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高一地理知识总结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
-
资源ID:94127359
资源大小:27.64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最新高一地理知识总结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docx
2023年最新高一地理知识总结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阅历或状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写总结的时候须要留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须要留意呢?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爱。 高一地理学问总结 高一地理学问点总结篇一 中学地理学问点总结 举荐度: 高一学期总结 举荐度: 高一自我总结 举荐度: 高一的期末总结 举荐度: 高一学生期末总结 举荐度: 相关举荐 中学地理必修2 学问点归纳总结 篇一:高一地理必修二学问点总结 中学地理必修2 学问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化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诞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难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凹凸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传统型:“凹凸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限制人口(中国实行安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激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斗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卑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躲避卑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加强文化沟通 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为迁入地供应廉价劳动力。 (2)弊: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肯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给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其次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实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美丽,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留意爱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缘由: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 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供应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供应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城市化 1、 城市化的标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 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的缘由: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快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热岛效应、 雨岛效应 、城郊热力环流 、大气污染严峻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削减、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削减。 2、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马路,建高架马路、地铁、轻轨交通。 爱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第三章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 市场确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殊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袤,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 2、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阅历丰富 (3)特征: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农业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供应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供应肥料 休耕和轮作、(有利于复原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有效合理的农事支配: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闲时。 敏捷的生产选择:依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4)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暖和潮湿地形:平坦开阔土壤:土壤肥沃水源:浇灌条件好 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便利市场广袤,面对国际市场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政府激励扶持 4、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2).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区位条件:气候暖和、草类茂密;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 (4)措施: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探讨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开拓水源,种植饲料改善交通条件 4、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缘由 主要特点 迁移农业 某些原始部落地区 生产力水平低,“刀耕火种” 影响生物多样化;气候恶化 乳畜业 发达国家,我国大城市四周等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对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大 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受城市分布的影响大; 集约化程度高等。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原料、土地、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动力(能源)工农业基础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1、经济效益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记忆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优势发展地区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能源供应足够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一般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化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2、社会效益了解 国家政策改变的影响:国防的须要: 个人偏好的影响:工业惯性的影响: 3、环境效益理解+记忆 读课本污染严峻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分析污染严峻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分析过程:某工厂污染类型如何治理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理解记忆 1工业联系 (1)投入产出的联系 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生产流水线。 (2)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 业 3)信息联系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分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技术协作; 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缘由: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找寻最佳区位)。 (2)工业分散的条件: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便利、快捷、廉价;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4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理解记忆 1、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记忆 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以大型企业为轴心,渐渐发展起来的; 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读课本图) 1发展的区位特点记忆 (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较近(3)充足的水源(4)便捷的交通(5)广袤的市场 2衰落的主要缘由记忆 20世纪50年头以后,经济起先衰落,其缘由是: (1)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5)用地惊慌、环境污染严峻 3综合整治措施记忆凡世界区域的传统工业都可借鉴 20世纪60年头,鲁尔区起先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a、调整工业结构 (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中小型企业) b、调整工业布局 (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c、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和教化、工业旅游、金融服务业) d、优化环境 4、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区)的转型: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城市资源(无论是矿产、土地和人力资源)都各不相同,因此不能走一条固定的模式,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经济转型。如山西大同转型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旅游、煤炭的深加工和新兴工业,河南平顶山的转型方面除煤化工外海发展盐化工。 这类型的城市或区域转型出路: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一般的规律:(1)优化产业结构, (2)立足本地区位优势,培育优势产业 (3)主动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 三、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理解记忆 1、 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头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渐渐形成了以敏捷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 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 四、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读课本图)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记忆 大批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当地条件; 20世纪70年头原料 和能源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 国内条件 发达的信贷体系 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 政府的大力支持 2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1)概念 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依据现代经营须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任、比较稳固的 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2)作用 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3、温州工业可以借鉴的地方:(1)企业间相互沟通与协作(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3)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五、美国“硅谷”(读课本图) 微电子工业为主导理解记忆 1特点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业快速发展起来。 (1) 人才:从业人员水平高 (2) 产品:研发费用高; (3) 增长和更新速度快; (4) 产品面对国际市场 2崛起缘由记忆 (1)位置优越,环境美丽。 旧金山东南部 (2)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暖和潮湿。 (3)高等院校。斯坦福高校 (4)便捷的交通,通达速度快。主要是高速马路和航空运输(航空港)。 (5)军事订货:特别的条件!(美国国防部) 世界区域内的高科技产业的区位因素:(1)地理位置(2)环境因素(3)交通因素 (4)科技人才因素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理解记忆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敏捷,周转速度快,装卸便利,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敏捷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自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平安,管理便利,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特地管道,设备投资大,敏捷性差。 高一地理必修2_课堂笔记学问点整理(背诵版) 篇二:高一地理必修二学问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2 课堂笔记整理(背诵版) 第一章 人口的改变 1、(1)人口自然增长由诞生率和死亡率确定。 (2) (3增长)。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缘由是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口死亡率下降,20世纪70年头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了限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趋缓。 (4低)。现在,欧洲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进入现代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但我国已进入现代型。(参考课本p6图1.6)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对策(课本p4笔记) 2、(1)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二战后的新特点是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削减,短期流淌人口增多。 (2)我国人口迁移:从新中国成立到80年头中期,主要方向是由东部迁向西北、东北、内地。80年头中期以后,人口流淌主要是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自发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较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潮”。 (3)古代人口迁移主要由战乱、自然灾难等因素引起的。 3、程度。(它们跟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是正比、正比、反比、正比。)西亚地区,新疆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缘由分别是什么?美国老年人口为什么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大值、人口合理容量是合理值。(知道两者的不同) 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削减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供应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其次章 城市与城市化 1、(1)我国的成都、合肥城市形态呈团块状,兰州、洛阳呈条带状,重庆呈组团状。 (2)城市中的一般功能区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兼有其它 (3)土地利用方式最广泛的功能区是住宅区,一般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 高、大、外、全、美 (中学级和低级的区分,课本p19) (4)商业区多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线状分布。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还形成中心商务区,它不但是商业活动中心还是服务中心。 (5)工业生产有大量运输要求,应寻求靠近交通便捷的地带。 (6)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态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7)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寸土地用于那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情愿付出租金的凹凸,而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参考课本p23图2.8)高一地理必修二重要学问点总结 2、城市能够发展到肯定的规模或达到肯定的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亲密相关。工厂外迁的缘由:降低成本(主要),爱护环境(次要)。留意课本p24活动题 不同等级的城市供应服务不同:如小城市供应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范围小。 等级越高的城市数目越少,距离越远。城市服务范围的特点(见课本p25) 3、(1)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产生了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和推力。(举例,课本p32)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 城市化的三个表现或标记:(课本p31) (2)各国城市化水平随时间改变的曲线呈稍被拉平的“s”型,(参考课本p33图2.20) 初期阶段(2530以下):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加速阶段:城市化推动很快,城市环境问题严峻,出现郊区城市化。 后期阶段(6070以上):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慢,有些地区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的表现、解决措施(课本p34)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在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就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1)改善城市环境,加大绿化建设,提高居民绿化意识(2)改善城市交通居住条件(3)限制城市规模,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课本p37)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1海气候区说明白气候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江西泰和县的千烟洲的立体农业说明白地形、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变迁说明市场和政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3素是水分,缘由是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雨影区),降水少,措施东水西调。 (该国不遗余力的发展水利浇灌工程,留意别和东水西调混淆了,依据题目要求敏捷填写,该国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出口国。 混合农业的优点:(见课本p46笔记) 2、(1南亚、东南亚地区,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区 区位条件:季风区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劳动力丰富、人均耕地少,粮食需求大、水稻单产高。 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一大一小一高三低日本除外,日本的机械主要为小型机械) 缘由及对策:(参考课本p48) (2)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对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这些国家一般是家庭经营。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这类农业,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p50图3.15,分清冬小麦、春小麦和玉米的分布,五大湖流域有乳畜带的分布,缘由:市场和饲料)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柔、降水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袤;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 存在问题:生产成本高,资源消耗高,生态环境恶化 混合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共同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1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为主)等国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p51) 区位条件:气候温柔、草类茂密;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其他努力:改善交通、种植饲料、开拓水源、划区轮牧、培育良种牛。 (2)乳畜业:随着城市发展而面对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农业地域类型。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 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特点: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四周。 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因素:自然因素(饲料因素):具有广袤的平原和凉快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因素):欧洲人以乳畜产品为主食,需求量大。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1)下列各种工业依据主导因素不同将序号填入相应的导向型工业: a.家具制造业 b.啤酒厂 c.制糖业 d.罐头加工厂 e.有色冶金业 f.电子装配厂 g飞机制造业 h集成电路工业 i一般服装工业 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动力导向型、 廉价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 (2)鞍钢区位选择考虑的主导因素 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宝钢考虑的主导因素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参考课本p59图4.3)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改变:煤炭铁矿沿海。(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与意大利塔兰托、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鲁尔区的钢铁公司建在荷兰的海边) (3)污染严峻工业的区位选择。 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避开冬夏季风对吹的方向。(不管什么风向,只要不让受污染的大气影响到居民区即可,依据题目敏捷选择) 污染水源工业:布局在河流下游,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1)工业集聚的好处是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和协作,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大型工业形成的工业地域往往发展为工业城市,如我国闻名的石油城大庆、钢铁城鞍山、汽车城十堰。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往往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可以有生产工序或空间上的联系。 (2 3、(1)传统工业区,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 (早优重大久)高一地理必修二重要学问点总结 (2) 鲁尔区(参考课本p65图4.9) 区位条件: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无铁矿,距法国铁矿区近、水陆交通便利(铁路、水运、高速马路)、市场广袤、水源足够。 衰落的缘由: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钢铁相对过剩,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问题日益严峻。 综合整治措施: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 与辽中南工业区的异同:(见课本p67笔记) (3业为主。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慕尼黑)地区,以及美国“硅谷”、日本“硅岛”九州岛等。(小轻同专散) (4)意大利新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一字不能错)为独特的发展模式,以轻工业为主。萨索洛以瓷砖生产为骨干企业。高一地理必修二重要学问点总结 发展的区位条件:(参考课本p69图4.15) 与温州乡镇企业的异同(见课本笔记) (5 硅谷的几次创新:70、8090 硅谷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环境美丽;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市场稳定(军事订货);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参考课本p71图4.19)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1通工具的特点,依据题目敏捷选择(课本p78表5.1) (2段靠近贵州西南部的煤矿及闻名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参考课本p81图5.4) 区位因素结合起来;(社会)经过我国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包括十多个少数民族;(自然与技术)沿途地势起伏大,地质困难,必需依靠科技。 2、(1的带状;浙江嘉兴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改变的;我国清末大运输河淤塞,加之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使运输河城市发展缓慢。 (2)交通运输布局影响商业网点。 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小于平原地 高一地理必修二重要学问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问总结_中学地理必修2 学问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 ,欢迎来到/工作总结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高一地理必修二学问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你。 区。为什么?(见课本) 商业网点位置:许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马路沿线,批发为主。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1)环境问题产生:(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 生态破坏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削减 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和能源资源 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实力,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环境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相关,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 (2)环境问题的表现: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者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还将一部分污染严峻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 2、可持续发展: (基础)(条件)(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原则:公允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能依据材料合理选择) 3、 (1严峻。 国南方, 我国华北的水资源短缺。东北地区:水土流失 (2)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工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基本途径分别为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问点总结 篇三:高一地理必修二学问点总结 一、什么是城市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课本p33图2.19) 2.逆城市化 3.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课本p32图2.18)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在肯定地域和肯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特征。 一、季风水田农业 一、大牧场放牧业(课本p5152图 3.16) 二、乳畜业(课本p5254图 3.20,3.21)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二、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课本p6364)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s("content_re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