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资料2023年-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docx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选题报告姓 名 学号导师姓名 职称教授专 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中国经济实证分析题 目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斯密的财政支出理论认为,即使是上述国家的财政支出也要压缩到最低限度,主要用于与上 述国家只能相应所需的经费,即国防义务一一国防费,司法行政义务一一司法费,公共设施 及土木工程义务一一建设费。大卫李嘉图的财政支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之中。 和斯密一样,李嘉图以极力鼓吹经济自由放任,同时,他把国家经费全部或几乎全部看作是 非生产性消费,因而主张尽量压缩国家财政支出。他认为,“资本可以由增加生产或减少非 生产性消费而增加:而且,“一国的生产量必然是随着资本的减少而成比例地减少:所以, 如果人民方面和政府方面的非生产性开支继续不变,而年再生产量又不断减少时,人民和国 家的资源就会日益迅速的枯竭,穷困和灾殃就会随之而来”。在李嘉图看来,狭义的理解国 家的活动范围,减轻赋税负担,压缩国家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是必要和有益的。(3)庸俗学派?的财政支出理论在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萨伊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抛弃了斯密劳动可以创造价值的观点,认为商 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效用即使用价值决定的,所以劳动、资本和土地都可以创造商品的价值。 他提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动均衡论,认为供给能够创造相应的相关需求,所以不可能 发生经济危机。在财政支出理论方面,他提出“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 的观点。今儿他又把效用说成是“服务”,而一切提供服务的活动都是生产。萨伊还把社会 产品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认为只有有形产品才能增加财富,而无形产品的创造者如律 师、医生、官吏、军人、划价、音乐家等,尽管为人们提供了各种服务、享受、教育等,但 不仅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而相反还要消费一部分社会财富,所以政府应将无形产品的生产压 到最低限度。马尔萨斯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抛弃了古典经济学派的劳动价值论,代之 以生产费用论,认为商品价值的尺度并不是劳动,而是生产费用,把利润说成是生产给用的 一部分。在其著作中,他指出,“资本家的利润,是由于资本家向地主、僧侣、国家官吏缴 付地组合税金的结果。这些人就是利用这些收入向资本家购买商品,这是利润的来源”。这 样,在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中,国家的财政支出已成为商品销售和实现利润的重要条件。这 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古典学派关于国家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消费,尽力限制其规模的观点。(4)社会政策学派的财政支出理论在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瓦格纳。瓦格纳一方面反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承认国家对经济活动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另一 方面又谋求改正所得分配的不公现象以解决社会相关问题。为此,他积极主张实行“国家社 会主义”政策。瓦格纳进一步阐述了对国家职能的看法,认为国家的目的不仅限于自由资本 主义时代的法制及权利的目的,还应加上文化与福利目的。国家不仅维持国内法律秩序和防 御外敌的任务,同时还必须使愈益增多的人口部分有享受文化财富的机会C而且国家目的高 居于私人经济目的之上,在这个关系上要限制私人经济活动,必须强制对国家尽责。瓦格纳论述了公共活动特别是国家支出的膨胀相关问题,这就是“瓦格纳法则”。瓦格 纳认为:“财政经济就是为筹集完成国家总体经济机能的任务所必须的物质辅助手段,而不 能不进行的活动。由此可见,财政经济范围必须随各时期的国家任务、国家活动的范围以及 种类而决定:“从不同国家及时代比较,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活动呈现有规律的扩大趋势。这 种扩大既是外延的又系内涵的。即在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提出新任务的同时,有的职能也在 进一步扩大。于是国民经济的要求,乃更广泛更充裕,为满足这些涌现的需要,可由中央及 地方政府经费增加的统计上,雄辩地说明这一点"。这说明财政是为国家服务的,而且随着 国家职能的扩大,财政活动范围也必然随之扩大。(5)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支出理论在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主要由凯恩斯和萨缪尔逊。凯恩斯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认为,经济危机和事业的根本原因在于 有效相关需求不足,而有效相关需求不足又是由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引起的,即边际消费倾向 递减、资本边际效果递减及其流动性偏好。因此,就不可能像传统经济学家所主张的那样排 斥国家干预,而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来解决。相反,他认为必须依靠政府干预 来提高社会的消费倾向和投资隐忧,以扩大社会有效相关需求,否则就无法摆脱经济危机和 失业的困境。凯恩斯认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财政政策,而是运 用货币金融政策。但他更注重财政政策的作用,认为货币政策只起辅助作用。在凯恩斯看来, 货币政策是通过利息率而间接起作用,不如财政政策作用来的直接和有利。财政政策的主要 合适的内容是,在经济衰退时,应扩大政府开支和实行减税。他特别强调举债支出的作用, 他主张实行举债以弥补赤字的财政政策。他说:“举债支出虽然是消费,但结果倒可以使社 会致富”。这样凯恩斯便突破了从亚当斯密以来传统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观点。萨缪尔逊的经济理论体现在1948年出版的经济学中,在该书中,他提出了 “混合经 济理论”,成为他对自由放任、主张干预经济的重要理论基础。萨缪尔逊认为,当今的资本 主义经济既不是纯粹的私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公有经济,而是一种私人经济活动与政府经 济活动同时并存的混合经济。他指出,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不能保证投资的数量处于恰好维 持充分就业的水平,因为它不能自动调节。如果投资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投资国邵友会导 致通货紧缩,造成失业率上升。只有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才能维持充分就业下的国民 收入水平。根据这一理论基础,萨缪尔逊的财政支出理论认为:一方面,政府应扩大有益于社会的 耐久性的公共工程投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而言,这种支出比政府的一般开支具有更大的作 用。;另一方面,应该增加福利开支。福利开支既是内在稳定因素,可自动调节,又可利用 它作为稳定经济的手段。;同时,还应该重视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的研究和开发,扩大这方 面的直接投资或给予补助金,并加大旨在教育和培训劳动力的公共支出力度。3、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相关文献综述(1)理论研究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型首次考虑到政府财政支出对国民 经济活动的重要影响,凯恩斯将政府财政支出纳入宏观经济模型,作为国民收入构成的一个 重要外生变量,分析指出财政支出对国民收入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即使是政府实行平衡预算, 仍然对国民收入有一倍于财政支出额的推动作用。郭庆旺、吕兵洋和张德勇(2003)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型为基础探讨了财政支出总额 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他们认为,在经济充分就业情况下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反而对 经济增长有负作用,在政府财政支出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政府生产性投资有利于经济增长 (特别是投资于潜在弹性大的领域,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增加消费性支出则有碍经 济增长。正如在经济增长理论文献部分中所述,现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对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 增长的关系作了大量深入地研究。Arrow和Kurz (1970)运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这一相 关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理论研究,他们将公共资本存量纳入生产和消费函数,这是因为政府 财政支出最终会有双重作用一一既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政府购买支出形成有效相关需求, 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形成生产资源,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等等),同时公共服务又给消费者 带来效用,结论显示政府财政支出影响经济向稳定状态增长的速度,但不影响稳定状态中的 增长率。Barro(1990)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之上,将政府财政支出的资本存量改为流量进行分析,分 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会影响经济增长。aBan-o&Sala-I-Martin (1991)的 研究中,他们将财政支出进行了分类,着重研究了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指 出生产型与非生产性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很显然,政府的生产性支出会 “挤出”私人投资,而且政府的生产性投资的效果与私人投资相比较低。Devarajan> Swaroop & Zou (1996)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政府财政支 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指出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最优的财政支出结 构即为各种财政支出产出弹性之比。这个结论进一步解释了 Barro&Sala-Martin (1991) 的结论,也就是说,在假定财政支出总额与经济增长无相关性的条件下,财政支出结构对经 济增长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当政府的某类支出比例过高,则其对经济增长有阻碍作用。该 结论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各种实证分析结果总是模棱两可,为财政支 出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经济增长产生截然不同的效应,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大量的生产性 支出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增长目的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政府生产性支出过多反而 可能会阻碍经济增长。邹恒甫、龚六堂(2001)研究了财政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是当消费 的跨甫时替代弹性越大,政府财政支出的波动就越大,经济增长率就越低,反之,消费的跨 时替代弹性越小,政府财政支出波动越大则经济增长率就越高。龚六堂(2000)分析了政府 财政支出的变化对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财政支出的改变能提高经济均衡点的资本存量, 提高均衡点的劳动力供给水平和财富的边际效应,也就是说,财政支出的改变对经济长期均 衡没有影响,但会改变初期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从而影响经济增长。(2)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方面,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 性。例如:Landau(1983)对104个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与GDP的 增长率存在负相关关系;Kormendi & Meguire(1985)对二战后的47个国家的政府消费支出 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研究,发现实际GDP增长率与政府消费性支出占GDP的比例之间不存在显 著关系;Barth & Bradley (1987)对26个OECD国家19711983年的数据进行检验,发现政 府消费与GDP的增长之间的关系是负值,政府投资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为正,但统计不显 著;Grier & Tullock(1987)把研究范围扩大到115个国家,以5年平均值进行了时间序列 和横截面混合分析,发现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与GDP的增长率存在负相关关系;Engen & Skinner (1992)对107个国家从19791895年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二者关系为负;邹 恒甫、龚六堂(2001)对19701990年的90个国家进行了检验,发现二者关系不显著;Alesina et al (2002)通过对一组“经合组织”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公共支出,特别是 用于工资支付的公共支出对企业利润和商业投资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因而对经济增长也具有 显著的负效应。Ardagna(2004)通过对大部分“经合组织”国家1990年至2002年的数据进 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政府消费性支出,特别是用于支付工资的消费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具有显 著的负相关。另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性。例如:Ram (1986)发现财政支出对 总产出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Aschauer(1989)区分了政府消费与政府的资本积累,发 现政府的资本积累对GDP的增长率贡献为正,而政府消费对GDP的增长率贡献要小得多; Barro(1990, 1991)在Aschauer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财政支出对GDP的贡献为正; Devarajan> Swaroop & Zou (1996)在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也作了实证分析,发现生产性的政 府财政支出对产出的增长具有正效应,但支出总量对产出效应要看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 出的产出弹性与分配比例。Gupta et al. (2005)通过对39个低收入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回 归分析后发现,那些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人员工资支付的国家具有较低的经济增长率,而 那些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资本品和非工资性质的商品与服务的国家享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Bassanini et al (2001)通过对21个“经合组织”国家在1971年至1998年间的数据进行实 证分析后发现,政府投资对私人资本积累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政府能够通过投资性支出来 改善投资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增长。Berta Rivera & Luis Currais (2003)对西班牙的各 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用于卫生保健的财政支出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性。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确定。例如:Hulten & Schwab(1991) 的研究显示,没有证据表明公共基础设施对生产率的替代效应为正;Munnel 1(1992)和 Gramlich(1994)的研究认为公共投资中的基础设施的生产性效应并不确定。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在这方面对我国的数据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郭庆旺、吕兵洋和张 德勇(2003)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1978200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 显示:国家的财政支出总量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而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原因是 政府的消费性支出过多,挤占了生产性支出从而导致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财政对 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效应比实物资本高;财政对科学研究投资的产出效应最大。但是该文所 用的数据仅为预算内的支出数据,不能显示我国所有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尤其是预 算外资金支出中的行政管理支出和经济建设支出比例相当高。庄子银、邹薇(2003)研究了我国的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的政 府财政支出对GDP的贡献是很弱的正相关,但是对于各个省的横截面数据研究显示发现两 者的关系为显著的正相关。他们的研究主要是想验证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调节成本”,而 省际间的数据做回归有很大缺陷。各个省的决算支出并不是这个省的实际财政支出,因为中 央财政也会对省级地区有支出,而中央对某一省的具体支出额是无法计算的,因而其回归有 缺陷。同时,刘进、丁伟和刘军民(2004)对庄子银、邹薇的研究提出批评,他们强调:计量 经济学的时间序列检验不够完整,没有对数据进行单整、协整及因果关系检验,有可能出现 伪回归的现象;对我国的财政支出理解有偏差,以财政支出管理的差别替代了支出结构的 差别;没有说明为什么对全国的数据检验不显著而对地方数据检验显著的原因;没有考虑政 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时滞效应。他们进而对我国财政支出与GDP之间进行了协整检验 合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发现它们具有协整性,而且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与GDP增长之间 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张清(2002)研究了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景气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 经济增长之间有着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财政支 出对GDP的产出弹性系数为0.324。其研究是以19522002年的数据为分析对象,在1982 年以前我国还没有建立预算外资金支出的年度统计报告,其研究数据没有包含预算外资金支 出。王力(2003)着重分析了我国政府财政支出对GDP的产出弹性,得到的结果如下: GDP = S.91*cap031 * .°056 *%z°3* 叼Tin *0产°76从上是可以看出,社会文教费支出对GDP的产出弹性为负,产出弹性最大的是行政管 理,其次为资本性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的产出弹性也很小。他们的研究还分析了我国的转移 支付与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当收入差距拉大时,转移支付有利于经济增 长。孙长清等人(2004)将财政支出划分为财政投资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生产性财政消 费支出(科学、教育、卫生)和非生产性财政消费支出(公检法司支出、农业部门事业费支 出),通过对我国1978年至2000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协整回归分析后,发现财政投资手与长 期经济增长负相关,生产性财政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非生产性财政消费支出也与经 济增长正相关。上述学者大多是站在整个国家的层面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而对我国地方 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K关系的研究则比较少。张钢、段澈(2006)分别对我国 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省际面板数据回归分 析,发现不同的地区,其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基本建设支出、 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和行政管理费支出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而在中西部地区则正相关;而文教 科学卫生支出与支持农业生产和事业性支出在东部地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在中西部地区则 呈负相关。(3)文献综述及本课题的思路从上述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外,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基 于生产性公共资本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是Arrow & Kurz、Barro & Sala-1-Martin以及Devarajan、Swaroop & Zou ;而在国内,郭庆旺、吕兵洋和张德勇等 人主要是基于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外生经济增长模型。由于这些理论模型具有普遍 性,但缺乏特殊性,因此在分析我国的相关相关问题时,其解释力度值得怀疑。鉴于此,本 课题将以Barro(1990)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现行的体制,来分析我国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找到各类地方财政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之 间的内在机制。同时,根据实证研究的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对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相关问题进行 实证研究的数据多数是跨越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但是,由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 多是非线性的,制度性因素的不同变化就会造成其影响的改变,而八、九十年代是我国经济 制度变化最大的年代,特别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变 革。因此,本课题将采用1995年至2004年的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进 行实证分析,以找到在分税制的条件下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以 此来检验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合适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相关问题(一)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以地方政府、企业和家庭三部门理论模型的构建,分析 在分税制的条件下,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机制和变 化趋势,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从而为地方政府调整财政 支出结构、促进地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政策建议。其中,具体目标如下:1、构建以地方政府、企业和家庭三部门为主体的理论模型,并进行约束条件下的动态 最优化分析,找到地区经济增长率与各类地方财政支出的内在函数关系。2、构建以地区经济增长率为因变量,以各类地方财政支出为自变量,包含有其他解释 变量的多元计量回归模型。3、对我国大陆31个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995年至2004年间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 的实证分析,以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4、基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对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合适的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合适的内容主要是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进行理论研究与 实证分析,其具体合适的内容如下:1、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部分,研究合适的内容主要是构建一个以地方政府、企业和家庭为主体的三 部门的理论分析框架。这一框架的基础是Barro(1990)的理论,基于这一理论,课题将我国 以生产型增值税为主的分税制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约束引入分析框架之中,同时考虑到我 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偏好,通过构建哈密顿函数,来求解在预算约束条件下的跨期目标效用函 数最优化解,以找到在分税制的条件下地区经济增长率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内在函数关 系。对于各个主体部门,我们将构建相应的函数关系:(1)地方政府本课题将构建地方政府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的预算约束条件和税收函数,以及由我国自 上而下的官员选拔制度和政绩考核指标所形成的地方政府的偏好与效用函数。同时,我们还 将根据其经济性质来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进行分类,以界定地方财政支出的类别和结构。在本课题中,我们假定地方政府的收入由生产型增值税和所得税(包括企业和个人)构 成,则其税收函数为:T = tz+ j (1- tcdL+ /K) + tz5K其中,人为生产型增值税税率;晨.为所得税税率;3为资本折旧率;为工资率;/为 利率;L为劳动力;K为私人资本。(2)企业本课题将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构建企业的生产函数,并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定企业所面临的预算约束条件。与Barro(1990)相似,本课题设企业 的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如下:其中,y为人均产出;人为人均私人资本;g为人均公共资本;a是公共投资的产出弹 性。(3)家庭本课题将基于拉姆塞效用函数来构建家庭的跨期效用函数,并根据我国家庭的实际来给 定家庭收入预算约束。其效用函数如下:pooU = u(c)e-rtdtJ 0户-1“(c)=,r > 0, (7>0, b W 1l-cr(c) = In c, r > 0, cr = 1其中,c为消费,r为时间偏好率,1/。为替代弹性。2、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部分,研究合适的内容主要是以地区经济增长指标为因变量,以地方财政支 出结构指标为自变量,结合其他对经济增长有影响的解释变量,来构建一个多元计量回归模 型,并采用面板数据相关技术来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计量模型 的一般表达式如下:% = C + 片 E;t+ 四/" + 及用 + 从 X, + 41n 工 + 风。+ /在上式中,因变量Yk表示地区i第t年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自变量E%表示地区i第t年 的第j类财政支出结构指标;%表示地区i第t年的真实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备表示 地区i第t年的就业人数的增长率;K表示地区i第t年的进出口总额与GDP总额之比;Git 表示地区i第t年的财政支出总额与GDP总额之比;Ri表示地区i的初始小学入学率;Xi 表示地区i的初始小学升学率;工表示地区i的初始人均GDP; D表示地区i的区域虚拟变 量,我们将东部地区设为1,中部地区设为2,西部地区设为3; Hit表示地区i第t年的残 差,c为常数项,工一品为各自变量的系数。(三)拟解决的关键相关问题本课题主要解决两个相关问题:第一个相关问题是,在分税制条件下,各类地方财政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函数关 系和相互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一相关问题主要用过理论框架的分析来给出答案,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 也就是说,增值税的税基不但包含有企业的毛利,还包括工人的工资和固定资产的折旧。在 这种税收制度下,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必然不同于 Barro(1990)的理论。这不同之处便是本课题要解决的相关问题。第二个相关问题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和模型是否具有正确,也就是说是否符合 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这一相关问题主要通过实证分析来给与回答。本课题主要是基于多元计量回归模型,通 过对我国大陆31个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995年至2004年间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的实 证分析,以检验理论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三、拟采取的研究方式方法、相关技术路线、试验解决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研究方式方法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式方法有:1、宏观经济动态学方式方法。该方式方法主要通过构建以地方政府、企业和家庭为主 体的三部门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及通过构建哈密顿函数,来求解各主体在预算约束条件下的 跨期效用函数最优化,以找到在分税制的条件下地区经济增长率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内在 函数关系。其主要的方式方法包括最优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哈密顿函数以及动态相位图。2、计量经济学方式方法。该方式方法主要是通过构建多元计量回归模型,对我国大陆 31个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995年至2004年间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和检验。 其主要的方式方法包括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方式方法和向量自回归的结构方程(the structural VAR)。(-)相关技术路线见图一四、课题的创新性本课题的创新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时,考虑到了我国的现有生产型增值税的分税制体制对地方政 府、企业和家庭的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条件的影响,并将这些因素纳入理论分析框架之中, 从而能够得出与我国实际相符合的地区经济增长率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内在函数关系。2、在进行实证分析时,本课题将采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以消除可能 出现的伪回归现象。五、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时间进度研究合适的内容安排预期成果2006. 03092006. 10122007.01052007. 06122008.0105收集文献和数据,进行文献阅读和试验性数据分析 进行本课题的理论框架的构建和分析 进行本课题的计量模型的构建并进行实证分析 进行课题论文的初稿写作,并申请中期考核 完成课题论文的协作,并申请答辩前期论文一篇 理论论文两篇 实证论文两篇 综述论文一篇图一课题技术路线图参考文献:一、英文文献1 Alesina, A., Ardaga, S., Perotti, R., Schiantarelli, F., 2002, Fiscal Policy, Profits, and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2, 571-589.2 Arrow, K&M. Kurz, 1970, Public Investment, The Rate of Return and Optimal Fiscal Policy,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Baltimore, MD3 Aschauer, D.,1989, Is government spending productive ?,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3,177-200.开题报告的合适的内容应包括(1)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合适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相关问 题。(3)拟采取的研究方式方法、相关技术路线、试验解决方案 及其可行性研究。(4)课题的创新性。(5)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注:(1)开题报告由各院(系、所、中心)组织实施,专家组成员由3-5位相关 学科专家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50%。应同时邀请导师 和督导组相关专家参加,导师担任组长。(2)博士生应就所选课题进行详细报告。专家组的作用是协助导师和研究生 执行选题论证,尤其是对开题报告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论 证意见按“优”、“通过”、“不通过”三级评定。(3)对开题报告成绩评定为“优”者(比例不超过10%),可申请校博士创 新基金,请专家组按有关文件要求推荐;通过者按计划开展论文工作; 不通过者,在半年内需重新开题,仍未通过者取消博士生资格。4 Barro, R, 199'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6,407-4445 Barth, J. & M, Bradley. 1987,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Spending on Economic Activity. Discussion Paper,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6 Barro, R.J., 1990,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8, S103-S125.7 Barro, R.J., and Sala-i-Martin, X., 1992. Public Finance in Models of Economic Growth, Review of Economics Studies, 59,645-661.8 Bassanini, A., Scarpetta, S., Hemmings, P., 2001, Economic Growth: The Role of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s, Panel Data 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 Economic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 No. 283.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ris.9 Berta Rivera & Luis Currais, 2003, Public Health Capital and Productivity in the Spanish Regions: A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 World Development,32,871 -885.10 Blanchard, O., and Perotti, R., 1999, An Empir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Dynamic Effects of Changes in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Taxes on Output, Working Paper 7269,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1 Carmelo Petraglia, 2003,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Productive Public Spending and Uncertain Lifetime Consumers, The University of York, Discussion Papers in Economics12 Cheng Hsiao,面板数据分析(影印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13| Chris Tsoukis & Nigel J. Miller, 2003, Public services and endogenous growth,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5, 297-307.14 Christiane Clemens & Susanne Soretz, 2004, Optimal fiscal policy, uncertainty, and growth,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6,679-697.15 Diavood, H. and H.Zou,1998,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 Cross-Country Study,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43,244-257.16 Diamond, J., 1989.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working paper no. 89/45,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ashington, DC.17 Easterly, W. and S. Rebelo, 1993, Fiscal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 :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32, 417-458.18J Engen, E. & J, Skinner, 1992, Fiscal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 NBER Working Paper No.422319 Giancarlo Corsetti, Nouriel Roubini, 1996, Optimal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Taxation i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NBER Working Paper No.585120 Grier, K. and G. Tullock, 1989,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ross-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 1951-1980,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32, 417-458.21 Gramlich,E., 1994.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 A Review Essa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2,1176-1196.22 Grossman, G. M.and Helpman, E. Trade, 1991.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Growth,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35,517-526.23 Hulten, C .and Schwab, B., 1991. Public Capital Formation and the Growth of Reg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National Tax Journal,44,121-134.124 Jing Jin. & Heng-fu Zou, 2005,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ssignments, and Growth in China,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16,1047-1064.125 Jorge Martinez-Vazquez & Robert M. Mcnab,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World Developmental, 1597-1616.126 Kenneth N. Kuttner & Adam S. Posen, 2002, Fiscal Policy Effectiveness in Japan,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6,536-558.127 Kormendi, R & P, Meguire, 1985, Macr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Growth: Cross-Country Evidence,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6,141-164.128 Landau, D, 1983,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Econ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