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
资源ID:94327429
资源大小:10.93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历史教案人教版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 的发展2、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 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 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离经叛道”的李贽:1、介绍李贽其人(学生介绍)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 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 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 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李贽的生活经历三步: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中年时的做官经历,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经历。 而前两点经历都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2、“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1)李贽代表作(启发学生认识):教材通过插图来提示李贽的代表作及书名由来。李贽著 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李贽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 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在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第 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 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 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 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 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同时他尖锐地 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工3、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二、三大进步思想家1、思想及作用。教师提示:出示表格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2、问题探究一:共同的生活背景:(1)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2)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3)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 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问题探究二: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 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 性。问题探究三: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 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本课测评1.列举明清思想家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综 合: 儒 家 思 想 的 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