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工程经验研讨交流材料五篇.docx
-
资源ID:94326639
资源大小:25.8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工程经验研讨交流材料五篇.docx
2023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工程经验研讨交流材料五篇第1篇,共5篇2023年度关于开展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 治(千万工程)工程经验发言材料“千万工程”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五重启示今年是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 程”)20周年。20年来,以其为总牵引,浙江造就了万千 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逐渐探索出一条加强农 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给浙江带来巨大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什 么?对中国农村发展又有何种启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 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6月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围绕上述问题作出解析。“改变的是人居环境,更是营商环境”2003年,为改变农村地区遇到的环境、发展问题,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 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 康示范村。由此该省农村迎来一系列擅变。谈及“千万工程”给浙江农村发展乃至省域发展带来的 作用,黄祖辉表示,“千万工程是不断迭代升级的,既经 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的过程,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逢山开 路、遇水搭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 干,不搞“形象工程”,严防“新官不理旧账”,力戒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激发群众创新创造智慧,在聚共识、齐参与、同享 有”中推动惠民实践有力有为。高手在民间,力量在人民。 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 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51.2%一串串夺目的数字, 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无限力量。党的根基在 人民,脱离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广大党员 干部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尊重群众 主体地位,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变“要我干”为 “我要干”,不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 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 为工作优势,在同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中激荡出无往而 不胜的磅礴伟力。第5篇2023年专题学习学牙'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实施20周年研讨发言材料“干万工程”蕴含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同志们:“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探 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 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学习“千 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探寻和把握“千万工 程”实践中生成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2003年6月,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为重点,从 全省近4万个建制村中选择1万个左右进行全面整治,把 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08 年,这一工程扩展到所有村庄整治建设。2010年,浙江 绝大多数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基本完成全省村庄 整治任务。2011年,浙江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省生态 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省乡 村沿着“千村精品、万村美丽”主线持续深化,围绕科学规 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创建了一批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2021年以来,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 大背景下,浙江先后印发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 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 2025年)关于开展 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计划到2025年 建设1000个以上未来乡村。未来乡村建设以人本化、生 态化、数字化为导向,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 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致力于打造“千村向未来、万村 共奔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浙江乡村图景。20年来,浙江坚持以开展千万工程”为抓手,从环境 整治的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 化提升,再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转型升级,卓有成效 地推动“三农”发展和乡村建设。“千万工程”引领浙江山乡 巨变,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带动了乡村教育、医疗、 文化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且改善了乡村营商环境,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和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千万工程”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 面创新实践,其中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群众民生 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千万工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村进步,增进农民福 祉。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 元,连续38年领跑全国省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持续 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极大增强了广大农民的 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比如,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 过程中,我们看到农旅融合、民宿经济、生态工业等乡村 产业百花齐放,看到新社区、新农民、新风尚呈现出乡村 人文善治的生动局面。二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新发展理念的统领下, 浙江走出了一条迈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 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浙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两山”理念贯穿于“千万工程”的各项行动,把村庄整治与 发展绿色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等相结合, 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的互促共进。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 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 先安排,久久为功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 我们看到新时代的浙江农村,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千万工程”给农 民带来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以深化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攻坚要增强问题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实施“千万工 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 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调研,在充分掌 握省情农情进而分析问题症结基础上作出的决策。20年 来,浙江每年召开最高规格“千万工程”现场会,省市县党 政“一把手”悉数出席,每5年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或行动 计划,创新制度供给,稳定财政投入,持续加快推进力度, “千万工程”与时俱进,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比如,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安排进一步健全,农村基 本经营制度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促进了新型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是系统处理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 展。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千万工程”是统 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20年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 动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序向农村流动特别是配置到 乡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提高了农村集体经 济实力和基层治理能力。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 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1.9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45o在全面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和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中,未来乡村建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着力点已深入拓展到了 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风貌、基层治理等 各个领域。比如,探索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以数 字化改革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工程内涵,助力城乡 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把握运用科学理论赋能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千万工程”充 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 和实践伟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 实践载体。纵观“千万工程”20年来的成功实践和迭代升级路径,可以看到,“千万工程”,一方面,强调顶层设计,在充分 调查研究掌握地情农情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擘画各领域 各方面协同增效的实施蓝图;另一方面,特别强调因地制 宜和循序渐进,根据各地的禀赋能力和资源特色,充分利 用市场调节功能,发挥比较优势,统筹推进,但不搞整齐 划一。“千万工程”开创了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先河, 不仅形成了省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的经典案例,也为其他区域推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 提供了规律性认识和实践启示。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的重 大意义,有助于我们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 作的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转化为全 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资政建议。“千万工程”的实践也表明,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幅改善 人居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是可行的。从其规律性 认识来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整 治、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经济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些可操 作可复制的经验,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同。2018年9月, “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其经验和做法为其 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乡村治理和减贫事业, 提供了中国样本和中国智慧。又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共富型发展需求跃 升的过程。同时它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建设工程, 也是乡村的民心与民生工程、村庄的治理与发展工程、城 乡协调与融合的枢纽工程,对促进浙江发展的作用是全方 位的。”在其看来,20年来,“千万工程”在浙江产生了多个联 动与互动效应。“它首先改变的是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 境的改善与升级又带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 务的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广大村民对乡村人居环境设施管 护的积极性。其次,它改变的也是乡村的营商环境,使村 庄同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所在地,让美丽乡村转化为 美丽经济成为可能,促成乡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和城乡 融合发展。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对 乡村共富发展产生了显著效应。”坚持“农民需求”“实干精神”如今的浙江乡村,在诸多数据上让人眼前一亮。如浙 江已建成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创 成A级景区村11531个;实现5G网络、光纤资源实现 重点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建成20511家农村文化礼堂;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黄祖辉认为,“千万工程”能够为浙江农村带来巨大变 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体现了多个“坚持”。“首先,千万工程,坚持了农民需求、人民至上和实践 需求、创新发展,体现了真理力量、实践伟力,具有历史 性、开拓性和引领性。其次,千万工程坚持了党领导广 大农民以及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建设的方针。第三,千万工 程坚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 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此外,在“方法论”上,黄祖辉表示,“千万工程”在实 践中还坚持了上下结合、长短结合、软硬结合、里外结合、 多方联动、城乡互动、统筹推进的方式方法,进而使浙江乡村环境呈现了全域化、常态化、和美化的变化,整个浙江呈现城乡融合、各美其美的格局。五方面启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意。黄祖辉认为,“千万工程”对当下中国农村发展,尤其是对乡村 建设和环境治理方面有五点启示意义。一是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重视引入市场机制和社 会力量。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介入是乡村建设和环境治 理有效性、持续性的重要因素。二是既要力求有效供给,又要重视高效管护。乡村建 设需要增加投入,但同时对于具有公共性的乡村设施,有 效的营运管护尤为重要,它是乡村公共设施可持续利用的 重要保障。三是乡村建设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避免低效配置。 尤其要防止侵害农民权益、损害乡村生态环境的大拆大建, 同时也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忽视乡村环境优化,尤 其是忽视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的低效率乡村建设。孑是乡村建设既要重视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又要注重动态性、差异性和发展性。要从乡村发展的阶段性 和乡村区域的差异性出发,处理好乡村建设普惠性、基础 性和兜底性与乡村建设动态性、差异性和发展性的关系。五是乡村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治理既要运用刚性制度, 又要运用柔性制度。前者与法治有关,后者与村民自治和 德治有关,同时也可以引入市场制度,使公共品转化为市 场品,进而形成多种治理机制融合的治理体系。“从发展路径选择方面看,千万工程的实践与不断深 化,为我们提供了从乡村实际出发的三农更快更好发展 的路径选择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借鉴。第2篇2023年专题学习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 题学习发言材料我县组织部组织县村干部赴浙江省开展为期三天的赴 浙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先进经验、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考察培训,我有幸参与其中。一路 走来,浙江省的乡村精致大气,临安白沙村、临安指南村、 安吉余村、安吉鲁家村、桐庐荻浦村、淳安下姜村等村的 秀美和谐,现代化的城乡风貌、错落有致的特色村庄,整 洁清新的村容村貌,各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底蕴深厚的文 化内涵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参与考察的领导干部们 纷纷表示,“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建设的范本”可圈可点、可 看可学浙江的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这得益于 率先落地的千万工程浙江的先进做法和实践是推进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对于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普遍指导作用我们将学好学透、 用好用活浙江省在“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和 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和基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搞好 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建设本地的农村成为:宜居、宜 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有如下几点建议:一要全面对标浙江等地区经验做法; 二要积极落实镇村主体责任;三要充分发挥“有为和有效市场''的作用。关于学习浙江“千万工程”专题学习发言材料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对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 程)的经验启示。“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 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 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这一巨大工程的 成功实施,来自当时对浙江省情的深度调查和把握。当前, 全国各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 程”中读懂调查研究的“起承转合”,推动调查研究工作务实 功出实效。“起一心为民俯首调,调查之初当怀赤诚心。始终 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 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千万工程”实施之初,便着眼 于人民关心的生态环保、乡村治理等问题开展调研,深入 了解了群众所期所盼。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作为党员干 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问题为导向,扎实做好选题调 研,主动跳出“舒适圈”,走出“玻璃门”,直击基层一线, 想尽办法摸矛盾、问诉求、看症结,掌握“热气腾腾”的一 手材料。要集思广益,开好“头脑风暴”,瞄准“老大难”, 发现影响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题材,以责无旁贷的勇气, 做到哪壶不开提哪壶”,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承慎思明辨求实情,寻根溯源当切“真症结。涉浅 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 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 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作为党员干部, 要传承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锤炼真、深、细的硬本事, 摒弃“流水线”式“打卡”调研,多深入“边音角落”,搞“突然 袭击”。要多开“板凳会”,融入“群众课堂”,以真诚的态度 联系群众,紧紧关注群众的“眼色”“脸色”,抓住“民声脉搏”, 听懂“弦外之音”,做到心中有数,不想当然、拍脑袋,在 “细枝末节”下足察实情的真功夫。转按部就班谋事观,改革创新当出实举措”。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千万工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 的鲜明反差、推进落实带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根本上 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党员干 部,面对调研发现的具体问题,要善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立足实际顺藤摸瓜,牵出 内在矛盾的“核”,不能雾里看花,似是而非。要创新问题 解决思路,不搞表面文章,坚决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的落后文化,多想该不该,少看能不能,在把握事物发展 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变革、敢为人先。“合凤头豹尾常久功,解决问题当见“好效果。锲而 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浙江紧盯“千万 工程”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 性,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 施意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作为 党员干部,既要绘得好“工程图”,也要当得好“施工员”, 在群众面前,解决问题不能“留空间”“打太极”,揣着明白 装糊涂,要拿出鲜明的干事担当态度,以钉钉子精神抓好 工作落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问题解决的“后半篇 文章”上下足功夫,着力补短板、通梗阻,以“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的实干劲赢得群众的真心点赞。2023年开展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千万工程)工程经验的发言材料6月1日,第11期求是杂志刊登了中央有关部 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文章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 验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 走实。全面实施20年来,“千万工程”不仅赢得了民心, 也教育了干部,那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 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不以山海为 远,不为困难所阻,主动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实际行动 书写利国利民的精彩篇章。用好调查研究传家法宝,在“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中推动为民决策科学务实。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 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刚 到浙江工作的118天里,跑了 11个地市、25个县,一路 听、一路看、一路思考,充分掌握省情农情,最终拉开了“千万工程”的帷幕。当下,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 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调研中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 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中的 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把问题找准,把情况摸透, 确保提出的点子、方案、政策符合实际,确保做出的决策 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点难点热点,带着问题去调研、融入群众找答案,利用锚定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在“攻难关、克难题、解难局中推动利民蓝图见行见效。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 才能梦想成真。浙江坚持把“千万工程”作为“书记工程”, 不断丰富时代内涵,持续推动深化升级,20年的循序渐 进、久久为功,最终形成了“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 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这是对坚守者最 大的褒奖。蓝图变现实,狠抓落实是关键。广大党员干部 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发扬“钉钉子精神”,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