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docx
2023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兴旺的旅游业。 2、力量目标: 学习搜集资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依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3、情感价值目标: 培育敬重不同地区文化和传统的意识;通过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经济建立和我国经济建立做出的奉献,增加民族骄傲感。 二、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及物产。 三、课前预备 1、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位置交通、气候与农业、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及风光导游)。 2、向各组布置阅读教材图文,上网搜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的任务。 3、教师对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过程予以指导和帮忙,并预备一些学生有可能忽视、不清或需强调的问题向学生提问、补充,或给学生以提示。 四、教学过程 1、位置交通组展现活动 (1)演示文稿:图“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政区”,“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文字说明:位置:亚洲东南部,23?N10?S,90?E140?E 组成:两大局部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在投影屏幕前据图熟悉和查找教材P28活动1中的有关内容;在屏幕前据图指出马六甲海峡连接的地区。 (3)师问:“为什么有人说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这条航线对我国有没有重要意义?” 生答:日本是个矿产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我们在网上看到过,日本进口物资的一半,进口原油的80%以上均从该海峡输入,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经济命脉 师补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能源需求量巨大,尤其是石油已远远满意不了需求,进口量巨大,其中从中东和非洲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占进口石油总量的70%以上,全部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另外,我国与东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区的其他贸易运输也要经马六甲海峡航线,因此,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贸易畅通意义特别重大。 2、气候与农业组展现活动 (1)演示文稿:图“曼谷年内各月气温柔降水量”,“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柔降水量”,“亚洲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东南亚居民喜食米饭”,“东南亚的梯田”,“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园”,“东南亚的油棕种植园”,“东南亚的椰林”,“马尼拉蕉麻” 文字说明:东南亚地区处在赤道四周的低纬度地区,属于两种热带气候类型。曼谷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新加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一起分析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区;对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天气过程进展描述;在屏幕前指认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3)据图介绍:大家吃过泰国米吗?很香!东南亚人民的主食和我国南方人一样,也是大米饭。水稻是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东南亚湿热的气候条件,还相宜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这里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产地 (4)导游:请大家参观东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园(据查阅资料对图片进展讲解)。 (5)师问:东南亚为什么以水稻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生答:教材有说明,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生产需投入大量劳动力。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少,气候高温多雨,所以必定选择水稻作为粮食作物。 3、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组展现活动 演示文稿:图“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文字说明:中南半岛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长,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宽,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农业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华人华侨及风光导游组展现活动 (1)演示文稿:图“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 文字说明:华人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 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仍保存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2)介绍:大家听说过“下南洋”吗?“南洋”就是指东南亚地区,“下南洋”指的是过去我国广东、福建沿海一带人民到东南亚一带去谋生。现在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80%以上,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已参加当地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不但与当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难创业,遵守法律,和谐共处,为居住国的经济进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奉献;而且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与祖籍国交往亲密,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建立和推动居住国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3)演示文稿:图“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曼谷佛塔”,“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等民俗风情:“沙爹、加厘饭、干加厘牛肉”,“水果天堂”。 (4)介绍:东南亚进展旅游业有很大优势,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漂亮的沙滩和岛屿,很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新马泰旅游是近些年来国人出国旅游的一大热点。现在请大家跟着导游一起观光(对图片及当地民俗风情的内容加以讲解)。 师总结:各组的展现活动特别精彩,表达了同学们的才智和才能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庆贺大家的学习和展现活动取得胜利。 五、课后作业: 随常练习其次节 六、课后小结: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3、5N 2、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11个国家) 二、地形特征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地形坎坷,河流短促,平原少,火山多。 三、十字路口的位置: 1、用图示的方式描述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 2、介绍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其次课时 板书设计: 四、物产和旅游资源: 1、主要物产:橡胶、椰子、油棕、水稻、锡、石油等。 2、物产的分布:P15活动。 3、旅游资源:介绍新、马、泰的旅游资源。 五、华人、华侨: 1、华人: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 2、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仍保存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3、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总数在2023万人以上。 2023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区分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定方向;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力量,如辩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和指向标等确定方向,通过区分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培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把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 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难点】 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 【教学方法】 分组争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预备】 投影片、挂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3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表格 针对表格内容,能够进展比例尺形式的换算和大小的比拟并答复。 2.地图根本要素包括哪些?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把握了三要素之一:比例尺,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剩余的2个问题:方向和图例。 二、从地图上猎取信息 1、投影:“日本图”指导学生分组争论课本P15活动1的三个问题。 小组内争论并答复: (1)经纬: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先据经线定南北,再依纬线定东西,最终取综合。 (3)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现所标三点的四个方向,Y在X东北方,X在Z西南方。 总结:在有经纬线的地图上,要依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近北极为北,近南极为南),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直线纬线左西右东;弧形纬线:据地球自转(自西向东),箭头为东方)。 经纬网定向法(板书) 不知同学们留意没有,有的地图画有一箭头,箭头方向指示为北方,这个箭头叫什么?(指向标) 小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依据指向标定方向,即指向标指示北方。 2、指向标定向法 投影图,学生思索: (1)A在B什么方向,A在C什么方向? (2)若图中AB两点间直线距离为24千米,请计算出该图的.比例尺。 学生争论后答复:A在B正北,A在C西北;先量得AB图上距离是2.4厘米,比例尺为1:1000000或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争论并答复课本P15“活动2” 学生活动:科技园在学校的东方,农业试验区在科技园区的南方,学校在火车站北方,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学校与农业试验区的直线距离约为650米,从学校沿大路到科技园区,距离约是855米。(四段大路图距分别是0.6、3.2、1.6、0.3厘米) 提问:有的地图,既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如何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一般定向法 拓展: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当你外出旅行迷路时,你怎样确定方向? 学生小组争论答复: 白天:晴天据太阳定方向,据树木定方向; 晴夜:北极星定方向; 房屋定向法(北半球,一般坐北朝南) 大家知道,地面上的景物在地图上是用不同符号表示的(即图例),并标注一些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 4、图例和注记(板书) 请观看图1.24,看看一些常用图例有何特点?你能记住一些吗? (提示学生留意分类观看,找区分,如界限、交通线、城市、水库和湖泊等。) 三、课堂小结 留2分钟时间,由各小组的同学在组内沟通,然后找几名代表总结,通过本课学习,你都把握了哪些学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可取效果:在活动中学,在学中活动,注意学问的运用;针对性练习,便于准时发觉问题,实行补偿性教学;引进竞赛鼓励机制,活泼气氛,调动积极性。 缺乏之处:对难点的突破及节凑的把握不准。 解决措施: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个人力量,并细心备课,合理安排内容的进度和难点的突破。 2023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爱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 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状况及产生的严峻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 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具: 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 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索,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许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外表上的森林。今日,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学问。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熟悉,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刚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汲取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调整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吸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整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当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晰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 教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开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 学生答复:防风固沙,爱护农田。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颜色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削减的缘由是什么? 学生答复: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步沉积在坡上。 教师提问:削减的那局部径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答复: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答复,教师总结:森林还有调整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 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掩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答复: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答复:全球森林资源绝大局部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逝,热带雨林假如消逝,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整作用;很多野生动物丢失抱负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亡。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亡。 通过小品,使学生熟悉到:森林大方地向人类奉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爱护和抚育。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峻后果,并使学生熟悉到爱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育其爱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爱护: 随着社会的进展,人们开头熟悉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头留意爱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制定有关政策,鼓舞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进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爱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索题,多媒体播放思索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全部爱护起来,制止砍伐。 2.全部砍伐,以满意当地经济建立和人民生活需要。 3.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爱护,并且遭到严峻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转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立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意环境爱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进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效果。 2023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 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展信息的分析与综合。3.培育识图力量。明确因地制宜进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加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学问已有所了解,有肯定的读图力量,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育其“自主-协作”的学习习惯。农业是很重要的生产部门,但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状况,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因地制宜进展农业的观念。 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缘由。 三、教学模式 这节课是基于局域网络下的“学”与“教”,上网查阅着力于培育学生自主协作学习和动手动脑的力量。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因地制宜进展农业“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如下。 四、教法设计 本节课利用网络,实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实现学问的落实。 五、教学过程设计 授课程序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网络应用分析导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特别重视农业。回忆。复述。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新课探究(过渡:农业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我们先来谈谈农业与我们的关系。 (一)农业与我们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进展农业有什么意义?(教师小结)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答复。发挥学生的观看力,培育表达力。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1.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以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什么这样分布,与什么有关系? 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业的分布与降水有怎样关系?我国有几大牧区?都有什么闻名的畜牧品种? 3.我国的林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属于什么地形区?降水状况怎样?属于什么干湿地区? 4.我国渔业是怎样分布的?我国淡水渔业最兴旺的地区是哪里?(教师评价、小结)明确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上网查询,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查一个问题。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进展自主学习,培育合作、沟通的精神。培育学生归纳问题的力量。把范围大的事物缩小化。创设视觉平台。分析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这样分布。(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学生思索、答复。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力量。反应练习 课本活动1(教师指导并评价) 学生读图分析、填图。训练读图力量。 课本活动2(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思索、分析、作答。培育学生举一反三的力量,了解影响农业的因素除了气候、地形之外还有海拔。小结师生共同回忆。查漏补缺,重申重点,进展爱国教育课外作业设计十年后抱负农村的图画。创设学生大胆设想的平台。 2023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篇5 一、教学目标 1、把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把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依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展简洁的描述。 3、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把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地图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数理比拟、争论归纳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学生观看争论景观差异,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日我们一起来领会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 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 设问: 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 学生争论答复 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盛,树林阴暗潮湿,叶尖常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擅长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四周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 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有. 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活动:小组争论: 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密,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有. 教师活动:我们刚刚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一样的地方?比方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 2、 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 景观名称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荒漠 对应地名 全年降雨量 气候特征 3、教师活动: 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学生读图答复: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四周,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雨林两侧,最广的是非洲。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最广的是亚洲。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的内陆及大陆两岸地区,最广的是非洲的北部。 4、小结 现在,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回忆一下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5、课堂练习 2023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篇6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共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现代教育心理学讨论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承受学问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我就海陆分布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作案例来进展分析一下。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剧烈的学习愿望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承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漂亮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究竟应当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活动 1、观看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颖。 2、学习小组争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由学生争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根底上教师归纳。 评析:问题是科学讨论的动身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激发了学生剧烈的学习愿望,从而留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究、制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动手观看探究新知,观看思索,深入自学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看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终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简单的,而古代人熟悉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简单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熟悉几位闻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熟悉世界所作的奉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学生活动 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2、观看展现。 3、观看不同的地图进展分析推断。 4、学生踊跃回答下列问题。 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识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分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学生看图稳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回答下列问题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学问和思想根底、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汲取物质养分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汲取精神养分。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转变的。教师不行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看、分析、思索,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把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看、分析、思索,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把握事物进展变化的规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培育和提高学生读图的力量,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育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猎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力量。学生也体会人类的熟悉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久的目标。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1、师:在地球的广阔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3、引导学生观看思索争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限。(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教师求助) 学生活动: 1、请一位同学带着全班学生熟悉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依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限。 3、用简洁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限。 评析: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熟悉的主体,进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熟悉和进展供应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催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当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情愿学、喜爱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这就是敬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因势利导,给学生自读、思索、质疑、熟悉、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时机,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沟通,教学过程成为“立体构造”。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索、相互谈论如能和教师释疑和谐运转,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学问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力量,增加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 2023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篇7 教材分析 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动身,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状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进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叉,地形简单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峻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熟悉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学问奠定根底。 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对中学生的心理讨论说明,初中阶段是智力进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看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快速进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奇怪、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留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盼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留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制造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观看法、争论法、综合分析法,列表比拟法,空白图指认法等。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限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力量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力量,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育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学生争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把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受和体验动身,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学问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喜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受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学问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教师进展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