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发言材料心得体会.docx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研讨心得“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 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在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20年来,“千万工程”助推浙 江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 迈进,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通过深学细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我更加深刻领悟“两个 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深刻感悟“千万工程”的重大政治意 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 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也更加深刻领悟了总书记对于基 层年轻干部的工作要求。结合我的工作内容,浅析“千万工程” 经验案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与XX发展有机结合:增强理论学习,强化队伍建设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 承担“千万工程”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 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我们应对标 对表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时刻坚守人民立场,强化理论武装。L强化党的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将党 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重要讲 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纳入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安排,列入党支部“三 变化,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基 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农村卫生厕所全面覆盖,森林覆盖率超 过61%,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 省验收的省份。好风景造就好“钱景”,发展美丽经济。“千万工程”把村庄整 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注重抓好发展强村、反 哺富村,实现了 “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走出 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兴村富民之路。2005年8月15 0, 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高度评价余村下定决心关闭“高 收入”的矿区、全面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的浙江,乡村旅游、养生养老、 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 年的5431元提升到2022年的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 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已达51.2%。随着“千万工程” 持续推进,浙江不断打通拓宽“两山”理论转化通道,“绿水青 山”在永续增值中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共建美好生活。“千万工程”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 烈的实际问题。正因如此,“千万工程”又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 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但要想把这件实事办好,就必须充分尊 重农民的意愿和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并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推进“千万工程”进程中,浙江坚持从 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事情做起,由表及里、塑形 铸魂,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过程,努力把农 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同时,注重调动 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 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 共同推动、共同建设的大格局。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千万工程”走的是贯彻 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子, 根本目的在于为乡亲们谋幸福。牢牢把握这根准绳,认真学习借 鉴“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因地制宜,务求实效,我们就能在与 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中激发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浙江“千万工程”启示录“一有阳光就灿烂,一有雨露就发芽”。在很多人眼中,浙江 的另外一个名字是:创新。浙江的创新如同一种空气,无处不在,从“八八战略”的提出, 到“生态文明建设”大幕的拉开,从“千万工程”的波澜壮阔, 再到“文化大省”、“活力浙江”、“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每一 个理论创新背后的智慧力量,总能穿越重重迷雾,指引前路。今天解读“浙江精神”,应该要有新的涵义,那就是学会坚守, 懂得久久为功,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钉钉 子”精神。从表面看,坚守与创新,看似一对矛盾:有人说,伟大是“熬” 出来的,唯有坚守匠心,才能创造奇迹;也有人说,创新是灵魂, 唯有不断颠覆,才能走向成功。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予以审 视,这其实是一对有机组合。浙江的实践证明,成功的坚守需要 以创新为前提,伟大的创新需要以坚守为内涵。去年9月,联合国将最高环境荣誉一一“地球卫士奖”,授予 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表彰其卓越贡献。这是中 国再次为世界多样化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从2003年至今,这一工程仍然是浙江抓城乡统筹的“牛鼻子”, 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也让千万乡村蝶变为美丽乡村,继而迸发出美丽经济的强劲活力。带着对坚守与创新的思考,记 者走进了浙江乡村,寻找思想的源泉,成功的奥秘。从“单重奏”到“大合唱”浦阳镇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南端,这里因地处浦阳江畔而得名, 然而水质污染一度成为“老大难”。近几年,通过重拳整治,绿 水清波又重新回归。借着这股东风,镇里发展沿江、沿山和沿路 资源,重金打造风情小镇,发展美丽经济。走进尖湖村的山坳里,梨花漫山遍野,景在村中,村融景中。 过去默默无闻的小村,如今成了 “网红村”,引来众多游客,还 有不少外国人。眼下,浦阳每个村都在创建美丽乡村,更将迎来 一场场蝶变。事实上,对于乡村环境整治这件事,浙江已持之以恒抓了 16 年之久。时光回转到本世纪初。改革开放后,浙江工业经济高歌 猛进,群众收入增加了,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水脏了、山 秃了,特别是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尤为突出。群众揶揄,走在 浙江农村,要走过许多垃圾村才能找到一个干净的村。2002年,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刚到任的H8天里,他跑 了 11个市、25个县,为了多看几个点,不断压缩吃饭时间,匆 匆扒拉几口,立刻赶往下一站。时任浙江省农办副主任、被习近 平同志称为“省级农民”的顾益康回忆说,有一次陪同习近平同 志下村调研,看到一个村环境很好。习近平同志问,这样的村在浙江多不多?顾益康如实告知:不多。据省农办摸排,当时浙江仅有4000 个村庄环境较好,剩余的3万多个村庄环境普遍较差。差到啥程度?像经济最发达的杭州、绍兴等地,农民有了钱, 纷纷盖起小别墅,可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垃圾靠风吹,污 水靠蒸发,河里满是垃圾和黑水,农民连洗拖把都嫌脏。当时,省里总结为“五个滞后”: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村庄环 境建设滞后、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的文化观 念和行为方式转变滞后、政府指导服务滞后。一些到过浙江考察 的人士,曾形象地概括为:“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了 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习近平同志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2003年6月,一项 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在浙江拉开帷幕。习近平 同志亲自部署:全面整治1万个行政村,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 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所要改变的就是农村现状,以 此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千万工程” 一经推出,就普遍受到欢迎。许多农民感慨万 分:政府不仅免了我们的税,还出钱帮我们修桥铺路搞卫生呢! 对此,顾益康同样深有感触:在浙江,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土地 承包,还从来没有一项工作像“千万工程”这样,让农民如此发 自肺腑地认同;也从来没有一项工作像“千万工程”这样,让政府投入那么大的精力、财力。时至今日,浙江每年召开一次有关“千万工程”的现场会,省 委书记每次都亲临现场视察、指导、讲话。与会的,不仅有地方 分管领导,还有主要领导,足显省里重视程度。“千万工程”不 仅赢得了民心,也教育了广大干部,在全省上上下下迅速形成了 城乡统筹的氛围和合力。可以说,一项工程启动了浙江全省城乡统筹的大合唱!浙江原 来就有众多的农村“工程”,如交通部门的乡村康庄工程,水利 部门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林业部门的万 里绿色通道工程、绿化示范村工程;经贸部门的千镇连锁万村放 心店工程等,这些工程纷纷聚集到“千万工程”旗下,按照“示 范村建到哪儿,配套资金就跟到哪儿”的要求,跟进配套。“千万工程”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局外人士”:省电力部门 主动提出要求,将“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 划;一流学府浙江大学主动要求参与新农村建设,与湖州市达成 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众多脱胎于农村的乡镇企业更是不甘落后, 积极投身其中;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全省共有1.5万家企业参 与新农村建设。从此,浙江的城乡统筹工作高潮迭起,终成浩荡 之势,可以说,“千万工程”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了浙 江城乡统筹名副其实的“龙头工程二 从“环境佳”到“生活便”“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走进淳安县的下姜村,这句旅游 宣传语赫然可见。今天的下姜村,“农家乐,民宿忙,游人如织 到下姜。” 一个人口不到800人的小村庄,去年接待游客超过40 万。而在15年前,下姜村也有一句歌谣:“土墙房,半年粮,有 女不嫁下姜郎。”说起总书记第一次来下姜村时的场景,老支书姜银祥还有点不 好意思。2003年4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乘车 从淳安县城颠簸了 60多公里的“搓板路”,又坐了半小时轮渡, 再绕100多个盘山弯道辗转来到下姜村。如今再到下姜村,早已换了个模样,住在村里不比城里差。生 活非常便利,水、电就不用说了,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房子大, 环境好,要买点啥,出门就有各色小店,有点小毛病,村里的卫 生服务站也能看,方便得很。在推进“千万工程”时,浙江并未就环境抓环境,而是把它放 到了城乡统筹的高度,按照“让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公 共服务和生活便利”的要求,致力于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因为所辖的每个县市都进入全国百强,社会和谐程度较高,因 此,嘉兴市早在2003年,就已成为全国第一个社保全覆盖的城 市,并且在全国地级城市中第一个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 要。那时,作为城乡统筹的先行之地,嘉兴面临的问题正是整 个浙江所需要突破的:统筹将从有形领域转向无形领域;从浅层次的、用钱能够摆平的,转向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的建设。为此,浙江先后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就业制度,建立了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 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各个方面,浙江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行动计 划,逐渐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配置公平、 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 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在基础实施上,浙江把“四好”农村路、万里清水河道、农民 饮用水源、小康体育村、现代商贸服务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 村危旧房和电气化改造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水电路气网等基础 设施建设,形成城乡全面覆盖、全线贯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与此同时,浙江又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延伸。全面形 成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 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教育培训I、劳动就业、 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娱乐、商贸金融等服务在服务中心延 伸集成,基本形成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 务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达27302元, 连续3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的首位。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城乡居 民收入比同时再次处于全国各省区最低,去年这一数字为2. 036: 1,比上年缩小0.018。随着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浙江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正连为一体,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映成辉。从“公共品”到“市场品”各级政府投入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浙江乡村的 改造和提升,确实让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但同时也提出了更大的问题:如果没有人气、没有产业, 这些公共设施的效益最多就只能让留守的儿童妇女得以享受,无 法真正发挥其价值,另一方面,后期的运维成本也是现实课题, 根本无以为继。因此,在“千万工程”启动之初,浙江就将视角聚焦“市场化”。 彼时的浙江,人均GDP已经超过了 3000美元,习近平判断:整 个经济社会进入了转型新阶段,人们对于休闲的需求会越来越旺 盛。基于这个判断,城乡之间的要素应当互相流通,一方面,要 继续推进新型城市化,鼓励农民进城,另一方面,要让乡村成为 城市的后花园。怎么让“公共品”变为“市场品” ?产业是基础。从2005年, 浙江就召开了首次农家乐大会。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近 年来为全国各地所重视,而浙江的农家乐之所以具有活力和生命 力,究其根本,在于自始至终坚持了 “农民主体、村为基础、农 旅结合”。从无到有,从初级走向高级,从低端转为高中低结合,浙江农 家乐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特质的发展新路,成功地开辟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新渠 道,也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一大新亮点。安吉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 山”论断的地方。没有名山大川,缺少驰名景点,这个地处浙北 的小县,旅游业却连续十多年呈两位数增长,呈“井喷”之势。 现在,安吉整个县就像个大景区,“一乡一品、一村一韵、一步 一景二早在2007年,安吉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以“村村优美、家家创 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把一个县当做一个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当做一个景点来设计, 把一户人家当做一个小品来打造。县委书记沈铭权说,安吉用建 设中国最美县域做统领,抓住了全域旅游这个核心,并拧紧了全 域旅游的资源观、空间观、产品观、产业观、主体观等5个“总 开关二在浙江,像安吉一样,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的不在少数。这一产 业的全面开花,带来的不仅是人气与效益,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大 量人才回流。记者入住余杭一民宿,一问主人“樵夫与山”,不 料是当地农业局辞职回乡的创业者;不经意间闯进德清“枫华山 庄”,女主人范小明居然是浙大法律系毕业的高材生;来到景宁大 均乡“听泉山庄”,一打听,老板娘小沈三姐妹原来都在上海打 拼。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内容,作为各党支部学习的重要议题。 强化镇村学习强国APP学习管理,推动党员干部认真读原著、学 原文、悟原理,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2 .抓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积极推动领导干部走上讲台,发挥 “名书记工作室”作用,让有脱贫攻坚经验的领导干部结合乡村 振兴工作,谈谈经验教训,让“干的人”讲清楚“怎么干: 各 村党支部每年要通过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全覆盖开展本 支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确保每名党员每年培训学时在32学 时以上。外出流动党员要依托外出流动党员党支部,定期参加统 一集中学习,每半年向村党组织汇报自身学习、工作开展情况, 确保离乡不离党。3 .深化村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 作,持续提高村干部队伍学历水平,对各村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 理,优化村“两委”干部年龄、学历结构。围绕村干部值班、村 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制度执行情况,每月 抽查3个村党支部,发现问题限时整改。依托镇、村两级党群服 务中心,积极对接县委党校、县农牧局等部门单位,广泛开展对 村干部、农民的职业培训,建立培育奖补机制,对农民开展针对 性强的生产经营培训教育,积极培育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创 业优秀青年。力争2023年培训农牧民200人次以上。忠实服务群众,发挥制度优势记者调查发现,在浙江,到乡村从事三产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 流。这些创客背景各异,有记者,有律师,有教师,有海归,有 设计师,但无一例外,他们对乡村生活情有独钟,在城市见过世 面,了解消费需求,又善于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因此迅速成为乡 村发展的生力军。和人才一起回流到乡村的还有资本,以及现代的经营理念和管 理模式。不管你出差到哪里,一按手机键就可以给家庭农场施肥 加温,这叫“智慧农业”;种水稻可以穿着皮鞋不下地,全程由 专业公司打理,这是“社会化服务”;把百亩田地分为几百份, 让城里人来认领,做个“周末农夫”,属于“体验农业”;还有像 众筹、直播等新花样,在浙江农村早已屡见不鲜,好吃、好玩、 好看成了浙江农业的新特色。乡村成了城市的后花园,城市成了乡村的CBD。如今,不少浙 江农民白天开着拖拉机下地干活,晚上开着小轿车进城吃饭、购 物、唱歌;而到农村自驾游,则成了城市居民节假日的首选节目。 城与乡如胶似漆,正成为难以分割的整体。著名“三农”专家、浙江大学教授黄祖辉谈到,很多人到浙江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后,觉得难以复制,他们把关注点放在了 资金上。他认为,实际上“千万工程”是一个社区改善问题,学 习浙江经验,关键学什么?核心在于:浙江通过植入产业,把社 区的公共品变成市场品。“生态宜居,如果光是针对本地村民,那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 和公共体制作支撑,是不可持续的,但如果是面向城市的,如果 是和服务业相结合,有了经济收入和市场机制后,那就是变成了 市场品,如此一来,垃圾污水、厕所运维等就能迎刃而解。”黄 祖辉说。目前,浙江已有超过八成县市,将旅游业列为战略支柱产业。 浙江旅游业“十三五”规划明确,未来将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把全省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市、 区)、旅游风情小镇、休闲旅游示范村的三级联动创建。根据计 划,到2020年,浙江1万个乡村有望成为A级以上景区,其中 1000个村还将达到3A级景区标准。从“颜值美”到“心灵美”在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境内,后源溪由峡谷至河谷盆地的隘口, 那里地势险要,村东有一山谓镇峰,如镇守此地的“大将”。一 个村庄位于镇峰前头,因此取名镇头村。2018年9月21日,镇头村文化礼堂正式启用,而这正好是全 省第1万座农村文化礼堂。为庆祝这一特殊时刻,浙江省委宣传 部等单位举办“我们的家园一一万家农村文化礼堂庆丰收”活动, 主会场就设于镇头村。“千万工程”不仅仅是环境革命,还是一项“文化工程”,从最早的种文化、送文化,到2013年,为顺应农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农村文化发展实际,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 造农村文化礼堂,通过文化引领实现“心灵美”。去年,浙江又 将“万家文化礼堂引领工程”列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工 程”之一。马美娥从小就爱跳舞,在建德市下涯镇之江村,绝对算文艺骨 干,平日里,就常常聚在文化礼堂表演。这次,她们表演的节目 是杂技与走秀,光听名字农作物语,就“土味十足”,而所用 的道具都是产自地里的花生、玉米。为了上场,大伙排练了一个 多月,尽管天气炎热,但个个干劲十足。慈溪市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说,建设文化礼堂过程中,他有3 个“想不到”:建设前,想不到村民的支持率这么高;建设中,想 不到村民的积极性这么高;建成后,想不到村民参与热情这么高。有了文化礼堂后,谁来管?又该如何“活”起来?据了解,全省 农村文化礼堂有管理员9000余人、工作指导员3000余人、文化 礼堂志愿者1万余人,各级政府把支持和奖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县级财政为每个文化礼堂提供每年不少 于2万元的运行经费保障。现在,文化礼堂已成为浙江最有人气的“村庄客厅二听一些 农民群众说,他们每天有事没事都要去礼堂里转转,家里来了客 人,也要带去看看。以前村民农闲时总是无所事事,甚至搞起了 封建迷信活动。自从有了文化礼堂,活动越来越丰富,到礼堂看看书、看电影,或跳跳舞、吹拉弹唱,成了许多村民的新爱好。近些年,在浙江的不少农村,传颂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多写一 个字,少打一张牌;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场;多一场演出,少一 场纠纷。每天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许多村的文化广场上,闪动 着大妈们动感的舞步。而不远处,或许还会传来华尔兹舞曲声。 可别小看了这些“业余选手”。如今每逢文艺演出,许多村都能 自导自演。建设文化礼堂,光热闹还不够,浙江省认为,这里更要成为乡 土文化和乡村记忆传承、延续的载体,形成属于这个村子、这些 村民共有的独特集体记忆,提升农民在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幸福 感,实现“身有所栖、心有所寄二从文化礼堂到礼堂文化,浙江省将文明的种子种进了农民的心 田里。而散落在乡间的礼堂,也从一座座“盆景”,变成了一片 片“风景”,又通过发挥其在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养、 文化熏陶等方面的作用,衍生出一种文化生态,使农村文化礼堂 成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根据最新计划,从2018年起,浙江每年将继续建设3000家农 村文化礼堂,到2022年,有望实现人口 500人以上的村全覆盖。 另一方面,浙江还将努力实现“建管用育”一体化,做到“大门 常开、内容常新、活动常态”,使得建成的文化礼堂,真正成为 美丽乡村和美好生活相契合的精神家园。从“一时美”到“持久美”农村发展的春天,是靠改革唤醒的。对于“千万工程”而言,从 环境美,再到心灵美,再到产业兴旺,在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中,除了激发市场活力带来的源泉,还有一股更重要的力量,那 就是通过改革创新,来不断解放生产力。地处西南山区的丽水市, 就充分领悟到了农村改革的新变化,并将这种理念升华为实践指 南。说起丽水,不管去没去过,许多浙江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生态, 是这座山区城市最靓丽的标签。九山半水半分田,80%以上的森 林覆盖率,造就了这里无可比拟的生态环境。当整个华东地区“十 面霾伏”,唯有丽水保持一枝独秀,“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名 不虚传。然而因为地处偏僻,山多地少,让丽水的经济发展一直犹如“螺 狮壳里做道场”,制约重重,举步维艰。曾经为了追求GDP,丽 水也一度大干快上工业项目,但由此造成的污染,也引得怨声载 道。2006年,丽水痛定思痛,下定决心:生态立市不再变!2013 年,浙江正式取消对丽水的GDP和工业总产值考核,并明确今后 的发展道路就是绿色生态。对照历史与未来,丽水市委、市政府认为:在生态文明大行其道 的今天,丽水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具潜力、最具希望的也是生 态,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最理想、最实际的道路,就 是实行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的“三产”联动发展。但绿色发展、生态产业毕竟只是个概念,想要落地,还有众多深 层次的问题待破解。比如,定位生态精品农业,前提要安全放心, 则必须实行标准化生产,这就需要通过土地流转,来实现适度规 模经营;又比如,主体想要发展产业,但苦于缺乏资金,如何推 动手中的资产变资本;延伸出来的还有,如何转移剩余农村劳动 力,如何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纵观这些问题,其背后牵扯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一体化等一系列配套支撑,而且这些改革环 环相扣,缺一不可。否则,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同无本之 木、无水之源。正是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丽水市开始了农村综 合改革的步伐。同样的,浙江农民人均收入虽然连续领跑全国省区,但大头一直 是工资性收入。因此,如何在百尺竿头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成为浙江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民财产权利保障、农村 市场化改革、城市化健康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这 一系列问题的根本,无不指向“确权赋权”这一核心,只有让农 民拥有完整的财产权利,才能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2014年初,浙江率先在全国推进农村“三权”改革,部署“三 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各地各部门加快推进农地、宅基 地、农村集体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等基础性工作,有效激发 了农业农村各类要素的市场活力,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创造了有 利条件。地处长三角腹地、杭嘉湖平原正中心的德清县,是著名的改革大 县,拥有60多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其中有半数以上是“农 字号”改革。2013年,当地成为浙江首个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县, 消除城乡身份差异,填平待遇鸿沟。第二年,全县又实施了农村 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民土地确权。如果说,改革就像一盘棋,只有把棋盘上不同位置、不同类型棋 子的力量调动起来,步伐协同起来,棋面才能活、才能赢。这其 中,每次遇到困难,浙江人总是能逢山开路、逢水搭桥,开辟出 新的道路。从2006年开始的“三位一体”改革,就发端于浙江,如今又开 始了新的征程,从省、市,到县、乡建立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 系,改变了过去局限于“一亩三分地”的分散经营、分散管理、 分散服务,来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止匕外,最近 几年,不少地方还探索产业农合联,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 难题,不断探索合作经济再发展。下一步,如何推进“千万工程”再深化?在去年召开的推进大会 上,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表示,将从六个方面推进美丽浙江和大花 园的建设:一是突出城乡融合,坚持规划引领、区域协调、陆海 联动,形成“全域秀美”的格局;二是加快绿色发展,推动新旧 动能转换,进一步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强 化“生态富美”的支撑;三是下足绣花功夫,高起点规划、高品 质建设、“高压线”管控,追求“景致精美”的卓越;四是注重内 外兼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化建设,提升“心 灵之美”的内涵;五要勇立时代潮头,加强省内、省际和国际合 作,敞开“合作共美”的胸怀;六要全力跨越关口,高标准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扫除“康庄健美”的障 碍。春时到处是新景,从2003年到2019年,“千万工程”久久为功, 花开四野,不仅描绘了乡村的美丽风貌,而且重塑了业兴富民、 政通人和的乡村模样,不仅将浙江打造成城乡共同繁荣的实景案 例,而且提前演绎着整个中国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未来。回望15年历程,这是时间对坚守者最大的褒奖,也是浙江经验 最简单、最核心的“秘诀”。可以说,“千万工程”对于浙江的意 义,绝不是静态的、局部的、片段的。在浙江发展面临经济变革、 社会转型、文化复兴的关键时刻,“千万工程”是让列车换道变 轨的那个扳手。这一 “扳”下去,列车大角度而又平稳地进入新 的轨道,驶向更远的远方。“千万工程”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五重启示今年是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20周年。20年来,以其为 总牵引,浙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逐渐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 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给浙江带来巨大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农村发展又有何种启示?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6月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围绕上述问题 作出解析。“改变的是人居环境,更是营商环境”2003年,为改变农村地区遇到的环境、发展问题,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一一从全省选 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由此该省农村迎来一系列婚变。谈及“千万工程”给浙江农村发展乃至省域发展带来的作用,黄祖辉表示,“千万工程 是不断迭代升级的,既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的过程,又经历了 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共富型发展需求跃升的过程。同时它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改善 的建设工程,也是乡村的民心与民生工程、村庄的治理与发展工程、城乡协调与融合的枢纽 工程,对促进浙江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J在其看来,20年来,“千万工程”在浙江产生了多个联动与互动效应。”它首先改变的是 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升级又带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务的发展, 同时也调动了广大村民对乡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的积极性。其次,它改变的也是乡村的营商 环境,使村庄同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所在地,让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成为可能,促 成乡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对 乡村共富发展产生了显著效应J坚持“农民需求” “实干精神”如今的浙江乡村,在诸多数据上让人眼前一亮。如浙江已建成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 庭院300多万户,创成A级景区村11531个;实现5G网络、光纤资源实现重点行政村全覆 盖;累计建成20511家农村文化礼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黄祖辉认为,“千万工程”能够为浙江农村带来巨大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体现了多个 “坚持二“首先,千万工程坚持了农民需求、人民至上和实践需求、创新发展,体现了真理力 量、实践伟力,具有历史性、开拓性和引领性。其次,千万工程坚持了党领导广大农民 以及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建设的方针。第三,千万工程坚持了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 着一任干、久久为功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黄祖辉说。此外,在“方法论”上,黄祖辉表示,“千万工程”在实践中还坚持了上下结合、长短结 合、软硬结合、里外结合、多方联动、城乡互动、统筹推进的方式方法,进而使浙江乡村环 境呈现了全域化、常态化、和美化的变化,整个浙江呈现城乡融合、各美其美的格局。五方面启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意。黄祖辉认为,“千万工程”对当下中国农 村发展,尤其是对乡村建设和环境治理方面有五点启示意义。一是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重视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介入 是乡村建设和环境治理有效性、持续性的重要因素。二是既要力求有效供给,又要重视高效管护。乡村建设需要增加投入,但同时对于具有公 共性的乡村设施,有效的营运管护尤为重要,它是乡村公共设施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三是乡村建设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避免低效配置。尤其要防止侵害农民权益、损害乡 村生态环境的大拆大建,同时也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忽视乡村环境优化,尤其是忽视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的低效率乡村建设。四是乡村建设既要重视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又要注重动态性、差异性和发展性。要 从乡村发展的阶段性和乡村区域的差异性出发,处理好乡村建设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与 乡村建设动态性、差异性和发展性的关系。五是乡村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治理既要运用刚性制度,又要运用柔性制度。前者与法治有关, 后者与村民自治和德治有关,同时也可以引入市场制度,使公共品转化为市场品,进而形成 多种治理机制融合的治理体系。“从发展路径选择方面看,千万工程的实践与不断深化,为我们提供了从乡村实际出 发的三农更快更好发展的路径选择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借鉴J黄祖辉说。“千万工程”的核心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 建设过程中,注重征询群众意见,引领人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实践证明,只 有心里真正装着农民,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才能得到 农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加快补齐农业农村这块我国现 代化建设的短板。1 .落实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结合“党建引领,服务贴心”“我 为群众办实事”“党群服务队”工作,各包村镇领导每月至少深 入所包村3次,驻村选调大学生村官每年至少走遍所驻村常住户 1次,切实了解农村群众的所急所盼。发挥好服务群众微信群作 用,确保服务微信群全覆盖,增强常态化抽查机制,对于群内反 映问题要及时落实解决。2 .完善议事协商制度。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推动村 级重大事务事项决策落实。督促各村认真执行村规民约,组织党 员带头实施,带动村民自觉遵守。全面建设村民议事会、村民理 事会等协商载体,开展了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 议事的协商活动。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激发群众主人翁意 识。抓好组织建设,健全基层保障1 .壮大特色经济。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新路径,开展农产品电 子商务平台直销活动,拓宽村集体经济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动员 农户参与电商培训,开展线上销售,至少培养1名网红村书记, 使“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同时,积极争取上级 资金,集中改造XX村农贸市场,打造网红直播+农产品销售基地; 在东元永村实施“林下养殖+露营”项目,探索新业态下的村集 体经济发展模式;持续探索各村养殖整合新模式,整合全镇村集 体经济肉牛养殖项目,打开村集体经济抱团取暖的新局面;加快 春坤山杂粮油深加工基地、大圜园村餐饮洗浴服务中心、刘三沟 民宿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期营运,及时创收。力争2023年全 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益计划达到300万元以上,10个行政 村每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且超过20万 元的村达到50%以上,形成集体经济收入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2 .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科学划分网格, 合理确定服务半径。加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建设,建好用好“党 群连心桥”等平台,实现村网格管理全覆盖。每年对网格员队伍 进行2次培训,充分发挥网格员、网格协管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 的作用,严格落实信访值班制度,确保矛盾发现在基层,化解在 基层,做到矛盾不上交。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根本上反映的是 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村庄环境建设到农村全面 发展,从物质文明建设到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证明,观念一变天 地宽。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立足加快构建 新发展格局,加强机制创新、要素集成,抓好“五个振兴”,实 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1 .推动乡村规划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村大庙村的规划建设, 完善乡村公共服务。通过党建引领,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厕 所革命工作等人居环境建设工作,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生态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头阵。2 .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开展乡风文明的宣传教育活动,用 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发挥好“一约四会” 作用,结合美丽庭院、勤快人家活动评比,选树文明户并开展表 彰奖励,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文明乡 村新风尚。积极引导村民用善行义举分值兑换积分,充分调动群 众“共治”积极性,带动“德治”新风尚,进一步推动农村公民 道德建设和文明乡风落地生根。每月至少开展1次黑恶势力、村 霸等隐患因素排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抵制封建 迷信活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3 .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打造“最强党支部”为契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将东元永村打造成XX新时 代文明实践站新的示范点,继续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做好志愿者 网上注册工作,在XX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继续推动其余村的打造,形成一村一特色,深化“我为群众办实 事”志愿服务,形成XX志愿服务品牌,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精准化、常态化开展。浙江“千万工程”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效,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 书记的战略擘画、关心厚爱和关怀指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身处基层工作的我们不仅要将 “千万工程”的经验案例入脑入心,更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 “XX发展、我的使命”的责任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 迫感和“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的危机感,为XX发展建设贡献 自己的力量。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研讨心得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 谋划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 面貌。总结推广“千万工程”的有益经验,对推动学习贯彻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基层的年轻干部要善于学习“千万工程”的经验,解锁山乡巨变 的“三大密码”,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心,真情实感、真心实意,解 锁“人民至上”的“民本密码”。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 中,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充分尊重农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