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docx
-
资源ID:94199129
资源大小:970.78KB
全文页数:1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11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docx
±1100kV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目 次1 总则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23 路径34 气象条件45 导线和地线56 绝缘子和金具77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98 导线布置119荷载1210杆塔1510.1 基本规定1510.2 杆塔型式1610.3 杆塔材料1610.4 计算表达式1711基础1912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2113 走廊通道2414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2515 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2616 附属设施27本标准用词说明27引用标准名录29附:条文说明301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 and 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23 Routing34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45 Conductor an earthwire56 Insulators and fittings77 Insulation coordination,lightning protecttion and grounding98 Conductor arrangement119 Load1210 Tower1510.1 basic regulations1510.2 Tower type1610.3 Tower material1610.4 Calculation expression1711 Foundation1912 Ground clearance and crossing2113 Corridor2414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515 Labor safety and industrial hygiene2616 Accessories27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e code28List of quoted standards29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301总则1.0.1 为了在±1100kV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中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单回±1100kV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1.0.3 ±1100kV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1.0.4 ±1100kV 线路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1100kV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1100kV DC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标称电压为±1100kV 的直流架空输电线路。2.1.2 大跨越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大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 1000m 以上)或铁塔较高(在 130m 以上),导线选型或铁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2.1.4极间距pole spacing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正、负极导线中心之间的距离。2.2 符号2.2.1 作用与作用效应C 结构或构件变形的规定限值;R d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RK基于安全系数方法计算的地基抗力特征值;Sd 荷载组合效应的设计值;T 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稀有荷载、断线荷载、断联荷载或常年荷载;TR 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2.2.2 计算系数0 结构重要性系数;g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3 路径3.0.1 路径选择宜采用卫片、航片、全数字地理信息系统和红外测量等新技术;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必要时采用地质遥感技术;综合考虑线路长度、地形地貌、地质、冰区、交通、施工、运行及 地方规划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做到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经济合理。3.0.2 路径选择应避开军事设施、大型工矿企业等重要设施,并应符合城镇规划。当无法避开时应取得相关协议,必要时采取适当措施。3.0.3 路径选择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当无法避让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宜避开重冰区、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区域,当无法避让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宜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当无法避让时应做好评估、报批工作;宜避开机场附近可能影响航路的区域, 当无法避让时,应征求航空管理部门意见,采取必要的措施。3.0.4 路径选择应考虑与邻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地磁台、输油输气管道等的相互影响。3.0.5 路径选择宜靠近现有国道、省道、县道及乡镇道路,改善交通条件,方便施工和运行。3.0.6 规划走廊中有多回线路时,宜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及施工、运行安全因素,统筹规划路径。3.0.7 在走廊拥挤或房屋密集地段,可采用极导线垂直架设或接地极线路与直流线路同杆塔架设。3.0.8 轻、中、重冰区的耐张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 10km、5km、3km。当耐张段长度较长时应考虑防串倒措施。在高差或档距相差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当缩短。3.0.9 输电线路与主干铁路、高速公路交叉时,宜采用独立耐张段。3.0.10 山区线路在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注意控制使用档距和相应的高差,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3.0.11 有大跨越的输电线路,路径方案应结合跨越点位置,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0.12 大跨越线路跨越位置应符合跨越所在区域的规划、民航、部队、航道、海事、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要求。3.0.13 大跨越线路跨越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宜避开河道不稳定、地震断裂、崩塌滑坡、山洪冲刷等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地带,对于无法避开的,应采取可靠措施。3.0.14 大跨越的跨越方案应符合电力行业现行标准架空输电线路电气设计规程DL/T 5582 的规定。94 气象条件4.0.1 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及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基本风速、设计冰厚重现期应按 100 年考虑。4.0.2 基本风速确定方法应按电力行业现行标准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DL/T 5551 执行。4.0.3 山区输电线路,宜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观测等方法,由邻近地区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推算山区的基本风速,并结合实际运行经验确定。当无可靠资料时,宜将附近平原地区的统计值提高 10% 选用。4.0.4 基本风速不宜低于 27m/s。必要时还宜按稀有风速条件进行验算。4.0.5 地线设计冰厚,除无冰区段外,应较导线增加 5mm。4.0.6 设计时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设计、运行情况的调查,应充分考虑微地形、微气象条件、导线易舞动地区等影响。对于气象资料缺乏地区,可建立测风、观冰装置进行气象观测,以确定线路的气象条件。4.0.7 设计用其他气象参数应按 DL/T 5551、DL/T 5582 及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440 的相关规定取值。5 导线和地线5.0.1 输电线路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宜根据系统需要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根据系统输送容量, 结合不同导线的材料结构进行电气和机械特性等比选,并应满足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等限值及安全可靠的要求,通过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导线表面最大电位梯度、电晕无线电干扰场强、电晕可听噪声、地面标称场强、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年费用最小法计算方法见DL/T 5582。5.0.2 在海拔 1000m 及以下地区,距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正极性导线对地投影外 20m 处,80%时间,80%置信度,0.5MHz 频率的无线电干扰不超过 58dB(V/m)。5.0.3 在海拔 1000m 及以下地区,距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正极性导线对地投影外 20m 处,由电晕产生的可听噪声(L50)不应超过 45dB(A);海拔高度大于 1000m 且线路经过人烟稀少地区时,由电晕产生的可听噪声不应超过 50dB(A)。5.0.4 当晴天时,直流输电线路下地面合成电场强度和离子流密度限值应符合表 5.0.4 的规定。表 5.0.4 合成电场强度和离子流密度限值途经区域合成电场强度(kV/m)离子流密度(nA/m2)居民区2580一般非居民区301005.0.5 直流输电线路大跨越的导线截面宜按允许载流量选择,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5.0.6 验算导线载流量时,流过线路导线的直流电流,应取换流站整流阀在冷却设备投运时可允许的最大过负荷电流。在无可靠系统资料情况下,流过线路导线的长期过负荷电流可取 1.1 倍的额定电流,同时应符合 DL/T 5582 的规定。5.0.7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25。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5.0.8 导地线的张力设计应符合 DL/T 5582 的规定。5.0.9 地线选择应符合DL/T 5582 的规定。5.0.10 导地线防振措施应按下列条件设计:1 钢芯铝绞线的平均张力,不应超过拉断力的 25%。分裂导线采用阻尼间隔棒时,档距在 700m 及以下可不再采用其他防振措施;档距在 700m 以上的可采用防振锤(阻尼线)或另加护线条防振。阻尼间隔棒宜不等距、不对称布置。2 镀锌钢绞线或铝包钢绞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应符合表 5.0.10 的要求。表 5.0.10 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防振措施情况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拉断力的百分数)%防振措施档距不超过 600m 的开阔地区12不需要档距不超过 600m 的非开阔地区18不需要档距不超过 120m18不需要不论档距大小25防振锤(阻尼线)或另加护线条3 大跨越导地线的防振措施应符合DL/T 5582 的规定。5.0.11 导地线架设后的塑性伸长,应按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或通过试验确定,塑性伸长对弧垂的影响宜采用降温法补偿。如无资料,镀锌钢绞线或铝包钢绞线塑性伸长可采用 1×10-4,可降低温度10补偿。5.0.12 导线防舞措施应符合 DL/T 5582 的规定。5.0.13 大跨越导地线的单丝及绞线均不应有接头。6 绝缘子和金具6.0.1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不小于表 6.0.1 的规定。双联及多联绝缘子串应验算断一联后的机械强度,其荷载及安全系数按断联情况考虑。表 6.0.1 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情况最大使用荷载常年荷载稀 有断 线断 联盘型绝缘子棒型绝缘子一般线路2.73.04.01.51.81.5大跨越3.03.35.01.82.02.0注:1 常年荷载是指年平均气温条件下绝缘子所承受的荷载,验算荷载是验算条件下绝缘子所承受的荷载;2 棒型绝缘子包括复合绝缘子和瓷棒绝缘子。6.0.2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KI 应按公式(6.0.2)计算:K = TR IT(6.0.2)式中:TR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kN);T分别取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稀有荷载、断线荷载、断联荷载或常年荷载(kN)。6.0.3 导线悬垂串在轻、中冰区宜采用复合绝缘子,重冰区宜采用盘型绝缘子;耐张串宜采用盘型绝缘子。6.0.4 采用黑色金属制造的金具表面应热镀锌或采取其他相应的防腐措施。6.0.5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表 6.0.5 的规定。表 6.0.5 金具强度安全系数情况最大使用荷载稀 有断 线断 联一般线路2.51.51.51.5大跨越3.01.82.02.06.0.6 绝缘子串及金具应考虑均压和防电晕措施。有特殊要求需要另行研制或采用非标准金具时, 应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0.7 当线路与直流输电工程接地极距离小于 5km 时,地线应绝缘,大于或等于 5km 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地线是否绝缘。地线绝缘时宜使用双联绝缘子串。6.0.8 与横担连接的第一个金具应回转灵活且受力合理,其强度应高于串内其他金具强度。6.0.9 悬垂 V 型绝缘子串两肢之间的夹角的一半可比最大风偏角小 5º10º,或可通过试验确定。6.0.10 V 型串采用复合绝缘子时端部应采取防脱落设计,在顺线路方向应转动灵活。6.0.11 线路经过易舞动区应适当提高金具和绝缘子串的机械强度。6.0.12 在易发生严重覆冰地区,宜增加绝缘子串长或采用 V 型串、八字串。6.0.13 持续强风区宜采用耐磨材料制造的金具。6.0.14 耐张塔跳线宜采用刚性跳线。7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7.0.1 线路的绝缘配合,应使线路能在工作电压、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等各种工况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7.0.2 绝缘子片数选择应采用污耐压法,对无可靠污耐压特性参数的绝缘子,也可按照污秽等级按爬电比距法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型式和片数。对中、重覆冰线路还应按绝缘子串覆冰后的覆冰耐压强度进行校核。7.0.3 线路的防污绝缘设计,应根据绝缘子的污耐压特性,参考污区分布图和交直流积污比,结合现场实际污秽调查及运行经验并考虑污秽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型式和片数。7.0.4 在海拔高度 1000m 以下地区,轻污区 0.05mg/cm2 盐密时工作电压要求的悬垂 V 型绝缘子串绝缘子片数(钟罩型)不宜小于表 7.0.4 的数值。表 7.0.4 轻污区 0.05mg/cm3 盐密时工作电压要求的悬垂 V 型绝缘子串绝缘子片数及参数盘型绝缘子型式钟罩型单片绝缘子的高度(mm)170195爬距(mm)545635绝缘子片数(片)8377注:绝缘子片数适合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绝缘子片数应根据当地的污秽特征和气候条件,并结合当地已运行线路的经验综合确定。7.0.5 大跨越雷电过电压下所要求的实际绝缘子片数应根据大跨越雷电过电压计算结果和运行经验确定。雷电过电压最小空气间隙应与雷电过电压片数相匹配。7.0.6 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可取悬垂串同样的数值。在中、重污区,爬电比距可根据运行经 验较悬垂绝缘子串的适当减少。7.0.7 复合绝缘子在轻、中、重污区其爬电比距不宜小于盘型绝缘子最小要求值的 3/4。复合绝缘子两端均应加装均压环,其有效绝缘长度应满足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要求。7.0.8 在海拔高度超过 1000m 的地区,绝缘子的片数应进行修正,修正方法见 DL/T 5582。7.0.9 线路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防坠落装置轨道、脚钉等)的最小间隙不应小于表 7.0.9 所列数值。表 7.0.9 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 (m)海拔高度(m)100020003000工作电压3.23.74.2操作过电压(1.46 p.u.)7.78.49.0操作过电压(1.50 p.u.)8.18.79.2操作过电压(1.55 p.u.)8.69.29.7操作过电压(1.58 p.u.)8.99.59.9雷电过电压/7.0.10 考虑带电作业时,带电部分对杆塔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应符合DL/T 5582的规定。7.0.11 在海拔高度大于 1000m 地区,空气间隙放电电压需要修正,修正方法见DL/T 5582。7.0.12 应结合当地已有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特点、地形地貌特征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因素进行线路的防雷设计;在计算耐雷水平后,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7.0.13 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地线。杆塔上地线对导线保护角平丘地区不宜大于-2°,山区不宜大于-15°。7.0.14 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DL/T 5582 的规定。7.0.15 线路的接地应符合 DL/T 5582 的规定。118 导线布置8.0.1 导线极间距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电磁环境、绝缘子串参数、空气间隙、走廊宽度、工程造价等因素,做到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经济合理。8.0.2 覆冰地区导线和地线间的水平偏移应满足导线和地线在不均匀覆冰、不同期脱冰时静态和动 态接近的电气间隙要求。8.0.3 大跨越线路,上、下导线间及导线与地线间的水平偏移应符合DL/T 5582 的规定。8.0.4 ±1100kV 直流线路与接地极线路共塔时,直流线路导线与接地极线路导线的净空距离应大于操作过电压间隙。9 荷载9.0.1 荷载和作用的分类应按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DL/T 5551-2018执行。9.0.2 杆塔的荷载可分解为横向荷载、纵向荷载和垂直荷载。9.0.3 杆塔和基础设计时,荷载组合和各类荷载的代表值应按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DL/T 5551-2018执行。导线、地线、绝缘子串风偏风荷载的取值应按DL/T 5551、DL/T 5582和DL/T 5440执行。9.0.4 各类杆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荷载基本组合应计算设计大风情况、设计覆冰情况、低温情况、不均匀覆冰情况、断线情况和安装情况,必要时尚应计算地震作用和偶然荷载作用等情况。9.0.5 各类杆塔设计大风情况、设计覆冰情况、低温情况的荷载基本组合应按下列要求计算,并计及高差和档距不等引起的导、地线纵向不平衡荷载。终端杆塔应考虑换流站一侧导线及地线已架设或未架设的情况。1 设计大风:基本风速、无冰、未断线(包括最小垂直荷载和最大水平荷载组合)。2 设计覆冰:设计冰厚、相应风速及气温、未断线。3 低温: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仅适用于终端与耐张杆塔)。9.0.6 各类杆塔不均匀覆冰情况的荷载基本组合,应按导线和地线不均匀覆冰、相应风速及气温、 未断线计算。对不均匀覆冰情况,各类杆塔均应按所有导、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平衡张力计算,使杆 塔承受最大弯矩;中、重冰区杆塔还应按所有导、地线同时不同向有不平衡张力计算,使杆塔承受 最大扭矩。9.0.7 悬垂型杆塔的断线(含导线的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应计算下列荷载基本组合:1 任意一极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2 断任意一根地线,导线无纵向不平衡张力。3 防串倒的加强型悬垂杆塔,除计算上述荷载组合外,还应按所有导、地线同时同向有断线张力(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计算。4 当±1100kV线路与接地极线路同塔架设时,尚应计算同一档内任意一极±1100kV线路导线 和一组接地极线路导线同时有纵向不平衡张力的情况。9.0.8 耐张型杆塔断线情况(含导线的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应按同一档内断任意一根地线、任意一极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计算。当±1100kV线路与接地极线路同塔架设时,尚应计算同一档内任 意一极±1100kV线路导线和一组接地极线路导线同时有纵向不平衡张力的情况。对大跨越线路的耐 张塔,尚应计算下列荷载基本组合:1 同一档内,两极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2 同一档内,断两根地线,导线无纵向不平衡张力。9.0.9 悬垂型杆塔安装情况的荷载基本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1 提升导线、地线及其附件时的作用荷载,应包括提升导、地线、绝缘子和金具等重力荷载19(导线按1.5倍计算,地线按2.0倍计算)、安装工人和工具的附加荷载,动力系数宜取1.1。一般线路附加荷载标准值可按表9.0.9取值,大跨越线路附加荷载标准值可按一般线路的1.5倍取值。表 9.0.9 附加荷载标准值(kN)导线地线跳 线悬垂型杆塔耐张型杆塔悬垂型杆塔耐张型杆塔8.012.04.04.06.02 导线及地线锚线作业时的作用荷载,锚线对地夹角不宜大于20°,正在锚线相的张力宜取动力系数1.1。挂线点垂直荷载取锚线张力的垂直分量和导、地线重力和附加荷载之和,纵向不平衡张 力分别取导、地线张力与锚线张力纵向分量之差。9.0.10 耐张型杆塔安装情况的荷载基本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1 锚塔在锚地线时,相邻档内的导线及地线应均未架设;锚导线时,在同档内的地线应已架设。紧线塔在紧地线时,相邻档内的地线可已架设或未架设,同档内的导线应均未架设;紧导线时, 同档内的地线应已架设,相邻档内的导线和地线可已架设或未架设。2 锚塔和紧线塔均可计及临时拉线的作用。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应大于45°,其方向应与导、地线方向一致。临时拉线平衡导线张力标准值宜按160kN计算,地线临时拉线平衡地线张力标准值宜按10kN计算。3 紧线牵引绳对地夹角宜按不大于20°考虑,计算紧线张力时应考虑导、地线的初伸长、施工误差和过牵引的影响。4 一般线路附加荷载标准值可按表9.0.9取值,大跨越线路附加荷载标准值可按一般线路的1.5 倍取值。9.0.11 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 30°且可以上人的铁塔构件,应能承受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的作用。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的标准值可取 0.8kN,且不应与其他荷载组合。9.0.12 扶梯和走道上的垂直荷载应包括自重和可变荷载,其中可变荷载的标准值不宜小于2.5kN/m2,且不应与其它荷载组合。9.0.13 稀有大风情况和稀有覆冰情况的荷载组合效应设计值应按荷载偶然组合进行计算。9.0.14 稀有覆冰情况的相应气温宜采用-5,相应风速可采用 10m/s,所有导、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平衡张力,使杆塔承受最大弯矩。大跨越线路稀有覆冰情况的不平衡张力,还应按脱冰档内的脱冰重量不小于稀有覆冰重量的 50%计算。9.0.15 各类杆塔断线情况下的断线张力(或导线纵向不平衡张力),以及不均匀覆冰情况下的不平衡张力均应按静态荷载计算。9.0.16 位于地震烈度为 9 度及以上地区的各类杆塔均应进行抗震验算。9.0.17 外壁坡度小于2%的圆筒形结构或圆管构件,应根据雷诺数Re的不同情况进行横风向风振(旋涡脱落)校核。10 杆 塔10.1 基本规定10.1.1 杆塔结构设计应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可靠指标度量,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采用荷载标准值、材料性能标准值、几何参数标准值以及各种分项系数等表达。10.1.2 杆塔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和连接强度,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荷载的设计值进行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变形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荷载的标准值和正常使用规定限值进行计算。10.1.3 长期荷载效应组合(无冰、风速 5m/s 及年平均气温)作用下,杆塔的计算挠度(不包括基础倾斜),宜符合表 10.1.3 的规定。表 10.1.3 杆塔的计算挠度(不包括基础倾斜)项目计算挠度限值自立式悬垂直线塔3h/1000自立式悬垂转角塔5h/1000自立式耐张转角及终端塔7h/1000注:1 h 为杆塔最长腿基础顶面起至计算点的高度。2 根据杆塔的特点,设计应提出施工预偏的要求。10.1.4 钢结构构件允许最大长细比应符合表 10.1.4 的规定。表 10.1.4 钢结构构件允许最大长细比项目允许最大长细比受压主材150其它受压材200辅助材250受拉材(预拉力的拉杆可不受长细比限制)40010.1.5 横担预拱值应结合变形验算结果确定,一般可取横担悬臂长度的 1/701/80。10.1.6 杆塔在设计时应基于施工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设置相应的施工用孔或辅助结构并进行承载力校验。10.1.7 杆塔全部铁构件、螺栓、脚钉及插入基础的主材外露部分,均应采取可靠的防腐措施。对 于一般腐蚀环境,宜采用热(浸)镀锌防腐,镀锌层厚度应符合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GB/T 2694 的规定;重腐蚀环境宜采取增加镀锌层厚度或其它增强防腐措施。10.1.8 受剪螺栓的螺纹不宜进入剪切面。当无法避免螺纹进入剪切面时,应按丝扣部分的有效面积进行剪切强度验算。10.1.9 全塔所有螺栓应采取有效防松措施,并按运行要求考虑有效的防卸措施。10.1.10 位于导线舞动区的杆塔应计及舞动对杆塔的不利影响。10.2 杆塔型式10.2.1 杆塔可按其受力性质分为悬垂型、耐张型杆塔。悬垂型杆塔可分为悬垂直线和悬垂转角杆塔;耐张型杆塔分为耐张直线、耐张转角和终端杆塔。10.2.2 杆塔的外型应满足导、地线的排列方式等相关电气性能要求,同时结合占地范围、运行维护条件、施工方法、制造工艺及美观等因素,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综合规划。10.2.3 杆塔构件布置应简单明确、传力清晰、受力均衡,同时应考虑构件受力状态、截面型式、材料类型的影响。10.2.4 杆塔使用宜遵守以下原则:1 不同类型杆塔的选用应依据线路路径特点,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维护方便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进行。2 山区线路杆塔应依据地形特点,采用全方位长短腿结构型式。3 在走廊拥挤地带,可采用导线垂直排列的杆塔。4 终端塔塔型宜根据换流站的门型布置及终端塔位置灵活选择,必要时可采用单极终端塔。5 悬垂直线杆塔兼小角度转角时,其转角度数不宜大于 3°。6 悬垂转角杆塔的转角度数不宜大于 20°。10.3 杆塔材料10.3.1 钢材的材质应按照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结构形式、连接方式、工作环境、钢材厚度等条件进行合理选用。10.3.2 钢材宜采用 Q235、Q355 和 Q420,有条件时也可采用 Q460,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合金结构钢GB/T 3077 和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 的规定。特殊环境条件下,当采用其它牌号的钢材时,尚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10.3.3 所有杆塔结构的钢材均应满足不低于B 级钢的质量要求,当环境极端最低气温不高于-40 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Q235、Q355 焊接构件和 Q420 钢材质量等级应满足不低于 C 级钢的质量要求,Q460 钢材质量等级应满足不低于D 级钢的质量要求。2 导地线挂点处的构件不宜采用Q420、Q460 高强钢。3 锻造法兰当钢材厚度小于 40mm 时,质量等级不低于 C 级;当钢材厚度不小于 40mm 时, 质量等级不宜低于 D 级。4 Q420、Q460 钢材制孔应采用钻孔工艺,Q235、Q355 钢材制孔宜采用钻孔工艺。10.3.4 受力构件的厚度不宜小于 4mm。10.3.5 大规格角钢肢宽可选用 220mm、250mm、280mm 和 300mm。10.3.6 当采用 40mm 及以上厚度的钢板焊接时,应采取防止钢材层状撕裂的措施。10.3.7 结构连接宜采用 6.8、8.8 级热浸镀锌螺栓,有条件时也可使用 10.9 级螺栓,其材质、机械特性和尺寸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GB/T 3098.1 和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母GB/T 3098.2 及电力行业标准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DL/T 284 的有关规定。10.3.8 钢材的设计用强度指标、钢材的抗力分项系数、螺栓和地脚螺栓的强度设计值均应按现行电力行业标准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T 5486 的规定采用。10.4 计算表达式0dd10.4.1 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计算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并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式中:g × S £ R(10.4.1)g 0 结构重要性系数,各类杆塔除安装工况取1.0外,其他工况不应小于1.1;Sd 荷载组合效应的设计值,应按DL/T 5551确定;Rd 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应按各有关架空输电线路结构设计规范确定。10.4.2 结构或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dS £ C式中:C结构或构件变形的规定限值(mm)。(10.4.2)10.4.3 位于基本地震烈度为 9 度及以上地区的钢结构杆塔应进行抗震验算。结构或构件的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RS£ddgRE式中:g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符合表 10.4.3 的规定。(10.4.3)表 10.4.3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材 料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钢跨越塔0.85除跨越塔以外的其他铁塔0.80焊缝和螺栓1.0011 基础11.0.1 基础型式的选择,应结合塔位地形地质、施工条件和杆塔型式的特点综合考虑,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优先采用原状土基础,并宜适应机械化施工的要求。2 一般地区宜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3 岩石地区宜采用锚杆基础或岩石嵌固基础;软土地基宜采用大板基础、桩基础或沉井基础;4 山区线路基础选型应遵循不破坏或少破坏原状地貌的原则,保护自然环境,防止水土流失。11.0.2 地基基础设计应保证地基的稳定和结构的强度,并应进行地基变形计算,使地基变形控制在容许范围内。11.0.3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计算基础稳定、地基承载力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 计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基础位移和基础裂缝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3 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11.0.4 地基承载力计算应按下式计算:0·SK RK(11.0.3)式中:0 结构重要性系数;SK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标准组合的荷载效应;RK基于安全系数方法计算的地基抗力特征值,即抗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 K,安全系数K不小于表 11.0.4 规定的数值。表 11.0.4 地基基础的安全系数设计条件上拔K1上拔K2倾覆 K3下压K4基础型式杆塔类型重力式基础锚杆桩基础其他类型基础/各类型基础桩基础悬垂直线杆塔1.22.01.61.51.21.51.6耐张直线(0°转角)及悬垂转角杆塔1.32.22.01.81.31.82.0耐张转角、终端及大跨越杆塔1.52.52.52.21.52.22.511.0.5 基础设计(包括地脚螺栓、插入角钢设计)时,其作用力按现行行业标准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9 计算。11.0.6 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本体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运输条件允许时积极采用商品混凝土。11.0.7 基础设计应根据塔位地下水、环境水及土壤腐蚀的情况采取适宜有效的防腐措施。11.0.8 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杆塔基础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等级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地基处理原则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 中的有关规定。对于二级及以上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基础,土体表层应夯实并设散水坡或排水沟。11.0.9 冻土地区的基础埋深应遵照现行行业标准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 118 的有关要求确定。11.0.10 当位于地震烈度为 7 度及以上的地区且场地为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应考虑地基液化的可能性,并应采取必要的稳定和抗震措施。11.0.11 跨越河流或位于洪泛区的塔位,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基础设计,必要时应计算冲刷和漂浮物的撞击作用,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位于河滩或内涝积水区的塔位,除有特殊要求外,基础主柱顶面高程不应低于 5 年一遇洪水位高程。11.0.12 转角塔、终端塔的基础应采取预偏措施,预偏值应根据杆塔结构的变形和基础设计时地基出现的变形综合确定。2112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12.0.1 导线与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公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1 垂直距离应根据导线运行温度 40或覆冰无风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计算。2 风偏净空距离应根据最大风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进行校验。3 大跨越的导线弧垂应按导线实际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计算。4 输电线路与铁路、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交叉时,如交叉档距超过 200m,最大弧垂应按导线允许温度计算,导线的允许温度可取 70。12.0.2 导线对地面的最小距离,以及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导线绝缘子串按水平 V 串布置时,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表 12.0.2-1 规定的数值。表 12.0.2-1 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地 区最小距离(m)备 注居民区28.5-非居民区25农业耕作区22人烟稀少的非农业耕作区交通困难地区21-注:1 海拔高度按 1000m 考虑。当海拔高度超过 1000m,每增加 1000m 海拔高度,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增加4%的距离。2 在灰尘严重和气候干燥地区,宜适当增加极导线对地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