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练习与指导.pdf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与指导(一)文言文:标画句读,读懂文言考点解读:中国古代文章中一般没有标点符号,或者说没有现代意义的标点符号,需要读者靠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依靠对其他同类文章的对比和对同一篇文章上下文的理解来断句。如果对文章的停顿节奏把握不好,就会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使文章产生歧义,影响整篇文章阅读。技巧点拨:1 .考题形式(1)文中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请 用“/”断句。(画两处)(2)用“/”标出下面句子最明显的两处语气停顿。(3)(选择题)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 .答题方法(1)通读全文,理解词义句义。(2)分析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按句子主要成分划分停顿。(3)遇到特殊的词语灵活处理,如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通常要有停顿,省略成分处一般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一般要停顿。(4)划分停顿时应抓住主要的停顿,可画可不画、停顿不明显的地方不要画。(5)最后将句子再读一遍,检查有没有将句子成分、固定词语打破,停顿是否能更清晰地体现句子意思,便于理解,即可判定划分正确与否。3 .答题举例(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主谓之间划分停顿)(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是主语,“独爱莲”是谓语,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至”与“寻”,两个动作行为)(4)盖/竹柏影也。(句首连词后停顿)(5)其一/犬坐于前。(歧义短语之间要停顿)例文引路: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稻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杭,米曰粳。粘者禾曰馀,米日糯。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最迟者后于清明。(选自 天工开物,有删节)【注释】秋:音j l n g。稼:音 31.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限两处)(2 分)不 可 为 酒 只 可 为 粥 者 又 一 种 性 也2.本文从种类、和播种时间四个方面来介绍稻。(2 分)3.稻系民生,“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毕生追求的梦想是“一稻济世,万 家 粮 足 请 根 据 所 给上联对出下联,表达对他的敬意。(1分)上联:禾下乘凉梦 下联: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陶潜之略传房玄龄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 著 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目:“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然酒肴而往潜亦无两辞恭。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气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 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口:“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选 自 晋书陶潜传)【注释】融然:和悦的样子。畜:通“蓄”。徽:系琴弦的绳子。1.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尝:(2)愠:(3)辍:(4)但:2.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例句:高卧北窗之下。答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请 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1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限三处)(2)其 亲 朋 好 事 或 载 酒 肴 而 往 潜 亦 无 所 辞 焉(限两处)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5.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6.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7 .积累链接:请默写出 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二)文言文:迁移思考,解释实词考点解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数量繁多,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做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还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技巧点拨:1 .考题形式(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选出下面各句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 一 项()(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4)在文中找出一组同义词,一组反义词。2 .答题方法(1)看到一个文言实词,先通读全文,理解这个实词在上下文的大意,再回忆以前学没学过这个词,如果学过,又有多个解释,可结合上下文选择其中最贴切的一个。(2)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可以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多个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哪个含义能够与上下文搭配和衔接。(3)一些古代语汇现在已经被替代,我们可把这些词语转换成现代语汇。(4)如果以上方法没奏效,还可以回忆包含这个实词的成语,推断其含义。(5)如果这个词语的意思古今有变化,要选择古义作为该词的解释。(6)注意词性活用的情况,如名词活用作动词,动词的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作状语等。3.答题举例(1)苔痕上阶绿(上:名词活用作动词,长到,蔓到。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绿)(2)率搴于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今异义,这里指妻子和儿女)(3)中 海 外 耳(通:贯通。直:笔直。)(4)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5)怀 民 本 本 暮(亦:也。未:没有。寝:睡觉。)例文引路: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管晏列传节选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久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 后 夫 自 抑 损 久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节 选 自 史记管晏列传)注释 御:赶车的人。大盖:车上的伞盖。驷马:四匹马。去:离开,引申为离婚。自下:指无骄傲之志,甘居人下。抑损:克制,谦逊。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晏子为齐相 为:(2)从门间而频其夫 窥:(3)夫问其改 故:(4)妾举以求去也 是: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2)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3.仆御是否接受了他妻子的劝诫?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资治通鉴两侧江左夷吾周 奔琅哪王睿,睿 以 为 军 谄 祭 酒。前崎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见容微弱,谓目:“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 目:“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新亭对泣诸名士相与登新亭游宴,周翻中坐叹目:,、“风 景 圣 券,、举目有狂过之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注释】周 (y i):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戮:通“投J”,并力,勉力。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见睿微弱,谓独曰 谓:因相视流涉 涕:王导愀然变售曰 色:众皆收泪谢之 谢: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A.何 陋 之 有(桃花源记)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C.往 送 之 门(富贵不能淫)D.康肃 笑 而 遣 之(卖油翁)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句子的意思。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4.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限三处)我 以 中 州 多 故 来 此 求 全 而 单 弱 如 此 将 和 以 济!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三)文言文:活学活用,辨析虚词考点解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们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正确解释虚词,是正确翻译文言文句进而正确理解文意的前提。八年级我们学到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虽、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技巧点拨:1.考题形式(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字与例句中 之 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2.答题方法(1)熟记常用虚词都有哪些意义和用法,在阅读的具体语境中连同上下文进行翻译,掌握句子意义。(2)在心中检索出该虚词的最佳解释。(3)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文从字顺的即为正确解释。3.答题举例(1)无丝竹之乱耳(之: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策之不以其道(以:按照)(3)中峨冠画多髯者为东坡(而: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罢了)例文引路: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小港渡者 清 调 容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及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1 注释 奚:书童。木简束书:旧时一部书包括多册,上下各放一块木简,再用带子捆扎。阖(h 6):关闭。仆:跌倒。牡下:城门锁上了。牡,钥匙。爽然:I.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小港到蛟川城的过程,下列选项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A.小书童背上捆扎着的书册跟随我前往蛟川城B.夕阳西下时,我们离目的地大约还有两里路C.渡者的一番话语激励着我们喜悦地快步前行D.书童摔倒、书册散落,我们赶到时城门已锁2 .“渡者熟视小奚”这句话蕴含了丰富信息,下列选项最不符合前后文逻辑的一项是()A.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怒气冲冲 B.渡者可能观察到书籍比较沉重C.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年纪较小 D.渡者善于观察并有丰富的经验3 .文章注释“爽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后悔的样子”,另一种是“豁然开朗的样子”。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根据全文内容阐述理由。4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徐行之B.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C.国问渡者D.而前门弓牡下矣徐以杓酌油沥之(欧 阳 修 卖油翁)我以日始出始去人近(两小儿辩日)罔不理势象形(魏 学 净 核舟记)转转不弓(河中石兽)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石奢与李离石奢者,楚昭王相也。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日:“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 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取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更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日:“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 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口:“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注释 行县:出行属县。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惠:恩惠。听:偏听,偏信。居官:担当的官职。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傅:推诿。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纵其余而还自系焉(纵:越过)B.不私其父,非孝子也(私:偏袒)C.迎听杀人,自拘当死(过:经过)D.蒋不受令(辞:言辞)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C.策 之 不?其 道(马说)D.不以疾也(三峡)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4.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四)文言文:分析技法,赏析文言考点解读: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文言作品,研究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鉴赏文言作品艺术美,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有效途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问接抒情、以小见大等。技巧点拨:1.考题形式(1)文中写某一内容有何作用?(2)文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3)文中起某一作用的句子是哪一句?(4)这篇文言文有怎样的特色?2 .答题方法(1)在默读、朗读的基础上注意理清人物关系,分清主次人物。然后,针对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适当的圈画,看文章是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明确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主旨句等。(3)研究故事情节的安排有何特别之处,看有没有伏笔、铺垫、扬抑、讽刺、夸张等手法的运用。(4)分析次要人物、环境描写对表现主要人物起着怎样的映衬作用。(5)揣摩词句,分析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写景方法、抒情方法等。3 .答题举例(1)爱莲说中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 有何作用?答:从正反两方面衬托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之清幽,烘托出作者陋室中生活之高雅的文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岳阳楼记中有哪几组对比?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将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两种“览物之情”作对比,将迁客骚人“悲”“喜”两种览物之情作对比,将作者眼中的洞庭湖全景与迁客骚人眼中的洞庭湖景象作对比,突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远大政治抱负。(4)马说一文运用了何种写作方法?请具体说明。答:托物寓意。用“千里马 比喻人才;用“食马者”比喻浅薄愚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用“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统治者。例文引路: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答谢中书书 钻御潭西小丘记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 谢 中书书 乙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钻姆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斐 然 相 累 而 下 者,若 牛 马 之 饮 于 溪;其 冲 然 角 列 而 上 者,若 熊 黑 之 登 于 山。(柳 宗 元 钻金母潭西小丘记)注释: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笥。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载(qi 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黑(p f):棕熊。1.解释加点词。(4分)(1)五色登辉()(2)四町俱备()(3)与其奇者()(4)寻山口酉北道二百步()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分)(2)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3分)3.回答问题。(6分)答谢中书书”这个字高度概括山川景色的特点,钻金母潭西小丘记“”这个词简洁概括石头的特点。(2分)两篇文章写景的时候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妙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韩休为相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始,嵩以休恬和,谓其易制,故引之。及与共事,休守正不阿,嵩渐恶之。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范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日:“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掺 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选 自 涉史随笔)注:直:严峻刚直。干:求取。允:与相当。掺(s h W n):拿。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以韩休为门下侍郎:()(2)上吸宫中宴乐:()(3)辄谓左右日:()(4)陛下弊瘦:()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貌虽瘦,天下必肥。(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3 .韩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简要概括。4 .文中写皇帝“默然不乐”,写左右言 陛下殊瘦”,对于刻画韩休有什么作用?(五)文言文:联系背景,拓展思考考点解读:,文言文因为年代久远而给我们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困难,这除了言语差异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即我们对文言文的时代背景及相关历史常识难以理解。这要求我们活用历史知识,进入文章产生的年代中去,使自己有身临其境之感,还应谈古论今,联系现实生活,联想到一些社会现象,把文言文中表达出的情感融会到自己的心境中,进而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实意义。技巧点拨:1.考题形式(1)这篇文言文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2)像文中主人公一样的历史名人还有很多,请举出一例。(3)读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发?(4)读这个文言故事,你想到了哪句格言警句?(5)由 这 个 文 言 故 事 演 变 出 的 成 语 是,现在比喻。2.答题方法(1)激情加读。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使自己融入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体验作品所饱含的感情和情境。(2)结合背景。运用积累的历史、文化、生活知识,从侧面解读文本。(3)情境感受。读写景的文言文,要把古代的“彼情彼景 变成眼前看得见、耳边听得到、心中想得透的生动情境;读叙事的文言文,要把人物神态、言语、行动,事情的情节变化活脱脱地展现在自己的脑海中,之后才能有感悟、体会与发现。(4)分析文章内容,理顺情节,品味文章中透露出的历史人文思想,关注自己的价值取向,联系社会生活中相同或相反的现象或事实,思考反映了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理、思想、品质。(5)由文本内容联想到一些名言警句、格言俗语、历史典故等。3.答题举例(1)读 了 爱莲说,你觉得作者身上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答:做官的人,要学习周敦颐清廉正直的美好品质;做人,要学习周敦颐自尊自信、通达明理、淡泊名利、坚守节操的高尚品质。(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幻想?答:他的这种幻想是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但这种幻想反映了人们追求和平、幸福和快乐的心声,反映了人民的愿望。(3)读 送东阳马生序,你想到了哪句格言警句?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例文引路: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乏,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至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乏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眸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节选自 孟子译注)(乙)高祖日:“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日:“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软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建百万乏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节 选 自 史记高祖本纪)注:子房:即张良,表字子房。馈饷:粮饷。1 .解释下列加点字。委而去之 亲戚蹴之 横国家 逢百万之军_ _ _ _ _ _ _ _ _2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 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 项 是()A.三里之城 B.夫环而攻之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连百万支军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列 侯 诸 将 无 敢 隐 朕 皆 言 其 情 吾 所 以 有 天 下 者 何?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5 .仔细阅读(甲)(乙)两文段完成下面填空。根 据(乙)文 我 们 可 以 概 括 出 刘 邦 战 胜 项 羽 的 原 因 是 能 同 部 属 分 享 利 益 和;我们也可以用(甲)文原句 ”这一重要论断揭示刘邦得天下和项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能力提升:阅 读 苏轼私识范仲淹一文,回答问题。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上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 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日:“童子何用知之?”轼日:”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日:“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日:“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选 自 范文正公文集叙)注释 庆历三年:公 元 1 0 4 2 年。宋仁宗年号。总角:指八岁到十四岁的少年。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嘉祐二年:公 元 1 0 5 7 年。嘉祐: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举进士:考中进士。殁:死。1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本乡先生:()(2)先生奇轼言:()(3)朝葬,而墓碑出:()(4)*非命也欤:()2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鲁人石守道作 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以尽告之B.既葬,画墓碑出加不一见其面C.吾得基为人而不一见基面D.土有自京师来者盖十有五年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2)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4.“私识”范仲淹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情怀?5.古人十分看重交友,认为“虽有兄弟,不如友生”。结合苏轼“私识”范仲淹,谈谈你的交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