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300字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700字实用(3篇).docx
-
资源ID:94424802
资源大小:14.6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300字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700字实用(3篇).docx
2023年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300字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700字实用(3篇) 观后感是种特别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300字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700字篇一 不仅是家国情怀,更重要的是看到水门桥中的每个人物的改变和成长,让我觉着意外惊喜。 长津湖里出现的每一个人物无一遗漏,全部在水门桥中交代的命运,怎么说呢,可以说是上部当中的全部铺垫,水门桥里几乎都得以伍万里从一个毛头小子到成长为七连的中流砥柱。 伍万里从桀骜不驯到日渐成熟的过程,而这种真实感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通过战场带给他的快速成长,这种成长速度比我们快许多,因为这背后是用斗争的残酷换来的。 再说梅生,水门桥战役我们充分看到了我军除了有信念和英勇,背后的才智谋略也是我们能够在战场上取得优势的重要缘由,梅生与美军的斗智斗谋,认清布局真假,运筹帷幄,身为连级指导员,却有大将之风,成长为了一个战术运用高手。 说到战术,我觉得水门桥对战术的表现是经过特别细致的打磨的,很突出。电影里,我志愿者已不足一个连的兵力进行部署,第一支小分队和其次支小分队分别在桥南和桥北轮番发起干扰,吸引守桥美军大部兵力,趁敌人后方空虚,第三支小分队突击指挥部,第四只小分队又从中路管道突袭水泵房,从内部瓦解敌人战斗意志。 整个战术执行有上单,有中单,有协助,有打野,最终到达桥上实施爆破,达到一种虚实相间、声东击西的效果。 这电影呢,第一次看很燃,很感动,我打算再去看二次重点看这些细微环节。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300字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700字篇二 看完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给我的感受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一群热血男儿硬是靠着坚不行摧的意志完成了几乎不行能完成的战斗任务。电影让观众很好地体会到什么是保家卫国,什么是钢铁长城,什么是以命相搏 面对安排从下碣隅里机场撤逃的美军,志愿军借助抢来的美军炮火向敌军阵地绽开了冲锋。敢打敢拼的志愿军不顾一切地冲向美军,喊声震天,号声洪亮,无惧生死。这雄赳赳,气昂昂的气概对美军形成了心里上的肯定碾压,以摧枯拉朽之式打的美军哭爹喊娘,抱头鼠窜。 敌军逃向兴南港的必经之路水门桥,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接到吩咐的穿插七连在连长伍千里的带领下必需要炸掉这座桥。从桥南,桥北,水泵机房,敌指挥部四方面协同进攻,凭借指挥员的阅历和才智,战友间的默契和协作,大家战斗时的威猛坚韧,不怕牺牲的精神,最终胜利的炸毁了大桥。 桥又被敌人增援部队修好了,所剩无几的志愿战士这次选择了向死而生。抱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以命相搏也要炸毁这座桥。用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以血肉之躯化为炮火炸药。 英雄的连队有着英雄的气质。余从戎凭一己之力引开敌人轰炸机群,爱护了战友们的生命;连长伍千里被困桥下,吩咐大家撤退不要管他自己,随时做好了牺牲的打算;前仆后继,争抢抱着炸药包冲向敌军坦克的兄弟们等等,每个志愿军战士心中想到的只有祖国,只有亲人,只有战友,而从来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和生死。 一群衣衫褴褛,伤痕累累,食不果腹,口干舌燥的志愿军战士。即使外表形象有些差强人意,但也掩盖不了那炙热的眼神,不屈的信念和高尚的灵魂。那是一群有着万丈光线的军人,精神的强大可摧毁一切尖端的武器。 敌军衣着光鲜,武装到了牙齿,喝着热咖啡,吃着熟牛排,天上有着肯定优势的飞机战斗群,地上有着火力威猛的坦克大炮,然而内心却是充溢了恐惊。曾经的傲慢自大,目空一切在现实面前被无情的打脸。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终,请允许我套用作家魏巍的名言结尾:敬爱的挚友,当你坐在电影院里观看电影时,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华蜜之中呢? 你或许很惊异的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会告知你,你正生活在华蜜之中。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缘由。 向我们最可爱的人致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300字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700字篇三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烈士陵园的纪念墙上,刻录着574位革命先烈的英名。常德市抗美援朝期间唯一的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年仅26岁的刘维汉名列其中。 刘维汉,1925年诞生于湖南省桃源县灵岩乡送子坡村(今理公港镇观音垭村)一个贫苦的农夫家庭。1943年,他被国民党抓壮丁,在国民革命军第20集团军53军116师当兵3年。刘维汉在滇缅战场上对日作战奋勇杀敌,抗战成功后随部队前往越南接受日军倒戈,1946年6月,随部队调往东北。 1947年8月,刘维汉在辽宁威远堡解放后参与了东北民主联军,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历任战士、副班长。194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斗争中,他先后参与辽沈战役、渡江战役、广西剿匪和解放海南岛等战役,荣立二等功。 1950年6月,朝鲜斗争爆发。10月,刘维汉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20师358团1营3连,赴抗美援朝前线作战。 1951年4月初,刘维汉所在连奉命驻守朝鲜洪川江北岸鹰峰山(今在韩国境内),阻击敌人进犯。从4月5日上午11时至下午5时,他带领一个战斗小组,与近百倍之敌奋战7个小时,打退敌人6次进攻,毙敌100余人。最终,阵地上只剩下刘维汉和姚树清两人。刘维汉说:“我俩是共产党员,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没有上级指示,决不离开阵地。”当战友牺牲后,刘维汉仍坚守阵地。时至黄昏,敌人包围上来,刘维汉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年仅26岁。 1951年4月29日,第120师党委确定,追认刘维汉为“模范共产党员”,给刘维汉战斗小组追记集体一等功,刘维汉追记二等功。同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授予刘维汉“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记特等功,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记者从常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在当地,有关部门至今都没能找到刘维汉的亲人或后人,而他留下的遗物仅有空白的日记本1本和照片两张、解放军符号两个。其中一张照片是着军装的2寸彩色照片,胸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及各种纪念章。另一张照片是着便服的1寸黑白照片,胸前印有“解放琼崖纪念”的字样。如今,这些遗物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每年清明节前后,总有青年学生和市民自发到桃源县烈士陵园来为刘维汉等革命先烈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