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
资源ID:94329131
资源大小:40.9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文科学知识 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 今天,这一隔膜却日渐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 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 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库恩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指陈一代又一代的科 学研究经常受当时一些主题的约束。在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 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 受社会的制约。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 与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 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 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 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他认为,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就像是在茎处重叠的两片叶片,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 之根,二者之源。人文与科学之间又何尝不是人类心智中分离而又叠合的两个园地呢?(摘编自许倬云人文与科学之间)材料二: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 价值理性。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 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参考答案:1 . C 2. D 3. C 4. (1)举例论证:材料一为了说明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 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作者举出杨振宁引用诗句说明的内容;材料二为了说明科学家不 应是价值中立的,作者举出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的例子。(2)对比论证:材料一以半个世纪前的人文与科学的分化与今天两者的关系走近进行对比 论证了人文与科学的发展趋势;材料二以科技的局限与人文的优势进行对比,论证了人文的 被需要的迫切性。 5. (1)社会因素: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但是多元化的 社会又导致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相交融。(2)人为因素:科学家将科学与人文结合,将科学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相结合。(3)自身因素:科学与人文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可以互补,尤其是科学有赖 于人文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作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错误。由原文“中国古代优秀的 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 可知,原文说的是“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为未然状态。故选C。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科学这使得人类的价值理性变得较为脆弱”错误,强加逻辑。由原文“科学将继续长 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 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可知,“价值理性”的脆 弱与科学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故选D。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为了证明人文与科学距离逐步变近的观点”错误。结合“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 文化一书指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 的文化正H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可知,引文是为了说明科学与人文分 离的事实;Bf是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个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错误。结合“杨振宁先生在美 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可知,引文是为了说明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D?是为了说明科学家应该保持价值中立”错误。结合“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 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 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可知,引文是为了说明科学家不 应保持价值中立,应有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故选C。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论证方法的能力。举例论证:结合''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 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可知,材料一为了说明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作者举出杨振 宁引用诗句说明的内容;结合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 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 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可知,材料二为了说明科学家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作者 举出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的例子。对比论证:结合“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文 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 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日渐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 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可知,材料一以半个世纪前的人文与科学的分化与今天 两者的关系走近进行对比论证了人文与科学的发展趋势;结合“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 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 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 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 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 神指引”可知,材料二以科技的局限与人文的优势进行对比,论证了人文的被需要的迫切性。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社会因素:结合“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文 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 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日渐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 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 答案第2页,共II页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中的 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 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可 知,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但是多元化的社会又导致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相交 融。人为因素:结合“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 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 社会责任感出发的“可知,科学家将科学与人文结合,将科学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相结 合。自身因素:结合“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 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 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对人类的生 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可知,科学与人文分别发展着工具 理性和价值理性,可以互补,尤其是科学有赖于人文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6 . C 7. B 8.绘画美主要体现:意象的选择与色彩词的运用,如明净的空气、澄 静的日光、散发幽香的繁花、布满浓荫的山径,如黄麦、紫藤花、青草、蓝意象清新, 色彩明丽,层次感强;运用比拟手法,形象生动具有画面感,如:果由你采取,风摩拿颜 面并轻绕肩腰,林莺传话,泉水叮当作响.自然景物的人情化,主观感受的自然化,共同 构成了一个深邃幽远、欢快明朗的意境。音乐美主要体现: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如“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 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一句,前面两个短句构成对偶, 接一个长句悠闲舒缓,再用一个短句结束,干净利落。声韵和谐灵动,如“只要你一伸手 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原本当是“足够迷醉你的性灵”,可为了 押前面的“味ei”韵(古韵ei、ui同韵),特意做了一个倒装处理,读来朗朗上口,还因为倒 装给人一种细微的弹跳之感,真如同珠玉落盘之美妙。9.暂时远离尘俗和现代文明的喧嚣。不必在意尘俗之人的眼光,眼中只有美秀的风景。用一种闲适的、宽容的自由心 境,从容地感受大自然。独身闲逛,自由自在,“肉体与灵魂一致”地从容赏鉴。有一颗浑 朴天真的赤子之心。投入自然的怀抱,耳聪目明,性灵健全,与自然同节律。【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礼赞青春的美与自由”错。文章主要是赞美自然,写“物我一体”的无拘无束,没有“礼赞 青春的美与自由”。故选C。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8 .“文章通篇使用第二人称叙述“错。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描述, 两种叙事方式自由切换,便于直抒胸臆。故选B。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1)分析绘画美主要体现:根据“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 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 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纤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 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 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 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舞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 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 紫的藤花,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分析,意象的选择与色彩词的 运用,如明净的空气、澄净的日光、散发幽香的繁花、布满浓荫的山径,如黄麦、紫藤花、 青草、蓝天意象清新,色彩明丽,层次感强;根据“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 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 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 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擘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 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 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分析,运用比拟手法,形象生动具有画面感,如:果由 你采取,风摩挛颜面并轻绕肩腰,林莺传话,泉水叮当作响自然景物的人情化,主观感 受的自然化,共同构成了一个深邃幽远、欢快明朗的意境。(2)分析音乐美主要体现:根据“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 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市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是整句,形成整齐美;“近谷内不 答案第4页,共II页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分析,前面两个短句构成对偶,接一个长句悠闲舒缓,再用一个短句结束,干净利落。所以, 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 原本当是“足够迷醉你 的性灵”,可为了押前面的“味ei”韵(古韵ei、ui同韵),特意做了一个倒装处理,声韵和谐 灵动,读来朗朗上口,还因为倒装给人一种细微的弹跳之感,真如同珠玉落盘之美妙。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猎户;你再 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 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这样的 玩顶好是不要约伴,我竟想严格的取缔,只许你独身;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并且 你不但不须邀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概括:从作者出游放松领结、不带伴、 不带书等内容可看出,暂时远离尘俗和现代文明的喧嚣是读懂这部书的必要条件。根据“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 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做 客山中的妙处,犹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 满腮的苔薛;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猎户; 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 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 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 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概括:从有闲暇赏鉴、不纠结上山下山、不在意服 色与体态等内容可知,读懂这部书的必要条件用一种闲适的、宽容的自由心境,从容地去感 受并欣赏大自然的一切。根据“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 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 是怎样的”“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 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 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纤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 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 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 答案第5页,共II页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舞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 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概括:含有一颗浑朴天真 的赤子之心,保持耳聪目明,性灵健全,与自然同节律是读懂这部书的必要条件。10 . GKO 11. A 12. C 13. (1)齐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不离开眼的 人,如果不是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2)萧何临死的时候,推荐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应该这样。 14.没有 处理刁竖等三人,只说不可亲近。没有明确地推举贤者。没有重视桓公好声色的弱点。【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即使齐桓公侥幸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人,但是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列举 出来把它们除掉吗?“虽桓公幸而听仲”中,“桓公”是主语,“幸而听仲”“诛此三人是两个谓语,谓语之间要断开;“诛此三人”主语省略,“而”表转折,用于句首,“而”前断开;“其余者”作主语,“仲能悉数而去之耶”主谓短语作谓语,主语后断开。故在GKO处加句读。11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土人日残”错,土死日“不禄”。B.正确。C.正确。“管仲相桓公”是“辅佐、辅助”之意,"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是“表示偏指一方, 可译为我句意:D.正确。“且各疏其短”中“疏”是“列出”之意,“王怒而疏屈平”中“疏”是“疏远”之意。句意: 故选Ao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F是由于诸侯国的国君不贤明”错误,由“尚有老成人焉”可知,应是由于“尚且有阅历多办 事稳重的大臣在“。故选C。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而: 如果;“无以”,没有用来.,无法;“遂”,实现,满足。(2) “且”,将要;"自代。代替自己,宾语前置;“固”,本来。14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结合“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日'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 人情,不可近'而已”可知,没有处理刁竖等三人,只说不可亲近;没有明确地推举贤者。 结合“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可知,没有重视桓公好声 色的弱点。参考译文:管仲辅佐桓公,使桓公能够称霸诸侯,抵御夷、狄的侵扰,一直到他死,齐国都很富强, 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齐桓公在内乱中死去,五个儿子为王 位互相争斗,这场灾祸蔓延不断,齐国没有安宁的日子。功业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而是一定有它成功的缘由;祸乱的发生,不是发生 在发生之日,也一定有它发生的征兆。所以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 于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为什么呢? 竖刁、易牙、开方三人固然是扰乱国家的人,但重用他们的人却是齐桓公。那齐桓公是什么 样的人呢?回头看来,使齐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却是管仲。管仲病危的时候,齐桓公询问 丞相的人选,在这个时候,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贤能的人来作答,可是他在谈话中只是说道 “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的所作所为不合人情,不可以亲近他们”罢了。唉!管仲以为齐桓公果真能不用这三个人吗?齐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不离开 眼的人,如果不是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这三个人当初不被重用,只是由于有管 仲在。一旦没有管仲了,那么这三个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他临死时说的话,就 可以束缚住齐桓公的手脚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个人,而是怕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这三个 人只是普通人罢了。如果不是这样,天下还缺少跟这三个人一样的人吗?即使齐桓公侥幸听 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人,但是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列举出来把它们除掉吗?唉! 管仲真可以说是一个不知道根本的人啊。(假如他)趁着齐桓公的询问,推荐天下贤能的人 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即使死,齐国也不算是没有管仲,这三个人有什么可怕的?不说也是 可以的。五霸中没有哪一个能胜过齐桓公、晋文公。晋文公的才干,不如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 不如管仲。可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晋文公的余威,还能做诸侯的盟 主百余年之久。为什么呢?因为晋国的君主虽然不贤明,尚且有阅历多办事稳重的大臣在。 齐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他只依靠一个管仲,而管仲却死了。天下并非没有贤能的人,往往是有贤能的大臣,而没有圣明的君主。齐桓公在世时,说天下再没有像管仲那样的人才,我不相信。在管仲的书里,记载着他将死时,论及鲍叔牙、答案第7页,共II页宾胥无为人的话,并列举出他们各自的短处。这是由于他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以国家 重任。萧何临死的时候,推荐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应该这样。国家往往由于一 个人而兴盛,由于一个人而衰亡。贤能的人不对自己的死亡感到悲伤,而忧虑国家的衰败, 所以他们一定要再找到贤能的人,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凭什么可以死掉呢?15 . B 16.尾联的意思是:一向珍惜光阴的人,却连夜阑更尽、星沉月堕都没意识到。 侧面表现出弈棋的专注,弈棋的魅力让人忘记时间,达到了忘我境界;让人想象随着时 间的流逝,眼前的对弈场景还在继续,不知持续到何时,结局如何意境深远,让人回味 无穷。【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体现弈棋时的茫然无措”错误。以“蛛丝”游“碧落”,是说心思细腻,比喻弈棋人弹精竭虑, 专注面对棋局中复杂细微变化的状态。故选Bo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这首诗是以下围棋为题材,描摹下棋时心无旁鹫、全力争胜的忘我状态,表现与友人对弈之 趣。尾联“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谁说我们这些人爱惜时光?参星横斜月光西沉都不 曾知。以风趣之笔,侧面表现出弈棋的专注。此联以从容反问作结,表明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居 然因一心廛战,连夜阑更尽、星沉月堕也都忘却了。本联把前文的心思专一和意志坚韧两层内容完全包罗,情景相生,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弈场 景还在继续,使得眼前的对弈情境推向远处,意境深远。17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啸、渚、已往、谏。18 .与其说你是以诗推动诗歌革命,不如说你是以诗为炬火,引领时代前行的脚步19.运用比喻、比拟(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悲愤”比作“秋风”,把"思考毗作“流萤”,使用“堆 积、照亮”等词语进行比拟,突出了“我们”所受到的影响,表达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第 一、二人称交错使用。强调诗人和“我们”后辈的密切关系以及“我们”所受到的影响,表达富 答案第8页,共II页于变化,自由灵活。使用整句,结构整齐,表达凝练,突出了诗歌的感染力。【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第一处,“如果,不如”关联词搭配不当,应该是“与其,不如”; 第二处,“推动脚步”搭配不当,改为“引领.脚步”或去掉“的脚步”。1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从修辞看,“你的悲愤如秋风”“你的思考如夏日流萤”两处运用比喻修辞,本体是“悲愤”和"思 考”,喻体分别是“秋风”和“流萤”,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为 我们照亮迷人的风景”中“堆积”和“照亮”运用比拟修辞,把抽象的事物写得具体形象。从人称使用看,语句交错使用了“你的”“我们”这样的人称代词,造成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 变换,不同人称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灵活自如。从句式看,“你的悲愤如秋风”与“你的思考如夏日流萤”,“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与“不 时为我们照亮迷人的风景”两两句式大体一致,前后呼应,构成整句句式,语言整齐,有韵 律美。20 .【甲】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多如牛毛)【乙】恰如其分【丁】词不达意(言不尽意、言 不及义)21.大家对此议论纷纷(或:大家对此看法不一,有不同观点)以达到讨好的目的(来讨好对方)“文字讨好症”不是为了讨好22.后者更符合大众语言风格,“通货膨胀”是书面语,“讨好症”更口语化;后者表达的意义更明确,更直接,“讨好”突出 了这种表达现象的特点;后者更具有语言表现力,同为比喻,“讨好症”更生动形象;【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甲蔚然成风”,使用错误。蔚然成风:形容某种事物迅速发展盛行,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此处结合前文举例可知,强调的是这种“文字讨好症”的事例很多,故此处应用“不胜枚举(数 不胜数,多如牛毛):不胜枚举:不能逐个列举,形容数量或同类事例极多。数不胜数: 数也数不清,形容数量极多,难以统计。多如牛毛:多得像牛毛一样。比喻为数极多。【乙淋漓尽致。使用错误。淋漓尽致: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 此处语境强调的是某网站以“语言通货膨胀”来形容这一现象正合适,故此处应填“恰如其分工 恰如其分:恰好像它的分寸。指言行举措等符合恰当的限度。【丙】正确。咫尺天涯:虽然近在咫尺,却像远隔在天边一样。多形容彼此很难相见。符合 答案第9页,共II页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 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 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 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 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诚然,科技是 “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 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 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而现代 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 频袭来之际。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 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 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 经济伦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人文文化不可或缺,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 并称的“乐”。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但对于人类而言是绝对需要的。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 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 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证原 则的成功一例。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 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 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 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来人文与科学彼此疏远的状态如今被逐步改变,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入。B. “价值理性”属于人文文化的范畴,现代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往往都与它相关。C.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作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具有某些超越性的意义。 D.人文文化可以引领科学技术的正确走向,提供给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理性和审美情趣。【丁】“言不由衷”,使用错误。言不由衷: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指说的不是真心话。也指 迫于某种压力而说了违心的话。语境强调要准确表达才能避免引发矛盾,可用“词不达意(言 不尽意、言不及义)词不达意:言词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言不尽意:语言无法将思想 完全表达出来。也指自己的心里话没有全部讲出来。多用于书信结尾时的客套话。言不及义: 所说的话没有讲到正经的道理上。指说些不正经或无聊的话。有时也用作谦辞。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第空,根据该句后的冒号可知,补写句是总结后句内容;根据后句“有人认为'这是刚需', 有人认为被戳中了',还有人感觉'被冒犯到了"'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文字讨好症”引起人 们很多争议,故此处应填“大家对此议论纷纷(或:大家对此看法不一,有不同观点)”。 第空,根据后文所举事例及前文“所谓'文字讨好症',指的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 会习惯性地添加一些语气词或者特定符号对语言进行软萌化可知,对语言进行“软萌化” 的目的是讨好对方,故此处应填“以达到讨好的目的(来讨好对方):第空,根据后文的“而是”可知,该空应搭配关联词语“不是”,根据前句“为了弥补这一缺 失,可爱的语气词和表情包成为了传达我们情感的工具”和后句“为了避免歧义和误会”可知, 此处是说“文字讨好症”一开始是为了表达感情,避免歧义和误会,并不是讨好,故此处应填 “'文字讨好症不是为了讨好22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问题,分析原因的能力。根据“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习惯性地添加一些语气词或者特定符号对语言进行软萌 化',以达到讨好的目的”可知,“文字讨好症”更符合大众语言风格,更口语化,而“通货膨 胀''是书面语,不够通俗易懂。根据“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网络成为了人们社交的主要阵地之一”可知,文字是人们在网络 上的主要交流方式,所以“文字讨好症”更贴近网络语言环境,表达的意义更明确,更直接, “讨好”突出了这种表达现象的特点,“症”字也更符合网络受众的特点。这两种命名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可爱的语气词和表情包成为了传达我们情感的 工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而是为了避免歧义和误会。与其因词不达意引发矛盾,花更 多时间解释,不如多打几个字或加上各种辅助修饰,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实意思”可知,“文 字讨好症”更符合这种现象的特点,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23 .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例举了三位时代青年的人生选择,张敏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助力家乡建设;杜建伟接引 校企合作,助力人才培养;王晓菲响应时代召唤,潜心纺织一线。他们都抓住时代机遇,勇 担时代重任,寻找到最契合自己的成长之路,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材料启发我们,在这 个伟大的时代里,要做一个奋发有为的青年,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才有可能“在滚滚波 涛中绽放”。材料设置的写作情境是“中国奋斗号青春专列即将入站,生逢其时,你将去哪里,做什么”, 写作时应当回答以上问题,作为生逢其时的时代青年,要搭乘上“奋斗号”列车,做时代的奋 斗者,志存高远,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同时,把握时代机遇,选好适合自己的道路,脚踏实 地,勤练本领,在可为的时代奋发有为。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青春逢盛世,奋斗向未来。接下来从怎么 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生逢其时,意味着我们的理想要远大。我们要把理想同国家、民族 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二、生逢其时,意味着 我们要寻找到最契合自己的成长之路。时代的每一次迅猛发展中,往往都孕育着新机,我们 应了解自我,寻找到时代机遇中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有可能在滚滚波涛中绽放。三、生逢其 时,意味着我们的脚步要踏实。把奋斗作为青春最亮的底色,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以青春 之我、奋斗之我,书写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答卷。立意:1 .生逢伟大时代,当奋发有为。2 .生逢其时,不负时代不负己。3 .勇立潮头,答好人生答卷。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对科学至上的盲目崇拜在19世纪之前并不明显,直到19世纪以后才渐趋严重。 B.日益细密的现代社会分工造成了科学与人文的隔阂,我们需要积极地破除这种隔阂。 C.相比科学技术,仁爱、诚信等中国古代的人文传统能更好满足人类人文层面的需求。 D.科学在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前行势能,这使得人类的“价值理性”变得较为脆弱。3 .对材料中所引用的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斯诺两种文化的相关论述是为了证明人文与科学距离逐步变近的观点。B.杨振宁借用布莱克的诗句是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个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C.作者引用池田大作“科学之眼”的论述是为了说明人文思想及方法的必要性。D.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反对使用原子弹是为了说明科学家应该保持价值中立。4 .除了引用论证,两则材料还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5 .科学与人文时而对立,时而相融,你认为影响二者关系的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请 简要分析。二、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 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 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迭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 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 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掌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 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 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做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 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葬;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 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 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 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 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我竟想严格的取缔,只许你独身;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 叫你分心。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 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 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 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 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 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 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 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 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 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 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 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 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 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 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纤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 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 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 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 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并且你不但不须邀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 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 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 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葛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 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 陀山,莱因河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