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大全七篇.docx

    • 资源ID:94235864       资源大小:29.96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大全七篇.docx

    2023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大全七篇 学习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把握钠、铝分别跟O2反响的有关性质 2、了解铝的复原性,把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 过程与方法: 1、用试验的方法探究和熟悉钠的性质(跟氧气、水等反响) 2、通过试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育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看身边的物质。 教学重点 1、钠与氧气、水的反响 2、铝与氧气、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响 预习纲要 【阅读分析】课本P46图3-2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试验:分别写出四幅图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1.铝丝与硫酸铜反响形成铜树、 2.镁条燃烧、 3.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响形成银树、 4.镁条与盐酸反响。 【思索与争论】归纳: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是:通常能与 等发生反响。 课堂导学 一、钠的化学性质 (一)钠与氧气的反响 【试验-1】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外表的煤油后,用小刀切割绿豆大小一块金属钠,切开金属钠前先观看钠的外表,以便与切后进展比拟。切割金属钠在玻璃片上进展。 【试验2】把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并加热。 记录观看的现象:1、刚开头切割面有,快速变, 生成白色的(化学式为) 解释: 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加热时钠首先接着,产生火焰, 生成色的(化学式为)。 该反响化学方程式: (二)钠与水的反响 【试验3】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块绿豆大的钠放入水中。观看现象 试验操作现象缘由 用镊子取一块黄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取其外表的煤油,投入到滴有几滴酚酞的冷水烧杯中 1、钠在水面 上 2、钠成光亮的小球 3、小球在水面上 4、发出的响声,最终小球消逝 5、水溶液变色9、钠的密度 10、钠的熔点 11、反响猛烈产生的 推动小球移动 12、反响猛烈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气体 13、有物质生成 试验结论常温下,钠与水猛烈反响,生成和 反响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问】试验室如何保存钠?保存的目的? 二、铝的化学性质 (一)铝与氧气的反响 【试验4】1、用坩埚夹住一小块铝箔(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认真观看。 记录观看现象: 2、取一块铝箔,用砂纸认真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除去外表的氧化膜,再用坩埚夹住加热至熔化。又有什么现象呢? 记录观看现象: 解释: 【问】这两个试验在操作上的不同点: 铝与氧气反响方程式: 【结论】铝与氧气反响外表生成的致密氧化膜就可以爱护内层金属不被连续氧化(如铝、镁等)这也正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缘由。 (二)铝和强碱溶液(NaOH)反响:(看视频)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根底过关 一、选择题 1.以下试验室中对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确的选项是( ) A.保存在水中 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 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 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2.以下试验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钠暴露在空气中,外表变暗,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 B.用坩埚钳夹住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刺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 C.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刺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D.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红热,快速伸进氧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红棕色的固体 3.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中加热,以下试验现象正确的描述是( ) 金属钠先熔化;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燃烧后得白色固体;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 B. C. D. 4.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在其外表不行能生成的物质是:( ) A.Na2O B.NaOH C.Na2CO3 D.NaCl 5.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 ) A.Na B.NaCl C.NaOH D.Na2O 6.以下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 ) A. NaOH B. Na2O C. Na2O2 D. NaHCO3 7.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缘由是:( ) A.铝的活泼性差B.铝的复原性差 C.铝与氧气不反响D.铝外表有氧化膜 8.以下关于金属铝的表达中,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Al是比拟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响中简单失去电子,表现复原性 C. 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猛烈燃烧 D. 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并不滴落 9、将绿豆大小的钠放入CuSO4溶液中,现象是_。化学方程式_ 课后作业:见练习册 2023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大全(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缘由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试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峻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 以下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推断以下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展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试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 试验现象 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熟悉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缘由 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削减空气污染的方法 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 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2023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大全(精选篇3) 教学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把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力量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把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展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许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根底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响,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响。同时,还简洁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响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响,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试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试验给学生以感性学问,然后再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加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终的家庭小试验,具有探究和设计试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育力量。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响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纳了比照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拟中学习,对所学学问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学问,也有利于他们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学问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学问来解决一些简洁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展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试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试验做适当的改良,如试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试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响的试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看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响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试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试验来引入。 2.运用比照的方法。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观看和试验的根底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加。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严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进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展侯氏制碱法讲座。 教学设计例如 课题:钠的化合物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响 教学过程 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响,如Cl2、S、O2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 1.钠的氧化物 (1)展现Na2O、Na2O2样品,让学生观看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 (2)演示课本第32页试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 演示试验 2-6用棉花包住约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观看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看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Na2O、Na2O2与水反响 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气) 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气) Na2O2、Na2O与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气)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气) 争论 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Na2O2是否是强氧化剂 学生依据所学学问可得出结论: Na2O2与水作用除生成NaOH还有氧气生成,与二氧化碳反响除生成Na2CO3外也还有氧气,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 补充试验Na2O2溶于水后 作有色织物的漂白试验,有色织物褪色。 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开头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复原反响。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比照的形式进展比拟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分 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展现Na2CO3 、NaHCO3样品,做溶解性试验。 演示试验第32页试验2-7试验2-8 a.Na2CO3 、NaHCO3与盐酸反响,比拟反响速率快慢 b.Na2CO3 、NaHCO3、CO的热稳定性试验 通过观看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 让学生回忆将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响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CO2+CaCO3+H2O= Ca(HCO3)2 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像的性质: Na2CO3+CO2+H2O= 2NaHCO3 碳酸氢钠也具有Ca(HCO3)2相像的性质: “侯氏制碱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 总结、扩展: (1)总结 通过列表比照学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连线法表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把握元素、化合物学问,及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扩展 依据Na2O2的性质可知Na2O2与CO2 、H2O反响,则可增加可燃烧气体(如CH4、 H2、 CO)与Na2O2共存于密闭容器,电火花点燃时反响以及酸式碳酸盐与Na2O2共热时的反响,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力量。 依据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不仅可把握碳酸盐、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态时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固态时,可用加热法,在溶液中则需选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决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布置作业: 1.补充作业 (1)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过量的CO2的现象及缘由是什么? (2)有一局部被氧化的钠块(氧化局部生成Na2O和Na2O2)5g,与水完全反响,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将这些气体引燃后冷却到标准状况,剩余气体为0.0336L,求钠块中单质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各多少克? (3)由Na2CO3·nH2O与NaHCO3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将残留固体用足量的盐酸溶解可产生标准状况的气体3.36L;若将28.2g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响则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4.48L,由此计算: 残留固体质量, n值, NaHCO3质量 (4)今向100g 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盐的质量为13.7g时,通入多少克CO2? (5)200时,11.6g 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Na2O2充分反响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2023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大全(精选篇4) 第一单元 第3课时 氧化复原反响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复原反响。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推断反响中的氧化剂和复原剂。 3理解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 4辨析氧化复原反响和四种根本反响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育比拟、类比、归纳和演绎的力量。 5理解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氧化复原反响。 难点:氧化复原反响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复原剂的推断。 三、设计思路 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响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复原反响和非氧化复原反响对这些反响进展推断,从而分析氧化复原反响和非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区分,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展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复原反响和四种根本反响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响引入本节课的讨论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连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复原反响的定义,来推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响应属于氧化复原反响,还是非氧化复原反响。 媒体 2NaCl22NaCl 2Fe + 3Cl2 2FeCl3 H2 + Cl2 2HCl Cl2H2O 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 O2+ 2HCl 练习学生自己进展推断,或可小组争论、分析。 表达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响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转变的元素,在反响前后的化合价。 思索与争论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打算的呢? 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状况下会发生变化? 3在同一个化学反响中,元素化合价上升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 4在同一个化学反响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 表达叙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书 表达 氧化复原反响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响。 氧化复原反响的方程式的系数是与反响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关的。 在氧化复原反响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复原剂,复原剂发生氧化反响,表现复原性。可以这样记忆:复原剂化合价上升、失电子、具有复原性,被氧化。 思索与争论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响中,氧化剂和复原剂分别是什么? 怎样推断元素在氧化复原反响中是被氧化还是被复原呢? 板书 复原剂 氧化剂 有复原性 有氧化性 被氧化 被复原 思索与争论 1元素处于不同的化合价在氧化复原反响中可能表现哪些性质?并以氯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质进展分析。 2氧化复原反响与四种根本类型反响的关系如何呢?用图形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几个反响中电子的转移状况,找出每个反响的氧化剂和复原剂。 2023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大全(精选篇5) 一、对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构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构造的根底上对分子构造学问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构造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熟悉,从而提醒化学反响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根底。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响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学问进展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根底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 离子键; 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根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依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肯定的理性思维力量,但抽象思维力量较弱,还是易于承受感性熟悉。 三、教学目标确实立 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熟悉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把握离子键的概念。 2.把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娴熟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熟悉问题; 2.学生能把握由个别到一般的讨论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熟悉事物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响的本质的奇怪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疑心、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依据学问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依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试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 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争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稳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设计的程序 提出问题试验(钠和氯气的反响)进展表征性抽象再进展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的实质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实例反思与评价程序进展教学。 七、详细教学设计: 1、新课引入: 引入问题,请同学思索: 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多于元素的种类? 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响的试验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自然学科,所以我会给学生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响的试验,让学生观看试验现象并思索以下两个问题:这个反响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产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试验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接着由我来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学问解释NaCl的形成,并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分析其成键本质,相互作用等。 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拟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能很好地帮忙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 3、组织争论 从产物NaCl和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织学生进展分组争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争论的结果,最终由我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争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相互沟通、增进友情、沟通观点、合作性学习,而且其归纳总结力量也将得以熬炼。同时也可以活泼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在了解完离子键的概念之后,我将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如何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来引出电子式并激发学生连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奇怪心。 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着学生了解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尽量用较为形象的记忆方法进展讲解。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是师生沟通过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手段,是教师点拔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会设置思索题推断电子式的正确性,实行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订正,稳固新学的学问点。从错误中归纳总结出书写原子和阴阳离子的要点,同时,由于电子似的书写,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较简单犯错,故以习题稳固归纳其要点加深学生印象。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这是本节的课重难点,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熟悉,课堂上我会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重点,然后让学生依据出写出一些常见的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之后再指出错误所在,得出书写时的留意事项。这样,学生听起课来非常用心,印象也深。 八、课堂小结: 我会带着学生一起回忆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列出本节课的学问框架,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熟悉。并留给学生的思索问题: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属单质及化合物之间存在什么作用?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023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大全(精选篇6)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这两组概念的区分。 力量目标: 1培育学生通过试验解决问题的力量,更突出的是要培育学生在试验根底上的分析力量和思维力量。 2利用试验和数据的结合,培育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拟力量和分析思维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对试验的分析讨论,培育学生沿着“问题试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中心内容是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拟熟识,但是对从量的角度去熟悉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索。教材一开头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无止境地溶解糖或食盐这样的问题,把学生的留意力一下子带到要争论的问题中来。接着教材分别安排了两组试验试验72、试验73和试验74,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要条件固定,物质是不会无限制地溶解在溶剂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归纳和分析帮忙学生建立起“饱和溶液的概念”。 1通过试验72,学生应当了解: (1)要推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需确定“肯定温度”和“肯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 (2)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物质溶解确实都各有其限度。学生有了这两点熟悉之后,就能比拟简单理解:当溶质溶解到达它的限度时(假如条件不变),溶液就处在一种特别的状态即饱和状态。这时的溶液就是该状态下此溶质的饱和溶液。 如何教学生推断是否到达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连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这是利用可直接观看到的宏观现象作为推断溶液饱和的一个依据。但是利用“有固体剩余”来推断溶液已达饱和,又肯定要以“肯定温度”和“肯定量溶剂”为前题,否则就没有意义。 试验73和试验74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1)说明当转变饱和溶液的任何一个条件时,饱和溶液的状态都会被破坏,成为“不饱和溶液”。 (2)从反面证明饱和溶液定义的表达必需有两个前提为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 (3)客观上向学生介绍了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可能的方法,即上升温度或增加溶剂。至于相反过程,即由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由于可能会引起物质的结晶析出,在本节暂不宜绽开争论。 2为了消退学生把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混为一谈,教材作了一段特地表达。 通过试验75,利用刚刚建立起来的饱和与不饱和概念及其推断方法,来辨别浓溶液与稀溶液,以及它们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分,是很有说服力的,教师应很好利用这段教材,或讲解或指导阅读。在争论时肯定要向学生指明,溶液的浓稀,是指肯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相对含量不同而言,与温度是否变化无关;饱和与不饱和是指溶质是否到达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温度和溶剂的量两个条件的制约,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种存在状态,与溶液的“浓”、“稀”无关。 教学建议 (1)边试验、边分析、过争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逐步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师演示试验并给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分析,逐步培育学生分析思维力量和区分不同概念的比拟力量。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分。 难点: 利用试验和数据结合,培育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拟力量和分析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为了对溶液进展更深一步的讨论,就需要将溶液作以分类: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演示试验72在10毫升水里分别参加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师活动提问:在试验演示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转变?水的量是否转变?这个试验说明白什么? 目的:为学生观看试验供应了肯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试验结果。 教师活动演示试验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参加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参加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 学生活动观看试验并答复以上提出的问题。 结论 饱和溶液:在肯定温度下,在肯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肯定温度下,在肯定量的溶剂里,能连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教师活动提问:在提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肯定要指明“肯定温度”和“肯定量溶剂”呢?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做试验73。试验74,并思索以上问题。 目的:培育学生通过试验解决问题的力量。 学生活动分析争论并总结该试验。 教师活动参加争论并答疑,引导学生总结。 结论 (1)只有指明“肯定温度”和“肯定量溶剂”,“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 (2)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溶液的饱和状态表示溶质溶解的最大值。 目的: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下一节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说明:给定条件,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经常习惯被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演示试验75: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参加2克食盐和0.1克熟石灰,振荡、并观看现象。 学生活动观看试验及所列数据,试推断正误。 目的:培育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拟力量和分析思维力量。 (投影)供应数据: 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质的质量: 硝酸铵:192克 碳酸钙:0.0013克 食盐:36克 氢氧化钙:0.17克 推断:(1)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2)饱和溶液是浓溶液。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 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定的联系,不过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肯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教师活动指导阅读教材第134页:如何确定某溶液是饱和溶液? (四)总结、扩展 (1)溶液:在肯定条件下可分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不给定条件可分为浓溶液、稀溶液。 (2)扩展练习:试推断: 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在肯定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参加少量硝酸钾,假如溶液质量不变,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 肯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不转变,则无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肯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肯定不能连续溶解硝酸钾。 两种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混合,依旧是饱和溶液。 2023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大全(精选篇7) 一、教学目标 1物理学问方面的要求: (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剧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缘由。 (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章运动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2通过对布朗运动的观看,发觉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运动的缘由;培育学生概括、分析力量和推理推断力量。 从对悬浮颗粒无规章运动的缘由分析,使学生初步接触到用概率统计的观点分析大量偶然大事的必定结果。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学生对布朗运动的观看,引导学生思索、分析出布朗运动不是外界影响产生的,是液体分子撞击微粒不平衡性产生的。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章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章运动。这一连串结论的得出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 2学生观看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章运动的特点。这是课堂上的难点。这个难点要从开头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渐渐分散解疑。 三、教具 1气体和液体的集中试验:分别装有H氧化氮和空气的玻璃储气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内盛有净水、红墨水。 2制备好的有藤黄悬浮颗粒的水、显微镜用载物片、显微摄像头、大屏幕投影电视。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两个演示试验: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与另一个玻璃瓶竖直方向对口相接触,看到二氧化氮气体从下面的瓶内渐渐扩展到上面瓶内。 2在一烧杯的净水中,滴入一二滴红墨水后,红墨水在水中渐渐扩绽开来。 提问:上述两个试验属于什么物理现象?这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上述试验是气体、液体的集中现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高考化学复习教案大全七篇.docx)为本站会员(1513****11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