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篇).docx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篇)分数的初步熟悉教学反思 篇一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之后,又一关于数的新的领域。分数的初步熟悉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熟悉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大小比拟,分数根本性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学习奠定根底。我执教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激发兴趣 本节课,我采纳的是分东西的情景。4个苹果、2瓶饮料能平均分,那1个蛋糕能不能平均分,经受了一系列数的变化,引入问题。在分蛋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受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学生在分蛋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专心探究的情感。 学生明白分数的好处,并能用语言精确的表述是比拟困难的。真正的明白就是内化为语言。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留意听,我有意这样问:“听清晰了吧?(清晰了)明白了吧?(明白了)说谎了吧?(学生一愣说没有)”此时学生并不能精确描述,我再来总结时,学生留意力已经由听转变为如何去说。在那里也有问题:虽然我一再强调平均分,但局部学生的印象仍旧不深刻,如消失一个反例,学生的记忆或许会更深刻,平均分或许会把握的更扎实些。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体会好处 这节课,我注意为学生制造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好处,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熟悉。本节课我安排了两次的操作活动。在熟悉1/2时,学生透过分蛋糕初步感知了1/2的好处后,我安排了一个找长方形的1/2,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熟悉。同样一张长方形纸,学生的折法不一样,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2也不一样,透过这种方式进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展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尽管折法不一样,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 在这一环节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斜着折长方形,是不是平均分,每份是不是长方形的1/2,学生并没有出来,而是教师折的并展现的,在那里我问学生:是不是平均分?有不一样意见吗?都同意吗?学生都给于确定答复。当学生都认为是的状况下,还有没有必要再裁再演示进展验证值得商榷。 其次次动手操作是用不一样图形折出心中的几分之一,并用比拟精确的语言描述过程。透过两次动手操作,经受手脑并用的过程,建立起清楚鲜亮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详细化,进而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潜质,数学语言表达潜质。 三、容量较大、难度较高 本堂课的教学资料包涵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和简洁分数的比拟。涉及的资料比拟多,容量比拟大。这几局部资料,我是这样定位的:几分之一是重点资料,几分之几是拓展延长,简洁分数的比拟是拔高检验。三局部资料围绕分数的好处进展开展。在教授的过程中,对语言也提出了要求,培育学生能够用比拟精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分数的好处。 本节课,也有许多缺乏与圆满。 1、资料偏多,有些冗长。教学几分之一中,由1/2到1/4中,是否显得有些拖沓? 2、细节之处,有些粗糙。语言不够精确,有点啰嗦。叙述几分之几所设计的长方形,也没有能物尽其用。 3、教师掌控过严,气氛压抑。过于时时关注学生,是否会给学生造成压力,有碍于他们的自我表现,值得思索。课前没有与学生进展有效沟通,致使师生之间的协作不太默契。 4、学生思维没有翻开。数学课堂就应激荡着才智,有欢乐有欢乐,有正确有错误,在辨析中成长,在纠错中前进。我感觉本节课学生表现的虽然很稳,但气氛还不够活泼,反映的也比拟迟钝,在情感体验中没有一种学习后的愉悦心情。这也是我教学目标没有到达的一处。 讲完以后,感觉挺压抑,很多问题仍停留在脑海里没有解决。如,学生的思维为什么没有完全翻开?为什么在名师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是兴奋的,而在我的课堂里学生却没有把全部留意力投入其中反被环境吸引了局部留意力?是课的问题,还是教师自身素养的问题或是教学潜质的问题?或许是自己数学修养不够,站的高度比拟低,因此看不到问题所在。以后我将加倍发奋,专心反思、专心评课、反复讨论,以期望能有所进步。 分数的初步熟悉教学反思 篇二 熟悉几分之一课是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熟悉单元的开篇课,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渐变到理性的思索,符合学生身心进展的规律,使学问得以积存,力量得以提高。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根底和生活阅历动身。 熟悉几分之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因此我仔细钻研教材,细细品读了教学参考,集中力气教学1/2,让学生用学习1/2的方法主动熟悉其他的几分之一。课一开头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四个苹果两人平分、两瓶水两人平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几个”,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状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课堂上依据学生的生成状况引导学生熟悉半个又叫做1/2个。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学问和生活阅历,体会分数的产生来自于生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熟悉1/2积存阅历。实践证明,让学生表示半个既强化了平均分,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学生熟悉1/2找到了原型,也为学生进一步熟悉1/2的意义打下了根底。 2、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动手操作,深化熟悉,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并准时进展沟通,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1/2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受了1/2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真正的理解、体会了1/2的含义。接下来我进展类比迁移,熟悉几分之一,请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自己喜爱的几分之一,通过放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分数的意义。1/4、1/6、1/8等等,学生很轻松的就制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分数,同时也进一步明白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折纸的同时,还要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几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长到这局部学问很轻松。 整节课上完后,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缺乏:对学生的预设不够,对学生的训练不够,特殊是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跟上思维,他们还不能用精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这反映出我在平常的授课中,没有把培育学生的素养作为一项重点,其实学生并不仅仅是要学好学问,关键是要培育他们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数学品质,这样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具有良好数学修养的人。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熟悉教学反思 篇三 一、教学设计:做到“目中有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进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师在进展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需要心中有教材,更需要目中有学生。分数的初步熟悉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确实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 上课伊始,我以学生喜爱看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唐僧师傅给悟空和八戒分月饼,怎样分才让悟空和八戒没意见,引出“平均分”。4个月饼好分,2个月饼也好分,1个月饼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势表示。在学生“山穷水尽”时,点燃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 二、教学方法:做到:“朴实有效” 分数的初步熟悉这一课我进展了屡次的试讲,教师们给我提出了许多的珍贵意见。在熟悉二分之一时,我利用了月饼实物图片在黑板上进展了现场操作,加上教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效果特别明显。我认为课件取代了教师的演示,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操作,这样的课堂不肯定高效。 三、教师的主导性: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肯定的权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由原来的“保姆式”变成“放羊式”。我认为教师还是要适时地点拨、讲解和有效的提问,由于教师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已有的阅历根底上停步不前时,我们教师该出手时要出手。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到达预期的目标。 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苦练数学教学根本功。用朴实的教学,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能开出艳丽的“花朵”。 分数的初步熟悉教学反思 篇四 分数的初步熟悉教学的主要资料是分数的初步熟悉,明白分数的含义并在明白分数含义的根底上学会比拟分数的大小。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根本上完成教学目标。但教学的过程上来看还不是很灵动,按步就搬的比拟多,留给孩子思索的空间较少。这是我常常犯的问题,因此以后还需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专业上我还要多读书,多学习多汲取。 此堂课是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分数的学习,因此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数能够分成整数和分数。整数,孩子们一向都在接触,因此都很熟识。“建构留意者”认为学问的学习就是学问的内化和建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因此导入就从整数的平均分导入,从4个平均分成两份,到2个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个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争论半个该怎样写,引起孩子学问构造的冲击。在教师书写半个能够这样写,再让学生把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比拟有什么不一样进展比拟,从而发觉分数的特点也就是分数的三大组成,分数线,分母和分子。我觉导入和初步熟悉分数这一局部教学还是能够的。 但在教学分数的含义时,我好像操之过急,没让学生去发觉而自己说了出来,固然是事倍而功半了。我就应课件演示的动态构成,让学生发觉它表示的含义,学生自己说说。假如还是有困难,还能够课件预备一个将一个饼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打算是不是。这样我想学生确定能说出一二了。而我却在无形中养成了思维的惰性,真的很不就应。 在教学分数的比拟时,我设计的是折长方形的几分之几,透过图上不一样的颜色,再来比拟分数的大小。我本想将抽象的分数,建立在形象的纸的上,对抽象的分数比拟有一个依托和支撑。但我没有思索到才刚熟悉了分数就让孩子来折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还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八分之一和十六分之一,对许多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因此后经思索,还不如换成比拟圆的几分之几好,比拟既明确又清晰,简单把握。现成的教具也有,只怪我没去看。折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我想能够作为拓展题来思索,还是很不错的。 到目前为止想到的就这些,还期望各位教师给我多提意见。 分数的初步熟悉教学反思 篇五 分数的学问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熟悉的根底上进展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肯定的困难。这节课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动身,尝试解决这个难题。 首先,利用现有对整数的熟悉,帮忙学生建立一个“平均分”概念,然后,从对1个“整体”进展等分,多等分,从而熟悉分数。详细的教程设计是从简洁易懂的故事讲起:两只猴子平均分三棵桃树上的桃子,第一颗有4个桃子,其次棵有2个桃子,第三棵有1个桃子,自然过渡到1/2。然后是折纸、填涂嬉戏,使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有初步认知。最终是从日常的、活生生的例子中,让学生看到分数的“影子”。 其次,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才智是从动手开头的,只有亲自经受艰辛的探究实践活动,才能使大脑变得更加聪明,更有制造活动。”儿童具有奇怪、好问、好动的特点,具有探究的天性,在本课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我让学生自己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主动探究,再通过沟通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 学生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表示1/2,进一步熟悉了1/2,丰富了1/2的表象,为后面连续熟悉其它分数供应了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1/4熟悉的简洁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四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长到这局部学问很轻松。在识别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识别。 最终,在稳固延长教学内容,引用大量实际生活例子,不仅让学生轻松地熟悉了分数,而且通过直观的体验,课中的思索,课后的观看,学生还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局部思索深刻的同学也体会到数学作为一门不断进步的科学的真正含义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又发觉问题再解决问题因此在以后人生道路上面临问题时,就会像今日两只猴子分一个桃子一样,想到比困难更多的方法。 建议: (一)寓教于乐,在进展稳固练习这一个环节,其实形式可以多样;例如:闯关嬉戏,夺星能手等,一环扣一环,从浅到深,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精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完毕。 (二)对学生答复和评价要赐予充分的确定。 在这两三课里教师对学生精彩的答复太简洁了,不是掌声鼓舞,就是一句简洁的赞扬。这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要采纳多样化的评价对学生的答复赐予充分的确定。例如:尝试让学生来评价,或者小礼物嘉奖等等。 分数的初步熟悉教学反思 篇六 “数学教学,在于学生对于新学问的初步感知,在于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使新学问在已有阅历的根底上,润物无声的渗入脑际。” 一、奇妙利用学习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数学 本节课是孩子们第一次熟悉分数,这是关键,这个时候要牢牢抓住旧学问与新学问的切入点,熟悉分数必需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我套用了书本的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带着奇怪心,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教学一开头,我先让学生感受一下分的概念,然后详细到某一食品:答复把4个苹果和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就答复每个小朋友分得一半。于是我就抓住时机由此引入新课,引出。 二、加强实践操作,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数学学问 1、深层理解二分之一 理解1/2的含义是根底也是难点,这环节充分让学生折、涂、争论,突现分数的平均分的本质。 2、运用学问迁移,探究其它几分之一 在熟悉1/2的根底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制造、探究其它几分之一。首先让学生选择图形,折、画、涂几分之一,再沟通、争论表示的含义。 3、观看比拟分析,体会比拟几分之一大小 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学习材料,进展学习。开头教师直观运用已有的和图片进展比拟,再小组合作在同组内比拟原来已制造的几分之一的大小(课前发给学生同组内同样大小的图形)。再运用学生折出的进展直观展现,让学生观看、比拟、分析、归纳。 三、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联系生活,在生活图片中运用分数,再利用其它变式图形拓宽学生思维。 四、缺乏之处 虽然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小组合作调动起来了,但是孩子们的在操作的时候进度不同,影响了时间,有些孩子不能一起完成,造成虽然让他收掉但还有局部学生牵挂未折完的现象。 分数的初步熟悉教学反思 篇七 2、拓展熟悉几分之一 师:刚刚你折出手中图形的1/2,拿出你预备好的正方形,你还能折出其它的分数吗?(1/3 1/4 1/5) 师:折出正方形的1/4,并涂上颜色,涂完说一说怎样得到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察。 展现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 师:认真看,它们的折法不同,平均分后的外形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局部都能用1/4表示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不管怎么分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是这张纸的1/4. 教师小结:虽然折法不同,外形不同,可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 【学生对于1/2熟悉深刻了,熟悉几分之一也就迎刃而解了】 3、熟悉几分之几 师:涂一份是1/4,那图2,3份呢?你还能涂出四分之几的分数。 生:(2/4 3/4 4/4) 师:涂出你喜爱的分数。 学生涂,教师巡察。 展现2/4(用什么分数表示,2/4是什么意思?) 展现3/4(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展现4/4(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充分的说) 4、介绍分数各局部名称 (1)中间这条短粗的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2)谁来说一说3/4这个分数中,4叫做什么,3叫做什么?2/4? 活动三、稳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下面图形的涂色局部,哪些能用1/2表示。 2、课本P100 、 T1 (学生自主完成,指2名学生说一说写出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3、课本P100 、 T2 (学生自主完成,1名学生说为什么?) 4、出示课件推断 师:考考你的视力和推断力 (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说清晰为什么错) 活动四、总结评价,拓展延长 师:通过今日学习分数,你感觉分数怎么样?你想对分数说点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设计说明:一节课的完毕,不应是学生一段学习历程的终点,而更应成为引发他们深入学习的起点。本环节一是想呈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想以此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探究热忱,将学习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