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辽宁卷)-化学(全解全析).pdf
2022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0 2【辽宁卷】化学全解全析1.【答案】B1234567891011BBACBDDADDD12131415BBDC【解析】A.铜文物表面生成CU2(O H)3 C 1,铜元素化合价从0 升高到+2价,则有元素化合价升降,该过程是氧化还原过程,A 错误:B.“司母戊鼎”的材料为青铜,和“天宫空间站”使用的钛合金材料均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 正确;C.碳纤维主要成分是碳单质,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C 错误;D.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是一次能源、电能不属于一次能源,是二次能源,D 错误;答案选B。2.【答案】B【解析】A.中子数是20的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质量数为3 7,原子符号为:;C 1,故 A 错误;B.氢化锂中氢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核外有1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B故、力,正确:C.一氧化碳和氮气的原子个数都为2、价电子数都为1 4,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氮气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则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碳氧三键,结构式为C=O,故 C 错误;D.氢硫酸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硫化氢和氢氧根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HS+H Q -H 3+OFT,故 D 错误;故选Bo3.【答案】A【解析】A.C O H f HCHO为氧化反应,碳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 A 错误;B.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可减少二氧化碳,有利于碳中和,制得的淀粉可用于食品,故 B 正确;C.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前的作用下生成乙醉,故 C 正确;D.根据淀粉分子式表示形式,每个葡萄糖单元中一般有三个羟基,还含有其他的含氧官能团,因此与丙三醇不互为同系物,故 D 正确;故选A。4.【答案】C【解析】pH=l 的溶液中H-浓度为。-lmol/L,100mL该溶液中含有H,的物质的量为O.Olmol,则一定不存在c o:;向溶液中通入CI2分液后最终得到紫黑色固体,则原溶液中含有I,Fe3+能够氧化,则一定不存在Fe3 254 g紫黑色固体为碘单质,物质的量为0.0 1 mol,原溶液中含有的物质的量为0.0 2mol;水层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固体,无论固体是氢氧化亚铁或氢氧化铁,灼烧得到的1.60 g固体为FeQ一 则溶1 6。液中一定存在Fe?+,Fe?+的物质的量为:-x 2=0.0 2mol,0.0 2mol Fez+带有正电荷为0.0 4 mol,160 g/mol0.0 hnolH+带有正电荷为O.OlmoL 0.0 2mol带有负电荷为0.0 2m ol,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其物质的量至少为0.0 3mol,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0 1 mol,再产生0.0 2mol C,所以AgCl的总质量至少为7.175g。A.根据分析,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3+,选项A错误;B.根据分析,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O;,一定含有。一,选项B错误;C.根据分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 e、C,选项C正确;D.根据分析,AgCl的总质量至少为7.175g,选项D错误;答案选C。5.【答案】B【解析】由图示可知,M极H 20 To2,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电极M为负极,电极N为正极,以此解题。A.由分析可知电极M为负极,电极N为正极,正极的电势高于负极,故A正确;B.2CO2+2H2O=2HCOOH+O2 AH0,正反应吸热,该装置把光能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故B错误;C.正极CO2得电子生成甲酸,电极反应式为CO2+2e-+2H+=HCOOH,故C正确;D.9.2gHCOOH的物质的量是0.2m ol,根据总反应方程式2co2+2H2O2HCOOH+O2,若制得9.2gHCOOH,整套装置吸收0.2mol二氧化碳、放出(M m ol氧气,所以整套装置质量增加8.8g-3.2g=5.6g,故D正确;故 选B。6.【答案】D【解析】A.图中读数为11.60 mL,且50 mL滴定管下方无刻度,则滴定管中剩余溶液大于(50-11.60)mL=38.4 0 mL,故A错误;B.小烧杯应与大烧杯口相平,防止热量散失,故B错误;C.Fe与电源负极相连,不能失去电子,应与电源正极相连制备,故C错误;D.氧气不与水反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测氧气的体积,故D正确;故答案为D。7.【答案】D【解析】A.由图i晶胞结构可知,T i位于顶点,Fe位于体心,因此每个晶胞中含有的T i原子个数=8x)=1,O含有的Fe原子个数=1,则钛铁合金的化学式为T iF e,故A正确;B.由图i可知,该晶体中每个Fe被8个T i所形成的立方体包围,每个T i亦被8个Fe所形成的立方体包围,即钛铁合金中每个T i周围距离最近且等距的Fe有8个,故B正确;C.根据A选项分析,每个晶胞中含有1个TiFe,一个晶胞的质量(4 8+56)10 4 .八 3 10 4=-晶胞的体积=(3x10-8)cm3=2.7x 10-23cm3,该晶体的密度=.义、1x 1(厂23AA,g/cm6g/cm3,故C正确;D.由图i i可知,T i位于晶胞的顶点和棱上,Fe位于晶胞内部,H位于体心和面上,因此每个晶胞中含有的T i原子个数=8x:+4 x 1=2,含有的Fe原子个数=2,含有的H原子个数=10 xg+l=6,Ti:Fe:H=2:2:6=l:l:3,则理论上形成的金属氢化物的化学式:TiFeH3,故D错误;答案选D。8.【答案】A【解析】X、Y、W位于不同周期,又因为X原子序数在五种元素中最小,则X为H,常温下X、Y-Y 1 一形成两种液体二元化合物,说明Y为O,W+X-Y-R-Y-X 中含有离子键,结合题意W应位于第II Y J三周期,则W为Na。又存在原子序数:3Y=Z+R,即24=Z+R,又因为Y为0,Z与Y位于同一周期,则Z为F,代入24=Z+R,R的原子序数为1 5,说明R为P。即X、Y、Z、W、R分别为H、0、F、Na、P,据此解答。A.电解NaF溶液,F-在水溶液中不放电,即不可能产生耳,A项错误;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离子半径应遵循“序小径大”,即简单离子半径:0 2-F N a+,B项正确;C.Na分别与H、0可形成NaH、Na?。和Na?。?,均存在离子键,C项正确;D.常温下水为液态,H F为气态,即简单氢化物的沸点:H20HF,D项正确;答案选A。9.【答案】D【解析】A.C12未干燥,a中有色布条会褪色,不能说明C L是否具有漂白性,A错误;B.HC1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且该装置中盐酸可能挥发,挥发的HC1也能够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HzSiCh沉淀,因此不能确定CCh是否能使NazSiCh溶液变浑浊,B错误;C.观察到的现象不足以说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若发生取代反应,每一步反应都会产生HC1,HC1极易溶于水,遇水蒸气会使量筒内出现白雾,测定反应后溶液p H比反应前的低,C错误;D.焦炉气主要成分为H2、CO、CH4等,它们燃烧都使火焰显蓝色,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10.【答案】D【解析】A.由结构简式可知,Z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和饱和氮原子,饱和碳原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饱和氮原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属于Z分子中所有原子不能共面,故A错误;B.由转化关系可知,X与SOCb发生取代反应生成Y和氯化氢,故B错误;C.由结构简式可知,Y分子的化学式为C6H3ONCI2,故C错误;D.由结构简式可知,X分子中含有的竣基能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故D正确;故选Do11.【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其他条件一致时,在浓硝酸浓度为12.2mol/L中,主要产物N O和N 02,随着硝酸浓度逐渐降低,产物NCh逐渐减少而N O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多,当浓度为9.75mol/L时,主要产物是NO,其次是NO2及少量的N 2O,当HN0 3的浓度降到4.0 2mol/L时,钱根离子成为主要产物,可见,凡有硝酸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比较复杂,往往同时生成多种还原产物,据此解答。A.由图可知,硝酸的浓度越小,氨气含量越高,这说明其还原产物氮的价态越低的成分越多,故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硝酸与铁反应往往同时生成多种还原产物,故B正确;C.当硝酸浓度为9.75mol LT时,还原产物有NO、NCh和N 2O,物质的量之比为其体积比=10:6:2=5:3:1,假设NO是5mol、NCh是3mol、N2O是Im o l,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26mo1,假设氧化产物是铁离子,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等,。/,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可 为10:y=1 5:1 3,故C正确;D.常温时,铁遇浓硝酸要发生钝化,铁能与大于12.2mol-LHNO3溶液反应,不能说明不存在“钝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D。12.【答案】B【解析】A.由图示可知,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l2。6,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正确;B.山梨醇中单键碳的连接方式类似烷烧,为锯齿形,六个碳原子不可能共线,B项错误;C.乙二醇和1,2-丙二醇均含伯醇,可氧化为醛,C项正确;D.葡萄糖异构为果糖时,有O-H的断裂和形成,D项正确;故答案为B。13.【答案】B【解析】A.二氧化氮会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二氧化氮排放会造成酸雨,故A正确;B.向原煤中添加石灰石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不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B错误;C.由图可知,上述循环中消耗大气中的臭氧和H C h,生成H O,所以大气中OH自由基的浓度升高,故C正确:D.由图可知,上述循环中消耗大气中的臭氧和H C h,所 以BrCl的排放会造成臭氧含量减小,故D正确;故选B。14.【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0 Imin,一氧化碳物质的量增加2mol,则反应速率 C)=三=加 面(5亩);Imin13min时,平衡不移动,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CO)=2V(C O 2),故A错误;B.该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发生变化,体积不变,则其密度为变量,当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M_状态;根据P=F知,体积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的质量增大,则平衡时气体的密度大于起始时气体的密度,则鲁1,故 B 错误;C.5min时再充入一定量的CO,C O 的物质的量瞬间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 O 的物质的量又逐渐减小,5min时 C02浓度不变,平衡逆向移动,CCh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则 b 表示n(CCh)的变化,c 或 d 表示n(CO)的变化,故 C 错误;D.由图可知,3min时升高温度,一氧化碳增多,说明反应是吸热反应,T i温度平衡,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2m ol,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7mol;平衡常数 2 1)=至&=J%=:,T2温度平衡,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4m。1,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6moLc(CO2)/mol 72L2(4mol y平衡常数K(T?)=三塔=a=9,则9 景=4.7,故 D 正确;答案选D。c(C(J2)onioi 32L15.【答案】CV(NaOH 溶液)V(NaOH 溶液)【解析】A.X 为第一反应终点,即一(H,A溶液)制 时 当V(H,A溶液)=2时为第二反应终点即Z点,Z 点时为Na2A溶液,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A 错误;B.X 点时所得为NaHA溶液,根据物料守恒得到c(Na+)=c(H?A)+c(HA-)+c(A ),但溶液总体积约40m L,若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C(H2A)+C(HA)+C(A2-)=0.05 mol-L-,B 错误;C.第二反应终点时,物料守恒得到c(Na+)=2c(H2A)+2c(HA-)+2c(A),按电荷守恒得c(H+)+c(Na*)=c(HA-)+2c(A2-)+c(0 H),则有C(H+)+2C(H2A)=C(OH)-c(HA),可得 c(H+)+c(H2A)c(0H-)-c(HA)C 正确:D.电离平衡常数 Ka 及盐类的水解常数Kh均受温度影响,反应过程中温度发生变化c(HA-)=c(A2-)时溶液温度已 2 5 9,故不能按c(HA-)=c(A)时的pH=9.7计算25时 H2A的电离常数K a?,也不能据此计算常温下Na2A的水解常数K i.D 错误;答案选C。16.(14 分)【答案】(l)PbSO(1 分)ZnS+4H+MnO2=Mn2+Zn2+S+2H2O(2 分)(2)3(1 分)(3)HA与水互不相溶,且ZnSO4在 HA中溶解程度比在水中更大(2 分)酸(1 分)将 CM+转化为Cu除 去(1 分)(5)xZn2+(x-y)HCO3+(x+y)NH,.H2O=Znx(OH)2y(CO,)(xy)J +(x+y)NH:+(x-y)H2O(2 分)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2 分)ZnJO H)4co3 (2 分)【解析】“浸出”时,将 ZnS转化为 ZnSO汨 S,将Fe?。、CuO、PbO?转化为Fe2(S O j、CuSO4,PbSC 等,滤 渣 I 的主要成分除过量MnOz外,还有S 和PbSO-MnO2氧化ZnS的离子方程式为ZnS+4H+MnO,=Mn2+Zn2 t+S+2H2Oo(2)“沉铁”时,Fe3+转化为Fe(0H)3沉淀,Fe计完全沉淀的e(OH)=3 moi.L =lx lO mol.L 1-故滴加氨水需要调节pH 最低为 3。(3)“萃取”过程中,ZnSO,转移到有机相中的原因是HA与水互不相溶,ZnSO”在HA中溶解程度比在水中更大。“反萃取”过程中平衡逆移,为了提高反萃取效率,反萃取剂应该呈酸性。(4广深度净化”中加Zn的目的是将CY+转化为Cu除去。(5)“沉锌 时,/,转 化 为 的 田 刀 仁。,),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xZn2+(x-y)HCO;+(x+y)NH3 H q=Z n,(O H)2,(CO3)(一/+(x +y)NH;+(x-y)H2。检验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溶液,未产生白色沉淀。由题意可知,碱式碳酸锌充分加热分解生成H?O为O.()4mol,CO?为().()2mol,故2y:(x-y)=4:l,x:y=3:2,故碱式碳酸锌的化学式为Zn3(OH)4 C 03。17.(14 分)【答案】(1)Cr2O+14H+6C1-2Cr3+3Cl2t+7H2O(2 分)(2)饱和食盐水(1 分)P2O5或无水氯 化 钙(1 分)(3)PCb+SO2+C12=PO C 13+SO C 12(2 分)(4)(球形)冷凝管(1 分)干燥S C h,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控制通入气体的速率(2 分)(5)蒸 储(1 分)(6)当最后一滴KSCN标准液滴入锥形瓶,溶液的颜色由浅黄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红色不褪去(2分)79.8%(2 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PC13、SO2、C12在 6065。(2 时反应制备P0C13和 S0C13的实验,根据资料卡片,本实验必须在无水条件下反应,所以装置A 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B 用 P2O5或无水CaCb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E 用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硫中的水蒸气,且 A 和 E 都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控制通入气体的流速,D 用无水CaCb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用 F 球形冷凝管进行冷凝回流,将 PCb充分反应,提高产率。(1)重格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和C Q 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14H+6cl=2Cr3+3CLT+7H2O;(2)A装置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B 装置用P2O5或无水CaCL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所以A、B 装置中的试剂分别是饱和食盐水、P2O5或无水C aC L,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P2O5或无水氯化钙;(3)由题意可知在装置C 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硫、氯气和三氯化磷反应生成POC13和 SO C b,方程式为:6065PCI3+SO2+CI2 POCh+SOCh;(4)球形冷凝管与直球形冷凝管最大区别是球形冷凝管接触面枳大,冷凝效果更好,能将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充分冷凝回流,增加产率,所以虚线框中用球形冷凝管;装置E 用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硫中的水蒸气,且控制产生气泡的速率控制反应速率,所以E 的作用是干燥SO 2,通过观察产生气泡速率控制通入气体的流速,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干燥SO 2,通过观察产生气泡速率控制通入气体的流速;根据资料卡片POC13和 SOCb的沸点不同,所以提纯POC13的操作是蒸储,故答案为:蒸懦(6)用 KSCN滴定过量的硝酸银,用 NH4Fe(SO4)2做指示齐IJ,当硝酸银反应完后,KSCN和 NH4Fe(SO4)2中的三价铁反应,溶液显血红色,故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当最后一滴KSCN标准液滴入锥形瓶,溶液由浅黄色变为血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故答案为:当最后一滴KSCN标准液滴入锥形瓶,溶液的颜色由浅黄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红色不褪去;根据条件可知:AgNCh的总物质的量为:O.4mol/LxO.025L=O.Olmol,KSCN的物质的量为0.1mol/Lx0.022L=0.0022mol,SCN-反应的 Ag+为 0.0022mol,CT反应的 Ag+为 0.01 mol-0.0022mol=0.0078 mol,C1-的物质的量是0.0078 mol,根据元素守恒则25ml中POCb物质的量是0.0078 molx 13=0.0026 mol,则4.000g样品中POCL物质的量是0.0026 molx 10=0.026 mol,POCL的质量分数为0.026molxl53.5g/mol-xl00%79.8%,故答案为:79.8%。18.(13 分)【答案】(1)+2 0 8.4 (2 分)V(1 分)(1 分)9.6 x 1 0 4 (2 分)n (1 分)由图可知,直线n斜率大,E a 小,催化效率高(2 分)(3)4 0%(2 分)X 1 0-4(2 分)8 1【解析】+2 H2(g)(1)由图可知,环己烷转化为1,3 环己二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 3 7.1 k J/m o l,1,3 环己二烯转化为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g)+H2(g)“2=2 8.7 k J/m o l,由盖斯定律可知,+可得环己烷转化为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 H2(g)/7=(+2 3 7.1 k J/m o l)+(2 8.7 k J/m o l)=+2 8 0.4 k J/m o L 故答案为:+2 8 0.4;(2)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乙醇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图可知,压强为外时乙醇的体积分数小于P2时,则 P 小于尸2;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乙醇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则温度较低的 a 点平衡常数大于b 点,故答案为:;;在 m催化剂作用下,由图中数据可得如下方程式:5 6.2 7.2x lO 3 E a+C,27.4-7.5 x 1 0 3E a+C ,解联立方程可得a=9.6 x l()4j/m o i;由图可知,直线n的斜率大于m,说明活化能瓦小于m,催化效率高于m,故答案为:9.6 X1 04;n;由图可知,直线n斜率大,及小,催化效率高;(3)设起始通入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物质的量都为2m。1、生成甲烷的物质的量为am o l,由题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2co(g)+2H 2 (g)C H4(g)+C O2(g)起(m o l)220 0变(m o l)2a2aa a平(m o l)2-2a2-2aa a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由三段式数据可得:5.0 x I O-4 x x 20 0)x x 20 0),解得4-2a 4-2a 1 6a=0.4,则 一 氧 化 碳 的 转 化 率 为 答?x l0 0%=40%,平衡时分压常数2m o l0 4 0 4(X 20 0)X(x 20 0)-好-y x io-4,故答案为:40%;X1 0-4。(X 20 0)2 X(X 20 0)2 8 1 8 13.2 3.21 9.(1 4 分)【答案】(1)A B (2分)(2)丙 烯(2分)取代反应(1 分)酯 基(1 分)(4)(H (H,C M N a O H N a O Z Y-C H;O H +C H3C OONa+NaC l+H2O (2 分)(5)9 (2 分)3 (2 分)(6)C H 2=C H C H 3 BMCCI,C H2B r C H B r C H3-C H2B r C H B r C H 2C lC H.OIII *(2 分)CH.OII【解析】由框图中G、F 反应生成N 的条件以及分子式可知,应为酯化反应,故N 中含有酯基,且(G):(F)=1 :3,1 m o l G与足量N a 反应产生的H2为 3 3.6 L+22.4L-m o lT=1.5 m o l,结合G的分子式可知G中含有3个羟基,VCH,O-C-CH.C IIO-C-C ILI XCll;o-C-C lCH,OHII *故 G为CHO H,对比N、G分子式可知F分子中含有2 个 C原子,故F为 C H 3 co OH,N 为ICI 1,011由 E(IIOOOH)逆推,由转化关系可知A中含有苯环与酯基,A与 C 1 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侧链上的取代反应生成B,B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与 D,D酸化得到F (乙酸),则 D为 C H 3 co ONa,则 C中含有7个 C原子,C发生连续氧化反应,酸化得到H OYCOOH,说明C中含有一C H 2 0 H 结构,故 C为H,H B 为A 为CH?C O O-4)-C Hr(l)A.对羟基苯甲酸含有羟基和竣基两种含氧官能团,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缩聚反应,A正确;B.对羟基苯甲酸含酚羟基,与 F eC b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正确;C.酚羟基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C错误;D.对羟基苯甲酸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错误;答案选AB;(2)H为CH2=CHCH3,化学名称为丙烯。CHtCCM 11;生成()0&C I是甲基氢原子被C1取代的反应,CH工a、中官能团是酯基;VC H,O-C-C H,(3)根据前面分析可知N的结构简式为 V ;C IIO-C-C H.I XCII,O-C-CH(4)I H U X)O中含酯基、C l,均能在碱溶液中水解,其产物为CH3coONa和0Ht 另外还有NaCl、H 2O,所以B生成C和D的化学方程式为I H(K)C11,C l+3NaOHn()II.Oll+CHjCOONa+NaCl+HzO;(5)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醛基,或为甲酸某酯;与FeCh溶液反应变色,则含酚羟基,故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可分为两组:1个一CHO、2个一0 H、苯环,共6种;1个一OOCH、1个一0 H、苯环,共3种;即共有9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种吸收峰,即有4种不同环境氢原子,有:C 11,011I 2(6)目标产物;H O 中有三个羟基,羟基可由卤原子碱性水解得到,因此CH2=CHCH3先发生取代反应CH,OH生成CH2=CHCH20,CH2=CHCH2C1再与溪单质加成生成CH2BrCHBrCH2。(注意通常采用澳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澳水,不可以用液浪),然后经碱性水解得到目标产物,即(11/)11I ZCH2=CHCH3 仝 CH2=CHCH2c产K或 浏 臂(化 碳 落 液 CHaBrCHBrCH2cl 浮耀?K)H.Cl I,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