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宋词集粹(下)第9课《诉衷情》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docx
-
资源ID:94215756
资源大小:13.8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语文上册宋词集粹(下)第9课《诉衷情》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docx
诉衷情1教学目标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2学情分析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也满含着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八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情感迅速发展、 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 提高。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深沉豪迈,抒写壮志与现实的冲突,这一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有 助于提高他们的鉴赏、感悟能力,有助于启发他们思考现实人生,思考如何面对、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冲突, 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3重点难点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 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难点: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 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诉衷情一、旧知引新,营造氛围。1、大家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可以说,透 过诗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到词人的脉搏。七年级你们学过哪些词,能背诵其中的几句名句吗?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背诵七年级中学到的或自己积累的宋词名句。2、的确,这些名句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味无穷,别有一种感染力量。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词人一一陆游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这首诉衷情,与词人 做一次心灵的对话。活动2【讲授】诉史情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1、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词人陆游有着怎样的了解?可以简洁地介绍一下他的生平经历(也可以交流一下他 的诗词作品)。2、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词人的图片和简洁扼要的介绍,请一个同学大声地朗读一遍。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 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 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 篇之一,正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三、初读课文,熟悉内容。1、同学自由地诵读这首词,先把词轻声地读一遍、再大声读一遍,最后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自由散读及互评)学生自由诵读词作,同桌之间可互相纠正字词的读音。请一个同学朗读,2-3个同学点评,纠正字音和节奏错误:戍shti貂裘didoqiU鬓bin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2、同学点评,初步渗透朗读指导,并把容易读错的字词和节奏标注在书上。3、同学再齐读,希望同学能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着怎样的情感。四、读读品品理解词句。引导学生品读词句,理解当时艰难的现实中浸透着词人爱国深情的悲愤之情:1、播放词的录音朗读,圈划出直接表现词人情感的词句,交流听后的感受。(可以是悲伤、郁闷、无奈等等,不强求统一)2、同学散读并思考:这种浓郁的情感又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1)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关 键字词的意思。)(2)这些场景中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内心?带着情感读一读,说一说其中的情感。(可根据学生的感知 程度,教师提醒学生可联系当时社会的背景,以及书后的注释,尤其是典故的理解,来更深入理解作者的 情感。并可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 例如:(1)概括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敌寇 依旧,自己却已年老体衰,悲愤不已。(或可以细化为三个场景,但对三个场景的分析中涉及到相关的字 词,要注意):回忆当年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的场景;睡梦中再现旧日战斗,醒来看到的战袍却早被 尘土所封的场景;晚年无力抗敌,独自悲伤的场景。)<2) “万里”“匹马”突出了词人当年作战时的英勇气势,“觅封侯”暗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了他报 国的雄心壮志。“断” “暗”中借用苏秦说秦王的典故来表明自己不得封侯、徒劳无功的境况,流露出词人 报国之志随时光的流逝难以实现的沉痛之情。“未” “先” “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而自己已经无力报 国,“心有余而力不足”,包含了作者满腔的爱国深情和无奈的悲愤之情。3、词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无法实现,叫他如何不悲愤!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词人的心灵深处,体会大家 先前圈划的词句“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含义,你能说说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感慨吗? 说明整体理解全词的情感:理想中渴望着报国立功,但现实中却冷落闲置,被迫退隐中身心分离的矛盾., 万般无奈,这三个短句正是饱含着年迈苍苍的陆游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暗含着对南宋统治 者的不满情绪。4、配上悲壮的乐曲,请同学们带着情感一起来朗读整首词,再次体会爱国词人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深 切悲愤。活动3【活动】诉衷情五、联想迁移,拓展思维。1、时代的风雨,艰难的现实,爱国的情怀,读着这样的词句,很自然地能让我们联想到了词人的哪些的 诗词呢?或者从你已学过的古诗词中,你能说出和这首词的感情色彩类似的词句或诗句吗?2、结合词的内容与我们现实的生活来展开联想,试用简短的几句话来谈谈你读了这首词后的感悟。(也可 以引导学生联系当前的民族精神教育)1、陆游:示儿“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十一月 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天祥:过 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 等。学生自由交流,触动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活动4【练习】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洲!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A、为国家建功立业B、获得侯的爵位C、获取高官厚禄2、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3、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A少年时期B、青年时期C、中年时期D、晚年时期4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 第二部分L这首词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字号2 这四句词,两句些过去,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词中表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句子是5尘暗旧貂裘。一句表明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6说说你对于“胡未灭,鬓先秋”的理解? 活动5【作业】诉衰情 六、课后作业、学习反馈。 1、背诵全词;并积累生字新词3-5个。 2、用散文的形式改写这首词,可适当地加入环境、心理活动、神情、动作等描写,但力求意境、思想和 原词保持一致。 3、自选题:根据词的意境,自己再选配一首与诉衷情意境相似的乐曲,配乐诵读。(2)根据对词的 理解,为词找到相符的名家画作,也可以自己为词作画。(学生按照要求,自主选择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