作战,先后参与了战淮海、过长江、打上海、跨过鸭绿江等上百次战役战斗。 1950年12月,朱彦夫参与了在朝鲜争夺250高地的血腥恶战。他所在的一个连,在零下30度寒冷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的两个营的敌人进展了殊死的搏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在弹尽粮绝的时刻,仍旧坚持与敌人拼搏。最终阵地上只剩下一个遍体鳞伤的人,这就是朱彦夫。当他在长达几十天的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已是躺在西安陆军医院的病床上。他这才发觉自己已没有了四肢,左眼失明,右眼视力模糊。他嚎啕大哭,高喊,要向敌人讨回残臂残腿!他哀思欲绝。在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后,在极端困难的生活面前,他挑战生命的极限,决心做个自食其力的生活强者。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为了不让别人照看,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张家泉是个小山村。四周群山环绕,前面有南珠山,后靠红崮山,东临油篓崮,西接百草关。真是迈步脚蹬山,出门眼朝天。朱彦夫回到山沟里,才知道全村很多户揭不开锅,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穷得叮当响。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深深感悟到:贫困才是他们最大最凶狠的敌人!他那一颗被泪水煮过的心又开头剧烈地跳动。 朱彦夫为了练习生活自理,来家8个月,就砸碎了饭碗141个,菜碟盘子23个,茶碗7个,泼掉饭菜上百次,因摔伤、冻伤用药90屡次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他始终与命运搏斗。他最终成为胜者! 1957年,全村8名共产党员,全都选举朱彦夫当了村党支部书记。从今,他肩负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写地的绝世文章!他拄着双拐,爬山头,到田间,访贫问苦到家院;他用残臂、用假肢支撑着大干苦干,开山劈岭,治山改水,打机井;他躺在地里,跪在沟里,育苗、拔草、浇水;他带着村民,千方百计,历经困难,把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绿山果园;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产;修道路、搞副业,全村用上了电 从前的枪炮轰鸣,化作了醉人的丰收谣、欢快曲;沂蒙百姓,以勤劳的天性,将战火烧焦的土地,装饰得秀美而丰腴。朱彦夫在村支部书记岗位上,经过二十五个春秋,最终把一个穷山村,变成了全乡的先进村,使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1987年5月,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迟浩田同志,探望了朱彦夫。老首长鼓舞他把当年在战场上亲眼目睹的中国军人勇敢作战的状况写出来,把重残后信念不倒、意志不减的精神写出来,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听过他报告的人,也都纷纷要求他写书。首长的鼓舞,同志们的关心,他心中又燃烧起一团圣火。他想,用热血和苦难谱写的历史,往往更能震古铄今,摇魂荡魄。当听说朱彦夫要写书,有的人说,看书都有困难,写书谈何简单?!可是,朱彦夫对自己不丢失信念。哪怕是在山穷水尽的绝境中,他深知天生我材必有用,明天的战功是必定的,固然要花费正常人的十倍、百倍、千倍的努力和求索。当年,他在部队常听说,不怕飞机大炮,就怕总结报告。2023年,一部巨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科书,开头开工了。这是一次古今中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写作!朱彦夫的写作,是用嘴咬着笔与用残臂夹着笔交替写作。夏天写,蚊虫叮咬得全身起疙瘩,每天只能写十几个字,口中的涎水,头上的汗水,磨破的残臂上的血水,顺笔流下来,湿透了稿纸;冬天写,双臂麻木了,笔掉在床上,仍无知觉,划拉半天,才发觉没写上一个字。该吃饭了,妻子喊了好几遍,他充耳不闻,睡觉了,梦里还构思情节。有一次,他喊叫着冲杀出家门,被家人拖回来,他抓紧抱笔又写起来。为了回忆一个情节,他会不吃不喝呆上一两天;为了一个词句一个字,他搬来字典、词典查半天,光字典就翻烂了四本;光书稿纸,用了够半吨。就这样,朱彦夫支撑着特残、多病的身躯,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将一部饱蘸着激情、饱蘸着热血、激荡着共产党人浩然正气的生命之作33万字的极限人生,捧给了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