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生物医药行业分析调研.pdf
2020年生物医药行业分析调研报告2020年 3 月目录1.生物医药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51.1 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分析.51.2 生物医药行业结构分析.613 生物医药行业PEST分析.61.4 生物医药行业特征分析.81.5 生物医药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92.生物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112.1 政策体系不健全.112.2 基础工作薄弱.112.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112.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122.5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122.6 管理效率低.132.7 盈利点单一.132.8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143.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143.1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143.2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153.3 生物医药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153.4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153.5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163.6 生物医药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163.7 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173.8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183.9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183.10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194.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趋势.204.1 行业创新是大势所趋.204.2 集中化、智能化发展.204.3 宏观机制升级.204.4 服务模式多元化.214.5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214.6 社会化特征增强.214.7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214.8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224.9 呈现集群化分布.234.10 各信息化厂商推动“生物医药”建设.244.11 政府采购政策加码.244.12 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245.生物医药行业竞争分析.265.1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265.2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竞争强度分析.265.3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275.4 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286.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分析.286.1 中国生物医药技术投资趋势分析.286.2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资风险.296.3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资收益.301.生物医药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1.1 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分析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突破,全球生物医药发展也买上了另一个台阶。目前,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呈现集中化发展的显著趋势。少数发达国家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占有绝对比重。生物医药作为国家发展新经济的重要环节,在创新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医药行业一个持续发展的行业,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不断突破,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医药行业的发展加速前进,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不断迎来发展机遇。中国生物药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物药行业市场规模为2890亿元,预 计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200亿元;到2022年增长至4785亿元,2019年至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7.0%o1.2生物医药行业结构分析生物医药行业的行业机构主要由原料及服务生产商、产品及服务集成商、设计规划商、行业产品与服务代理、行业的产品与服务经销商与消费者等组成。原料及服务生产商,负责上游产品与服务,主要包括产品与服务的原厂商,包括各类原料厂商。产品及服务集成商,负责中间服务集成,主要为上游服务的再加工,上游服务的集成。令设计规划商,负责产品与服务设计,主要为整个业务环节提供设计与规划。行业产品与服务代理,负责行业代理,主要包括代理上游产业提供的服务、产品。今行业的产品与服务经销商与消费者,主要是行业经销商以及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1.3生物医药行业PEST分析政策因素:/中 央 印 发 的 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到2020年生物医药行业将增加3 0%,各地方出台了地方政策,提高行业渗透率。/2019年生物医药行业成为政策红利的市场,国务院政府报告指出生物医药行业将会有利于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经济因素:/生物医药行业持续需求火热,资本利好生物医药领域,行业发展长期向好。,下游行业交易规模增长,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新的发展动力。/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同比实际增长6.5%,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为生物医药行业市场需求提供经济基础。社会因素:/传统生物医药行业市场门槛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服务过程没有专业的监督等问题影响行业发展。互联网与生物医药的结合,缩减中间环节,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9 0后、00后等各类人群,逐步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的消费主力。技术因素:/科 技 赋 能 VR、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5 G 等逐步从一线城市过渡到2、3、4 线城市,实现生物医药行业科技体验的普及化。/生物医药行业引入ERP、OA、EAP等系统,优化信息化管理施工环节,提高了行业效率。1.4 生物医药行业特征分析通过对比生物医药属性和核心服务模式,可将中国整体生物医药行业分为五类。他们分别为创新型生物医药、创投型生物医药、媒体型生物医药、产业型生物医药和服务型生物医药。此外,由于生物医药行业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整体服务模式与运营模式并不完全成熟。也存在例如产业+娱乐、创投+游戏等复合型生物医药类型。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红利淡出行业舞台,生物医药服务类型回归商业本质。如何依托自身运营能力实现行业稳定发展,从而达到投资回报或商业落地的目的,成为行业核心探讨问题。在各类生物医药中,由于产业型生物医药多由企业主导,且与企业业务结合较为紧密。所以具有更高的商业落地可行性。成为行业核心探索方向之一。核心商业驱动1.5生物医药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国内外生物医药的目标客户都锁定在早期、特定行业、具有商业前景的企业,致力于为其提供成长初期缺乏的资源,以协助其实现商业价值快速增长。根据价值链管理理论,可将商业模式内涵拆分为价值定位、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价值传递等维度。尽管在这四个维度内国内外外生物医药存在普遍的核心诉求,但受限于体制、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差异,国内外产业生物医药的探索方向及落地形式有所不同。国外生物医药更注重创客文化及高技术投资回报,倾向于以获取企业股份或抛售在企业股票收获溢价作为主要的盈利方式,并形成持续自助经营能力,通过技术积累与项目展示收获口碑;国内生物医药紧密围绕政策导向和产业价值定位制定预期发展目标,通过打通产学研加速资源交换与聚焦,为企业获得收益,不断积累资源与品牌影响力形成雪球效应。国外生物医药 国内生物医药价值定聚焦于发掘早期初创型圣业并助力其成长,快速提并其商业价值位促进创客文化形成,获得高技术商业回报响应宏观及产业政策号召,吸引资源导入价值创 通过提供服务、资本增值、社会回报获得有形及无形价值造技术交易、股权价值回报为主 增值服务、资金补贴为主价值实寻找合理的商业逻辑与实现渠道,获得企业成长与收益获得的双赢现股份转让、IPO等获取收益 政府补贴、税收分成、培训价值传 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初创团队,扩散传播价值递 理念宣传、技术交流 政府站台、双创活动、人脉推广.2.生物医药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2.1 政策体系不健全国内生物医药的政策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执法监管体系仍很不完善,在体制、政策、法规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以生物医药行业为例,虽然任务目标定了,但是很多城市并没有出台相关措施。生物医药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行业制度等措施都未出台,产品和技术的操作准则也没有明确的指导。生物医药行业空有地方的区域标准,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性成为空谈。另外,有利于生物医药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基于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创新驱动不足,企业缺乏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2.2 基础工作薄弱生物医药标准不完善,行业相关技术积累和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相关体系建设滞后,管理、规范、产品、监测等能力亟待加强。目前而言,生物医药管理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2.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一些地方对生物医药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调结构、转方式重视不够,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物医药的关系,生物医药工作还存在思想认识不深入、政策措施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力、激励约束不强等问题。2.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颁布了有利于生物医药的资源环境税收政策和消费税的结构调整政策,但是由于这两种税收的作用对象狭窄,因而对生物医药主要服务和产品的生产及推广使用收效不大。可喜的是,企业所得税的两税合一,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解决了多年来我国内外资企业面临的两套税制问题。两套税制把大量的税收优惠给与了外资企业,而未能按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建立税收优惠。这种税制安排不仅造成了内外资企业的税负不公,而且对国家鼓励的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对行业的高效率利用都是极其不利的。此外,我国的进口税收政策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亟待解决。2.5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随着用户侧、产业服务侧需求与服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生物医药行业技术的大量投产使用,生物医药数据流和信息流的双向互动不断加强,对行业运行和管理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是需要重点研究由此带来的传统产品特性的改变,建立数学、物理模型,解决行业用户迫切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二是需要大力探索配套政策与商业运营模式,适应急速变幻的用户需求,丰富服务内涵,拓展生物医药行业服务领域和内容,促进生物医药行业服务效率的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2.6 管理效率低首先缺乏管理工具,流程还靠线下。生物医药行业相关企业的很多产业流程等都是线下通过表格来管理,各方需求都是通过电话进行沟通,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也会造成人工成本的浪费。缺 乏ERP、0 A等最基本的管理工具,直接导致运营成本高,效率低下。其次运营团队欠缺,管理经验不足。由于传统的生物医药行业的运营方,仍然是靠行业增量红利去盈利,比如一味的开拓增量市场等。对运营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运营团队欠缺。另外也不像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那样能吸引到优秀的运营人员,本身重资产轻运营的模式也决定了生物医药行业在互联网+时代走的很慢。最后资产认识不清,变动无迹可循。生物医药行业除了硬件设备、各种资产设备以外,企业、用户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数据,都是行业资产,这些资产的原始情况,变动情况,生命周期如果无记录的话,就会导致管理无迹可循。2.7 盈利点单一现有的生物医药行业盈利场景无外乎产品,服务增值费用,盈利点还是停留在行业本身层面,要想拓展新的盈利点,必须转变思路,打造更多新的场景。生物医药运营方需要突破“信息展示”思维,认识到生物医药本质上是行业数据宏观服务汇聚,围绕生物医药行业不同的人群进行打造,全面感知用户的需求,并 通 过PC,A P P,微信等不同的终端给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8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由于基础设施匮乏、技术缺陷且积累不足、产业制度不规范等历史原因,导致生物医药行业起步较晚。产品质量和服务不到位,行业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等。这导致了用户需求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行业亟需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优化基础资源配置,夯实产品技术更新迭代能力,解决用户迫切的需要和痛点。3.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稳定和城市安全等问题逐渐显现,生物医药技术是实现基础建设的关键技术。因此,随着社会经济及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医药技术的应用将是未来的一个新趋势。3.1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生物医药市场热度高涨,其应用场景得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革新。行业用户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极大丰富了生物医药的应用场景。一方面,生物医药的产业链中原料和供应商的进一步推动,有利于产业源端的重组升级,优化产业流程;另一方面生物医药技术的更新迭代,有利于产品的不断升级和质量改进,进一步满足用户的新需求,这些都有利于产业进一步发展。多方的推动使得生物医药应用得到爆发式发展。3.2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生物医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脚步的不断加快,对于生物医药技术的应用需求也将越来越大。3.3 生物医药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生物医药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经历了技术引进-专业市场导入-技术完善-技术应用-各行业领域使用等五个阶段。目前,国内的生物医药已经相对发展成熟,越来越多的被推广到各个领域,延伸出终端设备、特色服务、增值服务等多种产品及服务,产品系列达2 0多种类型,可以全面覆盖金融、交通、民生服务、社会福利保障、电子商务及安全等领域,生物医药的全面应用时代已经到来。3.4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政策是重要驱动因素,在统一化进程加快、精细化管理需求加持下,需求有望迎来快速释放;同时,互联网+生物医药、大数据与智能化应用均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创新业务愈加清晰;格局优化,系统复杂度大幅提升使得龙头优势更加明显,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优质公司强者愈强。随着行业边际的大幅改善,集中度不断提升,我们认为生物医药行业前景广阔。3.5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随着各行业各部门应用的深化,用户类别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日益丰富,“大而全”或“小而全”,囊括生物医药各管理模块的行业管理系统一统江山的格局终将被打破,专业化细分将是生物医药相关项目建设的大势所趋。在各个行业信息系统中将有更多的环节可以做成相对独立的系统并分割市场,交通信息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社交娱乐系统等也在不断发展、提升。软件开发商将可以凭借对某一细分专业的深入研究与优势,在市场取胜。3.6 生物医药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繁荣供给业态。继续支持生物医药产业与健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生物医药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这是目前社会资本较为关注的,生物医药产业与其他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目前的互联网+、直播+、移动+、电商+、5G+等等,都是生物医药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这是让生物医药产业真正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这几大产业融合发展,将产生无数的生物医药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开始真正落实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而之前,一直生物医药盈利模式单一,行业感到很迷茫,找不到发展的方向,虽然非常努力,但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让很多人一度失去了坚持下去的信心。而支持生物医药产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出台具体、有效的支持政策,将对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将让生物医药产业找到新的盈利点,建立新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3.7 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强化人才支撑,推进生物医药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职称评价、技能等级评价制度,拓展生物医药专业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推动各地保障和逐步提高生物医药从业人员薪酬待遇。不断壮大以专业人才、技术工作者、服务工作者的生物医药队伍,将会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人才已经成为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的难题,不仅需要完善院校的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生物医药专业,给生物医药专业人才正确的导向,还需要建立生物医药专业的职业类院校,培养专业的服务人才,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善的培养人才的教学和实践体系,需要积极引进国外成熟的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深入研究,并结合国情,建立一套适合国情,具有国际化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养课程和实践体系,目前中国生物医药技术联盟正在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等国洽谈,交流专业生物医药人才的培养体系方面的合作,并达成初步意向,引进国外的生物医药技术人才培养,是快速建立我国生物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途径。3.8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目前生物医药行业基本上被少数巨头所把持,巨头市场地位稳固,只要不犯错后来者基本上难以撼动其领先优势。各大服务商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积极合纵连横寻找盟友,整合各自服务与客户资源,优势互补。巨头通过抱团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实现共赢,用户从影响力、服务能力和可靠性角度也更愿意选择巨头联盟的产品,强者恒强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3.9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尚有上升空间。据调查,我国总体生物医药的产业发展与活力水平指标的平均得分率为3 9.1 7%,其中企业创新政策和信息化政策支撑水平两个二级指标的得分率分别为3 8.8 0%和3 2.4 0%;电商交易商贸总额占比达到了生物医药整体业务的一半以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活力,企业创新和企业信息化正式活力的源泉。而在企业创新方面,除生物医药企业自发性形成创新氛围,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外,还需相关部门加以鼓励和引导。3.1 0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生物医药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智慧与生态将成为新标准和新亮点。这种趋势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看,一是客户的要求,从业人员对生物医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服务要求越来越精细化;二是政府的管理目标,原来只是为企业做好行业铺垫就行了,现在不行了,除了高品质的基础设施载体,还需要对行业规范、行业前景、行业趋势等方面有明确的方向指导,管理要求在不断提高;三是投资人的期望值,低端技术的产品价值现在很难提高,所以很多企业都在进行腾笼换鸟,通过产业升级来提高品质,来提高价值。因此生物医药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突破行业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4.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趋势4.1 行业创新是大势所趋仿制药是指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尖端的技术,对国际或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且在较大的范围内应用于临床治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对明确,有比较成熟的合成方法、处方和制备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的药品进行引进或模仿、研制生产出新药品的过程。4.2 集中化、智能化发展未来核心发展地区,例如长、珠江地区因其具有较高的人才、科研等基础,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及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仍然也带动了生物医药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药品的研制技术性较高,结合人工智能,会使研发过程和效率都得到提高。数字化发展,会使较为分散的产业链之间的信息传递加强。4.3 宏观机制升级在发展布局上,要从偏重生物医药事业,转向偏向生物医药产业;在服务对像上,要从单纯服务用户、服务项目,向全社会全行业提供服务;在企业单位支持上上,要从偏重国企,向私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方向转变;在服务提供方面,要从政府引导,向企业自主创新转变。4.4 服务模式多元化我国的生物医药服务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在城市,生物医药公司一般不外乎行业巨头、上市公司、创业型科技公司、外包公司等几种,目前的生物医药服务模式只能说是处于一种初级发展阶段,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它的发展必将在服务功能与类型上进一步细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体系化。4.5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目前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处在新一轮价格战的前夜。在繁荣的生物医药领域,行业巨头已经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些都被初创企业、业内上市公司看在眼里,未来的他们必然会通过积极的降价策略,削弱对手的优势。4.6 社会化特征增强生物医药当下正在向社会化模式靠拢。通过应用发布的行业技术数据,不仅可以使用传统的电子邮件分享,而且能够满足社会化媒体的需求,如微信、QQ、钉钉、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提供的各种监测功能,可以实时收集和过滤数据,企业和客户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展开更便捷的沟通。4.7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信息化是生物医药行业建设的基础。信息化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人可能觉得信息化无非就是上个0 A,搞个ERP,后台统计几张报表,但其实这连信息化的门都没摸到。“数据结构化,流程标准化,业务在线化,沟通移动化”,让信息在各个组织和场景之间有序流动,并通过3D可视化建模让监测、查看、管理更直观更便捷,这才是信息化的终极目标。信息化的本质是数据的治理,也是打通各个系统的数据孤岛,结构化建模之后再进行展示。4.8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1)内生发展闭环,对外输出价值当生物医药行业的社区化运营属性越来越强,关联产业开始聚集时,就需要谋求内生发展,生物医药需要打造一个服务平台,对内是一个合作协同的生态闭环,对外有开放统一的接口和品牌输出,即能引导资源的有效流动,又能促进产业规模效应,聚集人才和知识,进而提升供应链效率。2)开放平台,共建生态生物医药行业服务平台方,不再是单向地控制和输出,而是要借助技术手段搭建基础在线平台,通过规则引导企业产出优质的内容和服务,激活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挖掘更多产业链上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配套服务并引导资源有效配置。这样的平台才能够进行思考和迭代进化。4.9呈现集群化分布目前各地都在推生物医药项目建设,类型也比较多。一般当地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会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智能化,如果没有基础比较好的项目基础,当地就会打造出新的生物医药项目。随着各地生物医药建设风生水起,中国生物医药建设已经在地域分布以及建设模式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在地域分布上,中国生物医药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且有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拓展的特征。有报告分析,从国家级生物医药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雄厚的工业园区作为基础,成为全国生物医药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生物医药建设;广大西部地区依据各自建设特色,也正加紧生物医药建设。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中西部地区生物医药建设或将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打造的生物医药水平参差不齐,有好有坏。总体来说,一般东部发达地区的生物医药相对来说会更加成熟一些。但目前中西部生物医药打造势头也十分强劲。4.1 0各信息化厂商推动 生物医药 建设厂商推动下生物医药建设的商业模式,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生物医药的规划设计中通常所设计的领域都比较少,定义也比较狭小的,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在生物医药的目标拆分与落地时,被落实为比较大概念的行业应用。推动这种商业模式建设的主要厂商有国外的厂商,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典型城市代表就是北上广。4.1 1政府采购政策加码为了缓解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紧张和产品服务质量的双重压力,根据中央精神,我国应该加快产品政府采购的步伐。一方面,政府采购要从已经得到认证的那些产品中,选择社会需求量大而且节能效益显著的产品,然后再逐步拓宽政府采购的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总结近年来政府采购产品的工作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的重点领域。4.1 2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通过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国家生物医药等技术行业战略目标的实施,这需要从当前经济发展的全局着眼,多方引导,突出重点,充分发挥企业所得税制度在促进生物医药方面的政策效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目前我国生物医药的总体要求和各企业生物医药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政策功能特征及其作用规律,实事求是的设计出既科学合理又简便易行的企业所得税生物医药优惠政策体系。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生物医药不仅是国际化的大趋势,也是基于中国国情的一个正确选择。生物医药是我国未来趋势之一,促进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安排,要逐步完善相应措施机制建立一个新兴生态。5.生物医药行业竞争分析目前,我国生物医药领域主要有独角兽为首的初创公司,上市公司和互联网巨头三个大阵营。三方阵营不断加码布局生物医药相关行业,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生物医药产品,涵盖了安防、金融、商业等各个行业应用领域。5.1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在不同应用领域,生物医药行业品牌的知名度不一样。按照生物医药技术的应用维度分析,可以分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其中政府部门一般希望生物医药技术应用在智能安防领域,应用场景复杂,对准确性的要求较高;个人消费者应用场景复杂性低,但对消费体验要求较高。按照生物医药技术的供给维度分析,生物医药技术能够提供的产品主要划分为工程项目、硬件及软件技术。5.2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竞争强度分析(1)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现有企业竞争情况目前,生物医药行业中企业数量不多,且各自应用于不同的细分领域,相互之间竞争压力较小。(2)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生物医药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线材、电脑配件、生物医药材料等,该类产品多为通用、标准化产品,供应商众多,竞争充分,因此,生物医药行业对上游议价能力较强。(3)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生物医药行业下游应用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机构,应用领域包括金融、安防、教育、交通、社交娱乐、社保等,由于下游用户数量多,生物医药行业对下游议价能力较强。(4)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5)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5.3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国内生物医药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面向B 端提供基于软件的解决方案,满足个性化需求。生物医药领域的大多数创业公司,早期都是从零开始接触产业,大多不能直接进入已然成熟的硬件市场,而只能作为增值服务提供方,在软件层面与硬件厂商进行合作。但随着生物医药技术得到突破,一批优秀创业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率先对商业模式进行探索,对新兴应用市场实现了初步开拓。其中,XXX公司、A A A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切入市场,通过融资获取资金,一举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独角兽。从业务领域看,独角兽主要集中于政务、民生、金融等大应用场景。不过,独角兽公司各有技术优势,因此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深度布局。XXX科技侧重在金融、安防、移动互联网和手机领域;A A A科技侧重在金融、安防、医疗和交通领域;B B B科技侧重在金融、安防、零售、出行等领域;C C C科技侧重在金融、安防、酒店,以及其他创新领域。5.4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Z Z Z企业拥有生物医药领域全产业链,产品和软硬件一体化结合解决方案更加贴近实际场景应用,从生物医药整体系统角度出发,在产品设计、产品迭代、产品应用上都进行了精细优化,具有准确率高和效率高等特点,解决了目前的生物医药技术准确率和稳定性差的缺陷,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Y Y Y企业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第二大厂商,生物医药技术打造了从精细化应用方案,大大提升生物医药产品的效果。此外,依托于公司在平台上深厚的软硬件研发能力,形成了一系列基于生物医药的智能化产品,包括前后端的生物医药结构化、立体化和市场化产品,在生物医药领域拥有全产业链布局。6.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分析6.1 中国生物医药技术投资趋势分析结合近几年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商业化进程及投资现状,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2019年生物医药技术的商业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而随着商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投资也将从目前的风投为主逐步向企业间的投资兼并过渡,尤其是对于一些希望快速切入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来说,通过并购方式切入具有快速布局的优点。同时,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商业化,行业领先企业的竞争地位将逐步得以巩固,对于一些创业型企业来说,向风投机构寻求融资的门槛也会随之提高。截 止2019年底,我国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共有7 2起投资事件,总投资额超过330亿人民币。其 中2019年的投资事件共计16起。按投资事项所处轮次来看,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技术投资事件中,处于天使轮、A轮以及D轮的事项相对较多,均 为3起;处 于C轮和C+轮的均为2次,处于其他轮次的均为1次。6.2 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资风险今服务更新速度慢生物医药服务更新速度不够,不能及时适应用户的需求。今服务体验有待提高生物医药服务体验不够,无法获得用户的青睐。今信息不对称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信息获取与共享服务不能满足生物医药信息化需求。令咨询与管理不够生物医药行业现有的咨询角度不能深入用户需求与痛点。6.3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资收益以生物医药的投资收益来看,目前国内的生物医药的开发在收益模式上主要有三种形式,即产品售卖、服务增值、产品和服务结合;对于大型公司则存在生物医药建设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以及生物医药建设与经营管理相分离的经营模式。生物医药除产品本身之外,管理和服务才是生物医药项目最大的赢利点。在生物医药管理方面,由于种种服务形势有别于其他资源,因此,生物医药服务费的收取标准采取相对高价位标准。其次,除了常规的服务,针对用户的需求,生物医药服务也包括了定制化服务等。综合分析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需求、现状、规模、挑战、竞争情况、政策环境、发展趋势、前景预测等行业调研。根据生物医药行业以往投资回报率,结合行业的近几年的复合增长率分析,未来几年的生物医药产业行业投资预期客观,预期将会达到1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