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协2020年科普工作要点.docx
广东省科协2020年科普工作要点2020年全省科协科普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 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科普工作的总要求,在紧扣 全面建设小康、脱贫攻坚战和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 击战等重大事件中,持续组织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积极回 应人民群众对科普的重大关切,全面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 力,促进公民提高科学素质,推进全面完成“十三五”公民 科学素质建设目标任务,努力开创“十四五”科普工作新局 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科普的社会基础性作用1 .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普工作。认真贯彻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讲话和重 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工作要求,牢固 树立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第一位的思想,针对疫情 防控、复工复产复学等重大问题,主动担当作为,发挥整体 优势,采取线上线下、融媒体全方位的形式,持续开展正面 的健康科普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正确认识、科学防控疫情, 充分发挥科普在防控重大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2 .持续深入开展弘扬时代新风科普行动。深入贯彻落实 党的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扎实开展全 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和全国科 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广东科普嘉年华等一系列主题科普 活动,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弘 扬科学精神,普及绿色发展、安全生产、节约资源、保护环 境、卫生健康等科学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发展正能量,促 进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普及运用,在全社会推动形 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3 .探索建立长效科普工作机制。认真总结新冠肺炎疫情 应急科普工作经验,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人才、智力优势,加 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推动应急科普工作机制常态化 制度化,建立权威的科普公共发布平台,针对流行疾病、重 大自然灾害、重大社会事件,组织专家开发应急科普资源, 及时回应民众关切的热点问题,传播科学权威的信息,有针 对性进行科学辟谣,引导公众理性面对、沉着应对。二、全面履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牵头职责4 .召开全省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十 三五”全省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做法,交流经验,表彰先 进,对“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举办全 省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配合国家开展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 工作。5 .组织编制“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规划、计划或实施方案。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省的工作要求,结合实 际,组织调研、起草工作,及时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融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部门工作规划。加强与组 织、宣传、科技、教育、卫生健康、农村农业等纲要成员单 位的联系合作,健全发挥各级纲要实施工作机构的作用,完 善评估、考核、激励制度。加强科普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工作。6 .做好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审议的前期工作。 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2020年立法计划要求,组织开展广 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调研论证、征求意见等前期准备 工作。积极推动地方和部门建立完善科普工作政策措施。三、扎实开展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7 .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举办第35届广东省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江门)、第20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 竞赛、第8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和第8届广 东省青少年虚拟机器人竞赛,继续开展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 营广东营活动、广东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全省青少年科学调 查体验活动和院士专家科普报告校园行等活动。8 .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普行动。服务全面打赢脱贫攻坚 战,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上山下乡,主动对接党群服务中心 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促进科普资源下沉,组织实 施美丽乡村科学传播行动、科普助力经济振兴行动、新型农 民技能培训行动、农村科普信息化提能行动和农村科普能力 提升行动,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 人才技术支撑。9 .深入实施社区科普惠民系列行动。充分发挥各级科普 示范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能 力。健全社区科普服务体系,坚持群众性、社会化的工作方 式,广泛组织科普志愿者开展科技、卫生、环保、安全和法 律服务进街道、进楼宇、进家庭活动。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工 作,发挥社区科普书屋、科普活动室、创新创客体验馆、科 普画廊、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科普阵地的作用。10 .组织开展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宣传活动。 主动适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需求,开展科普宣讲进机 关活动。继续推进科技讲座、科普报告进党校、进干部培训 教程。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H.大力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数字 化技术及时、精准、快捷的作用,推动科学技术传播、普及 和推广创新融合发展。以点带面,继续抓好全省科普信息化 示范县、科普e站的示范建设,运用好“科普中国”资源, 不断扩充科普信息员队伍,打通科学传播最后“一公里”。 继续运营好“广东科普”平台,加大原创性、地方特色资源 的开发,推动地方优质科普资源在平台上共享。组织基层科 普行动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12 .充分发挥社会化科普平台作用。鼓励和支持粤港澳 大湾区科普联盟、健康科普联盟、科普新媒体联盟、科普教 育基地、科普小镇等社会化科普平台发挥作用,承接重大科 普任务,打造工作品牌,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提升社会化 服务水平。加强与部门、社会组织的合作,推动形成大联合、 大协作工作合力。13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科普人才选拔、培育 和发挥作用的机制,充分调动广东科学传播达人、科普讲师 团成员、老科学家报告团专家和科普志愿者的积极性,针对 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声,提供专业意见。举办全 省科普业务研修暨培训班,提升科普创作、活动组织与策划、 科普与新媒体传播和科普动员能力。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 机制,大力宣传表彰先进。14 .继续做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举办“第十四 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 “第五届广东省科普剧大赛”, 推动形成一批公众喜爱的基于网络传播的科普微信、微博、 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等数字化优质科普资源。组织开发 编印和配送一批科普挂图、海报、图书、宣传册等,提高科 普资源使用率和科普受众面。继续做好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 工作、“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和“科普大篷车”进校园、 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推动社会科普服务公平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