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精选(十四篇).docx
2023年最新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精选(十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经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经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备的范文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篇一 我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胜利。大家可以看到飞船卫星都有一双巨大的像翅膀一样的太阳能帆板,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大家有没想过当飞船运行到太阳光照耀不到的阴影区域时,电能从何而来呢? 视频:工程师的解决方法 依据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并阅读课本7980页,解决以下问题: 1、放电: 2、电解(定义): 3、电解池: 4、电解池的构成要素: 水中加入电解质可以增加水的导电实力,但会不会影响电解水的反应呢?我们通过探究试验回答这个问题。 以石墨为电极,电解cucl2溶液 1、写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2、通电后,离子的运动方向:向阴极移动。 向阳极移动。 3、预料电解产物,设计试验方案。 4、试验记录: 请利用桌面上的仪器和试剂,证明你的猜想。试验现象与你的猜想一样吗?你有新的结论和思索吗? 试验现象 电极反应及反应类型 阳极 阴极 电解cucl2 的总反应 结论 1、你视察到什么试验现象? 2、阴、阳两极电极反应是什么? 3、你得到什么试验结论?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装置类别 原电池 电解池 电极名称 电极反应 能量转变 反应能否自发 1、推断下列装置是否属于电解池: abcd 2下列有关电解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阴极移动,阳离子向阳极移动。 c、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3、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有()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a、b、c、d、 用铁钉、碳棒做电极,电解nacl溶液,探究电极材料的变换对电极反应有何影响。 中学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金属钠的学问。选自化学必修1教材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可进行以下试验。 首先学生通过试验获得一些相识,试验的同时请同学们细致记录试验现象。 (1)取一小块钠(留意钠颜色、储存的方式),视察表面,切开再视察(切开时留意钠的质地)。 (2)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视察现象,并查找有关钠在纯氧中反应的视频,进行比照。 (3)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滴加几滴酚酞(提示学生留意试验平安)。 探讨刚才的试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钠的性质。 试验(1)结论:钠是银白色金属,质地松软,放置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暗,故应保存在煤油中。 试验(2)结论:钠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黄色,得到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在纯氧中燃烧得到白色固体氧化钠。 试验(3)结论:钠与水反应时浮于水面上,并会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伴随发出吱吱声,最终溶化消逝,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烧杯壁发烫,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 概括得出浮、游、融、响、红(芙蓉又想红)。 归纳总结金属钠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保存方式。 试验拓展:验证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是氢气。 (1)学生探讨,提出试验方案(注:考查氢气的收集方式,氢气的验证方法)。 (2)老师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共同探讨。 方案一: 矿泉水瓶、铝箔、针、橡皮塞、水槽、酒精灯、木条、金属钠 1、取1个空矿泉水瓶,在下端开1个小孔。 2、用铝箔包好1小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在上面扎些小孔,并用针把包好的钠固定在橡皮塞(大小与矿泉水瓶匹配)上。 3、在水槽中加入肯定量的水,水位应高于矿泉水瓶小孔的位置。 4、用拇指堵住小孔,把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往矿泉水瓶中加水,直至加满。 5、快速用橡皮塞塞住矿泉水瓶口,放开堵住小孔的拇指。此时视察现象,铝箔四周有气泡出现,有水从矿泉水瓶的小孔排出,直到反应停止。这时可以打开橡皮塞,快速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矿泉水瓶口,可以望见矿泉水瓶内气体燃起一团火球,随即熄灭。 (3)课后自主学习。 分组让学生依据自己感爱好的话题查找相应资料: 1)常见金属的颜色、保存方式、质地。 2)常见金属的主要存在形式及用途。 3)能否与水反应,反应条件是什么? 4)常见金属的制备方法(金属为常见金属,如铜,钾,铁,铝,锌,镁)。 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其优点是: 符合新课标理念下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较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以试验、探讨、提问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引导学生体验试验的过程,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国外学者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对学习自我负责的实力,详细表现为能够依据实际状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合理监控学习步骤(学习节奏、时间、地点等),以及评估已驾驭的学习内容; (2)学习者能对学习过程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能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估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习状况,能独立地发觉问题和刚好地解决问题;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主动的参加者,而不是消极地依靠老师、等待来自老师的学问传授。 通过让学生在肯定程度上结合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让其主动、主动找寻更加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同化”和“顺应”,以达到新的平衡,使之不仅学会学习,而且爱上寻知的过程,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特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身的认知结构能得到补充和拓展。 就是在使学生驾驭大纲所要求驾驭的学问和技能处,还要注意学生其他实力(提出提问的实力,视察的实力,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实力,动手的实力,团队合作的实力,等等)的培育和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实力、主动发展的精神,以及自我完善的意识。 (1)主动性(最典型) 学生不仅仅是学问的接收器,而应当是能够主动去探究学问,应用学问,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化学,相识化学的原理,以及应用所学的学问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假如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调查,然后分组自主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每个学生都参加学习全过程当中,对所学学问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2)过程性:自主学习不是老师把现成的东西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自己经过探究、探讨、试验、总结来得出所需的答案。 (3)有安排性(可变性):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要学会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学习,并针对自己的状况作出刚好的调整。 (4)反思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进行自我探究,自我认知:我会什么?我不会什么?我还须要知道什么? (5)应用性:自主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学问的应用。新大纲把学问的应用和学习过程提到相同的重要地位,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 如在课后自主学习的问题中:常见金属的颜色各是什么?是否都能与水反应?它们的常见形式?学生就会总结出如下学问: (6)创新性:采纳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所争议问题的答案,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 (1)老师与学生要转变传统观念。 首先,应变更求知过程中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老师须要顺应教学模式的改变,主动转换角色,使自己不仅是学问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学习顾问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老师还要帮助学生变更对老师依靠的局面,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的探究过程中去。敬重每一个学生提出的见解,发觉每个学生的特长,做到教学相长。把课堂大胆地交给学生,老师只是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而这台戏的主角是学生。师生之间同等的关系,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其次,学生对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应有正确的相识和主动的看法,充分相识自身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克服消极被动或无所作为的观念,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 (2)化学的英文名是chemistry,也就是“chemistryistry”,化学是一门须要动手的学科,重视和改进试验教学是实施“自主学习”有效途径。 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大胆地把书本上原来验证性的、总结性的试验引到课堂中间形成一种探究性试验,让学生循着科学的探究过程,去发觉规律,总结规律,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试验一旦完成,学生就能获得胜利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爱好,同时提高学习的实力。 (3)爱好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爱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老师主动营造自主学习氛围,供应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发觉生活到处有化学,然后用化学学问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习爱好,使学生学以致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力,同时也能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4)大胆提出“为什么”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要克服原来束缚学生思维的灌输式的教化方式。在自主教化过程中,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去视察、思索;解放他们的身体,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 (5)处理好老师引导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并不意味着对老师要求降低。而是老师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必要时进行引导。 老师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其他学习模式的关系。老师要从多方位将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总之,自主学习敬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参加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促进创新实力的发展。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篇二 (1)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2)驾驭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 (3)初步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 (1)学会视察试验现象并记录。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务实求真的科学看法。 (2)培育学生归纳分析的实力。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相识。 从常用的“启发驾驭”模式转变为“引导探究”模式、“激活同化”模式。 演示试验仪器 复习提问我们前面学习了碳的单质,现在我们来回顾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 引入新课这节课接着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思索我国古代一些书画家常用墨,墨是由炭黑制成,书写或绘画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为什么呢? 理论探究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碳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简单得电子,也不简单失电子。所以在通常状况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利用这特性质,可以用墨汁或碳素墨水书写或绘制字画,年深日久都不会褪色。 阅读在常温时,碳的化学性质是不活泼的。碳受日光照耀或空气接触,都不简单起改变。 一、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稳定性) 提问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假如温度上升,碳的活动性 又如何呢? 板书 二、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老师请同学们回忆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1、碳的可燃性 c+o2 co2(氧气足够) 思索空气污染物中有一种碳的氧化物,你们知道是什么气体吗?它是怎样产生的呢? 讲解当碳在氧气不足够时,燃烧会生成co 。板书 2c+o2 2co(氧气不足) 老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当反应物的量不同时,生成物可能不同。例如碳与氧 气足够时,反应生成co2,碳与氧气足够时,反应生成co。 (1)这两个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呢? (2)这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吗? 提问引入在温度较高时,碳能够与单质氧结合生成co2或co,那么碳可不行以与某些氧化物中的氧结合呢?例如cuo。假如能,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三、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展示试验仪器 演示试验 氧化铜与木炭混合加热。提问我们须要哪些试验仪器? 1、边操作边探讨: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装配依次及装配要点等。 2、引导学生反应物是两种固体物质,并须要加热,所以采纳固固加热型的试验装置。 3、提示学生视察的重点:反应物颜色的变更;石灰水是否改变。 4、试验完成后,向学生展示试验结果。 提问 依据试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是什么? 学生反应中看到有红色物质出现,说明有cu生成;小烧杯中有气泡产生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板书 书写化学方程式:2cuo+c 2cu+co2 提问在反应中,碳与cuo中的氧结合变成co2。这是什么反应? 学生氧化反应。 讲解cuo失去氧变为cu,像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讲解那么是什么物质夺取cuo中的氧,促使cuo发生还原反应呢?是碳。因此, 像碳这种能够夺取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另一方面,cuo供应氧,被称为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板书 讲解可以看出,反应中假如存在得氧则必定存在失氧,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必定同时存在。我们称整个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现代钢铁用焦炭从铁的氧化物矿石里冶炼出铁。即3c +2fe2o3 4fe+3co2 工业上运用碳与二氧化碳来制造煤气co。co2+c 2co(吸热反应) c:得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发生氧化反应 cuo:失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 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不活泼。高温时活泼,碳具有可燃性与还原性。 1、写出由碳生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和,前者表明碳具 有 性;后者说明碳具有性。 2、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a)稳定性 (b)吸附性 (c)可燃烧 (d)还原性 3、下面关于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试验现象的说法中,符合试验事实的是( ) a、黑色粉末无改变,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有红色物质出现,石灰水无改变 c、有红色物质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黑色粉末和澄清石灰水都变红色 4、试管中装有黑色粉末,一种单质c和另一种物质d,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a, 同时有一种无色气体b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依据上述现象推断:a b c d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篇三 1、重视基本学问基本实力的培育。确定基本学问点,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2、留意提高学生的实力,培育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指责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实力、探究实力和综合多种学问或技能的解题实力。 3、分类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思维实力上的差异。对优秀学生指导阅读,注意方法上的总结和提高。中等学生则要求跟上进度,在训练中提高实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问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1、按部就班:上学期的内容比较分散,教学时须要把学问集中起来,从中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根据学问有机结合起来,由低到高,由浅到深,进行全面系统地教学。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在全面教学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强化训练,有肯定代表性的内容更须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谨性。 3、实行敏捷多样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4、进行题型分析,驾驭解题规律。 5、加强信息反馈,刚好调整学习安排。 6、通过形成性测验,检查教学效果。 7、注意对学困生的学习指导,同时要设计作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 1、用好三本书。重视中考说明,把握课标和教材,巩固复习资料上的练习题。对于中考说明,老师要细心研读,明确考试的要求,对于中考说明中的样题,老师要仔细推敲,明确学问点的呈现方式和难易程度。把握课程标准,主动贯彻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实力,对于资料上的练习题,老师要精讲精练,逐步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2、注意引导学生刚好归纳整理。学完新课后,学生普遍感觉化学学问点多,分散,不好记。那么怎样使这些学问点串起来,形成网络?不但让同学们牢牢的记住,而且还便于同学们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刚好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3、重视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正确处理学问和技能的关系,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学问和技能,在夯实基础学问和发展实力的关系上应注意学科的内在综合,引导学生关注所学学问的重组,整合、迁移、获得信息、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的实力。 4、努力全面提高全体学生成果。在教学中,由于学问的综合性,跳动性大,一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此时,我们老师不能忽视他们,更不能遗忘他们,他们是影响整体成果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更应当倾注更多的感情在他们身上。实行多激励、少指责;多督促、少布置;多辅导、少轻视的情感教化,以便在提高全体学生的成果上体现出它们的价值。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篇四 学问与技能:能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能驾驭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主要目标) 能驾驭乙醛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主要目标) 驾驭醛类的通式。(主要目标) 培育学生的学问迁移实力和试验操作实力。(同时目标) 情感看法价值观:树立结构确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及实事求是的观点。(同时目标) 对学生进行严谨求实、仔细细致的科学看法教化。(同时目标) 1、乙醛的结构 2、乙醛的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3、乙醛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a.乙醛的银镜反应 b.与新制cu(oh)2溶液的反应 4. 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cnh2n+1cho或cnh2no 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乙醛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软” 1、导入材料:写出化学方程式:(引出乙醛) h2cch2 c2h5oh ch3cho 2、揭示材料:乙醛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ppt) 乙醛的结构式 3、强化材料:a. 乙醛的样品(物理性质) b. 乙醛与氢气的反应: c. 乙醛的银镜反应: ch3cho + 2ag(nh3)2oh ch3coonh4 + 2ag+ 3nh3 + h2o d. 乙醛与新制cu(oh)2溶液的反应: ch3cho + 2 cu(oh)2 ch3cooh + cu2o +2h2o 4、延长材料:甲醛 醛类: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为cnh2n+1cho或cnh2no 5、回来材料: 6、检测材料:写出乙醛分别与银氨溶液和新制cu(o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硬” 1、教材、黑板、ppt等 2、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等 3、试剂:乙醛、2%agno3溶液、 2%稀氨水、10%naoh溶液、2%cuso4溶 i.导入学问点 复习练习:写出下列改变的化学方程式: h2cch2 c2h5oh ch3choii.分析学问点 引出:乙醛 展示:乙醛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板书:乙醛的结构式: 简式: ch3cho 讲解:乙醛主要用于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设问:乙醛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详细地来相识一下。 板书:一、乙醛的性质: 1、乙醛的物理性质: 展示:乙醛的样品。 探究式提问:乙醛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呢?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让学生拿起各自桌上的乙醛试样,视察其颜色、状态,并嗅其气味等。 阅读:书上page171第一段内容。 小结:学生自我整理: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沸点是20.8),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板书:2、乙醛的化学性质: 探究式提问:乙醛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理论预料:首先让我们从乙醛的结构来预料一下乙醛可能的化学键的断裂方式,从而可能会发生哪些反应 探讨分析: 讲解:试验证明,乙醛的确能在处断裂而发生与h2加成反应。 板书:1、乙醛的加成反应: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page171) 讲解:1、醛基与h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2、工业上不用该反应来制取乙醇。 设问:那么处的断裂实际也存在吗? 讲解:试验证明,乙醛的确也能在处断裂而与o2发生氧化反应。 板书:2、乙醛的氧化反应: 试验验证:采纳老师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边试验边探讨的方式进行,由学生亲自试验验证。 试验:乙醛的银镜反应。 板书:ch3cho + 2ag(nh3)2oh ch3coonh4 + 2ag + 3nh3 + h2o 弱氧化剂银镜 讲解:1、银镜反应:page172 2、该反应可用来制镜或保温瓶胆。 试验:乙醛与新制cu(oh)2溶液的反应。 板书:cu2+ + oh = cu(oh)2 ch3cho + 2 cu(oh)2 ch3cooh + cu2o +2h2o 弱氧化剂红色 讲解:1、上述两个反应均可用来鉴定醛基的存在。 2.该反应原理可用于医院检查糖尿病。 iii.学问点延长 引入:还有一种常见的物质,叫甲醛,结构式为,它也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也还能发生氧化反应,与乙醛性质很相像,你们想这是为什么呢?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甲醛与乙醛的结构的相像性,得出结论。我们把这类物质叫“醛类”。 探讨:你们能依据同系物的学问,写出甲醛、乙醛后面的几个醛类物质吗?并进而写出它们的通式吗? 学生板演:写出hcho、ch3cho、ch3ch2cho、ch3ch2ch2cho、 通式为cnh2n+1cho或cnh2no 板书:1、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为cnh2n+1cho或cnh2no。 探讨:请分析醛类与其它有机物的关系。 板书:2、(为下节内容埋下伏笔) iv.学问点回来 小结: 1、醛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及较弱的氧化性。 2、醛基是乙醛的官能团,也是醛类的官能团。 3、醛类物质在有机合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v.学问点检测 作业:page173习题。 探讨性试验:用葡萄糖代替乙醛做与新制cu(oh)2反应的试验。该试验的结果可说明什么? 板书设计 一.乙醛的结构式: 简式ch3cho 二、乙醛的性质: 1、乙醛的物理性质 2、乙醛的化学性质: a、乙醛的加成反应: b、乙醛的氧化反应: ch3cho + 2ag(nh3)2oh ch3coonh4 + 2ag + 3nh3 + h2o 弱氧化剂银镜 cu2+ + oh = cu(oh)2 ch3cho + 2 cu(oh)2 ch3cooh + cu2o +2h2o 弱氧化剂红色 二.饱和一元醛的分子通式为cnh2n+1cho或cnh2no。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篇五 (一)学问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学问系统化,并巩固本章学问。 (二)实力目标 1、提高学生分析、推断和综合运用学问的实力。 2、提高学生解题举一反三的实力。 (三)情感目标 教会学生多角度、度方位看待事物、分析问题,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启发探讨式 教学过程: 请说出以下四个反应的反应类型 nh4hco3 = nh3co2h2o cuo+h2=cu+h2o ba(oh)2+h2so4 =baso4+2h2o 2fe + 3cl2 2fecl3 略 1、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属于分解反应 ;属于置换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2、依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3、依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参与: 、属于非离子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化合反应 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 分解反应 的类别和种类可分为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 依据反应中是否有 氧化还原反应 学 电子转移可分为 非氧化还原反应 反 依据反应中是否有自由 离子反应 应 移动的电子参与可分为 非离子反应 据化学反应中热量 放热反应 改变状况可分为 吸热反应 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略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由此而产生的其他概念及转化关系规纳如下: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上升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我们推断某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可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改变这一特征。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一般是成对出现的,理清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表现性质规律 当元素具有可改变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剂(还原产物) (2)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氯的含氧酸除外),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 3、价态归中规律 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元素价态的改变肯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织现象。 4、反应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有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有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较强的物质。 反应属于离子反应,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略 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还能表示哪些物质间的反应? 略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行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运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需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依据离子反应原理,分清类型,总结方法技巧。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例1下列化工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用油脂制肥皂 b用铝土矿制金属铝 c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剂 d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解析:推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简洁的方法是看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改变。b中:al2o3al,c中cl2cacl2ca(clo)2,d中n2h2nh3,均有化合价改变,故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a。 例2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 c+co2=2co c+h2o=co+h2 co+h2o=co2+h2 由此可以推断,在该温度下c、co、h2的还原性强弱依次是( ) a c>co>h2 b co>c>h2 c c>h2>co d co>h2>c 解析:对于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有以下规律: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反应式(1)可知c>co,由反应式(2)可知c>h2, 由反应式(3)可知co>h2。本题正确答案为a。 例3、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分子式(或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肯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1)g q+nacl (2)q+h2o x+h2 (3)y+naoh g+q+h2o (4)z+naoh q+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依次为 ( ) 解析: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可知,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由(1)得q>g,因为该反应为歧化反应,g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必介于q和-1价氯之间。同理由(3)结合(1)得q>y>g,由(2)得x>q,由(4)结合(2)得x>z>q。本题正确答案为b。 例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氯化铝溶液与氨水反应:al3+3oh-al(oh)3 b磷酸二氢钙溶液跟足量naoh溶液反应: 3ca2+2h2po4-+4oh-ca3(po4)2+4h2o c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入稀硫酸:3fe2+no3-+4h+3fe3+no+2h2o d硫氢化钠水解:hs-+h2oh2s+oh 解析:本题涉及溶液中电解质强弱、离子反应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盐的水解等学问,须要对各选项细致全面地分析,才能正确解答。 a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化学式;b中naoh足量,ca(h2po4)2全部参与反应,式中ca2+与h2po4-不符合ca(h2po4)2化学式中的比例,故不正确;c中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正确。d中hs-水解程度很小。不能用“”、“”,故不正确。答案为c。 例5、(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动身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接着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解析:本题是一个“反应进程”的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中性”。即加入的ba(oh)2溶液中oh-恰好与h+完全反应。再接着滴加ba(oh)2溶液时,要分析此溶液中还有什么离子能接着反应。 答案:(1)2h+so42- +ba2+2oh-baso4+2h2o (2)ba2+so42-baso4 例6、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ag+、 、cl 2+、 、co32-、oh- 2+、ba2+、oh-、no3- d.h+、k+、co32-、so42- 3+、fe3+、so42-、cl f.k+、h+、nh4、oh- 解析: a组中:ag+cl-=agcl b组中, + =baco3 c组中,mg2+2oh-=mg(oh2) d组中,2h+co32-=co2+h2o e组中,各种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f组中,nh4+与oh-能生难电离的弱电解质nh3·h2o,甚至有气体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