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5篇).docx

    • 资源ID:94248781       资源大小:24.58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5篇).docx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5篇)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妙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文预习内容: 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并解释以下词语: 美中缺乏、好歹、 一五一十 、无拘无束、 相依为命 、恋恋不舍 2、初步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问:“同学们喜爱过节吗?”答:“喜爱” 问:“为什么啊?”答:“由于过节有好吃的和好玩的。”教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晰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教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 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九月初九 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亲密的关系哦,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熟悉:放下一张幻灯片: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看,图中有哪些人物?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亮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颜色。 四、感知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五、自主学习:小组争论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质疑: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六、分析探究:教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答案允很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 (2)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每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当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每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拟”,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对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和善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适,他不停地干活,说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转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英勇地离开了家,开头查找自己新的生活。 (3)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肯定吃了不少苦。 (4)教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展想象。) (5)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教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妙的生活是*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牛郎的高尚品行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怜悯地,又疼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知他了。”织女听出了神,怜悯牛郎凄惨的遭受,是牛郎英勇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制造美妙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倾慕之心。 (3)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英勇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七、课文小结:这节课我们从思想、感情、情节等方面分析了课文,初步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展现了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八、作业。 12下一页 其次课时 一、承上启下:“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一边播放相关的幻灯片。“听完之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二、师生沟通: 学习第六段:指名朗读,思索: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然后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学习第七段: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老牛又讲了什么话?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三、小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参考前两段的学习方法,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学习文章后面的局部。 四、评论嬉戏: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嬉戏,假设你们的身份不是小学生,而是一个个小评论家,你会怎么去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呢? 五、写感受: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文章内容情节、思想感情,以及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绚烂辉煌等等方面来抒发你们的感受。也可以试着对故事进展改写。请把你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写下来。 七、回应上节课的导入:通过牛郎织女故事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拥有七夕节这个民间节日了吧?知道以后七月初七我们要做什么了吗?对了!就是“拜月乞针线”。 八、扩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奇故事,描述了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九、作业。 上一页12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怜悯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耀时,我们仰视天空,模糊中不难发觉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认真看看,发觉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奇。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资料。 1.这个故事的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挨次可分为四局部: 第一局部(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细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切关系。 其次局部(“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局部(“一天晚上”到“牛郎快乐地答复”):老牛说了话,告知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局部(“其次天黄昏时候”到完毕):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围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展自学。 (一)小组内沟通。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每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当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每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拟”,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对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和善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适,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转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英勇地离开了家,开头查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肯定吃了不少苦。 (4)教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展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教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妙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行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缘由。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怜悯地,又疼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知他了。”织女听出了神,怜悯牛郎凄惨的遭受,是牛郎英勇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制造美妙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倾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英勇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爱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爱的局部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制造新幸福的生活。)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课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忙下熟悉了漂亮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赶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逐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从今,牛郎织女只能隔河想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故事表达了勤劳和善的劳动人民对美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妙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对和善的人们的深深怜悯。 二、学情分析 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推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要求: 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妙熏陶。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观看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看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妙熏陶。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妙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一、课文导入: 1、提问:喜爱过节吗?喜爱哪些节日呢? 2、教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晰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教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3、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 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九月初九 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 4、“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亲密的关系哦,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熟悉: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看,图中有哪些人物? 2、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 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亮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颜色。 四、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边读边做记号。 2、自主学习: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 (相识前 相识中、相识后) 五、学习前两局部 1、再读课文,思索: 牛郎是怎样的孩子?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2、请同学们围围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展自学。 小组内沟通。 全班汇报。 3、分析探究:教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答案允很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六、课文小结 教学后记: 本课设计通过先阅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教学,表达了制造地读写结合,培育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进展学生的共性特长。学生对民间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泼。只是理解力量不够好,对人物的象征意义、主题的理解偏差。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3、观看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看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3、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提问:文中的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大家自由读课文后半局部,感受人物性格。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汇报。 说一说,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人物的性格,找出来读一读。 2、总结: 牛郎:勤劳、英勇、和善 织女:漂亮、贤惠、敢于追求幸福 王母娘娘:专横、跋扈、不讲亲情 3、师小结: 由于牛郎织女都是那种勤劳节省来制造和追求美妙生活的人。正是由于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奇。 4、请你读读最终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 由于人们都盼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和善、英勇、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予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妙愿望。) 三、作业: 搜集你所知道的其他神话故事,和你的同学相互沟通。 板书: 男耕女织 痛失老牛 13、牛郎织女 夫妻离散 鹊桥相见 教学后记: 很明显,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建立民主、公平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教育力量。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妙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领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在感悟中受到喜爱自由、勇于抗争的品德熏陶。 教学预备: 相关古诗词、家乡传奇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 1、读一读 齐读秦观的鹊桥仙 2、过渡: “佳期如梦”,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究竟消失了什么变故呢?结果又如何呢?请看续集。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熟悉的字词,采纳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番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识课文。 1、思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依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织女为线索)。 幸福生活被王母抓呼牛郎救七夕相见 3、选读自己特殊喜爱的局部。 4、在沟通中进一步熟识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预备。 四、探究感悟。 1、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引导抓住书中的“宣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词,回忆上一课书中“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词来理解。 2、织女被抓回去后,“受了很厉害的惩处”,详细状况,书中没写,但王母娘娘如此专制残暴,我们能想象得到织女所受的惩处肯定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肯定是极端可怕的。这样的结果,织女想到过吗?(“可是有时候也发愁”说明她是有心理预备的)可她为什么还要下凡到人间? 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人间自由幸福。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还只是停留在外表,应进一步帮忙学生了解织女所感受到人间幸福、所追求人间自由的真谛: 人间幸福?在天上做神仙,住的玉宇琼楼,能施万般法术,尤其是还能长生不老。可在人间,这些都是不行能再得到了,连住的都不过是间草房。 天上辛苦?可“晚上得空”一词可看出织女和牛郎劳作非常辛苦。 明知会有祸害,究竟是什么让织女义无反顾地下到人间? 再读再悟。 其次次沟通。 通过书中的相关句子,引导了解织女追求抱负的爱情,珍惜亲情。了解此时的劳作是为孩子、老牛、牛郎,织女为爱而劳作,是自愿的,是自由的。 小结板书:追求爱情、追求自由。 3、你喜爱织女吗?请你来夸夸她。 ()的织女 相机完善板书:勇于抗争 五、叙述故事,合作表演。 牛郎织女的勤劳、英勇,特殊是织女对爱情、对自由的憧憬,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你能把把前后两课书的故事情节连在一起,完整地叙述故事吗?也可和你的同学合作表演出来。 (1)小组练习。 (2)全班汇报。 (3)略作讲评。 六、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扩展阅读古诗十九首(之一“迢迢牵牛星”) 2、搜集有关家乡的传奇。 3、民俗知多少。(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篇五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在课堂中,我通过设问,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牛郎为什么对那头老牛照看很周到?(从中体会牛郎的和善和勤劳)2、为什么仙女佩服织女呢?(织女倾慕的是牛郎的勤劳和善。同时织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甘愿与穷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3、姐妹们会说些什么祝愿的话?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重点就突破了。 通过师生对话,学生根本明白了课文实际上寄予了劳动人民美妙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展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推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上课时,也有学生问:为什么织女真的会嫁给牛郎呢?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事情吗?我很欣赏孩子们的思索。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需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学问、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学问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这一问题之所以会激发学生的奇怪心。是由于现在学生的思维非常开阔,敢想,有创意。想自己敢想的,说自己敢说的,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活泼的空间。在课堂上,学生产生了思维的碰撞,激发了思维的火花,同时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因此,不管我们的对话最终有什么结果,我觉得,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建立民主、公平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教育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读题。 2、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进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找找几个人物之间关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相机板书:牵手 分别 相见 二、感受人物形象 1、自读课文16小节,思索: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 沟通: 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切”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 牛郎和善、心眼儿好(板书) (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好,最洁净)“也很亲切”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 (2)身世反衬不埋怨,不怀恨,吃苦耐劳。 (3)坦白,诚恳,不隐瞒。 织女勤劳 和善:喜爱牛郎的心眼儿好,能吃苦。渴望自由和真正的幸福。 英勇:“决心”,意味着想了许多,想了些什么?可怕的责罚,天庭的冷漠和不自由,人间的真情和暖和在权衡。留在天庭,有锦衣玉食,没有真情和自由;人间,艰辛坎坷,但自由,有真情。冒着很大的风险,她应当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顾,由于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人了,“生命诚珍贵,爱情、自由价更高。” (相机板书:和善、渴望自由和真情、英勇) 小结:牛郎的和善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英勇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对两人是不是想说点什么?赞美、敬佩、祝愿 2、分别王母娘娘形象 自读课文910,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沟通:冷酷自私、凶狠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仙人掌花。但面对这么凶狠的王母,真的很生气。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对王母的生气、对牛郎织女的怜悯、祝愿)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助。七夕佳节,中国情人节。是不是觉得比2月14日更浪漫? 三、质疑,深化 1、质疑 2、相机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妙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妙生活的憧憬。) 对比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由于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妙情感的追求,由于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英勇,这段爱情的珍贵。) 4、为什么最终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板书:想像基于现实。) 5、补充,故事古而有之,很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是在不断地变化。大概地学习迢迢牵牛星鹊桥仙天上的街市,感受变化。 6、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注意事项

    本文(《牛郎织女》教学设计(5篇).docx)为本站会员(1513****11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