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室外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94207591       资源大小:4.58MB        全文页数:16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室外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docx

    室外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目次41 总则82 术语和符号92.1 术语92.2 符号123 基本规定134 电视检测174.1 一般规定174.2 检测设备174.3 检测方法184.4 影 像 判读195 声呐检测205.1 一 般 规定205.2 检 测 设备205.3 检测方法205.4 轮廓判读216 管道潜望镜检测226.1 一 般 规定226.2 检 测 设备226.3 检 测 方法227 电法测漏检测247.1 一般规定247.2 检测设备247.3 检测方法257.4 结果判读258 管中雷达探测268.1 一般规定268.2 探测设备268.3 探测方法278.4 图谱判读279 激光剖面检测299.1 一般规定299.2 检测设备299.3 检测方法309.4 轮廓判读3110 三维激光扫描检测3210.1 一般规定3210.2 检测设备3210.3 检测方法3310.4 点云数据解译3511 传统方法检查3711.1 一般规定3711.2 目视检查3711.3 简易工具检查3811.4 潜水检查3912 管道评估4012.1 一般规定 4012.2 检测项目名称、代码及等级4012.3 结构性状况评估4712.4 功能性状况评估4912.5 管道周边环境状况评估5013 检查井和雨水口检查与评估5313.1 一般规定5313.2 外部检查5313.3 内部检测设备5313.4 内部检测方法5313.5 检查井、雨水口评估5614 成果资料61附录A 检测影像资料版头格式和基本内容62附录B 现场记录表63附录C 管道状况断面图格式68附录 D检测成果表72本规程用词说明77引用标准名录78条文说明791总则1.0.1 为加强室外排水管道检测管理,规范检测技术,统一评估标准,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室外排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的检测与评估。 1.0.3 室外排水管道检测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时,管道评估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1.0.4 室外排水管道的检测与评估,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67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电视检测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inspection采用闭路电视系统进行管道检测的方法,简称 CCTV 检测。2.1.2 声呐检测sonar inspection采用声波探测技术对管道内水面以下的状况进行检测的方法。2.1.3 管道潜望镜检测pipe quick view inspection采用管道潜望镜在检查井内对管道进行检测的方法,简称 QV 检测。2.1.4 电法渗漏检测electrical-method leak inspection 采用管道电法测漏设备通过测量两个电极与大地之间构成的回路电流,根据电流变化判定管内水面以下的渗漏位置的方法。2.1.5 管中雷达探测pipe-penetrating radar在管道内用天线发射和接收高频电磁波,根据其传播特征及分布规律来探测管道外部的富水体、疏松体、脱空、空洞等病害方法。2.1.6 激光剖面检测laser profile scanning inspection采用激光投线仪或激光雷达发射激光到管道内表面并取得轮廓影像或测量数据,计算出管道的变形量或因管道内壁腐蚀、结垢、沉积等造成的管道过水断面损失的检测方法。2.1.7 三维激光扫描检测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inspection 通过激光雷达获取管道内表面三维坐标、反射光强度等多种测量数据信息, 构建三维模型并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2.1.8 扫描站 scanning station用于架设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测站。2.1.9 定位标靶 positioning target用于点云数据坐标转换的参考标志。2.1.10 点云 point cloud三维空间离散点的数据集合。2.1.11 点云密度 density of point cloud单位面积上激光点的数量,以每平方米点数表示。2.1.12 点云去噪 point cloud denoising剔除扫描过程中由于人为或随机因素所产生的噪声点的过程。2.1.13 点云拼接 point cloud registration通过坐标转换将不同测站和坐标系统中的点云数据统一到指定坐标系统的过程,又称点云配准或点云定向。2.1.14 点云数据解译 point cloud data interpretation从点云数据中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具体为识别目标,定性、定量地提取出目标的分布、结构、坐标等有关信息,并将其表示出来的过程。2.1.14 行进器 carrier搭载管道检测设备并能在管道内行进的装置。2.1.15 时钟表示法clock description采用时钟的指针位置描述缺陷出现在管道内环向位置的表示方法。2.1.16 直向摄影forward-view inspection电视摄像机取景方向与管道轴向一致,在摄像头随行进器行进中通过显示器显示管道内影像并具有存储功能的拍摄方式。2.1.17 侧向摄影 lateral inspection电视摄像机取景方向偏离管道轴向,通过电视摄像机镜头和灯光的旋转/仰俯以及变焦,重点显示和记录管道一侧内壁状况的拍摄方式。2.1.18 结构性缺陷structural defect管道结构本体遭受损伤,影响强度、刚度和使用寿命的缺陷。 2.1.19 功能性缺陷functional defect导致管道过水断面发生变化,影响畅通性能的缺陷。 2.1.20 土体病害soil disease土体中存在的土质疏松、空洞、富水异常等构造性缺陷。 2.1.21 结构性缺陷密度structural defect density 根据管段结构性缺陷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数量,基于平均分值计算得到的管段结构性缺陷长度的相对值。 2.1.22 功能性缺陷密度 functional defect density 根据管段功能性缺陷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数量,基于平均分值计算得到的管段功能性缺陷长度的相对值。 2.1.23 土体病害密度soil disease density根据管段周边土体病害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数量,基于平均分值计算得到的管段周边土体病害长度的相对值。 2.1.24 修复指数rehabilitation index依据管道结构性缺陷的类型、严重程度、数量以及影响因素计算得到的数值。数值越大表明管道修复的紧迫性越大。2.1.25 养护指数maintenance index依据管道功能性缺陷的类型、严重程度、数量以及影响因素计算得到的数值。数值越大表明管道养护的紧迫性越大。2.1.26 环境指数 environment index依据管道周边土体病害的类型、严重程度、数量以及影响因素计算得到的数值。数值越大,表明管道周边环境越差,管道运行及发生次生灾害的风险越大。 2.1.27 传统方法检查 traditional method inspection人员在地面巡视检查、进入管内检查、反光镜检查、量泥斗检查、量泥杆检查、潜水检查等检查方法的统称。2.1.28 管段pipe section两座相邻检查井之间的管道。 2.1.29 检查井manhole排水管道系统中连接管道以及供维护工人检查、清通和出入管道的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跌水井、水封井、冲洗井、溢流井、闸门井、潮门井、沉泥井等。 2.1.30 排放口outlet将雨水或处理后的污水排放至水体的构筑物。 2.1.31 雨水口 catch basin收集地面雨水的构筑物。2.2 符号A0原始断面面积; A1变形后的断面面积; D0管内径;D1变形后的最小内径; E管道重要性参数; EI管道环境指数; F管段结构性缺陷参数; G管段功能性缺陷参数; H管段周边土体病害参数; K地区重要性参数; L管段长度;MI管道养护指数; m管段的功能性缺陷数量; n管段的结构性缺陷数量; Pi第 i 处结构性缺陷分值; Pj第 j 处功能性缺陷分值; Pk第 k 处功能性缺陷分值; R管段周边土体病害状况参数,按病害点数计算的加权平均分值; RI管道修复指数;RM管段周边土体病害密度;S管段损坏状况参数,按缺陷点数计算的加权平均分值; SM管段结构性缺陷密度; T土质影响参数; Y管段运行状况参数,按缺陷点数计算的功能性缺陷加权平均分值;YM管段功能性缺陷密度; 管道变形率;管道过水断面损失率3 基本规定3.0.1 从事室外排水管道检测和评估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3.0.2 检测仪器和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检定机构的有效检定(校准)证书。新购置的、经过大修或长期停用后重新启用的仪器和设备,经检定和校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3.0.3 管道检测可用于普查、管道修复、竣工验收、交接验收、应急检测和其他检测等。新建管道缺陷的处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的规定执行。 3.0.4 管道检测应包括管道结构性状况、功能性状况、管道周边土体病害状况、附属构筑物状况等内容。 3.0.5 管道检测方法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检测设备的适应性进行选择。当一种检测方法不能全面反映管道整体状况时,可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测。3.0.6 检测过程中,应在现场初步判读并记录缺陷的类型、等级。现场检测完毕后,应由复核人员对检测资料进行复核。3.0.7 以结构性状况为目的的普查周期宜为 5a10a;以功能性状况为目的的普查周期宜为 1a2a。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普查周期可相应缩短: 1 流砂易发、深厚填土、深厚淤泥、湿陷性土等特殊地区的管道; 2 管龄 30a 以上的管道; 3 施工质量差或多次修复改造的管道; 4 受临近作业影响的管道; 5 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管道。 3.0.8 管道检测评估应按下列程序进行:1 接受委托;2 现场踏勘;3 制定检测方案4 检测前的准备;5 现场检测及缺陷初步判读;6 资料整理、缺陷复核、管道评估;7 编写检测报告。3.0.9 检测单位应按照要求,收集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相关资料,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掌握现场情况,制定检测方案,做好检测准备工作。 3.0.10 管道检测前应搜集下列资料:1已有的排水管线图等技术资料;2 管道检测的历史资料;3 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相关的管线资料;4 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5 道路、管线修复的历史资料;6 周边地下工程建设运营资料;7 评估所需的其他相关资料。3.0.11 现场踏勘应包括下列内容:1 察看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地物、地貌、交通状况等周边环境条件;2 检查管道口的水位、淤积和检查井内构造等情况;3 核对检查井位置、管道埋深、管径、管材等资料。3.0.12 检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 检测的任务、目的、范围和工期;2 编制依据3 待检测管道的概况(包括现场交通条件及对历史资料的分析);4 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实施过程的控制;5 作业质量、健康、安全、交通组织、环保等保证体系与具体措施;6 危险源辨识与应急预案;7 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对策;8 工作量估算及工作进度计划;9 人员组织、设备、材料计划;10 拟提交的成果资料。3.0.13 现场检测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检测前应根据检测方法的要求对管道进行预处理;2 应检查仪器设备;3 应进行管道检测与初步判读;4 检测完成后应及时清理现场、保养设备。3.0.14 管道缺陷的环向位置应采用时钟表示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缺陷描述应按照顺时针方向的钟点数采用 4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起止位置,前两位数字应表示缺陷起点位置,后两位数字应表示缺陷终止位置。 2 当缺陷位于某一点上时,采用两位数字表示缺陷点位置。 3.0.15 管道缺陷位置的纵向起算点应为起始井管道口,缺陷位置纵向定位误差应小于 0.5m。3.0.16 检测系统的长度计量单位应为m,电缆长度计数的计量单位不应大于 0.1m。3.0.17 每段管道检测前,应按本规程附录 A 的规定编写并录制版头。3.0.18 管道检测影像记录应连续、完整,录像画面上方应包括任务名称、起始井及终止井编号、管径、管道材质、检测时间等内容,并宜采用中文显示。影像记录信息宜与已有排水管线资料一致。 3.0.19 现场检测时,应避免对管体结构造成损伤。3.0.20 现场检测过程中宜采取监督机制,监督人员应全程监督检测过程,并签名确认检测记录。 3.0.21 管道检测工作宜与卫星定位系统配合进行。当采用 RTK 等测绘手段测定地下管线点和检查井的平面位置时,应符合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 73 及城市测量规范 CJJ/T8 的有关规定。3.0.22 排水管道检测时现场作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 55027、行业标准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6、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68 的有关规定。现场作业人员的数量不得少于 2 人。 3.0.23 现场检测设备安全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3836 的有关规定。 3.0.24 检测设备应做到定期检验和校准,并应经常维护保养。3.0.25 当检测单位采用自行开发或引进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该仪器或方法应通过技术鉴定,并具有一定的工程检测实践经验;2 该方法应与已有成熟方法进行过对比试验;3 检测单位应制定相应的检测细则;4 在检测方案中应予以说明,必要时应向委托方提供检测细则。3.0.26 现场检测完毕后,应由相关人员对检测资料进行复核并签名确认。 3.0.27 检测成果资料归档应按国家现行的档案管理的相关标准执行,并宜纳入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动态管理机制。4 电视检测4.1 一般规定 4.1.1 电视检测不宜带水作业。当现场条件无法满足时,应采取降低水位措施, 确保管道内水位不大于管道直径的 20%且不大于 300mm。4.1.2 在进行管道结构性检测前应对被检测管道做疏通、清洗。4.1.3 当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中止检测:1 行进器在管道内无法行走或推杆在管道内无法推进时;2 镜头沾有污物时;3 镜头浸入水中时;4 管道内充满雾气,影响图像质量时;5 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检测时。4.2 检测设备 4.2.1 检测设备的基本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 摄像镜头应具有平扫与旋转、仰俯与旋转、变焦功能,摄像镜头高度可通过主控制器自由调整;2 行进器应具有前进、后退、空档、变速、防侧翻等功能,可根据被检测管道的大小更换或调整轮径大小、轮间距;3 主控制器应具有在监视器上同步显示日期、时间、管径、管道内行进距离等信息的功能,并可进行数据处理;4 应能通过主控制器调节照明灯光强度。4.2.2 电视检测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4.2.2 的规定。 表 4.2.2 检测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项 目 技 术 指 标 视场角 对角线方向45º图像输出 主码流:1920×108025fps图像变形 ±5%行进器 电缆长度为 120m 时,爬坡能力应大于 10°电缆抗拉力 2kN存储 录像封装格式:MPEG4、AVI;录像编码格式:H264、H265;照片格式:JPEG电缆、行进器、摄像头、照明灯的防护 IP68,气密保护 4.2.3 检测设备应结构坚固、密封良好,能在-10+50的气温条件下和潮湿的环境中正常工作。4.2.4 检测设备应具备测距功能,电缆计数器的计量单位不应大于 0.1m。4.2.5 检测设备应具备字符叠加功能,录制的影像资料应能存储、回放和截图等操作。 4.3 检测方法 4.3.1 行进器的行进方向宜与水流方向一致。4.3.2 启动拍摄时,应将摄像镜头对准检测管道管口,按本规程附录 A 规定的版头格式编辑显示叠加字符,静止录制版头不应低于 5s。4.3.3 管径不大于 200mm 时,直向摄影的行进速度不宜超过 0.1m/s;管径大于200mm 时,直向摄影的行进速度不宜超过 0.15m/s。4.3.4 检测时,摄像镜头移动轨迹应在管道中轴线上,偏离度不应大于管径的10%。当对特殊形状或管径大于 1350mm 的管道进行检测时,应适当调整摄像头位置,以获得最佳图像。 4.3.5 当检测断面面积不小于 4.0 的渠箱时,应分渠箱左侧内壁、右侧内壁、渠箱顶内壁、底内壁分别检测,左侧内壁、右侧内壁、渠箱顶内壁、底内壁的检测方向应当一致。 4.3.6 将载有摄像镜头的行进器安放在检测起始位置后,在开始检测前,应将计数器归零。当检测起点与管段起点位置不一致时,应做补偿设置。 4.3.7 直向摄影过程中,图像应保持正向水平,中途不应改变拍摄角度和焦距。 4.3.8 在行进器行进过程中,不应使用摄像镜头的变焦功能,当使用变焦功能时, 行进器应保持在静止状态。当需要行进器继续行进时,应先将镜头的焦距恢复到最短焦距位置。4.3.9 侧向摄影时,行进器宜停止行进,变动拍摄角度和焦距以获得最佳图像。4.3.10 管道检测过程中,录像资料不应产生画面暂停、间断记录、画面剪接的现象。4.3.11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缺陷时,应将行进器在完全能够解析缺陷的位置至少停顿 5s,拍摄的图像应清晰完整。 4.3.12 应在现场对管道缺陷和检测状况作初步判读和测量,当出现特殊结构时, 应在现场作详细判读和测量,并填写现场记录表,记录表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B 的规定。4.4 影像判读 4.4.1 宜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影像判读,影像资料及截图应清晰准确地反映管道缺陷。4.4.2 现场检测完毕后,应由内业人员对检测结果进行详细判读。4.4.3 缺陷尺寸可依据管径或相关物体的尺寸判定。4.4.4 无法确定的缺陷类型或等级应在评估报告中加以说明。4.4.5 缺陷图片宜采用现场抓取最佳角度和最清晰图片的方式,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观看录像截图的方式。4.4.6 对直向摄影和侧向摄影,每一处结构性缺陷抓取的图片数量不应少于 1张。5 声呐检测5.1 一般规定 5.1.1 声呐检测时,管道内水深应大于 300mm。 5.1.2 当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中止检测: 1 行进器受阻无法正常前行时; 2 探头被水中异物缠绕或遮盖,无法显示完整的检测断面时; 3 探头损坏时; 4 探头埋入泥沙致使图像变异时; 5 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检测时。 5.2 检测设备 5.2.1 检测设备应与管径相适应,探头的承载设备负重后不易滚动或倾斜。 5.2.2 声呐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扫描范围应大于所需检测的管道规格; 2 125mm 范围的分辨率应小于 0.5mm; 3 每密位均匀采样点数量不应小于 250 个。 5.2.3 设备的倾斜传感器、滚动传感器应具备在±45°内的自动补偿功能。 5.2.4 设备结构应坚固、密封良好,应能在 0+40的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 5.3 检测方法 5.3.1 检测时水流速度不宜大于 0.5m/s。5.3.2 检测前应从被检管道中取水样通过实测声波速度对系统进行校准。 5.3.3 声呐探头的推进方向宜与水流方向一致,并应与管道轴线一致,滚动传感器标志应朝正上方。 5.3.4 声呐探头安放在检测起始位置后,在开始检测前,应将计数器归零,并应调整电缆处于自然绷紧状态。 5.3.5 声呐检测时,在距管段起始、终止检查井处应进行 2m3m 长度的重复检测。 5.3.6 行进器宜采用不影响声波传输的设备。 5.3.7 在声呐探头前进或后退时,电缆应保持自然绷紧状态。 5.3.8 根据管径的不同,应按表 5.3.8 选择不同的脉冲宽度。 管径范围(mm) 脉冲宽度(µs) 300500 4 5001000 8 10001500 12 15002000 16 20003000 20 表 5.3.8 脉冲宽度选择标准 5.3.9 行进器行进速度不宜超过 0.1m/s。在检测过程中应根据被检测管道的规格,在规定采样间隔和管道变异处探头应停止行进、定点采集数据,停顿时间应大于一个扫描周期。当管道出现疑似破裂或支管暗接等结构性缺陷时,应在疑似缺陷处前后 1m 范围内,多次来回采集数据,进行比对,截取图像并保存。 5.3.10 采样点间距不宜大于 2.0m,存在异常的管段应加密采样。声呐检测结果应按本规程附录 B 的格式填写排水管道检测现场记录表,并应按本规程附录 C的格式绘制沉积状况纵断面图。 5.4 轮廓判读 5.4.1 规定采样间隔和图形变异处的轮廓图应现场捕捉并进行数据保存。 5.4.2 经校准后的检测断面线状测量误差应小于 3%。 5.4.3 声呐检测截取的轮廓图应标明管道轮廓线、管径、管道积泥深度线等信息,并应按本规程附录D的格式填写排水管道检测成果表。 5.4.4 管道沉积状况纵断面图中应包括:路名(或路段名)、井号、管径、长度、流向、图像截取点纵距及对应的积泥深度、积泥百分比等文字说明。纵断面线应包括:管底线、管顶线、积泥高度线和管径的1/5高度线(虚线)。 5.4.5 声呐轮廓图不应作为结构性缺陷的最终评判依据,应采用电视检测方式予以核实或以其他方式检测评估。6 管道潜望镜检测6.1 一般规定 6.1.1 管道潜望镜检测宜用于对管道内部状况进行初步判定。6.1.2 管道潜望镜检测时,管内水位不宜大于管径的 1/2,管段长度不宜大于 50m。6.1.3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中止检测:1 管道潜望镜检测仪器的光源不能够保证影像清晰度时;2 镜头沾有泥浆、水沫或其他杂物等影响图像质量时;3 镜头浸入水中,无法看清管道状况时;4 管道充满雾气影响图像质量时;5 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检测时。6.1.4 管道潜望镜检测的结果可作为管道初步评估的依据。6.2 检测设备 6.2.1 管道潜望镜检测设备应坚固、抗碰撞、防抖动、防水密封良好,应可以快速、牢固地安装与拆卸,应能在-10+50的气温和潮湿、恶劣的排水管道环境中正常工作。6.2.2 管道潜望镜检测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6.2.2 的规定。表 6.2.2 管道潜望镜检测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项 目 技 术 指 标 视场角 对角线方向45º图像输出 主码流:1920×108025fps图像变形 ±5%变焦范围 光学变焦20 倍;数字变焦12 倍存储 录像封装格式:MPEG4、AVI;录像编码格式:H264、H265;照片格式:JPEG电缆、行进器、摄像头、照明灯的防护 IP68,气密保护6.2.3 录制的影像资料应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存储、回放和截图等操作。6.3 检测方法 6.3.1 镜头中心应保持在管道竖向中心线的水面以上。6.3.2 拍摄管道时,变动焦距不宜过快。拍摄缺陷时,应保持摄像头静止,调节镜头的焦距,并连续、清晰地拍摄 5s 以上。6.3.3 拍摄检查井内壁时,应保持摄像头均匀慢速移动;摄像头应能拍摄整个检查井壁,无盲点。拍摄缺陷时,应保持摄像头静止,并连续拍摄 5s 以上。 6.3.4 对各种缺陷、特殊结构和检测状况应作详细判读和记录,并应按本规程附录 B 的格式填写现场记录表。6.3.5 现场检测完毕后,应由相关人员对检测资料进行复核并签名确认。7 电法测漏检测7.1 一般规定7.1.1 电法渗漏检测适用于检测非金属管道或包有绝缘材料的金属管道的渗漏点位置。7.1.2 电法渗漏检测时,管道内水位不小于管道直径的 20%且不小于 100mm, 电法测漏设备探头应完全浸没于管道内水面以下。7.1.3 当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中止检测:1 探头受阻无法正常工作时;2 探头因被水中异物或泥沙托垫露出水面,致使电流曲线陡然升降时;3 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检测时。7.1.4 电法渗漏检测的结果不应作为结构性缺陷的最终评判依据,应采用电视检测方法予以核实或以其他方式检测评估。7.2 检测设备7.2.1 电法渗漏检测设备应结构坚固、密封良好,能在 0+40的气温条件下和潮湿的环境中正常工作。7.2.2 电法渗漏检测设备的主要性能及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探头电极的感应范围应大于所需检测管道的直径;2 设备在每个采样间距内应至少采集 1 个电流值;3 设备的最小输出电流不应大于 0.5mA。7.2.3 电法渗漏检测设备应具备电缆长度计数测距功能,其电缆计数器的计量单位不应大于 0.01m,精度误差不应大于 1%;7.2.4 电法渗漏检测设备探头应与管径相适应,根据管径的不同,应按表 7.2.4选择不同的探头电极系规格。表 7.2.4 电法测漏设备电极系规格选用标准 管径范围(mm) 电极系长度(mm) 150-300 400300-1000 8001000-1200>10007.2.5 电法渗漏检测设备应能通过调节设备参数来屏蔽不同土质、岩层等的阻抗干扰。7.3 检测方法7.3.1 电法渗漏检测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 开始检测前,电缆计数器应归零,当电法渗漏检测设备探头前进或后退时,电缆应保持自然绷紧状态。2 电法渗漏检测设备的探头行进方向宜与水流方向一致,并宜与管道轴线平行,探头应浸没于水下。3 探头行进速度不宜超过 0.1m/s。4 电法渗漏检测采样点间距不宜大于 0.05m,存在异常的管段应加密采样。7.3.2 应按本规程附录 C 的格式绘制排水管道渗漏状况纵断面图。7.4 结果判读7.4.1 检测结果数据应连续、真实、全面。7.4.2 管道渗漏状况纵断面图应包括:曲线图、漏点处相对于起始位置距离、漏点说明等信息。8 管中雷达探测8.1 一般规定8.1.1 管中雷达探测适用于管径不小于 600mm 的非金属排水管道周边地下病害体的探测。8.1.2 管中雷达探测不宜带水作业。当现场条件无法满足时,应采取降低水位措施,使管道内雷达天线位于水面以上。8.1.3 管中雷达探测时,管道内淤积厚度不应阻碍行进器正常工作,当管道内淤积不满足要求时,探测前应对管道实施疏通、清洗。8.1.4 当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中止探测:1. 管中雷达设备在管道内无法行走时;2. 管中雷达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时;3. 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探测时。8.2 探测设备8.2.1 探测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1. 应具有前进、后退、变速、停止等功能。2. 设备驱动机构应适应不同管径的被探测管道,以保证管中雷达探测设备在被探测管道中行进时的稳定性。3. 应能使雷达天线贴合被探测管道内表面,并根据被探测管道的不同管径, 自适应调整。4. 应能使雷达天线满足沿管道轴向和环绕管道圆周两个方向的探测。5. 主控制器应具有在显示器上同步显示日期、时间、管径、在管道内行进距离等信息的功能,并同步显示管中雷达采集到的雷达图。6. 主控制器应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和实时显示功能。8.2.2 管中雷达探测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格 8.2.2 的规定。项目 技术指标 AD 位数 16 位 系统增益 150dB 信噪比 110dB 最大动态范围 120dB 最小时间采样间隔 0.5ns 表格 8.2.2 管中雷达探测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温度 -10+40 8.2.3 管中雷达天线中心频率应根据地层条件、地下水条件和探测距离等条件进行选择。8.3 探测方法8.3.1 探测前,应根据管道特征、管道周边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设置管中雷达参数。8.3.2 在开始探测前,应将测距计数器归零。当探测起点与被探测管段起点位置不一致时,应做补偿设置。8.3.3 普查的测线布置方向应为沿管道轴向。对普查过程中发现的疑似病害区域应进行详查。8.3.4 对 1000mm 及以上管径管道进行普查时,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沿管道轴向布置不少于 4 条测线进行探测;对 1000mm 以下管径管道进行普查时,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沿管道轴向布置不少于 2 条测线进行探测。8.3.5 详查时,测线宜沿管道轴向和环绕管道圆周两个方向布置。环绕管道圆周方向的测线间距不宜大于 0.5m。8.3.6 应按本规程附录 B 的格式填写管中雷达检测记录表,记录每一条测线的起始位置,终止位置,测线长度以及雷达图显示异常的位置。8.4 图谱判读8.4.1 雷达图谱应信号清晰,无明显的噪声干扰;8.4.2 图谱判读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雷达图中信号的振幅、相位和频率等特征提取异常反射并进行解释;2. 应结合相邻测线探测结果确定管道周边病害的位置和范围;3. 雷达图谱上应标出异常反射波的位置和范围。8.4.3 宜根据沿管道轴向和环绕管道圆周两个方向测量所获得的雷达图,利用后处理软件,生成管道周边的三维切片图;并结合管道周边的三维切片图对异常反射进行解释并确定病害的位置和范围。8.4.4 管道周边地下病害体属性及雷达图谱特征可按表格 8.4.4 判读。 地下病土质疏松 土壤富水 周边脱空 独立空洞 8.4.4 管道周边地下病害体属性及雷达图谱特征 害体 波形 顶部形成连续的的反射,多次波反射发育,两侧绕射波发育,内部波形杂乱,一般无连续同相轴 顶部形成连续的反射,多次波不明显,两侧绕射波不明显 顶部形成连续的反射,多次波发育, 两侧绕射波发育 反射波近似为倒悬双曲线,多次波发育,两侧存在明显绕射波 振幅 振幅强,衰减慢 振幅强,衰减快 振幅强,衰减慢 振幅强,衰减慢 相位 顶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底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反向 顶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反向, 底部反射波不明显 顶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底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反向 顶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同向,底部反射波与入射波反向 频率 频率高于背景场 频率低于背景场 频率高于背景场 频率高于背景场 8.4.5 管中雷达探测结果宜与电视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必要时可采用钻探、标贯等手段进行验证。8.4.6 管中雷达探测成果应包含地下病害体属性、平面位置坐标、地下病害体的埋深、大小尺寸与管道的距离等信息。9 激光剖面检测9.1 一般规定9.1.1 激光剖面检测适用于管道变形量、沉积量或过水断面损失量的检测。9.1.2 激光剖面检测不宜带水作业,当现场条件无法满足时,应采取降低水位措施,确保管道内水位不大于管道直径的 20%且不大于 300mm。9.1.3 当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中止检测:1 当行进器在管道内无法行走时;2 摄像镜头或激光雷达沾有污物无法测量时;3 摄像镜头或激光雷达浸入水中时;4 管道内充满雾气影响检测质量时;5 其他原因无法完成检测时。9.1.4 激光剖面检测的结果不应作为结构性缺陷的最终评判依据,应采用电视检测方法予以核实或以其他方式检测评估。9.2 检测设备9.2.1 设备应性能稳定、密封良好,应能在 0+50的气温条件和潮湿的环境中正常工作。 9.2.2 激光投线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9.2.2 的规定。(中仪) 表 9.2.2激光投线仪设备主要技术指标项目 技术指标 激光安全等级 IEC-60825 Class B 激光发射器 功率5mW,波长 390760nm(可见光),投线宽度2mm 范围分辨率 0.5mmDN150mm 适用管径范围 150mm1000mm 防护等级 IP68 9.2.3 激光雷达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9.2.3 的规定。表 9.2.3激光雷达主要技术指标项目 技术指标 激光安全等级 IEC-60825 Class 测量盲区 0.1m 扫描频率 8Hz 角度分辨率 0.33º 测量精度 ±50mm 适用管径范围 350mm6000mm(反射率 10%) 防护等级 IP68 9.2.4 检测设备应具备俯仰、滚动和偏航角度传感器,其最小计量单位不应大于0.1°,应能够根据设备的实时姿态自动补偿纠正。9.2.5 检测设备应具备照明和摄像单元。 9.2.6 检测设备应具备电缆长度计数功能,其计数器的计量单位不应大于 0.01m, 精度误差不应大于 1%。 9.3 检测方法9.3.1 采用激光投线仪进行管道激光剖面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安装固定好激光投线仪后,使用专用标定尺对摄像镜头进行图像标定, 并作为检测录像的组成部分。2 开始检测前,应关闭行进器及摄像镜头上的照明灯光,确保在电视检测画面中能看激光投线仪投射在管道内壁上形成清晰完整的激光轮廓。3 检测过程中,不得改变摄像镜头的拍摄角度及焦距。9.3.2 采用激光雷达进行管道激光剖面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开始检测前,应使用激光雷达在被检测管道入口处测量管径与实际管径对照标定激光雷达图像。2 检测时,应同步拍摄管道内部影像。9.3.3 开始检测前,应调整电缆处于自然绷紧状态,电缆计数应根据起始位置进行距离清零或补偿设置,检测过程中应保持电缆线自然绷紧。9.3.4 激光剖面检测时,行进器速度不宜超过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室外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老朋)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