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教导改革与发展对策.docx
电力教导改革与发展对策作者:许英才罗慰擎1 (略)2电力教育应当正视的三个不适应2.1电力教育的结构、功能同从业人员素质、结构比例不适应当 前,电力系统从业人员存在主要问题是:(1)人员过多和文化素质偏低。 根据五大网局和山东局1996年6月底统计,nl万在职职工中,初中 及以下文化程度职工为51.6万人,占46. 5%,这与电力工业设备、 技术、管理现代化要求极不适应,(2)工程技术及专业人员仅占全体 从业大员总数的10%左右,在总体上仍属短缺,特别对高层次、复合 型人才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3)从业人员没 有合理的年龄档次,到2000年,全电力直属系统退休人员将达15万 人左右,其中极大部分属专业技术人员。这就要求留在岗位上的人员 必须扎扎实实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路子以适应电力 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 2教育投人同电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适应目前电力教育的总 规模以及年招生能力(高校本专科每年可招1.2万人左右,中专、技 校每年可招1.5万人左右)和国家对电力人才需求总量基本能适应。 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但是,中国现在教育投人水平远不能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根据1993 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统计;1990年中国人均公共教育经费约合8美元, 而世界平均约为220美元,中国生均公共教育经费约48美元,而世 界生均为1230美元,可见差距相当大。2. 3传统的教学过程管理同教育的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 适应教学的实质是信息的传递。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教 材为信息载体的双边活动。一旦信息高速公路进人教学过程,必然要 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旧的课程编制、教材组织、教学方法和方 式以及教学管理体制根本性的变革。然而,长期以来存在的教育思想 保守,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手段落后的状况确实使培 养出的学生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上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电力生产规模扩大和科技进步的需要。3当前应采取的三个主要对策3.1深化电力教育结构改革首先,要通过电力教育的内部转化和 调整,形成有行业特色的教育结构。在人才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适 应的情况下,电力教育的结构改革,实际上是结构优化的过程。根据 电力行业“橄榄型”的人才需求,除办好少数培养研究型、开发型人 才的电力综合大学之外,其它的各级各类学校诸如普通本科高校、高 等专科学校、职工大学、中专、技校以及就业培训中心,都可纳人职 业教育的范畴。把教育结构改革与调整的重点放在构建以中等职业教 育为主,从初级到高级、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形式多样,能与其它 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电力职业教育体系上。由于科学技术的发 展,同一个职业岗位,要求的层次也会越来越高,由此引起职业教育 的高移现象。因此,根据李岚清副总理讲话精神,要适当发展高等职 业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主要通过部 分高等专科学校和职工大学改革办学模式、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 来实现。也可以利用少数重点中专、技校转制为高级职业学校和高级 技工学校来补充。但应看到,无论从电力工业的发展还是从电力职工 队伍结构优化来看,需求量最大的仍然是中等应用型人才,所以要继 续大力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初级职业教育主要由就业培训中心来承担。 其次,要通过合理归类,使电力职业教育在纵向上层次清晰,在横向 上多轨并行。高等职业教育要努力使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级职业学校在 总体培养目标、安排教学过程的基础以及设计课程体系的思路等方面, 逐步趋同化,目前各自保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培养人才的类别和学生 来源的渠道上。高工专侧重培养技术型、管理型专业的高级应用人才, 招收高中毕业生,修业3年;高职侧重培养工艺型、运作型的高级应 用人才,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经过实践锻炼,具有高中文化程 度的人员,修业2至3年,或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5年。中等职业 教育要大力推进电力中专和技工学校的同一化,创办一种既不同于现 有中专也不同于现有技校,而能兼备两者优势的新型电力职业技术学 校,即电力工业学校。在若干年的过渡阶段,电力中专、技校、工业 学校仍可多轨并行。3. 2积极组织和大力开展职工培训为了形成全方位的职工培训格局,要把加强培训机构建设同充分开发和利用电力教育资源结合起来。 除发挥现有成人教育基地的作用外,可通过调整职业教育结构,把部 分中专、技校改为培训中心,而且其它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职业学校 也要根据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工培训I。职工培训要本着学用一致、 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岗位培训作为重点,重视从业人员的 知识更新。培训层次应根据企业对不同岗位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要 求,灵活确定规格目标和培训期限,使初、中、高级培训协调合理地 发展。培训内容应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突出操作技能训练。除岗位培训外,还要结合“再就业工程”,积极 开展企业富余人员的转业、转岗培训。要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 立和完善职工培训制度、证书制度,逐步推行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 书并重制度。接受岗位培训的学生,经所在学校或培训机构考核合格, 发给统一印制的培训证书,作为学生从业的凭证。对经培训的毕业生, 要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进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发给职业 资格证书。3. 3深人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电力教育必须进一步 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克服学校教育不同程度存 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 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 整课程结构。加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重 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 生。高等教育要根据电力生产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搞好专业建设,拓 宽专业业务范围,增设电力工业急藉的新兴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以及 应用学科的专业,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电力企事业单 位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职业 教育在深化结构改革的同时,要全面、系统地进行教学改革,从电力 工业的实际出发,按照与电力生产岗位系列相适应的原则设置专业, 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课程开发,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加 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训练,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实用性 和灵活性。要积极学习和推广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努力探索 有中国特色的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要注意及时把先进、实用的科 学技术引人教学内容,积极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提高电力职业 教育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