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鹿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docx
-
资源ID:94260993
资源大小:74.4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鹿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docx
鹿柴体裁:诗题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作者:名字:王维年代:唐代描述:王维(701 年761 年,一说 699 年761 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 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 400 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翻译: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原文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赏析二:思想内容 诗人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把握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幽静境界,表现了诗人对与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赏析三:艺术特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空山不见人”,通过正面描写写出空山的杳无人迹。但闻人语响”,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以动衬静。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此外,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赏析四:诗歌结构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考点:一、必背名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解释:关键词:但只。关键词:闻听见。关键词:返景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关键词:复 又。关键词:照照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