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基层减灾能力评估技术规范.docx
基层减灾能力评估技术规范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3.1 自然灾害13.2 基层减灾能力13.3 乡镇(街道)减灾能力13.4 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14 基本要求24.1 评估原则24.2 基层减灾能力评估程序25 评估内容与评估单元25.1 评估内容35.2 评估单元36 评估指标36.1 乡镇(街道)减灾能力评估指标36.2 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评估指标47 评估指标权重与评估方法67.1 评估指标权重67.2 评估方法68 评估结果68.1 减灾能力分级68.2 减灾能力制图79 成果提交79.1 一般规定79.2 报告7附 录A (资料性) 基层减灾能力评估技术报告格式8A.1 封面8A.2 目录8A.3 前言8A.4 正文8A.5 附件8I基层减灾能力评估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乡镇(街道)与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评估的基本要求、评估内容与评估单元、评 估指标和结果表达。本文件适用于中央和地方开展乡镇(街道)与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评估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6376-2010 自然灾害管理基本术语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自然灾害 natural disaster由自然因素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等损害的事件或现象,包括地震灾害、地质 灾害、气象灾害、洪水灾害、海洋灾害、森林或草原火灾等。GB/T 26376-2010,定义2.13.2基层减灾能力 disaster coping capability at grassroot level乡镇(街道)与社区(行政村)具备的用于防灾减灾救灾的总能力,是基层在不考虑区域综合灾害 危险性水平或灾害强度下的减灾能力。3.3乡镇(街道)减灾能力 disaster coping capability at township level乡镇(街道)在灾害管理(管理队伍、应急预案、资金投入)、风险评估(脆弱人群、隐患排查、风险评估)、防灾备灾(物资储备、医疗保障、灾害教育)、自救转移(消防和志愿者队伍、公众避险、 转移安置)等方面具备的总能力。3.4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 disaster coping capability at community level社区(行政村)在灾害管理(管理队伍、应急预案、资金投入)、风险评估(脆弱人群、隐患排查、 风险评估)、防灾备灾(物资储备、医疗保障、灾害教育)、自救转移(志愿者队伍、公众避险、转移安置)等方面具备的总能力。14 基本要求4.1 评估原则4.1.1 系统性系统考虑乡镇(街道)与社区(行政村)在应对灾害过程中的各种资源和各方面能力,开展评估。4.1.2 科学性基于乡镇(街道)与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调查数据,选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开 展评估。4.1.3 可行性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的选择要切实可行。4.2 基层减灾能力评估程序4.2.1 评估流程基层减灾能力评估一般应按照评估前期准备、减灾能力评估、评估结果表达和评估报告编制等程序 进行,如图1所示。图 1 基层减灾能力评估基本流程4.2.2 评估前期准备在对区域基层减灾能力开始评估前,需要开展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成立评估小组、制定评估工 作方法、收集评估数据和检查评估数据质量等。4.2.3 减灾能力评估区域基层减灾能力评估,一般包括:选取评估指标、选择评估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和开展能力评估等。4.2.4 评估结果表达对区域基层减灾能力评估结果进行表达,包括对评估结果的分级,以及使用空间地图、统计图和表 格等对评估结果进行表达。4.2.5 评估报告编制依据评估结果,按规定格式编写基层减灾能力评估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和进行存档。5 评估内容与评估单元25.1 评估内容基层减灾能力评估包含乡镇(街道)减灾能力和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的评估。其中,乡镇(街道)减灾能力评估内容为乡镇(街道)在灾害管理、风险评估、防灾备灾和自救转移等方面具备的能力; 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评估内容为社区(行政村)在灾害管理、风险评估、防灾备灾和自救转移等方面具备的能力。5.2 评估单元乡镇(街道)减灾能力评估的基本单元可以为乡镇,也可以为区县、地市和省(区、市)级行政单元;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评估的基本单元可以为社区,也可以是乡镇、区县、地市和省(区、市) 级行政单元。6 评估指标6.1 乡镇(街道)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乡镇(街道)减灾能力的评估指标应包括灾害管理能力、灾害备灾能力和自救转移能力等几个方面, 具体指标参见表1。表 1 乡镇(街道)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解释二级指标计算方式以乡镇为评估基本单元以区县、地市或省(区、市) 为评估基本单元灾害管理能力管理队伍能力管理人员数量(人)管理人员总数评估单元内乡镇(街道)灾害管理人员总数预案建设能力是否有应急预案有为 1,无为 0评估单元内有应急预案的乡镇(街道)数量/评估单元内乡镇(街道)总数财政投入能力防灾减灾经费投入总额(元)防灾减灾资金投入总额评估单元内乡镇(街道)防灾减灾投入资金(元)风险评估能力脆弱人群清单是否开展了隐患排查,且有隐患清单有为 1,无为 0评估单元内有弱势人群清单的乡镇(街道)数量/评估单元内乡镇(街道)总数隐患排查能力是否开展隐患排查且有隐患清单有为 1,无为 0评估单元内开展了风险评估的乡镇(街道)数量/评估单元内乡镇(街道)总数3灾害风险评估是否开展风险评估并且有风险地图有为 1,无为 0评估单元内开展了风险评估的乡镇(街道)数量/评估单元内乡镇(街道)总数灾害备灾能力物资储备能力储备物资装备总金额(元)储备的应急物资和装备总金额评估单元内乡镇(街道)储备的应急物资和装备总金额(元)医疗保障能力拥有的床位数(张)医院床位数评估单元内医院床位数灾害教育能力拥有的教室等教育场所数(间)教室间数评估单元内教室间数自救转移能力自救互救能力消防员、预备役和志愿者队伍总人数(人)消防员、志愿者和预备役总人数评估单元内乡镇(街道)的消防员、志愿者和预备役总人数公众避险能力居民参与演练和培训总人数(人次)参与防灾减灾演练和培训活动的总人次评估单元内乡镇(街道)演居民参与练培训总人次转移安置能力应急避难场所容纳量(人)本级灾害避难所能容纳的总人数评估单元内本级灾害避难所能容纳的总人数(人)注1:表中相关指标解释如下:1) 管理人员:指乡镇(街道)应对自然灾害科室(如防灾科、减灾科或应急科等)的固定工作人员,不含临时聘用人员。2) 隐患排查:对乡镇(街道)存在的灾害隐患进行了排查工作,并且具有隐患清单。风险评估:对乡镇(街道)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的风险大小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3) 经费投入:乡镇(街道)上一年度投入的防灾减灾救灾资金总额。4) 储备物质装备总金额:在乡镇(街道)本级储备点储备的救灾物资和装备总金额(购置价)。5) 医院床位数:乡镇(街道)内拥有的医院床位数量。6) 教室数:乡镇(街道)内拥有的用于灾害教育的教室数(含灾害模拟或体验空间,每20平米折一间教室数)。7) 消防员:乡镇(街道)辖区内的消防员。8) 预备役:乡镇(街道)辖区内的民兵预备人员(年龄55周岁)。9) 志愿者:乡镇(街道)辖区内,在民政等部门登记注册的、具有志愿者证书的志愿者。10) 居民参与演练和培训活动总人次:上一年度居民参与乡镇(街道)本级组织的防灾减灾演练、培训的人员次数。11) 应急避难所:指乡镇(街道)建设、管理或认定的,在自然灾害应急期为辖区居民提供临时庇护的、设有明显指示标牌的安全场所。6.2 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评估指标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的评估指标应包括灾害管理能力、灾害备灾能力、自救转移能力等几个方 面,具体指标参见表2。4表 2 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解释二级指标计算方式以社区为评估基本单元以乡镇、区县、地市或省(区、市)为评估基本单元灾害管理能力管理队伍能力灾害信息员数量(人)灾害信息员总数评估单元内社区(行政村)灾害信息员总数预案建设能力是否有应急预案有为 1,无为 0评估单元内有应急预案的社区(行政村)数量/评估单元内社区(行政村)总数财政投入能力防灾减灾经费投入金额社区(行政村) 投入的防灾减灾资金(元)评估单元内社区(行政村)投入的防灾减灾资金(元)风险评估能力脆弱人员清单是否有弱势人群清单有为 1,无为 0评估单元内有弱势人群清单的社区(行政村)数量/评估单元内社区(行政村) 总数隐患排查能力是否开展隐患评估且有隐患清单有为 1,无为 0评估单元内开展了隐患评估的社区(行政村)数量/评估单元内社区(行政村)总数灾害风险评估是否开展风险评估且有风险地图有为 1,无为 0评估单元内开展了风险评估的社区(行政村)数量/评估单元内社区(行政村)总数灾害备灾能力物资储备能力物资储备金额储备物资和装备的总金额(元)评估单元内社区(行政村)储备物资和装备的总金额(元)医疗保障能力社区(行政村) 医疗卫生机构数社区(行政村) 医疗卫生机构数评估单元内社区(行政村)医疗卫生机构数灾害教育能力拥有的教室等教育场所数(间)教室间数评估单元内教室间数自救转移能力自救互救能力预备役及志愿者队伍人数预备役和志愿者队伍总人数评估单元内社区(行政村)的预备役和志愿者队伍总人数公众避险能力社区(行政村) 居民参与防灾减灾演练和培训情况居民参与防灾减灾演练和培训总人次评估单元内社区(行政村)居民参与防灾减灾演练和培训总人次5转移安置能力社区(行政村)应急避难场所容量社区(行政村) 避难所总容量评估单元内的避难所总容量注1:表中相关指标解释如下:1) 应急预案:社区(行政村)制订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2) 灾害弱势人群:社区(行政村)内老年人(65岁)、儿童(14岁)、孕妇、残障人员(残疾证人员)。3) 隐患清单:根据辖区内灾害隐患排查结果,建立包括灾害隐患类型、位置等信息的表单。4) 灾害风险地图:指展示社区或行政村防灾减灾概况的空间地图,包括灾害危险性图、灾害风险图、隐患点分布图和应急疏散图等,这些图可以是由专业部门绘制的,也可以是社区(行政村)相关人员绘制的非专业地图。5) 防灾减灾经费投入:上一年度投入的用于社区或行政村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总经费。6) 储备物质装备总金额:社区(行政村)储备的防灾减灾应急物资(实物储备)与装备的总价值。7) 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8) 教室数:社区(行政村)内拥有的用于灾害教育的教室数(含灾害模拟或体验空间,每20平米折一间教室数)。9) 预备役:辖区内的民兵预备人员(年龄55周岁)。10) 志愿者队伍:在民政等部门登记注册的、具有志愿者证书的志愿者。11) 居民参与演练和培训人次:参与上一年度由社区组织的防灾减灾培训和演练活动的居民总人次。12) 应急避难所:社区或行政村认定的,在自然灾害应急期为辖区居民提供临时庇护的、设有明显指示标牌的安全场所(如对地震灾害可以是开阔、较大面积的公园,学校操场等;应对洪涝灾害的防洪楼等)。7 评估指标权重与评估方法7.1 评估指标权重乡镇(街道)和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评估指标的权重,同一级指标可采用等权重,也可以采用 专家法结合评估区域实际情况制定。7.2 评估方法乡镇(街道)与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的评估可采用优劣解距离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 等方法开展。8 评估结果8.1 减灾能力分级对减灾能力评估结果,可采用均值标准差或者分位数等方式进行分级,一般分为强、较强、中等、 较弱和弱5个等级,建议分级阈值可参见表3。表 3 基层减灾能力不同分级方式与建议阈值减灾能力等级均值-标准差方式分位数方式评估单元减灾能力指数值范围评估区内评估单元数量占比强+1.5, 10, 5%6较强+0.5, +1.5)(5, 25%中等-0.5, +0.5)(25, 70%较弱-1.5, -0.5)(75, 95%弱0, -1.5)(95%, 100%注1:和分别为评估区域乡镇(街道)或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指数的均值和标准差;注2:使用均值-标准差方法进行分级时,当0.5时,分为3级:强、较强和中等0,+0.5);当0.5<1.5时, 分为4级:强、较强、中等和较弱0,-0.5)。8.2 减灾能力制图区域乡镇(街道)或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评估结果图件以乡镇、县、地市或省(区、市)级行 政单元为制图单元时,用量底法表达;区域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图以社区点位为制图单元时,用点 状符号法表达。9 成果提交9.1 一般规定9.1.1 基层减灾能力评估成果应该包括报告和图件。9.1.2 报告应结合研究区特点编写,文字简明扼要、相互连贯、重点突出、结论明确。9.1.3 图件应根据有关专题地图比例尺、图示图例绘制、图面布局合理、图层规范清晰、便于阅读。9.2 报告9.2.1 报告应在评估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编写。9.2.2 评估报告编制章节可按附录 A 进行。7AA附 录A(资料性)基层减灾能力评估技术报告格式A.1 封面封面书写内容应包括:XX地区基层减灾能力评估报告编写单位名称报告编制日期A.2 目录报告应有目录页,置于前言之前。A.3 前言前言应包括任务由来、评估工作依据、主要目标和任务等。A.4 正文技术报告正文编写内容大纲如下:第1章“区域概况”: 应包括评估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灾情概况等;第2章“评估数据与方法”:应包括评估数据、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权重等;第3章“评估结果”:应包括基层减灾能力评估主要结果特征分析,以及结果图件等;第4章“结论与建议”:应包括主要评估结果,以及评估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等。A.5 附件包括基层减灾能力评估相关的附图、附表和技术资料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