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车路协同路侧设施设置指南.docx

    • 资源ID:94199143       资源大小:894.58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车路协同路侧设施设置指南.docx

    车路协同路侧设施设置指南目次前 言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与定义14 总则35 路侧设施基本组成36 路侧设施道路场景分类47 路侧设施设置4附录 A(规范性)智能运输系统应用列表18附录 B (规范性)城市道路各应用场景路侧设施配置表20附录 C(规范性)公路各应用场景路侧设施配置表20I车路协同路侧设施设置指南1 范围本文件提供了车路协同路侧设施基本组成、路侧设施道路场景分类、路侧设施设置等内容的指导。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和公路的车路协同路侧设施设置;适用于车路协同环境下自动驾驶等级不高于等级3,高于3级自动驾驶道路环境设置可参照此文件,车路协同场景支持T/CSAE 53-2017中规定的应用场景。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T 23828 高速公路LED可变信息标志GB/T 24969 公路照明技术条件GB 2528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T 2818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33697 公路交通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GB 35114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T 40429-2021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CJJ 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GA/T 484 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GA/T 489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安装规范GA/T 1743-202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信息发布接口规范GA/T 1743-202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信息发布接口规范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70-2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JTG/T D70/2-01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JTG D80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T 3381-022020 公路限速标志设计规范T/SHJX 005-2018 车路协同系统应用场景描述和技术参数定义T/CSAE 53-2017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T/CSAE 157-2020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 第二阶段3 术语与定义3.1 术语和定义3.1.1车路协同 vehicle-infrastructure coordination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全方位2实现车-车、车-路动态实时数据交互及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实现提升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改善出行体验,支持自动驾驶等目标。3.1.2Uu接口 Uu interface在蜂窝网络通信系统中,基站与手机等终端之间的双向通信接口,包括基站发射、终端接收的下行链路以及终端发射、基站接收的上行链路。3.1.3PC5接口 PC5 interface在终端与终端直接通信方式下,即终端用户数据通信不需要经过基站时,终端间的双向通信接口。3.1.4车路协同路侧设施 vehicle-infrastructure coordination roadside facility部署在道路沿线的可用于支撑车路协同感知、通信、计算、控制等功能的交通安全、交通服务、交通管理等附属设施。3.1.5路侧单元 road side unit路侧单元简称RSU。部署在路侧的通信网关,具有蜂窝网 Uu、直连 PC5 和有线等多种通信模式,汇集车路协同路侧设施和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信息,并通过直接转发或上传至 C-V2X 平台转发等方式将 V2X 消息广播给道路交通参与者。3.1.6边缘计算单元 multi-acess edge computing unit是实现端云一体化车路协同的路侧计算设备,用于就近提供边缘计算服务,实现多源信息融合、目标识别、事件检测、数据存储、高精定位解算、高精地图下发、智能协同、资源调度、信息安全等功能。3.1.7视频检测设备 video detection facility部署在道路沿线,具备视频流采集、交通流检测、交通事件检测、交通视频录像功能的交通设施。3.1.8毫米波雷达 millimeter-wave radar毫米波雷达传感器使用毫米波 (millimeterwave)。通常毫米波是指 30300GHz 频域(波长为 1 10mm)的。3.1.9激光雷达 light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以激光束为信息载体,利用相位、振幅、频率等来搭载信息,并将辐射源频率提高到光频段,用于精确获得三维位置信息的传感器,能够确定物体的位置、大小、外部形貌甚至材质。3.1.10信号机 traffic signal control machine能够改变道路交通信号顺序、调节配时并能控制道路交通信号灯运行的装置,是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设备,兼有交通信息采集、通信、交叉口监控等功能。3.1.11差分基站 differential reference station在控制点上架设术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接收机、通信终端等设备,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观测、接收卫星信号,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综合处理系统,由其处理后播发差分改正数据的设施。3.1.12C-V2X 平台 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platform利用可支持车辆与一切相关事物相连接的 4G/5G 等蜂窝网络通信技术,构建的支持车辆与路侧基础设施交互以满足道路交通安全、效率、服务类等需求的平台。3.1.13等级 3 level 3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为等级 0 至等级 5,其中等级 3 定义为有条件自动驾驶。3.1.14CA certificate authority负责向车联网设备( OBU,RSU,VSP)签发各种通信证书或签发证书撤销列表( Certificate Revocation List,CRL),例如注册 CA、假名 CA、应用 CA、证书撤销机构(Certificate Revocation Authority,CRA)等。3.2 缩略语C-V2X基于蜂窝网络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OBU 车载单元(On-Board Unit)SPAT 时序消息(Signal Phase and Timing)V2I 车载单元与路侧单元通信(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 V2V 车载单元之间通信(Vehicle to Vehicle)V2X车载单元与其他设备通信(Vehicle to Everything)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 总则4.1 车路协同路侧设施设置应遵循科学、安全、精准、环保的原则;在满足本标准的规定外,应符合国家、行业颁布的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4.2 本文件指导车路协同路侧设施标准化建设与设置管理,从路侧设施上保障汽车在车路协同环境下安全行驶。4.3 车路协同路侧设施的设置场景按照交通性质和道路所在的位置进行分类设置。5 路侧设施基本组成路侧设施由路侧单元、边缘计算单元、视频检测设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信号机、交通标志、交通护栏、照明设备、环境监测设备、差分基站、网络组成。车路协同路侧设施由C-V2X平台统一管理, 其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 路侧设施与C-V2X平台组成示意图36 路侧设施道路场景分类6.1 一般规定6.1.1 路侧设施道路场景分类应符合CJJ37和JTG D20的规定,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参考附录A;6.1.2 路侧设施设置应符合CJJ37、JTG D20和JTGD80-06的规定。6.2 城市道路场景6.2.1 路侧设施设置应支持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分类场景;6.2.2 城市道路典型场景的路侧设施设置参考附录B。6.3 公路场景6.3.1 路侧设施设置应支持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的分类场景;路侧设施宜在交通流量大、事故发生率高的重要路段,以及互通式立体交叉、枢纽、服务区和停车区等关键节点加密设置。6.3.2 公路典型场景的路侧设施设置参考附录C。7 路侧设施设置7.1 路侧单元7.1.1 设置指南a) RSU 设置地点一般应具有良好的有线、4G/5G 蜂窝网络信号,与道路运行车辆之间视距无遮挡;b) 城市道路中,RSU 宜设置于路口以及车辆、行人密集的路段、事故多发路段等,固定于横臂上 ,位置靠近车道中间;c) 公路中,RSU 优先设置于匝道、桥梁、边坡、服务区、隧道、收费站等,固定于龙门架或立杆横臂上,位置靠近车道中间,设置垂直高度不低于 5m;d) 环岛路口处,RSU 宜设置于环岛中间,高处架设,确保可视距覆盖所有进出环岛道路;e) 隧道处,RSU 一般设置于隧道出入口处,距离隧道出入口约 10-15 米左右,高度不应高于洞口,横向靠近隧道口中间。要求设置位置处能够无遮挡接收卫星定位授时信号;对于长度在 700m 以下且视距直通的隧道,RSU 仅在隧道入口处设置,否则需在出入口处同时设置,确保隧道内无盲区覆盖。f) RSU 设置间距不低于 400m,复杂路况可加密设置; g)RSU 在交叉路口设置应尽量与交通信号控制设施共杆;h) RSU 宜支持PoE 供电方式。在不具备PoE 供电条件时,支持通过交流电源适配器供电;i) RSU 应具有良好的防雷接地措施;j) 设置示意图如图 2-7 所示。6图 2 路侧单元十字路口设置示意图图 3 路侧单元T 字路口设置示意图图 4 路侧单元路段设置示意图图 5 路侧单元环岛处设置示意图图 6 路侧单元隧道(700m)处设置示意图图 7 路侧单元隧道(>700m)处设置示意图7.1.2 功能指南a) 通信方式,RSU 应同时支持以太网、蜂窝通信方式,宜支持串口通信方式;b) 无线通信范围,有效通信半径不低于 400m;c) RSU 宜支持通过交换机与视频检测设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感知设备数据交互;d) RSU 应支持与信号机数据交互,准确采集交通灯相位信息;e) RSU 应支持与边缘计算单元通过以太网、光纤等方式连接;f) RSU 应支持广播,宜支持组播、单播等多种传输方式与车辆进行通信;g) RSU 宜支持采用 4G/5G 技术的蜂窝通信方式(Uu 模式)与C-V2X 平台通信;h) RSU 应支持采用直连链路短程通信方式(PC5 模式)与车辆及相邻RSU 进行通信;i) RSU 应用层的场景应用和数据交互协议应满足T/CSAE 53-2017 的要求,宜支持 T/CSAE 157-2020以及T/CSAE 158-2020 的要求;j) RSU 应具有时钟同步机制,应支持GNSS 同步源,宜支持蜂窝基站、其他终端等同步源,并支持同步优先级设定;k) RSU 防护标准一般不低于 IP65;l) RSU 应能够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在线连接到证书管理机构 CA 系统,对其播发的信息进行数字签名、加密;对其接收的消息进行验证、验签和解密。7.2 边缘计算单元7.2.1 设置指南a) 边缘计算单元分为基于嵌入式架构的轻量型和基于 x86 架构的重量型两种形态;b) 轻量型一般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功耗较低,适合于路侧设置,市区服务范围宜在单个路口范围内,公路服务范围一般在 2km 半径内;c) 重量型一般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功耗较高,适合于室内设置,市区服务范围宜在 1-5km 半径内,公路服务范围宜在 2-10km 半径内。如不具备室内设置条件,也可设置于室外路侧固定机箱内;d) 轻量型边缘计算单元,应尽可能靠近 RSU 和感知设备等设置,可设置于抱杆机箱内,宜具备安全防盗措施;e) 重量型边缘计算单元可设置于蜂窝基站机房、高速监控中心、收费站、服务区等室内环境。可与运营商提供的边缘计算平台进行多层次融合;f) 边缘计算单元采用电源适配器接入工频交流电源供电,条件允许时宜配备UPS 不间断电源;g) 边缘计算单元部署于路侧时,应具有良好的防雷接地措施。7.2.2 功能指南a) 通信方式,边缘计算单元宜具备千兆光/电网络接口;b) RSU 接入,边缘计算单元宜支持多台RSU 设备通过交换机接入,并支持RSU 和并发用户数量的快速扩展;c) 感知设备接入,边缘计算单元应支持路侧感知设备通过交换机接入,包括视频检测设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交通标志、环境监测设备等;车载OBU 可通过RSU 间接接入 MEC。d) 控制设备接入,边缘计算单元应支持路侧控制设备通过交换机及 RSU 接入,包括交通情报板、信号机等;e) 数据处理,边缘计算单元应支持对多源传感数据融合处理、对高精地图和高精定位信息的分析计算、对V2X 场景和交通事件的智能识别与处理等;f) 时钟同步,边缘计算单元应支持局域网内通过精确时钟同步协议等实现亚毫秒级的时钟同步; g)C-V2X 平台对接,边缘计算单元应支持与 C-V2X 平台对接,并采用统一数据接口;可扩展协议接口,边缘计算单元宜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按需求支持各类车路协同应用;h) 存储、计算,边缘计算单元应能够对接入的智能检测设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采集的原始数据按需存储及计算能力;i) 网络安全,边缘计算单元应具备与 C-V2X 平台一体化的高信息安全能力,包括身份认证与鉴权、信息加密、防病毒木马攻击、防 DDoS 攻击、异常流量自动检测和清洗、中心至边缘安全管控通道等;j) 可扩展功能接口,除需具备以太网口外,边缘计算单元宜具备 2 种以上外部接口,如 USB、串口、Wi-Fi、4G、5G 等,应可根据现场需要方便地进行功能和性能扩展,实现定制化开发;k) 稳定性,边缘计算单元宜支持 7*24 小时不间断服务,宜具备冗余备份设计和快速故障恢复能力;l) 防护等级,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65。77.3 视频检测设备7.3.1 设置指南a)视频检测设备应设置在不低于 5.5m 的横臂上; b)视频检测设备设置环境周围无视线遮挡; c)单个视频检测设备宜覆盖 2-4 车道;d)单个视频检测设备的覆盖距离为 150-250m;e) 视频检测设备在交叉路口设置应尽量与交通信号控制设施共杆;f)设置示意图如图 8 和图 9 所示。图 8 视频检测设备路段设置示意图图 9 视频检测设备十字路口设置示意图7.3.2 功能指南7.3.2.1 通信功能a) 应支持以太网、无线、高速数据串口通信;b) 应支持按GB/T 28181 描述的协议要求进行音视频传输及控制指令交互。7.3.2.2 基础功能a) 应能够采集道路上的实时交通视频流,传输给边缘计算单元;b) 应能够采集或识别交通参与者类型、机动车车型、机动车车牌号、交通流量、交通事件等。7.3.2.3 安全防护a) 应具备安全启动功能;b) 应具备 GB 35114 要求的软件密码模块;c) 室外防护等级IP67。87.4 毫米波雷达7.4.1 设置指南a) 交叉路口设置指南1) 毫米波雷达可选择正装或侧装两种方式;2) 设置垂直高度不低于 6m;3) 单台毫米波雷达覆盖检测目标有效范围不低于 250m;4) 宜能够对交叉路口路段和交叉路口内部进行检测;5) 正装方式,单台毫米波雷达宜能够覆盖 8 个车道;6) 侧装方式,单台毫米波雷达宜能够覆盖 4 个车道;7) 交叉路口每个方向皆应设置;8) 毫米波雷达在交叉路口设置宜与交通信号控制设施共杆; 9)设置示意图如图 10 和图 11。图 10 毫米波雷达交叉路口正装方式设置示意图9b) 路段设置指南图 11 毫米波雷达交叉路口侧装方式设置示意图1) 毫米波雷达可选择正装或侧装两种方式;2) 单台毫米波雷达覆盖检测范围不低于 250m;3) 正装方式,单台毫米波雷达宜能够覆盖 8 个车道;4) 侧装方式,单台毫米波雷达宜能够覆盖 4 个车道;5) 在交通流量大、事故发生率高的路段宜不高于 0.5km 间距设置;在交通流量小、事故发生率低的路段宜不高于 1km 间距设置;6) 设置示意图如图 12。图 12 毫米波雷达路段设置示意图7.4.2 功能指南a) 宜能识别区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并能设定目标类型报警功能;b) 宜能检测交通目标的坐标、纵向速度、横向速度、所在车道、车辆长度等信息;c) 宜能按车道统计交通量信息,包括断面车流量、平均速度、时间占有率、车头时距等信息; d)宜能输出检测目标的位置信息,包括 WGS-84 坐标系经纬度坐标、海拔、航向角信息等; e)通信接口宜使用以太网接口;f) 与信号机通讯宜遵循GA/T 920-2010;g) 检测器应具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10;在各端口应采用必要的防雷电和过电压保护措施;h) 检测器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 17618 的要求; i)外壳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T 4208 的 IP67 级。7.5 激光雷达7.5.1 设置指南a) 交叉路口设置指南1) 激光雷达可选择正装或侧装两种方式;2) 设置垂直高度不低于 4m;3) 单台激光雷达覆盖检测目标有效范围不低于 200m;4) 应能够对交叉路口路段和交叉路口内部进行检测;5) 单台激光雷达应能够覆盖 8 个车道;6) 城市快速路的立交枢纽、主干道十字路口等宜每个方向设置;7) 激光雷达在交叉路口设置应尽量与交通信号控制设施共杆; 8)设置示意图如图 13 和图 14。11图 13 激光雷达交叉路口设置示意图b) 公路设置指南图 14 激光雷达交叉路口设置示意图1) 激光雷达可选择正装或侧装两种方式,安装垂直高度不低于 4m;2) 单台激光雷达覆盖检测有效范围不低于 250m;3) 单台激光雷达应能够覆盖 4-8 个车道;4) 在交通流量大、事故发生率高的路段不低于 0.5km 间距设置;在交通流量小、事故发生率低的路段不低于 1km 间距设置;5) 设置示意图如图 15。图 15 激光雷达路段设置示意图7.5.2 功能指南a)应能识别区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并能设定目标类型报警功能; b)应能够检测目标尺寸,包括目标长度、宽度和高度;c)应能输出检测到的交通目标、二维坐标、纵向速度、横向速度、所在车道、车辆长度等信息; d)应能按车道统计交通量信息,包括断面车流量、地点速度、平均速度、时间占有率、行驶轨迹等信息;e)应能输出检测目标的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坐标、海拔、航向角信息等; f)通信接口应含有以太网接口;g)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7.6 信号机7.6.1 设置指南信号机设置应按GB 25280-2016、GA/T 489-2016和GA/T 1743-2020相关规定执行。7.6.2 功能指南a)信号机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 b)信号机应支持向RSU 开放接口协议;c) 信号机应支持向RSU 提供路口交通灯相位与时序消息(SPAT);d) 信号机数据协议应遵循 T/CSAE 53-2017 以及 GA/T 1743-2020。7.7 交通标志7.7.1 设置指南交通标志设置应按GB 5768和GA/T 484相关规定执行。7.7.2 功能指南a)交通标志应支持与C-V2X 平台通信; b)交通标志应支持与边缘计算单元通信; c)交通标志应支持与路侧单元通信;d)交通标志应具备存储功能,可存储实体交通标志所承载的交通规则、道路状态等信息; e)交通标志信息内容包括:交通标志属性、位置、适用范围、有效时间等;f)交通标志应具备自诊断与报警功能; g)交通标志应具备时钟同步功能; h)交通标志应支持设置信息更新频率; g)交通标志应支持有线、无线通讯方式。7.8 交通护栏7.8.1 设置指南交通护栏设置应按CJJ 1-2008和JTG D81-2017相关规定执行。7.8.2 功能指南a) 元器件表面整洁,无明显可见的划伤,没有油污、灰尘、划痕、手刺、龟裂、霉点、锈蚀等现象;b) 护栏表面涂层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无气泡、漏涂及影响使用的凹凸布不平等缺陷; c)立柱在承受 1000N 的水平荷载后,各构件不脱落、断裂;d) 护栏经 1000h 耐候老化试验后,外观应无明显变化;13e) 护栏表面涂层附着力为 2 级;f) 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造成护栏缺损或变形要及时补充或更换;g) 交通护栏应支持与C-V2X 平台通信,支持与边缘计算单元通信,支持与路侧单元通信。7.9 照明设备7.9.1 设置指南a) 照明设备设置技术要求应按GBT 24969、JTG D70-2、JTG/T D70/2-01、JTG D80 中技术要求执行;b) 照明设备设置照明等级应按GBT 24969 中公路照明等级一级的技术要求执行;c) 照明设备设置设计规范应按JTG D80、JTG D70-2 中供配电设施的设计规范执行。7.9.2 功能指南a) 遵循原则,照明设备应选用高光效、节能型灯具,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设计时速、路面宽度、环境等条件,合理选择照明方案;b) 动态调光,照明设施应具备根据交通量变化、天气状况、突发应急事件等不同工况,自动调整光强、色温;c) 远程监控,照明设备应具备自动化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配置等功能;d) 防护要求,照明系统应具备防雷击、防浪涌冲击等隔离防护能力,灯具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66; e)节能减排,应合理科学地选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7.10 环境监测设备7.10.1 设置指南a) 环境监测设备设置应按GB/T 33697 中规定的环境监测设备相关规定执行;b) 设置应能够反应道路全线气象状况,恶劣气象路段应加密设置,宜根据道路沿线气象状况合理选择检测单项设备。7.10.2 功能指南a) 重点监测项目包括:能见度、路面温度、路面状态(干燥、潮湿、积水、结冰、积雪)、风速、风向等;b) 各监控要素采集输出频率不低于 1 次/min;c) 环境监测设备数据应本地存储不少于 1 个月,包括所有监测要素、工作状态和安全报警等数据;d) 环境监测设备应支持数据补传; e)环境监测设备应支持时钟校验;f) 以大雾为主要恶劣气象条件的路段,环境监测设备应能够采集能见度参数;g) 以结冰为主要恶劣气象条件的路段,环境监测设备应能够采集路面潮湿、结冰等路面状态参数; h)以大风为主要恶劣气象条件的路段,环境监测设备应能够采集风速和风向参数;i)存在多种恶劣气象条件的路段,环境监测设备应能够同时监测相应环境参数; j)应支持与C-V2X 平台通信,支持与边缘计算单元通信,支持与路侧单元通信。7.11 差分基站7.11.1 设置指南a)应设置于视野开阔地带,无高大建筑物或高山阻挡,远离水体、海滩、易积水地带;b) 相邻基站布置间距 5-10km 范围;c) 应具有不小于 10° 的地平高度角卫星信号;d) 应远离电磁干扰区域,如微波站、变电站、高压线、电视台等; e)应避开容易产生震动的地点;f)应避开地质构造不稳定区域; g)应接入公共网络或者专用网络。7.11.2 功能指南a) 应能实现卫星定位数据的跟踪、采集、记录等;b) 应能接收参考站上的实时观测数据,进行相应的建模,同时生成网络差分改正数等; c)应能向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多种登录方式;d)应能向已登录用户提供相应数据服务。7.12 网络7.12.1 布设指南a)基站宜呈蜂窝状布设,有效信号覆盖范围为不低于 150m; b)微站宜布设于蜂窝状的大站中间,起到补盲的作用; c)现场侧的感知、计算设备之间宜通过有线的方式连接; d)现场侧的设备所用的立杆处宜预布设好光纤;e)现场侧设备宜通过光纤/4G/5G 网络的形式与云端/后台连接。14附录A(规范性)智能运输系统应用列表 表A.1 智能运输系统应用列表应用编号类别通信方式应用名称应用说明1安全V2V前向碰撞预警主车在车道上行驶,与在正前方同一车道的远车存在追尾碰撞危险时,前向碰撞预警应用将对主车驾驶员进行预警。2V2V/V2I交叉路口碰撞预警主车驶向交叉路口,与侧向行驶的远车存在碰撞危险时,交叉路口碰撞预警应用将对主车驾驶员进行告警。3V2V/V2I左转辅助主车在交叉路口左转,与对向驶来的远车存在碰撞危险时,左转辅助应用将对主车驾驶员进行预警。4V2V盲区预警/变道预警当车主相邻车道上有同向行驶的远车出现在盲区时,盲区预警/变道预警应对主车驾驶员进行提醒;当车主准备实施变道操作时(例如激活专向灯等),若此时相邻车道上有同向行驶的远车或处于即将进入主车盲区,变道预警应用对主车驾驶员进行预警。5V2V逆向超车预警主车行驶在道路上,因为借逆向车道超车,与逆向车道上的行驶远车存在碰撞危险时,逆向超车预警应用对主车驾驶员进行预警。6V2V-Event紧急制动预警主车行驶在道路上,与前方行驶的远车存在一定距离,当前方远车进行紧急制动时,会将这一信息通过短程无线通信广播出来。主车检测到远车的紧急制动状态,若判断该 远车事件与主车相关,则对主车驾驶员进行预警。7V2V-Event异常车辆提醒当远车在行驶中打开故障报警灯时,对外广播消息中显示当前“故障报警开启”,主车根据收到的消息内容,识别出其属于异常车辆;或者主车根据远车广播的消息,判断远车车速为静止或慢速(显著低于周围其他车辆);识别出其属于异常车辆。当识别出的异常车辆可能会影响本车行驶时,异常车辆提醒应提醒主车驾驶员注意。8V2V-Event车辆失控预警当远车出现制动防抱死系统、车身稳定性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车道偏移预警系统功能触发时,远车对外广播此类状态信息,若主车根据收到的消息识别出该车属于车辆失控,且可能影响自身行驶路线时,则车辆失控预警应用对主车驾驶员进行提醒。9V2I道路危险状况提示车主行驶到潜在危险状况(如桥下有较深积水、路面有深坑、道路湿滑、前方急转弯等)路段,存在发生事故风险时,道路危险状况提示应对主车驾驶员进行预警。10V2I限速预警主车行驶过程中,在超出限定速度的情况下,限速预警应用对主车驾驶员进行预警,提醒驾驶员减速行驶。11V2I闯红灯预警车主经过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车道),车辆存在不按信号灯规定或指示行驶的风险时,闯红灯预警应对驾驶员进行预警。12V2P/V2I弱势交通参与者碰撞预警主车在行驶中,与周边行人(含义拓展为广义上的弱势交通参与者,包括行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以下描述以行人为例)存在碰撞危险时,弱势交通参与者碰撞预警应用将对车辆驾驶员进行预警,也可对行人进行预警。13V2I抛洒物预警车主行驶前方发生抛洒物状况,路侧单元将路段信息发送给主车,用将对驾驶员进行提醒。14V2I前方道路施工预警车主行驶前方发生道路施工状况,路侧单元将施工路段信息发送给主车,用将对驾驶员进行提醒。15表A.1 智能运输系统应用列表(续)15效率V2I绿波车速引导当装载车载单元的主车驶向信号灯控制交叉路口,收到由路侧单元发送的道路数据及信号灯实时状态数据时,绿波车速引导应用将给予驾驶员一个建议车速区间,以使车辆能够经济地、舒适地通过信号路口。16V2I车内标牌当装载车载单元的主车收到由路侧单元发送的道路数据以及交通标牌信息,车内标牌应用将给予驾驶员相应的交通标牌提示,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17V2I前方拥堵提醒车主行驶前方发生交通拥堵状况,路侧单元将拥堵路段信息发送给主车,前方拥堵提醒应用将对驾驶员进行提醒。18V2V/V2I紧急车辆信号优先权&高优先级车辆让行主车行驶中,收到紧急车辆提醒,以对消防车、救护车、警车或其他紧急呼叫车辆等进行让行。19V2I公交信号优先公交车辆即将到达交叉口时,主车通过OBU向RSU发送优先请求信息,路口信号控制机接收到RSU的信号后,采取绿灯延长、绿灯提前等控制策略,改变交叉口信号配时,相比原有信号配时,公交车辆在新的信号配对下能够更少延误的通过该交叉口。20信息服务V2I汽车近场支付主车行驶中,汽车作为支付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汽车通过V2X通信技术与路侧单元(RSU作为受理终端)发送信息交互,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动,从而实现车载支付功能,其主要应用包括ETC、拥堵费、充电支付、停车加油支付等汽车使用消费环节的消费需求。 抛洒物、道路施工1516附录B(规范性)道路场景典型应用路侧设施设置路侧单元边缘计算单元视频监测设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信号机交通标志交通护栏照明设备环境监测设备差分基站网络平直道路9,10,13,14,15,16Ð弯道道路9,10,12,13,14,15,16Ð平面交叉口道路2,3,9,10,11,12,13,14,15,16,17,18立体交叉道路9,10,14,15Ð环岛2,9,10,11,12,13,14,15,16,17合流道路2,9,10,14,15分流道路2,9,10,14,15公交停靠站9,10,13,14,15Ð匝道9,10,13,14,15, 16,17桥梁9,10,13,14,15隧道9,10,13,14,15施工作业区9,10,13,14,15注: 应选 可选Ð 不选典型应用,用“表 A.1 智能运输系统应用列表”中应用编号表示,多选用逗号隔开城市道路各应用场景路侧设施配置表 表B.1 城市道路各应用场景路侧设施配置表17附录C(规范性)公路各应用场景路侧设施配置表 表C.1 公路各应用场景路侧设施配置表道路场景典型应用路侧设施设置路侧单元边缘计算单元视频监测设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信号机交通标志交通护栏照明设备环境监测设备差分基站网络平直道路9,10,14,15Ð弯道道路9,10,12,14,15Ð平面交叉道路9,10,14,15,16,17立体交叉道路9,10,14,15Ð合流道路2,9,10,14,15分流道路2,9,10,14,15匝道9,10,14,15,16,17桥梁9,10,14,15隧道9,10,14,15收费站9,10,12,14,15服务区

    注意事项

    本文(2023车路协同路侧设施设置指南.docx)为本站会员(老朋)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