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夜莺的歌声教案(三篇).docx
-
资源ID:94384008
资源大小:20.9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最新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夜莺的歌声教案(三篇).docx
2023年最新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夜莺的歌声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须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当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夜莺的歌声教案篇一 1.学习本课生字。 2.理解重点句。 3.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化学生从小酷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须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终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课时支配: 两课时 基础学问: 1.正音字 d q yín 堤岸 曲折 呻吟 2.多音字 削 xio (削苹果) xu(剥削) 拧 nìng (拧脾气) nín(拧毛巾) nng (拧螺丝) 钻 zun (钻 研) zuàn(钻头) 3.区分字 屑(不屑) 埃(埃及) 宛(宛转)莺(夜莺) 霄(九霄) 挨(挨打) 碗(饭碗)鹰(老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驾驭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 二、整体感知 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2.快速读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苏联卫国斗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很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起先了卫国斗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特别活跃,主动协作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多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2.理清脉络,探讨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依次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依次记叙的。) 根据“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依次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其次段(从“队伍动身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簇新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歼灭敌人的打算。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灵摆脱了敌人。 3.老师总结,学生质疑,解答问题。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依次分段,以歌声为线索,驾驭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其次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探讨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斗争破坏严峻,从前漂亮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觉小孩的? (无声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 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3.德国军 和士兵是怎样发觉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留意听发觉) 4.相互探讨,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 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孩子有意打岔,避 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镇静、机灵。) (2)“人哪?斗争。) 5.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其次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灵敏捷,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探讨:孩子面对凶狠的敌人,莫非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斗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酷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游击队潜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 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斗争期间,他已是一位精彩的游击队员了。)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默读第四段,思索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歼灭的? 2.德国兵被歼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终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分,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特别精彩的小情报员 五、学习表达 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阅读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晰,以歌声为线索,另外精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长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酷爱自己的祖国。) 七、作业 1.造句 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夜莺的歌声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相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寂静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识字、学词、读文理文 教学难点:读文理文 教学创新点:边学边练,实时反馈 教学打算: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1老师导入,学生齐读课题。 2老师检查预习状况:全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共37个)朗读124,要求学生细致倾听,留意生字的读音,老师用“颜色跟树叶差chà不多不知在削xio什么转zhun眼间谁教jio你这样吹哨子的夜莺倒dào是只有我一个村子就着zháo火了俩li人并排着走胳膊bo”反馈倾听的状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537,要求读正确、读流畅。 3请12位中上生学生依据拼音读生字。 削xio喂wèi哨shào 挺tng斯s甩shui 踢t枪qing防fáng 鬼gu汉hàn滚gn 毁hu惯guàn屑xiè 拧nng蘑mó呻shn 吟yín宛wn 4运用反复手法,训练进步生依据拼音识字。 5组织学生标画重要词语。 没精打采寂静 木屑盘问不慌不忙 杂草丛生蘑菇 埋伏全神贯注 模模糊糊以防万一 凝神鬼子汉子 兴趣盎然口哨 呻吟断断续续 烧毁 6老师过渡,引导学生发觉课文在排版上的特点:24、34、35后边的空行,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列出二、三、四部分的小标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敲定第一部分的小标题。 124带路(盘问) 2534埋伏 35枪声 3637歌声 7学生老师指导和课件的帮助下,整体把握并反复表述课文的要内容并小练笔: 课文先写_,然后写_,接着写_,最终写_。 8老师小结:(1)利用课件指导写字:鬼毁惯喂滚;学生比照课后的格子注音、临写。(2)组织学生查字典;(3)形近字组词练习: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斗争中少年儿童的机灵勇和爱国主义精神。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体会苏联卫国斗争中少年儿童的机灵英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创新点:以读为线,发展学生思维实力、语言表达实力,拓宽学问面 教学打算: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1老师简洁导入,学生朗读课文的题目。 2学生整体表述课文内容: 课文先写_,然后写_,接着写_,最终写_。 3老师过渡,拎出主要人物“小夜莺”,切入第一部分的教学,训练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 4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小夜莺的形象,老师相机提出问题:(1)这个孩子穿着很特殊,他穿的是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从他的穿着上就可以看出这个在斗争中生活的孩子很机警,老师这样说有没有道理?(2)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小夜莺的机警呢?理解“这歌声停了一会儿”。 5学生齐读第13,在朗读中体会小夜莺的机警,利用句子点评小夜莺的形象:小夜莺是个_的孩子。 6老师过渡:你们认为小夜莺是个机警的孩子,可是鬼子军官可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7学生默读419,表述敌军官的评价:坏家伙,蠢东西。 8老师承接,提出问题:敌军官这样评价小夜莺,是有他的依据的。依据在哪里?在敌军官和小夜莺的对话里。你们把他们俩的对话用横线标记出来。 9学生标记完毕,师生对读,每两句对话结束,老师顺势承接引导学生理解“蠢东西”(在对话中穿插对双关语深意的理解) (1)军官问了一个问题,小夜莺却给出了两个答案,回答问题东扯西拉,所以军官认为他是个蠢东西。 (2)军官问人,小夜莺却答了一连串的动物名称,答非所问,所以军官认为他是个蠢东西。 (3)明知道军官生气了,小夜莺却还傻乎乎地当面叫人家“野兽”,所以军官认为他是个蠢东西。 (4)明知道敌人要去干坏事,却还心甘情愿地替人家引路,所以军官认为他是个蠢东西。 10老师顺势引导学生思索:军官问了四次,小夜莺的回答前三次东扯西拉、答非所问,只有一次回答得明白无误,只有哪一次答得很精确?看来小夜莺真是个蠢东西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11老师引导学生:(1)联系后文表述理由;(2)利用“不仅而且”来点评小夜莺的形象。 12老师过渡:小夜莺不仅机警、聪慧,而且还很英勇。听老师朗读2024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小夜莺的英勇呢? 13学生表述,老师承接: (1)敢和敌人的头头军官并排走路,这就叫英勇。 (2)和敌人在一起,却显得轻松自由,这就叫英勇。 (3)当着敌人的面,敢答非所问,这既叫聪慧,又叫英勇。 14老师训练学生朗读第20段,在轻松的语调中感受小夜莺的英勇。 15学生有条理的总评小夜莺的形象。 16老师过渡,学生默读课文其次、三、四部分感受小夜莺的形象。 17老师引导学生解决文末的泡泡,感受文章在表达上首尾照应的特点。 18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及反思 夜莺的歌声教案篇三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解并描述了苏联卫国斗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奇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帮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灵英勇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记,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终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接着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急中充溢英勇镇静,紧急中充溢才智机警,一个英勇机灵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灵英勇的品质,受到酷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化。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灵英勇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相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寂静、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斗争中少年儿童的机灵英勇和爱国主义精神。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化学生从小酷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须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终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小夜莺”的机灵来自思维灵敏,灵敏的思维来自酷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斗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预习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回顾自己熟识的小英雄的故事。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嘹亮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尽情歌颂。今日,就让我们穿过时间隧道,一起走进年的苏联卫国斗争,走近一只英勇的夜莺,去倾听他奇妙、机灵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斗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订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沟通读后印象。 过渡: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争取讲得和故事一样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再读课文,留意课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莺”是怎样奇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的? 、重点读课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莺”是怎样迷惑敌人,为敌人带路和怎样与游击队联络的。 、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可在打算的基础上分小组讲,讲后评价,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内容。 设计意图:抓住主线,理清脉络。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篇故事的基本内容讲一讲,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其次课时 一、精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 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老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寂静。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激励学生质疑。 学生问:“寂静是什么意思?” 老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体会。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清寂。 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尝。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小夜莺把问话有意岔开,避开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特别醒悟的头脑。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奇妙的回答,既爱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灵。 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自问自答,理解歌声: 学习课文其次段,让学生接着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老师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础上,老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他似乎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绽开探讨。 、比较异同,破译歌声: 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接着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四人小组探讨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簇新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趣盎然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接着唱歌,同时也表达了他临战前的兴奋。 、探究寻根,深挖歌声: 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老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叫有什么两样。” 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则颂扬小夜莺英勇、机灵和酷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实力。 设计意图: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绽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以读引说,迁移运用 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供应了想像的空间,老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成功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设计意图:老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像,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共享成功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赞扬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实力。 三、布置作业 、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阅读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吸引敌人 夜莺的歌声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小男孩机灵英勇、酷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