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护人身权》教案.docx
依法保护人身权一、教学目标. 了解人身权的含义、内容,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1 .通过理解保护人身权的有关法律规定以及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 任,增强依法保护人身权的意识,崇尚公平正义。2 .学会自我保护,提高维权意识,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学会运用 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1 .教学难点: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三、教法与学法教法:1 .情境导学法:通过展示一组侵害人身权的图片,使学生获取感性认识。2 .案例教学法:学生研读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归纳出所侵犯的权 利。3 .讨论法:学生分小组讨论维护人身权的重要性和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 人身权途径。学法:1 .自主探究法:根据教师在课前布置的任务进行学习,培养自学能力。2 .分析讨论法:学会根据材料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总 结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课件展示一组侵害人身权的图片,以形象直观的手段使学生获取感性 认识,并激发学习兴趣:1 .工人排队接受搜身2.“恶作剧” 3.偷看他人信件.网上说别人坏话5.拍广告根据展示的五幅图片,设置问题组,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阅读教 材得出答案。(1)上述案例侵害了哪些人身权?(2)民法有哪些保护人身权的规定?(3)图片中的侵害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 基础上,逐一导出知识。(1)图片1"工人排队接受搜身”侵害了工人的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2)图片2 “恶作剧”侵害了生命健康权。(3)图片3“偷看他人信件”侵害了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4)图片4 "网上说别人坏话”侵害了名誉权。(5)图片5 “拍广告? ”侵害了肖像权。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人身权的概念以及 相关知识,得出系统知识。创设情境1.学生表演情景剧小林和小张的故事:小林是一位上进心很强的学生,他 一直想超过小张,但每次考试都考不过小张,这使小林非常郁闷。于是,小林 想出了几个“绝招”:在同学中散布谣言,说小张在考试中作弊;打探小张的隐 私,四处传播。小张知道后,便找小林理论。两人发生争执,小林在恼怒之下,打伤了小张小组讨论(一)本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将同学们分成5组,每小组根据 情境说明侵害人身权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教师总结: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公民的身体健康、生命、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都要受我国民法的保护,任 何人都不能侵犯。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任。1 .生命健康权不可侵犯生命健康权不可侵犯。我国法律规定,侵害公民身 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 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要受到法律制裁。2 .人格尊严不可侵犯。人格尊严不可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非法侵犯。 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重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姓 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3 .人身自由不可侵犯。人身自由不可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在 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 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法律禁止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 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二)引导学生结合“互动在线”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维护自己和他 人的人身权的重要性和途径。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中职学生要充分认识维护人身权的重要性, 人身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对自己生活、学习以及参加其他各种活 动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人身权,人们就不能进行各种活动,中职学生要学会运 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人身权。五、总结拓展依法保护人身权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次阐述的,要学 会把握其中的逻辑,系统掌握,并重点掌握“怎么办”这一层面,从实际出发, 要经常反思,及时调整,三个层次表述如下:1 .什么是人身权?2 .为什么要维护人身权?3 .怎样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六、作业布置一是梳理尊重他人人身权的其他事例。二是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把自己受人关爱和关爱他人的感受写下来,下节 课我们进行分享。七、板书设计.民法保护我们的人身权(1)人身权的含义、内容(2)民法保护人格权(3)民法保护身份权.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1)生命健康权不可侵犯(2)人格尊严不可侵犯(3)人身自由不可侵犯.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1)维护人身权的重要性(2)维护人身权的途径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中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但由于涉及的法律概念较多、 知识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并且,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法 律意识模糊,如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民事责任,基于上述原因,采取了如下教学 设计思路:【创境激趣】一一创设形象情境,引发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引思明理】一一设疑解疑,解除理解的障碍;分析讨论,了解并掌握相 关的法律知识;主题探究,小组合作,深入思考,相互帮助并解决;【体验导行】 探究作业、素质演练、实践活动、课外延伸、接触社会、了解生活,进一 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法律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深化并能真 正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践行。在教学理念上,主要体现“从生活走进知识,由知识走向生活”的新理念, 力图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满堂灌”、学生不愿意听的现象,促使教师转变角色, 成为学生的同行者、组织者、共同探究者、引导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自己从熟悉的生活中总结出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