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过程和文档写作》教学大纲.docx
软件过程和文档写作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软件过程和文档写作开课学期:5学分/学时:3/48课程类型:选修课,专业课适用专业/开课对象:软件工程/三年级本科生先修/后修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基础开课单位: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执笔人:李旻朔责任教授:吴建斌团队负责人:李旻朔核准院长:郑忠龙一、课程概述软件过程和文档写作是软件工程专业或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专业选 修课,主要内容包括软件过程规范、软件过程标准体系、软件过程成熟度及其相关的概念和 理论,以及软件过程的组织管理、需求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集成管理等 流程、方法利实践,还涉及软件过程评估和改进的框架、模型和实施细节。软件文档的编制 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是工程化方法的重要体现。符合要求的、规范化的文档在软 件开发中起着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是保证软件开发质量,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 可靠性和可生产性的重要保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全过程,使用和开发常用的需 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质量保证和版本控制等工具、资源,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 模拟,理解其局限性,并进行合理选择。深刻理解软件过程的框架、标准和内涵,能够将软 件过程模型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之中,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掌握软件开发和维 护过程中的各种管理方法,能够与业界同行、团队成员、客户进行良好交流。掌握软件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解决软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软件过程。 掌握软件文档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 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结合中外软件文档编写技术独立地进行基本的软件文档编写,并 保证软件工程文档的规范性、可读性。同时,将课堂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结合学科特色与 课程特色,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1.支撑的毕业要求编号毕业要求指标点中 支 撑5-3能够使用和开发常用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质量保证和版本控 制等工具、资源,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理解其局限性, 并进行合理选择。弱 支 撑6-1能够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 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软件工程活动的影响。7-2能合理评估软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10-1能够与业界同行、团队成员、客户进行良好交流,理解与不同人员交 流的差异性。10-4能够撰写规范化的软件工程文档。11-1理解并掌握软件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11-2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 决策方法。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L掌握PSP个体软件过程改进模型,在小组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提高个体软件 过程,学习管理个人的时间和个人工作产品的质量,制定个人计划,不断改进个体软件过程。课程目标2:掌握TSP团队软件过程模型,能使用有效的方法组建高效的团队。小组各 个成员一起制定项目计划,合理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课程目标3:探索团队合作与交流的高效途径,在项目的分析和设计过程中,学习团队 的组织和管理。实现项目的需求管理、配置管理、质量管理。课程目标4:能在分组实践中完成项目的分析与设计,具备团队合作,沟通、书写报告 和陈述发言的能力。3.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强支撑指标点的权重关系(无)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软件过程规范(3学时)掌握所介绍的概念,理解过程规范的作用,熟悉软件开发的各类过程及其活动,掌握软 件过程建模。重点支持课程目标1, 2和4。2、软件过程模型(3学时)理解过程成熟度标准、过程文化和过程框架,掌握过程模型的不同点,注意区别过程能 力和过程性能。理解组织过程焦点,区分组织过程和项目过程,掌握过程剪裁的原则和方法。重点支持课程目标1, 2和4。3、学习个体软件过程PSP (6学时)深刻理解PSP的思想、构成和流程等。重点支持课程目标1。4、使用个体软件过程PSP (6学时)参考PSP模型,进行程序设计,度量个体软件过程,记录产品规模、时间、缺陷等,学 习制定个人工作计划,个人工作总结,实现个体软件过程的改进。重点支持课程目标1。5、学习团队软件过程TSP (6学时)深刻理解TSP的思想、构成和流程等,认识TSP过程元素、计划框架、质量管理、小组 启动会议、周汇报会议等。重点支持课程目标2, 3和4。6、使用团队软件过程TSP (6学时)组建团队,参考TSP模型开展项目的分析与设计,完成相关的文档。重点支持课程目标2, 3和4。7、软件过程的质量管理(3学时)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理解软件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的度量,掌握软件评审方法、 缺陷分析和预防措施。重点支持课程目标1, 2和3。8、软件过程的评估和改进(3学时)理解软件过程评估和改进的重要性,熟悉各种软件评估模型(如CMM/CMMK TSP、PSP), 掌握软件度量、评估和改进的方法,并能在实践中进行应用推广。重点支持课程目标1, 2, 3和4。9、软件过程的管理实践(3学时)理解不同的过程模式(模型)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将它们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掌握如何 建立适合自己的软件过程体系。重点支持课程目标1,2, 3和4。10、项目计划书的编写(3学时)根据本组具体情况,给出项目计划书。12、软件需求说明书的编写(3学时)给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的正确定义。重点支持课程目标1, 2, 3和4。13、测试计划的编写(3学时)根据需求说明书给出测试用例的设计。重点支持课程目标1, 2, 3和4。14、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编写(3学时)使用相应的工具给出系统模块结构设计和数据库的设计。重点支持课程目标1, 2, 3和4。15、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编写(3学时)使用相应的工具给出程序模块设计说明。重点支持课程目标1, 2, 3, 4和5。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主题:通过对软件过程规范、软件过程标准体系、软件过程成熟度及其 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软件过程的理论核心知识。介绍软件过程的组 织管理、需求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集成管理等流程、方法,以及软件过 程评估和改进的框架、模型和实施细节。通过对软件文档和软件文档规范等内容的讲解,使 学生掌握软件文档的地位和作用。介绍重要软件文件文档的编写技能,使学生掌握编写规范 文档的能力。重点支持课程目标1, 2, 3和4。(2)实践教学主题:通过小组和个人实践,把软件过程技术应用于项目开发,通过计 划的制定和各个评审环节,更好地理解软件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同时把过程评估和改进模型 应用于个人软件过程和团队软件过程,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在项目的分析和设计过 程中,开展软件文档的编写工作。并通过课堂陈述、讨论和 评审等环节保证文档的质量。重点支持课程目标1, 3和5。五、课程考核要求及方法本课程成绩由小组项目实践(40%)、小组项目文档(40%).个人工作(20%)组合而成, 采用百分制。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课程目标考核环节目标分值课程目标1小组项目实践0小组项目文档0个人工作20课程目标2小组项目实践10小组项目文档10个人工作10课程目标3小组项目实践10小组项目文档5个人工作10课程目标4小组项目实践5小组项目文档5个人工作15小组项目实践评分标准:序号评价要点权重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1理论基础0.2概念清晰概念较清晰主要概念清晰部分概念清晰基本概念不清晰2方案0.2所提方案合 理,思路清 晰所提方案较合理,思路较清晰所提方案基本合理方案部分合理不能制定方案3书写规范0.3正确且规范正确较规范基本规范正确欠规范基本不规范4团队协作0.3任务分工合理、协作有分工较为合理、协作较分工明确、分工一般、团队合作较分工不明确序有效为有序协作一般差课堂陈述与讨论评分标准:序号评价要点权重优良中及格不及格1陈述0.4规范清晰较规范清晰大致规范清晰主要概念正确主要概念错误2课堂提问0.2完整正确较完整正确大致完整正确主要概念正确主要概念错误3组织讨论0.4对知识点理解全面正确对主要知识点理解正确对主要知识点理解基本正确对主要知识 点理解部分 正确对主要知识点理解基本错误六、持续改进本课程根据学生课堂陈述与讨论、小组项目文档和个人工作等情况,结合学生、教学督 导等反馈,及时对教学中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改进提高,确保相应毕 业要求指标点达成。七、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建议教材1软件过程管理朱少民、左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2跟Microsoft工程师学技术文档编写,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新世纪书局。参考资料1软件文档编写潘孝铭、辛明海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软件开发规范的实施文档主编:黄思曾、陈仲驹,中山大学出版社。3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8566 88中国标准出版社。4软件过程管理(美国)瓦茨S汉弗莱著,高书敬,清华大学出版社。5个体软件过程吴超英译,人民邮电出版社。6小组软件开发过程吴超英译,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