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001].docx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 一、观看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出几组口算题,引导学生发觉规律,体验发觉的乐趣。充分理解(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一样的倍数;(2)一个乘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或缩小它们倍数的乘积倍。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口头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展验证,然后再计算出2.60.8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二、标准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850.4时,受以前学过的整数乘法竖式和小数加减法竖式的影响,大局部学生都认为应当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为了让学生理解,我就引导孩子思索在计算时我们是把它们看成整数进展计算,也就是计算854,而854列竖式的话应当怎么对齐?应当4和5对齐,所以0.850.4也应当把4和5对齐,也就是末尾对齐,这样讲过之后学生自然就理解了为什么不把小数点对齐。小数乘法其实就是整数乘法的延长,用整数乘法算出后点小数点。后来学生在计算象12.723、5.20.64等题时,都能正确列出竖式进展计算了。 三、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根据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在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仆人。缺乏的是学生作业正确率不太高,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在以后还得加强口算力量的培育,分析力量的培育。总之,在计算的课堂上,要多练习,计算不在多做,而是要周密,做一道会一道做一道对一道。每天练习,持之以恒,终会攻破难关。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2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1.首先出示两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让学生先分组计算再观看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通过让学生观看、计算,自己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自己探究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安排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培育了学生的合情推理力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观看、发觉。 学到了学问,然后用学到的学问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习的真谛。既然发觉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学问的欲望。 2.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胜利的欢乐。 缺乏之处:只重视了运算定律,而无视了口算力量,在练习时,乘法安排律的逆向应用不够敏捷.。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良。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动身,把数学学问和实际生活严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学问。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3 小数乘法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点搬家;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根底,只要重点把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第三步,学起来应当是比拟轻松的。但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消失方法上的错误、计算上的失误错误现象面对学生消失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懂得课堂既要注意新旧学问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本单元的教学提示自己在教学中要留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学问教学,肯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留意学生力量的培育,要注意双基的训练,每个学问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当进展。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承受力量各不一样,根底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非常钟,多关注后进生对学问的把握状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时机。 3、课前留意钻研教材,留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状况要清晰地了解,对学生可能消失疑问的地方进展预设,对学生消失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4 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感受自己最胜利的一课时是截取积的近似值,之所以有良好感觉,主要是新理念,活课堂,多创新,多思维的作用,在此详细就不绽开,由于更多的是存在的缺乏,需要反思过去,成就将来。 每次上课总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教学内容总是完不成,比其他教师要慢半拍;平常作业有学生总也会消失拖拉现象;作业正确率不高;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对于简便计算中乘法安排率的运用总有学生不明白,总会有人消失把加号改写成乘号;对于单位的换算这一单元学问涉及较少,学生遇到时消失错误百出的状况。 1、把一局部口算练习放在课堂加上对答案,占用了肯定的时间,但对于此涉及本人觉得还是有其必要性,这样的竞赛性口算练习可增加学生口算力量; 2、学问性内容讲的过多;(多些体验,少些灌输。) 3、课堂教学形式不够敏捷;(应使用多种形式。) 4、作业一开头没有全部抓住,有松懈;(正在改善中。) 5、对于作业质量没有严抓,使学生感到作业对错无所谓,错了改一下也很快。(正在实行新的措施,改善作业质量,拒收不合格产品。)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5 针对小数乘法的教学,在整数除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学生在已有学问的根底上,放手让学生自学,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运用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经受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但是在教学中让我感到困难的是由于学生在原有的小数加减法的根底的印象中,认为小数乘法也要小数点对齐,从而消失不必要的错误,特殊是学习乘加,乘减这一环节时,学生易混的小数点处理,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区分小数加减法要求小数点对齐,小数乘法是末位对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针对困难我还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究新知的本事。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6 这节课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1.首先出示两组算式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让学生先分组计算再观看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通过让学生观看、计算,自己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自己探究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安排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培育了学生的合情推理力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计算、观看、发觉。 学到了学问,然后用学到的学问去解决问题才是数学学习的真谛。既然发觉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再运用这些定律使小数计算变得简便,这一步教学能激起学生运用新学问的欲望。 2.接着出示 0.254.784 4.80.25 0.65201 1.22.50.82.5 在简算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胜利的欢乐。 缺乏之处:只重视了运算定律,而无视了口算力量,在练习时,乘法安排律的逆向应用不够敏捷.。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良。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动身,把数学学问和实际生活严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学问。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7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转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稳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局部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假如根据教材的编排进展,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一、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觉规律,体验发觉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一样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展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二、突出口算。 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拟小,计算结果可以比拟快速的反应,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忙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让全部的学生都知道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看成整数的计算。 三、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局部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索,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依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终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四、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推断小数的位数,在推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熟悉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得了头脑风暴,填写( )×( )=4.8,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学生想了许多,但时间关系,没有能发觉所填算式之间的联系。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头对学习布满兴趣,积极的思索,运用发觉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局部我让学生发觉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当的引导学生进展学问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把握的状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示意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假如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索,对于培育学生的思维力量是否好些? 课的下半局部,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洁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近学的.都是计算,都是争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觉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受发觉、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教师的提示和告知,布满奇怪心的孩子怎么喜爱被动的承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习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8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转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稳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局部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假如根据教材的编排进展,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觉规律,体验发觉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一样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展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局部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索,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依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终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推断小数的位数,在推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熟悉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头对学习布满兴趣,积极的思索,运用发觉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局部我让学生发觉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当的引导学生进展学问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把握的状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示意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假如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索,对于培育学生的思维力量是否好些?课的下半局部,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洁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 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近学的都是计算,都是争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觉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受发觉、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教师的提示和告知,布满奇怪心的孩子怎么喜爱被动的承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习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9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归纳:先根据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依据前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全都的,都可由积的变化规律得出。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忙学生发觉和把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拟简洁确实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关键在于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突出查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开计算枯燥无味的感觉。而教法上更多地可以依靠学问的生长构造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觉、归纳和把握。 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我以为这一学问节学生已有了肯定的根底,只要重点把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当是比拟轻松的,可事实的状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由于对难点问题: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处理得不到位,所以在课后练习中,学生消失错误的现象比拟多: 1、方法上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例3(1.2×0.8)时,学生能流利地说出先讲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这样乘得的积就会扩大100倍,为了使积不变,最终还要将积缩小100倍;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 2、计算中关于0的问题。局部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点小数点;局部学困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 3、计算上的失误。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没有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学生消失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不得不开头重新端详自己的课堂,端详自己的教学,并对此进展了深刻的反思。确实,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把握,规律思维力量的培育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无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外表上看好像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根底上,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学问的“意义建构”。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根底是生活阅历。虽然,教材中的例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离学生的生活阅历还是比拟远的。假如能够找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学中要精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因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育,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把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意新旧学问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10 1.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消失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缘由,假如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拟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缘由,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一样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全部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熟悉,在学生的根底把握不好的状况下,就应当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熟悉的复习,而不应当急于按教学规划开课。假如在开头教学新学问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夯实根底的话,就不致于消失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3.要注意培育学生的口算力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根底,也是计算力量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平常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4.无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分。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分就是小数点的位置状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觉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遗忘了小数点对齐。 我想假如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局部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熟悉到:没有细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久成不了具有自己鲜亮共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11 小数点搬家教学反思数学的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也应当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我们教师应当让学生是学习的仆人,教师应当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大的效率。在一堂课中,学生能够轻松开心,积极主动,而且思维敏捷多样,富有制造性,从自己的内心中获得胜利的喜悦。我心中有一种深刻的感受这不就是我们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吗?课本上“小数点搬家”这一情景真不错,只是书上的价格我认为不符合实际,所以我做了一些改动,借助这个情景一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想借助快餐价格的变化,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为了使学生的争论有针对性,我先让学生找出400、40、4、0.4之间的倍数关系,再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小数点怎样移动。移动后原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使许多学生都能发觉这个规律。可这样做可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会不会教师不够放手。学生会不会比拟没有思维的空间呢?我还有一个困惑,就是那个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10倍,这是我们习惯性说法,而新教材却提出个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来的非常之一,对于这句话似乎比拟难于理解。我认为缩小10倍表示的是一个过程,缩小到原来的非常之一这表示的是结果。我在想有没有必要现在向学生解释清晰,其实以学生现在的水平,再怎样解释也很难能使大局部学生清晰,不过到以后学生那个分数的意义和倒数学问自然而然学生就会理解了。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的教学反思今日刚上了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一课,整体自我感觉还不错。根本能根据预设的过程上下来,目标根本到达。但也有些缺乏之处: 1、我自己师范性的板书不够。本以为前面的包装一课,自己已经上得比拟到位了该讲的学问点都分析了,竖式也列给他们看了。没想到,在今日的作业中,还有好几个学生连竖式都不会列(把小数点对齐去乘了)。 2、学生的估算意识没有培育。在本课的过程中,原来预备让学生先估算结果,然后再计算的。可是自己一忙,就把这个步骤给忘了。 3、学生的自主性未能发挥。虽然在课上,有请过学生上台板演,但大多数学生都没怎么有表现的时机。指名答复时,教师的评语也不到位.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12 由于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结合我校堂构建模式要求的问题“质疑-自解-建构”这一教学模式和10+30,3+1的教学 操作模块,。我将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教会学生探究学习作为最最根本的目标,这不仅要关注学生把握学问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否亲历探究过程,是 否真正理解数学、是否在思维力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展。我紧紧抓住“推广”两个字进展教学,细心设计了“四巧”即“巧”引入,“巧”探究, “巧”应用,“巧”稳固。课堂上,我没有占用过多的时间去讲解,而是奇妙地点拨、引导。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留给学生自由进展的空间, 学生参加的是获得学问的全过程。不是仿照书本或承受教师供应的现成结论来进展学习,而是自己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发觉或制造出来,这样他们对所学的学问点就 记得快,记得牢,同时又培育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了制造潜能。 没有完善,本课教学完成后的发觉缺乏之一是将定律迁移的过程有些生硬不是那么完善,其二是在验证过程好像有些单一没有说服力。于是我打算对这两方面进展改良。进展其次次设计。 将25×95×4 125×( 17×8) 17×25+83×25 直接演化为:2.5×95×0.4 1.25×(17×8) 17×0.25+83×0.25 四道算式直接加上小数点问学生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学生质会质疑,这样更顺当的迁移到小数计算当中。解疑过程让学生每人举一例乘法交换律, 全班六十余人会有六十多种结果但都可以验证小数同样适用。教师还鼓舞有新发觉的学生。(其实不会有)。另外几种定律也是实行小组先沟通再全班汇报。这样一 来突出了验证过程增加了广度。有利于学生把握用运用。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13 通过小数乘法的教学,学生明白了依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 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我提示同学们,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来的原始积混为一谈。做1.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留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一点:积是四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状况下,我们依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局部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们在推断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依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展推断,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肯定是四位小数。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14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根底是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是有肯定根底的,可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一样”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何使学生从整数乘法列竖式计算过渡到小数乘法的列竖式,理解好计算的算理显得特别重要。 首先,要帮忙学生复习“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弄清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则积扩大10倍;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则积扩大100倍,依此类推尽管教材中安排了这样一个复习题,但是由于学生学问把握上的缺乏或缺陷以及暑期两个月的长假对学问造成的遗忘,学生对这一规律的熟悉变得浅薄了,因此对这一规律的复习应成为本课的一个重点。通过算一算让学生加深理解很有必要,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可以用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来计算的算理。明白了这一点,有利于学生正确进展计算。因此,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必需复习好“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 另外,小数乘法这一节的教学,还必需做好如“0.67×108”、“1.2×2.34”之类的习题的指导练习,要让学生能娴熟的应用乘法定律。 解决的方法: 一、加强板演指导和作业辅导; 二、引导应用乘法交换率来计算。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15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转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稳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局部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假如根据教材的编排进展,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觉规律,体验发觉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一样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展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局部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索,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依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终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推断小数的位数,在推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熟悉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头对学习布满兴趣,积极的思索,运用发觉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局部我让学生发觉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当的引导学生进展学问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把握的状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示意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假如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索,对于培育学生的思维力量是否好些? 课的下半局部,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洁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近学的都是计算,都是争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觉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受发觉、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教师的提示和告知,布满奇怪心的孩子怎么喜爱被动的承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习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