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最新江西婺源导游词(十篇).docx

    • 资源ID:94377775       资源大小:37.11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最新江西婺源导游词(十篇).docx

    2023年最新江西婺源导游词(十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经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经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须要留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须要留意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西婺源导游词篇一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现在由我来担当大家的向导,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名叫××,大家可以叫我小×。希望这次畅游揽胜,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妙的回忆!为了使大家对婺源有个大致的了解,我首先介绍一下婺源县的状况。 婺源的“婺”字运用的地方太少了,不好读,又不好写。在一段时间里,人们没有记住它。如今,旅游兴起,“婺源”光彩绚丽,在人们的生活里,它有着重要的位臵。 婺源,位于赣东北,与皖、浙两省交界的绿色明珠,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典型江南山区县。东临古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旅游胜地黄山。南接道教三清山。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16个乡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生态工业园区,总人口36万。 婺源是传统的绿茶产地,被称为“茶乡”。旅游兴起,因境内山川秀丽,生态环境美丽,文化底蕴深厚,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历史悠久,商州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 唐开元20xx年(740年)建县,原址是在清华镇,后迁至玄高镇,也是现在的紫阳镇。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这里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自古有“书乡”美誉。是中国着名哲学家,教化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近代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桑梓。 自宋至清,全县中进士有550余人,仕宦2665人,历代文人学士留下的着作3100部,其中有172部选入“四库全书”。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紫阳镇,是婺源县城的所在地。紫阳镇原名是玄高镇,它三面环水,一面依山,风景秀丽,又称为蚺城。紫阳,是南宋着名理学家,教化家朱熹的别名。朱熹的祖居就在县城的老街上,至今还留下有虹井传闻,据婺源县志记载:宋绍圣四年1097年朱熹的父亲朱松诞生的时候,井中气吐如虹,经日不绝,到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诞生的时候,一道紫气贯井而出,故而得名“虹井”,大家都觉得紫气东来是特别祥瑞的兆头,所以朱熹也将紫阳作为自己的别名,而且在朱熹死后的第九年也就是嘉定二年1209,皇帝赐朱熹的谥号为文公,嘉定五年12xx年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列为国学,咸淳五年1269年宋度宗下诏,赐朱熹故里婺源为“文公阙里”,所以朱熹虽然诞生在福建,但是朱熹始终将婺源做为自己的祖籍地,朱熹一生中两次专程回婺源祭扫祖墓。 我们车子行驶的这条路叫婺溪路,从今处去往屯溪,黄山非常便捷,才120公里。景婺黄高速马路通车后只有74公里。这里是婺源旅游集散中心,是婺源文化旅游标记性建筑,占地面积78.1亩,具有旅游信息,旅游交易,旅游宣扬,旅游询问和旅游产品形象展 大家看我们左手边的这栋徽派的仿古建筑就是我们婺源县博物馆,婺源县博物馆是国家重点博物馆,婺源博物馆创建于1953年,xx年向社会免费开放,婺源博物馆也被人们称为“中国县级第一馆”,它的馆藏文物的数量和宝贵。在中国的县级博物馆是数一数二的,它的馆藏各类文物达一万余件,等级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更不乏东汉陶权、明代鎏金百花金莲炬、钿翠象牙座屏、历代名家名人字画等诸多宝贵文物。xx年时任中共亲临婺源县博物馆视察,对馆内藏品赐予了高度的评价。 现在我们经过的这座学校是江西省婺源茶叶学校,创办于1939年,xx年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成立分院,是一所培育旅游和茶叶方面专业人才的技术学校,说到茶,我就给大家说说我们婺源的四大特产吧,婺源的四大特产是四种颜色:绿、红、黑、白。绿说的就是婺源绿茶了,婺源绿茶唐载入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以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优良品质,被美国茶叶全书赞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婺源的气候条件也是绿茶优异品质形成的先决条件,婺源地处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的特点,属于暖和潮湿气候区。为茶树供应了繁茂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茶树的生长和三大因素有亲密的关系。那就是“温度、水分和阳光”。1、温度:婺源的温度平均为1830摄氏度.而且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上升慢,晚上气温下降快。而这个特点非常利于茶树干物质积累。 2 、水分:婺源年降水量达1821毫米,特殊是46月份又是雨季,占了年降水量一半,这时也是采茶的季节。 3、阳光:茶树是耐阴作物,但阳光不足或者过于剧烈,都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发育,而降低品质。婺源的茶园达多分布在山谷之中,峡谷幽深,林木茂密,为茶树起了很好的遮阳作用。有效的减弱了太阳光直射的强度,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 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6.5万亩。经过多年的努力,xx年产茶16万担,综合了以上的种种,婺源的绿茶分为三大类。一、茗眉为代表的芽茶,二、内茶,是抄青茶,俗称毛茶, 三、精品眉茶。婺源是有机茶生产大县。在种植有机茶过程中,运用自然绿肥,采纳生物或物理的方法防治病害虫,以自然农耕为主,不允许运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和化学添加剂。在整个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削减对环境污染的同时,也要完整的保留了茶的芳香甘醇的特性。 红说的是婺源一种特别的鱼,叫中华荷包红鱼,因为它头小尾短,背高腹圆,形似荷包而得名,相传是明万历年间,沱川人户部右侍郎余懋学带回婺源的,红鱼肉质鲜美,养分丰富,是一道美味佳肴。 白指的是婺源江湾所产的江湾雪梨,因为果实皮白如雪得名,江湾盛产雪梨还和徽州的历史文化有关,古时的婺源人出外经商时,就种下一棵梨树,讨个“种梨得利”的好口彩。 说了三种特产或能吃或能喝,最终一种黑就不能吃喝了,它是一种石头,就是文房四宝中的砚台,中国四大名砚中的歙砚就出自于婺源,因为在唐代婺源归属于歙州管辖,从而县产的物产就以州的名字来命名的,歙砚石质细腻,产于婺源的龙尾山,也被称为龙尾砚。 江西婺源导游词篇二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闻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闻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备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 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如同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著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澄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宏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闻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巡游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阅读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然和安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自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旧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美丽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美丽,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 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如同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漂亮的田园风光巡游区,给人们一种回来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热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江西婺源导游词篇三 欢迎大家到江西来旅游!江西是个好地方,这里山青水秀、人美茶香。我们今日将去看看“中国最漂亮的乡村”-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在唐代开元20xx年设县(即公元740年)是一个有着壹仟贰佰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级行政区。因其“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全婺源县方园贰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现下辖十一个镇和十五个乡。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这里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婺源是现代中国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及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拥有“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这里是中国的茶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婺源县在唐朝到五代时期隶属江南道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朝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这里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当年商人们在外挣钱,回家投资兴学,冲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结,走出了一条“以商养儒”、“以儒扬商”、“儒商互补”的生财之路。当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在“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训示下,使婺源“-室之内,必有俊才”。在训示的影响下,婺源之人读书成风,并且久盛不衰。从读书好的氛围中走出了宋代文学家朱弁、南宋教化家理学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高校者胡适,现代教化家江谦、现代闻名医学家程门雪.。据史书上的记载: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级官吏的人多达2665人,出现过“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胜况。 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这足以说明当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筑遍布全县。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乡民故居,无奇不有。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数十栋连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铺成。石建筑以沱川、思口、江湾、流头、浙源、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的某些村庄更为集中,此外尚有廊桥、路亭、门楼、店面、戏台等。 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到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这里是“最终的香格里拉”。 婺源物产丰富,当地的绿茶“婺绿”,是明清时期的贡品;独特的荷包红鲤鱼是国宴上的珍品;龙尾砚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之一;被誉为“江南梨王”的是江湾雪梨。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现已开放了“一区四线”20个旅游景区,这里我们可以观赏到“京剧老祖宗”徽剧的韵味、粗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傩舞、这有纯洁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艺表演。 江西婺源导游词篇四 挚友们,大家好!今日我们要去哪里巡游呀?(婺源)对,那就是被誉为“中国最漂亮的乡村”的婺源。在那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蕰和美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善结合。在婺源传统文化与绿色生态得到最自然的融合。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婺源的概况。 婺源位于江西的东北部,地处于赣、皖、浙三省交界的地方。她就象镶嵌在黄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县面积为2947平方公里,包括11个镇和15个乡,有着32.56万人口,县城设在紫阳镇。 婺源的历史特别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三苗部族居住在这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吴国,秦始皇统一后,这里属鄣郡。最早建县是在唐开元20xx年(即公元740年),距今1200多年的历史了。婺源建县后,从唐代到五代隶属于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代属于徽州路,明清时期都隶属于徽州府,直到1934年9月属于安徽省管辖,此后一度划属为江西省。1947年8月又划为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划归为江西省。虽然隶属关系几经改变,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行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的王勃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赞誉南昌。其实,钟灵毓秀的婺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婺源历代文风兴盛,文人学士荟萃,名医能匠人才济济。南宋闻名的理学家、教化家朱熹,他的家乡就在这里,他用一生的耕耘求学为世人后代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南宋名医、文学家朱弁羁金20xx年,不辱使命;宋朝名医江哲多次受召进京,为皇帝治病;这里有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的汪鋐,明代的皖派篆刻家何震,为官清正的尚书余懋学、余懋衡,清代闻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创制天文钟中星仪的天文学家齐彦槐等。近代的名人也数不胜数,被誉为“中国人的光荣”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自行设计兴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闻名的教化家、佛学家江谦;现代医学家程门雪等等。据史书记载:从宋代至晚清,全县考取了进士550人,出任各级官吏者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今日的“一门四教授”“科学家三昆仲”也传为佳话。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传世著作有3100多部,其中就有172部共1487卷被选入四库全书,所以婺源又被誉为“书乡”就名副其实了。 各位挚友,今日的婺源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最漂亮的乡村呢?除了她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外,还主要得益于她那漂亮的自然环境。 婺源是一个多山的县,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县。属于中亚热带潮湿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7摄氏度。全县最高峰为北部的大鄣山,主峰擂鼓峰海拔1630米。古人称大鄣山是钟灵发脉之地,婺邑文运昌盛人才辈出与山脉龙胎毓秀钟灵有关。东北部的浙岭是春秋战国时期吴楚分源的分界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爱护意识,使得这里青山滴翠,溪流碧透。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1.5%,是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并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的称号。 婺源又素有“茶乡”之称,是全国绿茶重点产区和出口外销基地。“婺源绿茶”,在唐代的茶经中有记载,宋称“绝品”。明清时,曾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美国茶叶全书赞扬“婺绿”茶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大鄣山茶”为全国首家aa级绿色食品,并取得了多欧盟有机食品监督机构的认证。 婺源是江西省闻名的生态旅游区,也是国家旅游局批准建立的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示范区。婺源有些什么特产呢?她的四色特产是著名遐迩的。刚刚提到的绿茶便是四色中的“绿”色了,其余三色就是“红、黑、白”。红色是“水中珍宝”荷包红鲤鱼,肉嫩鲜美,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问我国时,都曾品尝过婺源荷包红鲤鱼。黑色便是中国四大明砚之一的龙尾砚,它有”声如铜、色为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点。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色就是江湾雪梨。每年六月成熟,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第甜,味道好极了。 婺源的风景名胜特殊多,古迹遗址随处可见。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一个颇出名气的巡游胜地,李白、苏东坡、黄庭坚、张大直、宗泽、岳飞等都曾游吟到此,并留下了不少的赞美诗文。这里有年头久、种类广、数量多的名木古树;有景色美丽候鸟迁徙的乐园鸳鸯湖;有以石雕、砖雕、木雕“三绝”见长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古朴壮丽的廊桥彩虹桥;有江南最大的宗祠俞氏宗祠;还有江主席的祖籍江湾。这里还曾是闪闪的红星、聊斋的外景拍摄地。 江西婺源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由婺源县城紫阳镇乘车前往第一个景点小桥流水人家李坑。车程也许十来分钟。现在我首先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洁的介绍。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木子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由一个叫李洞的人建村,距今有千年的历史。村子原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为什么叫理田呢?拒村子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尧帝为部落首领是任大理(掌管刑法的大官),所以以官职为姓。同时,因远祖唐末由北方迁到南方曾“占得从田之签”。李洞建村是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到了近代人们慢慢以李姓居住于小溪两岸。在婺源,溪流又被称为“坑”,便俗称为李坑。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李坑村的“水口”。婺源人把村口称为水口,缘由是这里的村里全是依山傍水而建,水从这里流出村子。古时候,水口往往成为一个村子庄的标记。村中有人出远门,家人必送到水口,千叮万嘱,挥泪洒别。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走着走着,一望见水口,便会激烈不已,格外亲切。 1、李翼高故居:这幢古名居建于清初,是一个名叫李翼高的木材商人的居所。因为有钱财,他着意配置了精致的三雕(砖雕、石雕和木雕)装饰房屋,让人感到步入房屋就象进入雕刻的艺术画廊。在房子翘角飞檐的门罩下,垂花柱式门枋上的砖雕非常精细,下枋上精雕细刻着古戏文图幅、人物图案各异,活灵活现;垂花柱下端雕琢着荷花,象征纯净和祥瑞,这边的莲蓬,则是期望多子多孙。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正门两边各有一个石墩。现在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两个石墩的作用是什么?那是主子的下马石。我们再来看看屋子里的构造。由于主子的富有,左右厢房的隔扇门窗上,木雕精致、完善。,充分体现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技艺。整幢宅子上、下两层,每层分为三部分:前面的这间称前堂,是小姐的房间。因为小姐是不能随意出闺房的,所以门窗上是镂空的雕刻图案,便利小姐从屋内往外看。正中间的这两间称正堂,是屋子的主子居住的。后面两间称后堂,那是儿子们的房间。当儿子长大成人后,娶妻生子就搬到正堂,父母则搬入后堂,所以后堂又称为高堂。 2、大夫第:这座“大夫第”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李文进的大夫官衔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清朝政府的正规军根本没有作战实力,完全靠曾国藩的湘军,国库又没有大量的钱财做军饷,当时的徽州同知激励商人捐钱作军饷,捐得多就封官,李文进的官衔就是那时侯捐来的。从这幢房子的门面上来看,沿袭了婺源古民居的建立特点。大门为石库门枋,水磨青砖门面,大门上方砌筑门罩。门罩上黛瓦铺盖,戗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能起美化的作用。飞檐下方,门枋上砖雕图案细腻精致,极富装饰趣味。石库门柱础上的石雕,是民间较为常见的“狮子滚绣球”图案,表达了主子期望生活充溢快乐的心态。我们再细致看看这石雕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横着雕刻的繁体“书”字,它代表了主任的心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屋子的上方有一个天井,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同时它还有一层含义,既是把人和天连接起来“天人合一“,也就是说不管任何生物都不能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存在。同时,在徽州人的眼里,水源就是财源,雨天,水不停地从天井向家里流,四水归堂,蕴涵着“财源滚滚而来”的意思。再看地上的下水道孔,也被凿成铜钱样式,古时候人们疏通下水道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大家可以猜猜看。是在下水道里养一只千年乌龟。乌龟在下水道里爬来爬去,下水道就恒久畅通无阻。这座大夫第取名“春蔼堂”,一则体现出家庭融乐的气氛,二则饱含长辈对子孙后代的关爱之情。屋内的木构件上,同样雕似着精致图案,这些木雕有文武百官、八仙过海、琴棋书画等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子对功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凭借自己的真凭实学考取功名的美妙心愿。 各位游客,房屋右侧的这间跨院当地称做“小姐绣楼”。看,楼上这座向河街挑出很多的亭阁式建筑,小巧玲珑、古朴高雅,原本用于观景,但传闻也是小姐抛绣球的地方。这里有一扇古代百叶窗,向上翻可以采光,向下翻小姐可以窥视楼底的过往人群。小姐抛绣球的故事,在小说和戏剧情节中常有记载,因为有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求婚者多,且又多有权贵,如何选择左右犯难,或者因小姐的择婚主见与父母看法不合,爱女或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绣球选女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小姐的绣球抛给谁,一般是有目标的,也就是小姐一般已经选定了一个意中人,而不是随随意便乱抛的 3、申明亭:各位游客,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刚刚经过的这个亭子,它是李坑村宗法制度的见证,取名“申明亭”,建于明朝末年。亭子的功能史书上记载得特别具体:假如村中有人为非作歹,就把他的恶行书写出 来,张贴在亭子中,以达到惩戒的效果。古时候村中的建设和管理主要是宗祠负责,因李坑过去的村规民约颇多,村民一般都能自觉遵守,但地方大,人口多,难免有争议,家庭有纠纷,遇到这种状况,宗祠就鸣锣在申明亭聚众,村人均可参与评议,对谁是谁非进行公断,排解纠纷,指责和惩办违反村规民约的人。 4、通济桥: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看看旁边的这两条溪流。这是李坑过去“十二景”之一的“两涧流清”。其中一条溪流前方有两个小石墩,这条就是公龙,石 墩为龙角。这边没有石墩的是母龙,两条龙在此桥处汇为一条溪流,构成“双龙戏珠”的美妙寓意。按古时候风水村中两水相激原来不利,但这里用通济桥锁住,用申明亭镇住,也就化解了。通济桥跨度约5米,始建的年头已难以查考,不过最终一次修理是在250年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拱桥。 5、铜绿坊:“铜绿坊”建于清代中叶,主子李聘如是在安徽芜湖经营铜绿生意起家的,因此村中人称他的故居为“铜绿坊”。铜绿坊仿官厅建筑风格,在大门后另外设置了一座仪门,当地称“中堂门”,平常中堂门关闭不开,常人一般从两侧出入,如有达官贵人光临,则打开中堂门迎接。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铜绿”。“铜绿”的化学名称叫“缄式碳酸铜”,是一种有毒的绿色晶体,可做杀虫剂。古代制取铜绿的方法很特殊,用糯米蒸成饭,裹在铜上,时间一长,饭霉烂,剥下来铜的表面上就生成铜绿,然后刮下来在加入一些其它的化学元素制成。 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着这座宅子的内部摆设,在婺源屋内的摆设是很有讲究的。我们看这中间是一个高高的马头座钟,左右两边,一边是花瓶,一边是镜子,它的寓意很深,即“左平右静,终身安静” 6、李书麟故居:这幢民居是“八字门”,独具匠心,并正对着一面照壁。照壁就是大门前这扇墙壁,又称为萧墙。,一般是建在院子里的。但在婺源,萧墙都建在门外,因为本地人以天为院子,以门前山水为院子,所以把萧墙建于大门口。萧墙的作用一般是辟邪、挡风及隔音,有的人家的照壁上书写着?福?字意味着“开门见福”。这幢民居建于清朝同治年间,门楼上的雕刻也很精细,进入房子内部后,大家可以发觉这个条案别出心裁,特殊长,有4米多长,这在婺源现有的古建筑中可算是罕见的,此外,这幢房子原有三十六个戗角,四个天井,从这一点就可看出房子主子的富有 7、鱼塘屋:这是一所不知名的书斋,村子里的人都叫它鱼塘屋。从风格看是明朝建立的,一是前堂的地面用方砖铺成,当地称?金砖铺地?,不象清朝一般用青石板铺地;二是采纳木柱础,不象后来的房屋一律采纳石础;三是隔扇很朴实,格心用横直棂子,没有雕似。连着它的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故居的后花园,园内有一个石砌的鱼池,用青石板将四周围住,绕池的小径以块石铺垫。池内的鱼就是婺源的四大特产之一的荷包红鲤鱼,池水与外面的溪流是相通的,活水。这边是花坛,花坛中的这棵紫薇树,相传是李知诚亲自栽种,算起来树龄已有800多年了,当年茂密是树干胸径有0、4米,经一次雷击后现虽只残存半边,但每年都回新枝萌发,红花满树。旁边那棵枯死的是桂花树,树干上长满灵芝,使人觉得这里充溢了灵气。 8、蕉泉: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的这眼泉水叫“蕉泉”。这眼泉水虽然流量不大,却一年四季不会干枯,泉水澄澈凉洌,甘醇可口。二十多年前有一次大旱,河水断流,蕉泉供应了全村人的用水,所以在李坑村人的眼里这是他们的救命泉。这眼泉水是从石缝中流出来的,在这有带还流传一个神化故事。传闻,李坑村曾有一个叫李祈福的人,此人是张天师的弟子,天性聪悟却心术不正。相传张天师养着几条小龙,李祈福趁他不留意静静地偷走了一条,回家养在墨盒里。张天师闻讯赶来索要,李祈福反问他龙是什么颜色,张天师说是黄色的,李祈福说:我这里有条黑龙,没有你的黄龙。张天师无奈,就把这条龙送给了他。龙养在墨盒里越来越大,终不是方法,李祈福就想为它找个好的生存之地。一日他来到这里见这石壁上有水渗出,便拔剑直插进去,忽然缝中流出澄澈泉水,他一兴奋一拳砸在水中,石壁上凹出一个洞,他趁机往地上一坐,坐出一个大陷坑,水不断流入坑中,形成这个水池。李祈福把龙养在池中,张大以后不断兴风作浪,腾云是尾巴一扫把旁边的这些房子的马头墙全铲平了。大家看,这一带房子都没有马头墙。李祈福听到村民怨声连连,于是把龙带走了,最终把它放入浙江开化的一条江中,至今这条江仍叫乌龙江,而蕉泉也因为曾养过龙,成为古时候人们求雨必拜的地方。 江西婺源导游词篇六 挚友们,大家好!今日我们要去哪里巡游呀?(婺源)对,那就是被誉为“中国最漂亮的乡村”的婺源。在那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蕰和美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善结合。在婺源传统文化与绿色生态得到最自然的融合。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婺源的概况。 婺源位于江西的东北部,地处于赣、皖、浙三省交界的地方。她就象镶嵌在黄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县面积为2947平方公里,包括11个镇和15个乡,有着32.56万人口,县城设在紫阳镇。 婺源的历史特别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三苗部族居住在这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吴国,秦始皇统一后,这里属鄣郡。最早建县是在唐开元20xx年(即公元740年),距今1200多年的历史了。婺源建县后,从唐代到五代隶属于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代属于徽州路,明清时期都隶属于徽州府,直到1934年9月属于安徽省管辖,此后一度划属为江西省。1947年8月又划为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划归为江西省。虽然隶属关系几经改变,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行分割的一部分。 唐代的王勃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赞誉南昌。其实,钟灵毓秀的婺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婺源历代文风兴盛,文人学士荟萃,名医能匠人才济济。南宋闻名的理学家、教化家朱熹,他的家乡就在这里,他用一生的耕耘求学为世人后代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南宋名医、文学家朱弁羁金20xx年,不辱使命;宋朝名医江哲多次受召进京,为皇帝治病;这里有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的汪鋐,明代的皖派篆刻家何震,为官清正的尚书余懋学、余懋衡,清代闻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创制天文钟中星仪的天文学家齐彦槐等。近代的名人也数不胜数,被誉为“中国人的光荣”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自行设计兴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闻名的教化家、佛学家江谦;现代医学家程门雪等等。据史书记载:从宋代至晚清,全县考取了进士550人,出任各级官吏者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今日的“一门四教授”“科学家三昆仲”也传为佳话。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传世著作有3100多部,其中就有172部共1487卷被选入四库全书,所以婺源又被誉为“书乡”就名副其实了。 各位挚友,今日的婺源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最漂亮的乡村呢?除了她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外,还主要得益于她那漂亮的自然环境。 婺源是一个多山的县,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县。属于中亚热带潮湿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7摄氏度。全县最高峰为北部的大鄣山,主峰擂鼓峰海拔1630米。古人称大鄣山是钟灵发脉之地,婺邑文运昌盛人才辈出与山脉龙胎毓秀钟灵有关。东北部的浙岭是春秋战国时期吴楚分源的分界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爱护意识,使得这里青山滴翠,溪流碧透。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1.5%,是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并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的称号。 婺源又素有“茶乡”之称,是全国绿茶重点产区和出口外销基地。“婺源绿茶”,在唐代的茶经中有记载,宋称“绝品”。明清时,曾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美国茶叶全书赞扬“婺绿”茶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大鄣山茶”为全国首家aa级绿色食品,并取得了多欧盟有机食品监督机构的认证。 婺源是江西省闻名的生态旅游区,也是国家旅游局批准建立的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示范区。婺源有些什么特产呢?她的四色特产是著名遐迩的。刚刚提到的绿茶便是四色中的“绿”色了,其余三色就是“红、黑、白”。红色是“水中珍宝”荷包红鲤鱼,肉嫩鲜美,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问我国时,都曾品尝过婺源荷包红鲤鱼。黑色便是中国四大明砚之一的龙尾砚,它有”声如铜、色为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点。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色就是江湾雪梨。每年六月成熟,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第甜,味道好极了。 婺源的风景名胜特殊多,古迹遗址随处可见。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一个颇出名气的巡游胜地,李白、苏东坡、黄庭坚、张大直、宗泽、岳飞等都曾游吟到此,并留下了不少的赞美诗文。这里有年头久、种类广、数量多的名木古树;有景色美丽候鸟迁徙的乐园鸳鸯湖;有以石雕、砖雕、木雕“三绝”见长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古朴壮丽的廊桥彩虹桥;有江南最大的宗祠俞氏宗祠;还有祖籍江湾。这里还曾是闪闪的红星、聊斋的外景拍摄地。 江西婺源导游词篇七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闻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闻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备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 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如同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著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澄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宏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闻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巡游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阅读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然和安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自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旧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美丽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美丽,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 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如同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漂亮的田园风光巡游区,给人们一种回来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热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江西婺源导游词篇八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闻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闻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备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 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如同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著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澄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宏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闻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巡游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阅读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然和安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自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旧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美丽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美丽,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如同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漂亮的田园风光巡游区,给人们一种回来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热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江西婺源导游词篇九 今日,我们去的旅游点是李坑古村落。这里,我首先把李坑村落的形成,给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李坑,是个李姓聚居的村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xx年,由一个叫李洞的“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为什么叫理田呢?村里的老人说:他们现在的姓氏“木子李”,是因为远祖在帝尧时为部落首领时任大理(掌刑法之官),故以官职为姓。同时因先祖唐未由北方迁江南时,曾“占地从田之签”,李洞建村时数典不忘祖,取村名为“理田”。到了近代,人们慢慢以李姓居住在小溪(亦称“坑”)两岸,便俗称李坑了。 李洞是个曾任从五品朝散大夫的隐士 他来此建村后注意教化,培育人才。据村谱记载,李洞的儿子李仁曾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最新江西婺源导游词(十篇).docx)为本站会员(1319****208)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