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四篇).docx
-
资源ID:94223292
资源大小:15.3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四篇).docx
2023年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四篇) 1米=()厘米,500厘 米=()米等还行, 遇到稍简单的单位如:妈妈身高1(米)60(厘 米)可以,妈妈身高160( ), 好多学生都 填米,对于米的单位长度的表象还是很模糊,所以米、厘米的熟悉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中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地正确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拟困难的。我认为要加强学生对米和厘米的熟悉,必需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对自己比拟熟识的物品的长度,高度等有了感性的熟悉后,初步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 如量自己的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铅笔盒面的长、宽,橡皮的一个面的长、宽,自己的身高、爹妈的身高,书包的边长,课桌面的长和宽,课桌的高,教室门的长和宽,黑板的长和宽等等,这样在学生经受了大量的感知之后,头脑中便 初步形成了米和厘米长度的表象,在使用这两个单位时就会正确无误。 尤其是在练习 过程中让学生多动动手量,多动脑想,多估一估,一开头估学生都 不敢估,知道自己可能估量得不准,我就鼓舞学生大胆地估,告知他们生活用到估量的时候比测量还要多,明白估量的重要性,甚至还放宽了要求, 要求估量的内容只要是估量的数字,不是测量的,误差大小都给算对!这对于帮忙学生尽快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表象有很大帮忙。 总之,学习这局部内容,不仅要借助学生熟识的事物,还要鼓舞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多估量丰富学生的实践以验,在积存中形成以长度单位的表象。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篇二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拟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根底。但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没接触过,熟悉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受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详细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沟通反思,形成理性熟悉。这对于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下面就这一单元的教学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 在作业中,学生会消失这样的状况:“一棵大树高40厘米。”“小明的身高130米。”之所以会消失这样的错误,主要缘由是没有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亮的表象。所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米和1厘米有多长,从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入手,让学生通过观看和比拟,我还为每个孩子测量了身高。从而建立起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 厘米和米比拟抽象,必需借助肯定的物体来熟悉理解。比方说在描述树有多高时,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我们教室的门有多高,再通过比拟,树要比门高多了,所以描述树的高度应用米来作单位。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估测的方法,来估量物体的长度高度。而估量在本单元中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1厘米、1米的概念比拟抽象,学生简单遗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概念,可通过让学生用自己身上的“尺”来估一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记住这些身上的“尺”,对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和进展估测都很有帮忙。 固然做到以上三点是远远不够的,在平常的交谈中,还可以有意无意地拿出这些学问和学生一起练习复习,也能让他们感受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篇三 上千米(公里)的熟悉一课有感:今日这节课上得很快乐,孩子们都不愿下课了。首先我让孩子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同学们答得很快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我再让他们用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几乎全部同学都能有手势表示这些长度;再来一个抢答有关毫米、分米的换算练习,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 这时候进入新课,让孩子们仔细认真观看第七页的主题图,在图上了解了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1千米的长度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而言还是很生疏的,于是我就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体验一千米,课前我已经向体育教师了解了我们学校操场一圈大约有200米。我就告知他们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然后让孩子们自己争论得出:一圈是200米,两圈就是四百米,三圈.五圈就是一千米。接着就让孩子们依据自己体质选择跑步或者走行,体验一下一千米有多长。 然后让孩子们观看书上介绍的标准的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百米,思索1千米运发动要在运动场上跑几圈呢?孩子很快算出(1圈是400米,2圈是800米,加上半圈200米就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板书: 1千米(公里)=1000米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了解1千米和1000米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它们的一样点和不同点。 整节课下来,大家都很轻松,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我的一点体会就是:把快乐给孩子,你会更快乐!上好每一节课,你会有意外的收获!这就是幸福!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毫米分米的熟悉教学反思篇四 上午,县校长培训班在学校活动,上了一节讨论课“千米的熟悉”。自我感觉,总体来说还是到达了自己预想的效果,但是仍有很多需要改良的地方。几点想法,暂且登记: 1、不行低估孩子。在预习单中,设计了提问的环节,目的是培育学生的质疑力量,盼望提高学生预习时思索的深度。从两次上课来看,学生提出的问题许多还是很有价值的。比方,千米和吨有什么区分?有没有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了?1公里等于多少里?说明我们的学生是带着思索在学习的。孩子的学问面也不行小看,两个班都有学生知道比米更大的单位是纳米,追问怎么知道的,答复是看新闻袋袋裤知道的。还有学生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楼是800多米。这些都是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而且,对其他孩子来说,这些学问由同学口中讲出来,比教师讲给他听,留下的影响更深。所以,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2、充分建立学生的表象。今日两个闭眼想象的效果挺好,在很宁静的气氛中,随着教师的口令,走了1千米的路程、叠了1千米的大楼,又通过随后的一组图片加以强化,应当说孩子的体验是充分的,表象的建立是胜利的。 3、从学生看课堂。一节课的主要衡量标准要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其次是学生参加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仔细、情感是否投入。今日的课堂上,应当说后一点是做到了,孩子们的发言根本很完整,很自信。更让我快乐的是,这种语言的完整性表达已经不是停留在浅层面了。 4、心中有学生,眼里有小组。课堂教学中真正能做到这两点,我想,离“以学定教,先生后师”的目标就更近了一步。或许“寻根课堂”的“根”也就在此吧。 一点感慨: 高效课堂,形式在课堂,功夫在课外。无论是导学单、预习单,还是学生座位的转变,都是形式上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没有这个本质,任何教学改革都是一句空话。但是,对一般教师来说,真刚要做到这一点,谈何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