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pdf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 .下列实验中,由实验现象不熊得到正确结论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向L Om o l L 的N a H C C h溶液中滴力口 2滴甲基橙溶液呈黄色N a H C C h溶液呈碱性B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酥溶液并加热加热后红色加深证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C将F e C h溶液加入M g(OH)2悬浊液中,振荡沉淀由白色变为红褐色F e(OH)3的溶解度小于M g(OH)2的溶解度D相同的铝片分别与同温同体积,且c(H+)=l m o l-L-的盐酸、硫酸反应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较快可能是c 对该反应起到促进作用A.AB.BC.CD.D2 .常温下,向某浓度的二元弱酸H 2 A溶液中逐滴加入N a OH溶液,pC与溶液p 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pC=-l g x,x表示溶液中溶质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0 I 2 3 4 5 6 PHA.pH=3 时,溶液中 c(H A )c(A2)=c(H2A)B.溶液中存在点d满足3 C(H2A)+C(H A-)+C(A2-)=2 c(N a+),该点位于b点右侧C.p H由0.8增大到5.3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D.常温下,溶液中c2(H A-)与c(H 2 A c(A与的比值为3.常 温 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pH=l 的溶液:F e2 M g 2+、SO:、N O3B.pH=1 2 的溶液:K+、N a+、N O;、C O;c.pH=2 的溶液:C h K+、s q;-、SO:D.水电离出的 c(H+)=1 0-i 2 m o i/L 的溶液:A l3 K Ch H C O34.常温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0.1 m o l-L T 的硫酸溶液中:K+、N a+、C、C I OB.中性溶液中:F e、N H;、SO:、N O;C.0.1 m o 卜 LT 的碳酸氢钠溶液中:N a*、N H:、A 1 O;、Br-D.澄清透明溶液中:cu2+so:、H,cr5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加热蒸干并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一定是纯净物的有向F e SO“溶液中通入过量C l?向N a H C O3 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N a2O2将等浓度的(N H4)2 SO,溶液与B a C l2溶液等体积混合向N a Si Oj 溶液中通入过量C O?向 N a i 与 N a B r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将等浓度的C H,C OON a 溶液与N a O H 溶液等体积混合A.4个 B.3个 C.2个 D.1 个6 .表中是几种弱酸在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CH3COOHH2CO3H2SH3PO41.8 x 1 0$K a l =4.5 x 1 0 Ka2=4.7 x l 0-=3 X 1 0 Ka2=7.1 x l 0-1 5Kai=7.5x l 0-3K a2=6.2 x l 0-8K a3=2.2 x l 0 3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B.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C.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c(CH 3 c oO)c(H)c(CH,CO O H)H D.常温下,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 a O H 溶液,电离平衡常数不变7 .下表是在相同温度下三种酸的一些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酸H XH YH Z浓度/(m ol-L1)0.1 2 0.2111试卷第2页,共 8页电离度0.250.20.10.30.5电离常数K)K2K3K4K5n由 次(弱电解质)提示:电离度:,工喘 疏 f a莉昂、在相同温度下,从 HX的数据可以说明: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小,电离度越n总(弱电解质)大,且 K|K2K3B.室温时,若在HZ溶液中加少量盐酸,则 空?的 值 不 变C.表格中三种浓度的HX溶液中,从左至右c(K)逐渐减小D.在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K5K4K38.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O.lm olL FeCh 溶液:Na,C IO、SO;、CO;B.O.lmolLJ NaOH 溶液:K,NO;、Br、SiOfC.O.lmol匚 Ba(OH)2溶液:A l、NH:、NO;、HCO,D.Qlrnol L-KI溶液:M g、NH;、MnO;、C f9.滴定分析法是一种精度很高的定量分析法。以酚酬为指示剂,用0.1500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某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酸式滴定管盛装待测液B.装液之前需润洗碱式滴定管C.指示剂多加不影响测定结果D.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10.25时,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9molL,下列说法正确地是A.该溶液一定呈酸溶液B.该溶液可能呈碱溶液C.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是 10-5mol.LD.该溶液与pH=5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肯定呈中性二、填空题1 1.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测定H2C2O4 XH2O中 x 值已知:M(H2C2O4)=90gmor1 称 取 1.260 g 纯草酸晶体,将草酸制成100.00 m L 水溶液为待测液;取 2 5.0 0 mL 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H 2 s o箱 用浓度为0.0 5 0 0 0 m ol L的 K M n CU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1)请 写 出 滴 定 中 发 生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2)某学生的滴定方式(夹持部分略去)如图,最 合 理 的 是(选 填 a、b).-二=_一-二一j2021一二二二ILh由图可知消耗K M n O4溶液体积为 m L o(4)滴 定 过 程 中 眼 睛 应 注 视,滴定终点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为(5)通过上述数据,求 得 x=。1 2.已知N aHS O,是一种酸式盐,试回答下列问题。(l)N aHS O4溶于水时的电离方程式为(2)0.5 m o l E 的 N aHS O.溶液中 c(H+)为(3)N aHS O,溶液与N 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0.8 m o l .L-N aHS O4溶液与().4 m o l.L Ba(O H)2 溶液等体积混合,发 生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若在混合溶液中继续滴加B a(O H%溶液,发 生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1 3 .国际化学年的中国宣传口号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学习化学应该明白“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请填空:(1)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原 因 是(用 离 子 方 程 式 表 示)。(2)常温下铁遇水不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二者能发生反应,书写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o(3)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Ch),用食醋能较好的清除,其 原 理 是(用 离 子 方程式表示)。(4)铝合金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如铝合金门窗、飞机外壳、航空航天等,且具有密度小、易加工、不易腐蚀等优点,A 1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一 o(5)设计实验检验实验室用K CICh和 M n Ch制取氧气后的产物中是否存在C。1 4 .铁及其化合物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铁件表面镀铜可有效防止铁被腐蚀,电镀时,以 Cu S O 4 溶液为电解液,铜作(填“阳”或“阴”)极,铜离子向 极移动,阴 极 的 电 极 反 应 式 为。试卷第4页,共 8页(2)下图中,为了减缓海水对铁闸门A 的腐蚀,材料B 可 以 选 择(填 字 母 序 号)。a.碳棒 b.锌板 c.铜板用电化学原理解释材料B 需定期拆换的原因:o 将 FeCh溶液滴加到Mg(OH)2悬浊液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该 变 化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15.常温下,有浓度均为O.lm olL-的下列4 种溶液:NaCN溶液、NaOH溶液、CH3coONa溶液、Na2CO3溶液。HCNH2CO3CH3COOHKa=4.9xl0 10Kal=4.5x10 7Ka2=4.7xl0Ka=1.7x10(1)这 4 种溶液的pH 由 大 到 小 的 顺 序 是(填 序 号)。(2)NaCN溶 液 呈 碱 性 的 原 因 是(用 离 子 方 程 式 说 明)。(3)若向等体积的和中分别滴加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则消耗盐酸的体积_ _ _ _(填或=)。(4)25时,将 mo卜 L-i的醋酸和O.lmoLLT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则。一(填“”、“”或=)0.1。(5)向 NaCN溶液中通入CO2,则 发 生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三、计算题16.某实验小组测定胆机晶体纯度的实验步骤如下:a.准确称取3.125 g 胆研晶体样品配成100 mL溶液;b.取 10.00 mL溶液于带塞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加入过量K I固体,发生反应:2CuSO“+4KI=2CuI J+I2+2K2SO4c.继续向上述混合物中,逐滴加入0.1000mol【T NazSOs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12.00mL Na2s2O3溶液(I2+2Na2s2。3=21+Na2S4O6)o求样品中胆研晶体的质量分数一(写出计算过程)17.高锦酸钾纯度的测定:称 取 1.0800g样品,溶解后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摇匀。取浓度为0.2000 m o lir的 H2c2O4标准溶液20.00 m L,加入稀硫酸酸化,用 KMnCM溶液平行滴定三次,平均消耗的体积为24.48 m L,该样 品 的 纯 度 为(列 出 计 算 式 即 可,已知2MnO;+5H2c2O4+6H*=2Mn2+10CO2T+8H2O)。1 8.已知:常 温 下,KspFe(0H)3=1.0 x10 38,KspAl(OH)3=1.0 x10-34(为计算方便已作近似处理。),本题中离子完全反应的标准:c(Fe3,)C(A2-)=C(H2A),故 A正确;B.溶液中存在点d满足3 c(H 2A)+c(H A-)+c(A,=2c(N a+),根据物料守恒,该点溶液为等浓度的N a?A、N a H A,C(H2A)c(H A-)c(H2A),所以pH由 0.8 增大到5.3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持续增大,故 C错误;K 10-0,8D.常温下,根据a 点,K,=1 0 ,根据b 点K g =I C T,溶液中c 2(H A-)与以比人屣底-)的 比 值 为=B=1产,凡2 I。故 D正确;选 C o3.B【解析】A.p H=l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 O;,有强氧化性,能与F e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A错误;B.p H=12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中,四种离子均可大量共存,B正确:C.p H=2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SQ:与氢离子会反应生成硫和亚硫酸而不共存,C错误;D.水电离出的c(H+)=10T 2m oi/L 的溶液,可以呈酸性,也可以呈碱性,酸性溶液中H C O;不能大量存在,碱性溶液中 A|3+、H C O;均不能大量存在,且 A P+和H C O:,会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B。4.D答案第1 页,共 9页【解析】A.0.1 m o卜 L 的硫酸溶液中:H*、C、C 1C T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 A不符合题意;B.中性溶液中:F e 3+、N H;、S O:、N O;,由于铁离子、镀根水解,因此溶液呈酸性,故 B不符合题意;C.0.1 m o卜 LT的碳酸氢钠溶液中:H C O;与A 1O;、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根,故 C不符合题意;D.澄清透明溶液中:C u 、S O:、H,C,都大量共存,故 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5.A【解析】F e S C U 溶液和过量C b 反应生成F e 2(S C U)3和 F e C b,F e 2(S C U)3蒸干灼烧得到F e2(S O4)3,F e C b 加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灼烧氢氧化铁得到氧化铁,则最终得到F e M S O S 和氧化铁的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N a 2O 2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N a O H,N a O H 再与N a H C C h反应,两者恰好反应生成Na 2 c o3 和水,加热蒸干、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只剩Na 2 c o3,若 N a O H 过量,加热蒸干、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剩Na 2 c。3 和 N a O H,故不符合题意;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H 4)2 S O 4溶液与B a C k溶液混合生成硫酸领和氯化钱,加热蒸干、灼烧,氯化镂分解,残留固体为硫酸钢,故符合题意;Na 2 S iO 3 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 O 2,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氢钠,加热蒸干、灼烧,硅酸灼烧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和水,碳酸氢钠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和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钠和二氧化碳,则剩余固体为硅酸钠,故符合题意;Na i与 Na B r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后,发生反应:2 Na B r+C 1 2=2 Na C l+B r2,2 Na I+C L=2 Na C l+L,溶液蒸干时,Bn易挥发,L易升华,最后剩余的固体是Na C l,故符合题意:将等浓度的C H 3 c oO N a 溶液与N a O H 溶液等体积混合,加热蒸干、灼烧,发生反应C H 3 c oO Na+Na O H =C H4 r+Na 2 c o3,最终剩余固体为碳酸钠,故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6.C【解析】A.由表格数据可知,碳酸的K i氢硫酸的K i,则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故 A正确B.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为主,则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故 B正确;c.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江黑缪黑 =,温 度 不 变,则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故 C错误;c(C H,C O O H)D.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则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 a O H 溶液,电离常数不变,故 D正确;故选:C o7.D【解析】A.在相同温度下,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但电离常数不变,所以K产K 2=K 3,A不正确;答案第2页,共 9页B-室温时 若在HZ溶液中加少量盐酸,则 HZ溶 液 中 刖)增大,HZ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g减小,所 以 鬻的值增大,B不正确;C.表格中三种浓度的HX溶液中,从左至右c(H X)逐渐增大,虽然电离度不断减小,但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不断增大,所以从左至右c(K)逐渐增大,C不正确;D.在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电离度越大,电离常数越大,电离度HX HYK4K3,D 正确;故选D。8.B【解析】A.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四种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共存,B正确;C.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双水解不能共存,氢氧化钢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C错误;D.碘离子被高锯酸根氧化,不能共存,D错误:故选B o9.C【解析】A.某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是待测液,因此用酸式滴定管盛装待测液,故 A正确;B.装标准液之前需润洗碱式滴定管,不润洗会导致结果偏高,故 B正确;C.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弱碱,会消耗一定的滴定剂,因此多加会影响测定结果,故 C 错误;D.开始时,酚酥加入到盐酸中,溶液为无色,当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故 D 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1 0.B【解析】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2 5,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 0-9 m ol/L l(y 7 m ol/L,说明该溶液中溶质抑制水电离,则溶质为酸或碱,据此分析解答。【解析】A.酸或碱溶液抑制水的电离则C(H+)1(T7 m oi 1-1,不一定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故 A 错误;B.碱溶液抑制水的电离则c(H+)1 0-7 m ol L r,故溶液可能呈碱溶液,故 B 正确;C.由水电离产生的c(O H )=c(H+)=1 0-9 m ol.L,故 C 错误;D.如果溶液为强酸溶液,c(H+)=1 0 4 m ol.L L 与 pH=5 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如果溶液为弱酸溶液,酸的浓度大于1 0-5 m o.L L 与 pH=5 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如果为碱性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碱性,故 D 错误。故答案选:B。1 1.5 H2C2 O 4+2 M n O4+6 H+=1 0 CO2T+2 M n2+8 H 2 O b 2 0.0 0 锥形瓶中颜色变化 溶液由无色变成紫红色,答案第3页,共 9页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2【解析】酸碱滴定常涉及计算,利用滴定反应的方程式进行计算是关键,很多学生无法正确书写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而导致出错。【解析】(1)H2c2。4溶液和酸性KMnCU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锌离子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H+5H2c2O4+MnO;=2Mn2+1OCO2T+8H2O;(2)高钵酸钾溶液呈酸性,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故答案为b;(3)仪器A 的名称是酸式滴定管;滴定管滴定前后读数为:0.80mL,20.80mL,消耗KMnO4溶液体积为20.80 mL-0.80mL=20.00 mL;(4)据酸性KMnCU溶液为紫红色,滴定终点时无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为滴定到终点故眼睛应注视溶液中颜色变化;(5)6H+5H2C2O4+2MnO4=2Mn2+10CO2T+8H2O5 2n=0.0025 0.02x0.05m(H2C204)=0.0025x90=0.225g;m(H2czOrxHzO)=1.26x=0315g;m(H2O)=0.315-0.225=0.09g;n(H2O)=mol=0.005mol18又因为 n(H2c2。4)=0.0025 mol 根据元素守恒即 n(H2c2 0 +0 )=0.0025mol;n(H2。尸0.0025x;联立得0.005=0.0025x,解得 x=2。12.NaHSO4=Na+H+SO;-0.5mol L H+HCO-=H2O+CO,T2H+SO j+Ba+2OH-=BaSO4 J+2H Q SOj-+Ba2+=BaSO4 4 (2)C N+H2O U H C N+OH-答案第5页,共 9页(3)(5)C N-+C O2+H2O=H C N+H C O ;【解析】(1)根据题目的电离平衡常数分析,平衡常数越大,弱酸的酸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弱,钠盐的碱性越弱。已知酸性C H 3 c o O H H 2 c o 3 H C N,则 4种溶液:N a C N 溶液、N a O H 溶液、C H 3 c o O N a 溶液、N a 2c 03 溶 液 的 碱 性 大 小 是 ,则这4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故答案是 ;(2)N a C N 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C N 发生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N-HzOUHCN+OH,故答案是C N +H 2 O UH C N+O H-;(3)等体积C H 3 c o O N a 溶液和N a 2c C h 溶液中分别滴加盐酸至溶液呈中性,由于同浓度下,C H 3 c o O N a 溶液的 p H 较小,则需要盐酸中和至中性的量较少,故答案是;(4)若 a=0.1 molLL等体积混合后,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溶液呈碱性,则可推知,将m o l L 的醋酸和0.1 m o L L,N a O 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 H=7,则醋酸的浓度a 大于O.l m o L L ,反应后剩余一些醋酸,使得醋酸和醋酸钠共存,溶液呈中性,故答案是;(5)由于碳酸的酸性比H C N强,但第二步电离出H C O;比 H C N弱,故向N a C N 溶液中通入C C h,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N-+CO2+H2O=HCN+H C O;故答案是 C N +CO2+H2O=HCN+H C O;16.9 6%(过程见详解)【解析】n(Af a2S2O3)=0.012L x 0.1/n o/L =0.0012mol,,国 幽 1 7 2 s o 二 2;一2$幻(的.卬 坳=mol,啊 S 印 00J2)=250g加lx 0.3 即o/=,w(胆研)=一 0-3 g-x l OO%=9 6%3.125 g x ;10故答案为:9 6%20.00 x 10 3LX0.2000m o l.x 2 x -x 15 8 g-m o l 117.-5 24.48mL-x l OO%1,08 00g 解析】根据信息反应式或得失电子守恒计算高镭酸钾产品纯度,注意配制溶液体积与取用量之间的转化问题。【解析】由离子反应方程式:2M n O,+5 H2c 2O4+6 H+=2M n 2+10CO2T+8 H2。可知,草酸中碳元素为+3价,氧化产物为C O 2,高钵酸钾被还原为+2 价锦离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知,5?(K M n O4)=2n(H2C2O4),/M(K M n O4)=20.00 x 10 3L x 0.2000m o l-L-1 x-x 1(X)m L x 15 8 g-m o r,w(K M n O4)=5 24.4 8 m L答案第6页,共 9页20.00 x l O3L 4x 0.2000m o l x L x-x x 15 8 g m o l C(N H3H,O)根据F e(OH)3的电离方程式,其溶度积常数表达式K%,F e(0H)3=c3(OH)xc(F e3+);1 nx 1 n -3 8(4)根据 K、M F e(0H)3 及离子完全反应时 c(F e3+)1.0 x 10 m o l-L p H=-l g。犷)=3;根据 KSA 1(0 H)3=161 0 3 4,此时溶液 c(A13+)=0/m o l/L,Ap+沉淀的 百 分 率=黑 吆#x l(X)%=5 0%。0.2mol/L19.(1)提高尿素的转化率(2)水浴加热用温度计监测水浴温度 A(3)铁、铜离子催化H2O2分解(4)加适量水溶解,恢 复 至 室 温 锥 形 瓶-5 2448mL-x 10 0%。1.08 00g18.Al3+3 N H3-H2O=Al(OH)3 1+3 N H;N H3 H2ON H:+0Hc(N H:)x c(0H上 !c3(OH)x c(F e3+)3 5 0%C(N H3.H2O)【解析】(1)铝离子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钱根离子;(2)氨水为弱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3)根据F e(0H)3 的电离方程式书写K 乎的形式;(4)根据K w 计算。【解析】(1)铝离子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镀根离子,氨水为弱电解质,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AP+3 N H3 H2O=Al(OH)3 1+3 N H:;(2)氨水为弱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 H3-H2O-三N H:+OH;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产c(N H;)x c(OH)(5)2:523 5 b ca【解析】利用过氧化氢与尿素通过氢键形成加合物,加入稍过量的过氧化氢,将尿素尽可能转化成加合物,提高尿素的转化率;故答案为提高尿素转化率;答案第7 页,共 9页控制温度在6(r c 左右所采用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过程中监测温度的方法为用温度计测定水浴温度;根据题意反应容器是便于结晶的陶瓷仪器,烧杯属于玻璃仪器,不属于陶瓷仪器,瓷制研钵用于固体研磨,不能用于结晶,川烟不利于蒸发结晶,蒸发皿常用于蒸发结晶,且蒸发皿为陶瓷仪器,选项A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水浴加热:温度计测定水浴温度;A;(3)铁、铜离子可以催化H2O2分解,导致产品稳定性及产率降低;故答案为铁、铜离子催化H2O2分解:(4)将产品称量后,放置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恢复至室温状态,然后将溶液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并摇匀;滴定过程中一般待测液盛放在锥形瓶中,标准液用滴定管盛装,因此吸取1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故答案为加水溶解,恢复至室温;锥形瓶:(5)利用高镒酸钾的强氧化性,将 H2O2氧化成氧气,利用得失电子数目守恒,n(KMnCU)x(72)=n(H2O2)x2xl,n(KMnO4):n(H2O22:5;根据信息建立关系式为2co(NH2WH2O25H2O22KMnCU样品的纯度为bmL x 10 3L/mL x cmol/L x-x I。.x 94g/mol,n n n,235bc 4右依金土 c .-235bc2 10mL xl00%=-%;故答案为 2:5;-%。-a aag20.(1)检查装置气密性(2)H2O2+CL=2C1-+O2+2H+(3)冰 空气流速过慢,C1O2不能被及时移走,浓度过高导致分解;空气流速过快,C1O2不能被充分吸收(4)减小装置内的压强,降低沸点 b(5)直形冷凝管【解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 中过氧化氢溶液与氯酸钠和稀硫酸混合溶液反应制备二氧化氯,装置B 为空载仪器,做安全瓶起防倒吸的作用,装置C 中二氧化氯气体在冰水浴中与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反应制备亚氯酸钠。(1)由分析可知I,实验中有二氧化氯气体的生成与消耗,为防止气体逸出发生意外事故,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2)由题意可知,氯离子做催化剂的第二步反应为过氧化氢与氯气反应生成氧气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Ch=2Cl+O2+2H+,故答案为:H2O2+C12=2C1+O2+2H+;答案第8 页,共 9 页(3)由分析可知,为防止温度过高导致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同时为能增大二氧化氯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降低次氯酸钠的溶解度便于析出,实验时应在冰水浴中反应制备二氧化氯;由题意可知,反应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二氧化氯气体赶到装置C中与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反应制备亚氯酸钠,同时起到稀释作用,防止二氧化氯浓度过大而分解,所以实验中空气流速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否则会造成亚氯酸钠的产率降低,故答案为:冰水浴;空气流速过慢,C 1 O 2 不能被及时移走,浓度过高导致分解;空气流速过快,C 1 0 2 不能被充分吸收;(4)由题意可知,实验室利用装置乙分离C装置中的亚氯酸钠时,应在Y处连接一个抽气泵,通过抽气减小装置内的压强,降低过氧化氢的沸点,防止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发生分解,无法冷凝收集得到过氧化氢;由题意可知,温度高于 6 0。2时,次氯酸钠会发生分解,所以水浴加热的温度应控制在5 5。(2,故选b,故答案为:减小装置内的压强,降低沸点;b;(5)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图乙中起冷却作用的仪器为直形冷凝管,故答案为:直形冷凝管;(6)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和题给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式:Na C 1 02 2 L 4 Na 2 s2。3,由滴定消耗V mL c mol/L 硫代硫酸钠c V x l O-5mol x-x 4 x 9 0.5 g/mol 1 8 1 c V 3小星,1 8 k V溶液可知,巾 g产品中亚氯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 _ _ _ _ _ _ _ _ _ _4 x 1 00%=%,故答案为:%。2 0/7 2 2 0mmg答案第9页,共 9页答案第10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