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物理教学设计物理教学设计教案(4篇).docx
-
资源ID:94149109
资源大小:21.95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物理教学设计物理教学设计教案(4篇).docx
2023年物理教学设计物理教学设计教案(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课 型 新授课(2课时) 教 学 目 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2.了解经典力学在科学探讨和生产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3.知道质量与速度的关系,知道高速运动中必需考虑速度随时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一切科学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新的理论会不断完善和补充旧的理论,人类对科学的相识是无止境的.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对牛顿力学适用范围的探讨,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结论和规律一般都有其适用范围,相识学问的改变性和无穷性,培育献身于科学的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 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 学 方 法 探究、讲授、探讨、练习 教 学 手 段 教具打算 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活 动 新课导入 师:自从17世纪以来,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不断发晨,如:在宏观、低速、弱引力的广袤领域,包括天体力学的探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典力学在科学探讨和生产技术中有了广泛的应用,如,从地面物体的运动到天体的运动,从大气的流淌到地壳的变动,从拦河筑坝、修建桥梁到设计各种机械;从自行车到汽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其:从投出的篮球到放射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从而证明白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但是,经典力学也不是万能的,像一切科学一样,它没有也不会穷尽一切真理,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它像一切科学理论一样,是一部“未完成的交响曲”.那么经典力学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呢?有怎样的局限性 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方面的学问. 新课教学 一、从低速到高速 (展示问题)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低速到高速”部分.回答低速与高速的概念、质速关系、速度合成与两个公设. 生:低速到高速的概念,通常所见的物体的运动皆为低速运动,如行驶的汽车,放射的导弹、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船等.有些微观粒子在肯定条件下其速度可以与光速相接近,这样的速度称为高速. 质速关系是: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指出,物体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即 其中db为静止质量,m是物体速度为v时的质量,c是真空中的光速. 例如:(1)v0.8c时,物体的质量约增大到静止质量的1.7倍,这时经典力学就不再适用了. (2)如地球以v30km/s的速度绕太阳公转时,m=l 010 lolmo,它的质量增大非常微小,可以忽视不计. 速度合成与两个公设.一条河流中的水以相对河岸的速度v水岸流淌,河中的船以相对于河水的速度v船水顺流而下.在经典力学中,船相对于岸的速度即为v船岸=v船水+v水岸 阅历告知我们,这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细致一看,这个关系式涉及两个不同的惯性参考系,而速度总是与位移(空间长度)刚好间间隔的测量相联系.在牛顿看来,位移和时间的测量与参考系无关,正是在这种时空的观念下,上式才成立.然而,相对论认为,同一过程的位移和时间的测量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是不同的,因而上式不能成立,经典力学也就不再适用了. (1)相对性原理:物理规律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2)光速不变原理: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测量到的真空中的光速都一样. 师:经典力学是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还是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呢? 生: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 师:阅读教材科学闲逛部分,体会时间和空间是什么. 生:时间与空间并没有讲清时间与空间的问题,只是提出问题,激励我们对将来的探究. 二、从宏观到微观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宏观到微观”部分,并说明经典力学是适用于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物体。 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相继发觉了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发觉它们不仅具有粒子性,面且具有波动性,它们的运动规律不能用经典力学描述. 20世纪20年头,建立了量子力学,它能够正确地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性,并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典力学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是否表示经典力学失去了意义? 生: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说明人类对自然界的相识更加广泛和深化,而不表示经典力学失去了意义.它只是使人们相识到经典力学有它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低速运动,不适用于高速运动,只适用于宏观世界,不适用于微观世界。 三,从弱引力到强引力 (展示问题)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弱引力到强引力”部分,并回答问题:何为弱引力?何为强引力? 生:万有引力属于弱引力.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说明天体的运动,并预言和发觉了海王星和冥王星,首次把天上的星体运动规律与地面物体的运动规律统一起来. 爱因斯坦引力理论表明,当天体半径减小到肯定程度时(太阳的引力半径为3 km,地球的引力半径为1 m),天体间的引力就趋于无穷大. 探讨与沟通) (展示问题) (1)实际的天文观测,行星的运行轨道并不是严格闭合的,它们的近日点在不断地旋进.经典力学的说明令人满足吗?用什么理论来圆满地进行了说明?(投影) 生: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推算,行星的运动应当是一些椭圆或圆,行星沿着这些椭圆或圆做周期性运动,与实际观测结果不符.经典力学也能作出一些说明,但是,水星旋进的实际观测值比经典力学的预言值多.经典力学的说明不能令人满足. 爱因斯坦依据广义相对论计算出水星近日点的旋进还应有43的附加值,同时还预言了光线在经过大质量的星体旁边时,如经过太阳旁边时会发生偏转现象.并且都被观测证明. (2)何为天体的引力半径? 生:假定一个球形天体的质量不变,并通过压缩减小它的半径,天体表面上的引力将会增加,当引力趋于无穷大时,被压缩天体半径接近的值“引力半径”. 只要天体的实际半径远大于它们的引力半径,那么爱因斯坦和牛顿的理论计算出的力的差异并不很大.但当天体的实际半径接近引力半径时,这种差异将急剧增大.这就是说,在强引力的状况下,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将不再适用. 对于这样的科学发展过程,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曾诙谐地说,科学总是从正确走向错误.”这种调佩倒也不失为一种幽默的表述. (3)历的科学成就与新的科学成就的关系是什么? 生:历的科学成就不会被新的科学成就所否定,而是作为某些条件下的局部情形,被包括在新的科学成就之中.如:当物体的速度远小于光速c(3x108m/s)时,相对论与经典理论的结论没有区分;当另一个重要常数即“普朗克常数”h(6.63x10-34j·s)可以忽视不计时.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的结论没有区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没有否定过去的科学,面只认为过去 的科学是自己在肯定条件下的特别情形. (例11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在科学探讨和生产技术中有哪些应用? 参考答案:经典力学在科学探讨和生产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经典力学与天文学相结合建立了天体力学;经典力学和工程实际相结合,建立了应用力学,如水利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从地面上各种物体的运动到天体的运动:从大气的流淌到地壳的变动:从拦柯筑坝、修建桥梁到设计各种机械;从自行车到汽车、火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运动,从投出篮球到放射导弹、卫星、宇宙飞船等等,全部这些都听从经典力学规律. (例2)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参考答案: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弱引力问题,不能用来处理强引力问题. 课堂训练 1.20世纪初,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 ,变更了经典力学的一些结论.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 的,而相对论指出质量随着速度改变而 2.20世纪初期,建立了 ,它能够正确地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3.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 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问题,经典力学只适用于物体,一般不适用于 . 4.微观粒子的运动不仅具有 性.同时具有波动性.它们的运动规律许多状况下不能用经典力学来说明.要增加正确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须要用 . 5.牛顿运动规律只适用于 物体的运动,狭义相对论阐述物体在以 的速度运动时所遵从的规律. 参考答案 1.狭义相对论 固定不变 改变 2.量子力学 3.低速运动 高速运动 宏观 微观粒子 4.粒子 量子力学 5.宏观、低速 接近光速 小结 本节学习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1)从低速到高速: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m是不随运动状态变更的,而狭义相对论指出,质量要随着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即 (2)从宏观到微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并不说明经典力学失去了意义.只说明它有肯定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低速运动,不适用于高速运动;只适用于宏观世界,不适用于微观世界. (3)从弱引力到强引力:相对论物理学与经典物理学的结论没有区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 都没有否定过去的科学,而只是认为科学在肯定条件下有其特别性.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弱引力,不适用于强引力. 学 生 活 动 作 业 布置作业 仔细阅读教材.相识到物理中的结论和规律一般都有其适用范围,相识学问的改变性和无穷性,培育献身于科学的时代精神. 课外训练 阅读教材83页科学踪迹栏目中的短文牛顿的科学生涯,体会和学习牛顿献身科学的精神. 板 书 设 计 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一、从低速到高速 经典力学只适用于低速运动 二、从宏观到微观 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物体 三、从弱引力到强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弱引力 教 学 后记 物理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教学过程 习提问 什么叫做功的原理? 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看书(从课文开头看到第152页倒数第3行,并边看边比照课本图(修订本)进行试验(同桌的二人一组。此期间老师巡回指导)。 提问 1.什么叫做滑轮? 2.什么叫做定滑轮? 运用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运用它有何好处?同时老师根据图1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上升度h相等,运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并能从功的原理方面相识运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3.什么叫做动滑轮? 老师按图2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晰地看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上升度h的2倍。”能依据功的原理说明:“运用动滑轮虽不能变更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力。” 4.什么叫做滑轮组?运用它有什么好处?老师出示绕好的滑轮组和自制的滑轮组挂图如图。 5.接着让学生探讨各滑轮组分别由几股绳担当总重力(g)。然后,老师演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上升度h间的关系(图4)。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此图为4股绳承重,s=4h。再把绳子从滑轮组上解脱2股,使之成为2股绳承重(如图5),进行演示s与h的关系。演示表明:2股绳承重时,s=2h。告知学生:同一根绳上各处受力都相等,所以滑轮组中各股绳受力都相等。然后问学生:拉力f与承重绳子股数n有何关系?绳子股数越多,拉力越小(当然这里要说明不能无限制的增多动滑轮的个数),而且是:几股绳承重,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至此,用圆盘测力计照图6进行演示,测力计示数表明:拉力f 轮与绳之间都是有摩擦的! 例:一根绳子,最多只能承受300牛顿的力,想用它提起1000牛顿的重物,绕成的滑轮组至少要几股绳子承重?并画出滑轮组的示意图。 师生共同解答:设承重绳子股数为n,则 草图:(主要教学生学会画图方法#0;#0;从外向里绕绳) 三、小结:略。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滑轮周边有槽的小轮。 1.定滑轮:。作用:不省力,但可变更力的方向(便利)。 2.动滑轮:。作用:运用它可省一半力,但不变更力的方向。 3.滑轮组:。好处:省力;既省力又变更力的方向。 小结:(滑轮,定滑轮,动滑轮。) 六、作业: 书面:练习六的1、2、3。家庭:自制小滑轮、 练习画图 (提高题右图物体匀速运动则拉力f为:30牛顿;100牛顿;45牛顿;150牛顿。 物理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 本节课要求学生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其次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本节是第五节,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天体运动都已经讲过,从学问上讲学生运用牛顿其次定律干脆推导出卫星的速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事实上学生遇到卫星问题时总是感到困难和无从下手.究其根源是因为学生对地球、卫星的空间关系不清晰,学生无法从自己站立的一个小小的角落体会巨大空间中发生的事情.因此,用各种视频、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有了空间的图景,对问题的相识和思索就有了依托.所以,本节课我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来模拟、展示,让学生有比较深刻的感性相识. 通过对前几节学问的学习,学生对曲线运动的特点、万有引力定律已有肯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老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获得新学问.重视科学跟生活、跟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就在身边.体会生活质量与物理学的依存关系,体会科学是迷人的、是变更世界的奇妙之手. 尽管学生对天体运动的学问储备不足,猜想可能缺乏科学性,语言表达或许欠妥,但只要学习始终参加到学习情境中,激活思维,大胆猜想,敢于表达,学生就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 一、学问与实力 了解人造卫星的放射与运行原理,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了解人造卫星的运行原理,相识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培育学生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途径与方法 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的独立性,提高发散思维实力、分析推理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在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探究中不断获得美的感受不断进步. 学习科学,酷爱科学,增加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 : 多媒体电脑及图片. 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难点: 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根据圆周运动处理,卫星的环绕速度是最小放射速度. 老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展示新闻和图片 1957 年 10 月 4 日,前苏联胜利地放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1961 年 4 月 12 日,前苏联胜利地放射了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尤里 · 加加林成为第一位航天员,揭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序幕. 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造地球卫星方面的基本学问. 看屏幕 听讲解 § 6.5 宇宙航行 进行新课 问:离地面肯定高度的物体以肯定的初速度水平射出,由于重力作用,物体将做平抛运动,即最终要落回地面.但假如射出的速度增大,会发生什么状况呢? 思索 演示牛顿设想原理图 一、人造地球卫星 由于抛出速度不同,物体的落点也不同.当抛出速度达到肯定大小,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而是在引力作用下绕地球旋转,成为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那么,速度多大时,物体将不会落回地面而成为绕地球旋转的卫星呢? 视察、分析 引导学生探讨 展示课件并讲解 二、宇宙速度 1. 第一宇宙速度 ( 环绕速度 ) v1 7.9km/s 请学生依据所学学问,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的另一种表达式: 推导:地面旁边重力供应向心力, 所以 将 r6.37×106m , g9.8m/s2代入,求出第一宇宙速度仍为 7.9km /s. 假如人造地球卫星进入轨道的水平速度大于 7.9km /s,而小于 11.2km /s,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就不是圆,而是椭圆.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 11.2km /s时,物体就可以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卫星.所以, 11.2km /s 是卫星脱离地球的速度,这个速度叫作其次宇宙速度,也称脱离速度速. 2. 其次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v2 11.2km /s 达到其次宇宙速度的物体要受太阳引力的束缚,要使物体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必需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 16.7km /s,这个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也称逃逸速度. 3.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3 16.7km/s 4地球同步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的种类许多,有一种特殊的卫星叫地球同步卫星 ( 1 )同步卫星的高度是确定的: h 36000 km. ( 2 )理解同步卫星“同步”的意义. ( 3 )探究同步卫星的位置. 2.观看视频:同步卫星的轨道以及同步卫星的放射 . 探讨并推导 视察、思索 说明特点 了解卫星的放射和回收 视频和图片 巩固练习 1. 一颗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半径为 r,它的线速度大小为 v,问 : 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 2r 时,它的线速度是多大?重力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2. 天文台测得一颗卫星沿半径为 r 的圆形轨道绕某行星转动,周期为 t,求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和行星的质量. 物理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物理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实现肯定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设计与备课是有明显区分的,备课主要是基于老师的阅历,侧重于安排自己在课堂上“讲什么”和“如何讲”,而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化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 附件1: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评比标准(试行) 要素 内容 权重 体现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理念 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现代教学媒体的恰当运用,新的评价方法和理念的体现,等等 35 符合设计规范 运用教学设计模式和操作规范设计方案,体现物理教学特点,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及其依据表述清楚 25 原创与特色 对物理问题的处理、教学过程、情境的创设等有原创性的设计 20 实践中可行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对教学实践有较大的好用价值。设计的方案有教学实践的检验,有教学反思,反思中表明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20 总分 100 附件2:教学设计方案的规范(供参考) 要素 内容 学习任务分析 依据学习任务分析的理论,分析学习任务的类型和结构层次,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者分析 主要分析学习打算状态(包括已有的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和看法)、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和焦虑等。 教学目标阐明 依据学习任务分析和学习者分析,正确、规范地阐明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的主要要素含义明晰,行为动词正确、规范。 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与教学策略制定 依据教学过程分析的基本要素和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分析并确定教学过程。依据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和教学过程的分析,合理确定学习方式、支配教学依次、恰当选用教学组织形式、有效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运用 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并阐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 精确体现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说明: 1、全部教学过程的阐述要简明,要求表明详细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的主要内容,教学流程图的制作规范。教学过程提倡采纳叙述与流程图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也可以用叙述和恰当的表格阐明。不能用完全预设的师生一问一答的对白式叙述。 2、全文字数一般在35千字。 3、为便于匿名评比,作者姓名、单位名、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另纸打印,作封面装订。 附件3:报送参赛作品一览表 报送单位(盖章):报送时间: 序号 初中 或 中学 课题 作者状况 备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