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1).docx

    • 资源ID:9444526       资源大小:36.28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1).docx

    2022年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1) 中学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 杨朱算账 战国初期魏国哲学家杨朱有一位挚友,成天患得患失,心情很不开心,日子过得忧烦苦痛。 杨朱为了帮助他解脱苦痛,使他达观一些,便给他算了一笔生命长度的账。他说: 挚友!活一一百零一零一岁,可以算是长寿了吧?能活一百零一岁的人,一千个人里也难遇到一个。假如有一个能活一百零一岁的人,他从襁袍之中长大,到晚年老眼昏花,这幼年和老年,几乎占去生命的三分之一。人是要睡觉的,晚上和白天的睡眠时间加起来,一辈子有一半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再加上生病、生气、忧愁,患得患失的苦痛,又占去其余时间的一半!在人的一生中,能欢快乐乐,一点儿忧虑都没有的日子,能有几天?唯恐很难找到一天是真正欢乐无忧呵„„那么,人活着原委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快乐呢?成天纠缠在名利之中,像犯了重罪的囚犯戴上层层枷锁一般,这又何苦呢? 这位挚友听了杨朱的话,茅塞顿开。从今以后,他变得开朗乐观,心胸豁达,再也不沉醉在苦痛之中。 【大视角】 任何生命,都免不得生的跌宕,心的挣扎。要害只在于,从得失沉浮的漩涡中跳出来,坦然地面对,主动地动作。 心静如水 东周时,郑国有一个擅长相面的巫师季咸,依据人的长相能预料人的生死攸关、福祸寿夭,甚至能测准应验在何年何月何日。 郑国人见了他,怕他说出即将发生的凶事,都纷纷远离他。 列子听说后,觉得季咸是个了不得的人,很是艳羡,便对老师壶子说: 我以前以为您的理论和学问是世上最深的,现在我才知道,天外有天,还有比您更高超的人在呢。 壶子听了弟子的话,看着他说: 我只给你讲了道的外表,还没有讲到实质,你怎么就妄下结论呢?假如只有雌鸟而没有雄鸟,怎么能生出卵来呢?只有浅薄的人才简单被别人把心思看透。你明天把季咸叫来我见识一下。 其次天,列子陪季咸来见壶子。 壶子一句话也不说,季咸相完面后便出了门。 列子追上问: 怎么样? 季咸压低声音静静对列子说: 唉!你的老师气色不好,脸色就像死灰一样,他活不长了,寿命超不过十天。 列子一听,连忙跑进屋里,痛哭着把季咸说的话告知老师。谁知壶子却笑着说: 不要怕,刚才我给他看的是土一般的面色,心境宁静,止而不动,所以他看到的是我闭塞朝气的样子。明天你再把他请来,让他看看我又是什么样。 其次天,列子又把季咸带来。季咸看完壶子的面相后,告知列子说: 幸亏你的老师遇上了我!你先生有救了,你不必忙着担忧,我看到他闭塞的朝气又起先通畅好转了! 列子又忙进去把这些话告知壶子。 壶子依旧笑着说: 刚才我给他看的是天地间的生气,我解除一切私心杂念,一线朝气从我脚后跟生起,直至头顶。他刚才看到的就是这一线朝气。过些时候你请他再来。 又过了一天,列子又请季咸来给壶子相面,季咸看完后怀疑地对列子说: 你的老师昨天刚有了一点朝气,怎么今日又精神恍惚神若游丝了?我无法给他看相。你告知他,等他心神安定的时候,我再来给他看相。 列子进屋把这些告知了壶子,壶子说: 我刚才给他展示的是没有任何迹象的空虚世界,所以他弄不明白,明天你请他再来。 次日,季咸又被请来了。 他刚走进屋,看到壶子的面色,便大叫一声,转身就跑。 壶子也大叫列子: 快去追上他! 列子稀里糊涂,听了老师的话,拔腿就追。 季咸像丢了魂似的,舍命奔跑,列子追逐不上,只得回来。他对壶子说: 季咸跑得太快了,我追不上他。原委您给他展示的是什么啊? 壶子说: 刚才我让他看的是我的根本大道,但还没完全展示出来,他就跑了。我只是想逗逗他而已,让他无法揣测,就像草遇风披靡,水同流合污。所以,他刚看我一眼就被吓跑。 说完,壶子哈哈大笑起来。 听了老师的话,列子才明白自己没有学到什么,心中非常惭愧。 于是他辞别老师,返回家中,帮他老婆烧火做饭,喂猪时必恭必敬就像侍候人一样。他摒弃一切杂念,无论什么事都与人无争,与世无争,就这样度过了一生。 【大视角】 已至身体自由与心灵自由的胜境,那么,眼睛就不再是心灵的窗户,面色就不再是喜怒的屏幕,旁人也就不能依凭表面的感觉,进而探知他的内心。 笑口常开 五代后梁开平年间,四明奉化突然来了一位行为怪诞的和尚,皱着额头,腆着大肚,身背一条大口袋,逢人便乞,见物便讨,讨来的东西顺手放入口袋之中。 说也惊奇,那口袋好像有了魔法,无论放进去多少东西,总是不满。他是谁?从哪里来的?大家谁也不知道,总之他身上有一种神奇的东西。好在奉化民风淳朴,人们见他生活窘迫,只要他乞讨,能给便给了。这样,那位惊奇的和尚便在奉化住下来。因为不知姓名,又见他一条布袋终日不离身,人们便称他为布袋和尚。 在孩子们的眼中,什么都是好玩的。有一天,他们突然使起坏来,追着布袋和尚满街乱跑。他们是想看看布袋和尚的布袋里究竟有什么珍宝。布袋和尚被追 得没方法,只好在大街上把东西倒出来。哪里是什么珍宝,不过是钵盂木鞋、鱼肉饭菜、瓦砾石块而已。 孩子们大失所望,布袋和尚的爱好却来了。他把倒在地上的东西一件一件地捡起,口中不停地念道:这是什么?噢,是饭钵。这是什么?噢,是盂盆。这是什么?噢,是瓦片。这是什么?噢,是砖头。如此等等,直到他把地上的东西捡完了,口中的话才叨念完毕。最终,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块粪便,用纸包着说:啊呀,这不是弥勒内院里的东西吗?怎么跑出来了?说罢,也顺手放入布袋之中,这下可把孩子们吓跑了。 【大视角】 人多容得甜言蜜语,人多难容语重心长;人多容得志同道合,人多难容针尖麦芒。然而,只有无所不包、无所遗漏的气度,才见得大千世界的真容,才证得心明眼亮的自由。 无为治天下 曹参原来是个将军,汉高祖封他长子刘肥做齐王的时候,叫曹参做齐相。那时候,天下刚刚安定下来,曹参到了齐国,召集齐地的父老和儒生一一百零一零一多人,问他们应当怎样治理一百零一姓。 这些人说了一些看法,但是各有各的说法,不知听哪个才好。 后来,曹参打听到当地有一个挺出名望的隐士,叫盖公。曹参把他请来,向他请教。 这个盖公是信任黄老学说的,主见治理天下的人应当清静无为,让老一百零一姓过安定的生活。 曹参依了盖公的话,尽可能不去打搅一百零一姓。他做了九年齐相,齐国所属的七十三多座城都比较安定。 萧何一死,汉惠帝立刻吩咐曹参进长安,接替做相国。曹参还是用盖公清静无为的方法,一切根据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什么也不变动。 有些大臣看曹参这种无所作为的样子,有点焦急。也有的去找他,想帮他出点办法。但是他们一到曹参家里,曹参就请他们一起喝酒。要是有人在他跟前提起朝廷大事,他总是把话岔开,弄得别人没法开口。最终客人喝得醉醺醺地回去, 什么也没有说。 汉惠帝看到曹相国这副样子,认为他是倚老卖老,瞧不起他,心里挺不踏实。 曹参的儿子曹窋,在皇宫里侍候惠帝。惠帝叮嘱他说:你回家的时候,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高祖归了天,皇上那么年轻,国家大事全靠相国来主持;可您每天喝酒不管事,这么下去,怎么能够治理好天下呢?看你父亲怎么说。 曹窋趁假期回家去的时候,就照惠帝的话如数家珍跟曹参说了。 曹参一听,就上火了。他骂着说:你这种毛孩子懂得个什么,国家大事也轮到你来噜苏?说着,竟叫仆人拿板子来,把曹窋打了一顿。 曹窋稀里糊涂地受了责打,特别委屈,回宫的时候当然向汉惠帝诉说了。汉惠帝也感到很不兴奋。 其次天,曹参上朝的时候,惠帝就对他说:曹窋跟你说的话,是我叫他说的,你打他干什么? 曹参向惠帝请了罪,接着说:请问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个更英明? 汉惠帝说:那还用说,我怎么能比得上高皇帝? 曹参说:我跟萧相国比较,哪一个能干? 汉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说:似乎不如萧相国。 曹参说:陛下说的话都对。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又给我们制订了一套规章。我们只要根据他们的规定照着办,不要失职就是了。 汉惠帝这才有点明白过来。 曹参用他的黄老学说,做了三年相国。由于那时候正在长期斗争的动乱之后,一百零一姓须要安定,他那套方法没有给一百零一姓增加更多的负担。因此,当时有人编了歌谣赞扬萧何和曹参。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萧规曹随。 【大视角】 有为无为的选择,俱由大局的需求确定。治国与治心的难处,在于盲目定位,盲目求变,好高骛远而误国误己,舍本逐末而空无一得。 陶渊明归隐 陶渊明年轻时志向高尚,特别博学,善写文章,为人爽直。曾经写五柳先生传描述自己,宅边种了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一直不慕荣华富贵。宠爱书,又嗜好喝酒。可是家里贫困,不能常喝。亲戚挚友知道他爱喝,有时就置酒款待他。他有酒必喝,一醉方休,醉了便回家,也不讲究客套。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墙不挡风,衣不遮体,照样安静安逸。经常写些文章,自己观赏,表示自己的志向,忘却一切得失。 起先因为家里穷困,就去江州当一种叫祭酒的官。但没有几天,就因为厌烦官场中的那种庸俗作风,辞职回家了。州里叫他去当主薄,他也不去,宁愿在家里种地。后来身体有了病,生活上也没有来源,他又出任镇军、参军等职。他对亲戚挚友说:我去做官,是为了有饭吃。 陶渊明当了彭泽县令后,就吩咐手下人在县里的公田全部种粘稻,以便用来酿酒。他说:这下我就可以经常因酒而醉。可是他妻子肯定要种粳稻,后来就只好种一一百零一零一五十亩粘稻,五十亩粳稻。 陶渊明在任上,从来简慢上级。一次郡上督邮到县里来,按规则他应当束带迎接。陶渊明叹了一口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服侍这种乡里小人。于是,写了一篇归去来辞后,在公元 406 年辞职不干了。 【大视角】 能为生计而奔波,不为心志而委屈。心志畅达,虽则生计艰难,却也无妨。心志暗昧,虽则生计无忧,却也难安。 说我是啥就是啥 士成绮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求见老子。他对老子说:我听说夫子是圣人,因此我从老远的地方来见你,旅途超过一一百零一零一天,脚后跟都磨出厚厚的死茧,都不敢停下来休息。现在我看先生并不是圣人。老鼠生活的地方都有剩菜,而妹妹却抛弃不养,这是不仁;生的熟的食物积累在面前,和山一样高,这是贪财。老子听了,非常淡漠,不作回答。 其次天,士成绮再去见老子说:昨天我讽刺了你,今日我已经有所觉悟,但我不能明白说出我所觉悟到的道理,这是为什么呢? 老子说:我现在早已不是巧智神圣之人。从前你说我是牛,我就是牛;你 说我是马,我也就是马。假如确有其实,别人给你名称却不接受,只会再次遭殃。我的所作所为一向如此,并不是为了有意要给人看,才去做许多事情。 【大视角】 只有心如止水,才会荣辱皆忘,才会解除一切心情的干扰,也才会洞开更多才智的窗口与门径。所谓旁人的评议,外物的喜乐,以及攸关自身的得失,都是外在的物什,你却只是你自己。 乱世敦教化 王子猷雪夜访客王子猷居住在山阴的时候,一夜忽有大雪。他睡醒过来,打开屋门,命人拿酒来喝。举目四望,但见白茫茫一片,夜色非常皎洁。于是起来走动,吟咏左思的招隐之诗。 突然他想起书画音乐家戴安道也在剡县,马上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个晚上到达,走到门前的时候,却又返身回来。有人问他有什么原故,他说:我原来是乘兴而来,假如兴头已尽,又何必再见他呢? 【大视角】 心动则身动,心止则身止。一切为所欲为,自然潇洒无比。 梁鸿与孟光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诞生年月不详。因他的父亲梁让在王莽擅权专政时期作过城门校尉,故可推想他生于西汉末年。他是我国历史上知名度甚高的隐士。 梁鸿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梁让在新莽政权建立以前被封以修远侯的高爵。王莽好古成癖,登基后,认定一些人是三皇五帝、先贤哲人之后,分别赐予爵号,以显示自己的新朝能克绍先圣,弘扬仁德。王莽认为梁让是上古五帝之一少昊的后代,封他为修远侯,封地在北地郡内。王莽新朝短命,几年后,天下大乱,梁让举家逃难,途中他得病死去。梁让一死,从前的官僚家庭就此衰落,成了一个赤贫户。犹如树倒猢狲散,那些来宾、仆人、僚属见自己的主子不在了,都纷纷抢掠财物,远走高飞另谋出路。梁鸿的母亲在无可奈何的状况下,丢下年幼的梁鸿,和尚未掩埋的丈夫的尸体,独自离开梁家。少小的梁鸿,忽然陷入举目无亲的状况,只得用一张破席草草安葬了父亲。战乱与家庭的变故给小 梁鸿的心灵以极大的震撼。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深深刺痛了梁鸿的心。 为了能自食其力,梁鸿不得不离开北地到当时的京师长安谋生和求学。作为西汉帝国和新莽政权政治、经济中心的长安,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太学,就设在这里。梁鸿到达长安后,无依无靠,不免踯躅街头。尚幸他父亲从前的几位故吏见此情景,向他伸出救济之手,既给他解决了衣食困难,还通过关系将他送入太学学习。 在太学读书的高校生,几乎全是贵族官僚和富家子弟,个个穿戴阔绰,一掷千金。唯有梁鸿衣着破旧,常常为温饱发愁。这样,不免招来那些纨袴子弟的讪笑和欺凌。 梁鸿好学不倦,博览群书,经书、诸子、诗赋等无所不通。他对当时儒学中那种皓首穷经,拘泥于一字一经的做法不屑一顾。梁鸿不愿钻研章句之学,无异是自绝了做官的门径。 梁鸿结束在太学的学业后,就在长安郊区的皇家林苑上林苑中牧猪为生。在偌大的上林苑中,只见梁鸿早出晚归,放牧不辍。放牧之余,梁鸿夜夜在昏暗的灯光下苦读。清贫的生活,原来就使梁鸿吃尽了苦头。不料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逢浪头风。一天,梁鸿在家中边做饭边读书,读到入神处,疏忽了灶中的火种,引起了火灾。当火光热浪使他醒悟时,他的小屋已是烈焰冲天,无法抢救。不仅如此,大火还扩散到邻家,烧坏了邻居的部分财物。 事后,梁鸿主动来到被火灾殃及的邻家,把自己喂养的那群小猪全都赔出。邻居一看梁鸿如此忠厚醇厚,贪心顿起,不愿放过梁鸿,说区区十几只小猪不足以抵偿他家的损失。梁鸿说:如今我孑然一身,没有任何财产可以赔你。我给你家干活吧。邻居答应了。 梁鸿成为无偿佣工以后,将邻人家里里外外的活计统统包揽,粗活细活无所不做。夙兴夜寐,不懈朝夕,勤勤勉勉,绝无怨言。村里人见他举止不似常人,便为他打抱不平,纷纷责怪那位邻居贪心失礼。邻居也为梁鸿的宽厚忍让精神所感动,不仅不要梁鸿干活了,而且把那群小猪全部退还给他。梁鸿坚决不愿收回,说:火因我的过失而起,已给你家造成损失。我理应赔偿,岂能收回? 从今,村里人都特别敬重梁鸿,见面都称他先生、夫子,梁鸿的名声也慢慢传了出去。后来,他见上林苑已无法平稳安静地生活,便悄然回到平陵 老家。 梁鸿回到家乡后,耕种自给,读书养性,并无什么惊人之举。天长日久,他的学问、人品还是显露出来。特殊是他在上林苑中牧猪及失火为人作佣的一段逸事不胫而走,传入扶风。许多人慕其高洁,见他已届而立之年,都遣人来提亲,争抢这位隐士为婿。梁鸿岂能看中那些庸脂俗粉,他一概加以拒绝。 扶风县有一户姓孟的人家,虽不是高门贵族家庭,然而依靠经商,聚积了不少钱财,算得当地数一数二的富家。孟家有一女儿,粗眉大眼,身材矮小壮实,肤色黧黑,可谓姿色俱无。这副容颜原来就使她的婚姻成为困难,但她偏又自视甚高,别人不挑她,她倒挑起别人来。 有一次,一个落魄书生,饿昏在荒野,被孟女发觉,背回家救醒,疗养月余,慢慢康复。书生渐生好感,对孟女的外貌也就并不在乎,有求婚之意。孟家父母都感到特别满足,但却碰了孟女的冷钉子,并被数落一顿:你们读书人,不缺胳膊不少腿,到处请托权门。得意时,正眼都不瞧我们;失意时却饥饿不能自存,还白日做梦娶媳妇呢?我假如在这时候答应你的求婚,人家会说我趁人之危。你还是不要这样准备吧!书生只好答谢她的救命之恩,怏怏而去。这件事一传开,乡里大为震惊,都佩服孟女的侠义,不少人前往求婚。当地一家财主的儿子求婚,遭到孟女的拒绝之后,顿生羞恼,指斥道:我上门求婚是抬举你,凭我的财宝,找一个美丽媳妇莫非还成问题吗?瞧瞧你那模样。孟女毫不示弱,针锋相对:有钱就财大气粗吗?模样丑是天生的,你有钱就买俊’的,就是买不去我这丑’的。县令的小舅子一听,也确定来碰碰运气。他尽量装扮得儒雅一些,装出斯文相,登门求亲。与孟女相见,开口夸赞道:久闻姑娘高义,实在佩服!孟女莞尔一笑:高义怎比高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哪里值得您如此称道?县令的小舅子一听,也就悻悻地走了。 孟女几次拒婚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登门求亲了。及至三十岁时,仍旧待字闺中。父母最终失去耐性,问她:女儿,你究竟要嫁个什么样的夫婿?女儿毫不犹豫地应声而答:我要嫁个像梁伯鸾一样的贤士!父母以为自己听错了,请她又说了一遍。他们以为是女儿灰心之极说的气话,但女儿神色安详,哪像是在生气呢?父母都认为女儿的这个念头荒唐之极,绝无实现的可能。 万万没想到,梁鸿听到这个消息后,竟请人来下聘礼。孟家人喜不自胜,满 口答应;又生怕梁鸿反悔,很快议定了嫁娶日期。孟家女儿知道后,当然也兴奋,但并没有像她父母那样乐昏了头,而是有条不紊地打算陪嫁的物品。 待到成婚之日,孟女被人装扮得花枝招展,头上珠宝金银,身上丝织衣服闪闪发光,脚穿青丝鞋,一路吹奏弹唱,好不喧闹。然而,婚后一连七日,梁鸿一言不发。第八日早上,孟女来到梁鸿面前,恭尊敬敬地行过礼,然后对他说:妾早闻夫君贤名,立誓非您莫嫁;夫君也拒绝了很多家的提亲,最终选定妾为发妻。妾深感荣幸!婚后,夫君静默无语,使妾诚惶诚恐。想必是妾犯了重大过失,如此,请夫君治罪。 梁鸿听罢,带着一种不满的神情说:我始终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制作衣服的人,并且能与我同甘共苦,能够与我一起隐居到深山大泽之中。而现在你却穿着丝织品缝制的衣服,涂脂抹粉,梳妆装扮,一副贵夫人模样,这哪里是我志向中的妻子呢? 孟女听了,不但不恼,反而欣然作喜:我这些日子的穿着装扮,并不是我的初衷。我只是想验证一下,夫君是否真是我志向中的贤士。其实妾早就备妥了劳作的服装与用品。说完之后,便将头发卷起来,穿上麻布衣服,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此,又惊又喜,赶忙走过去,笑容满面地对妻子说:你是我梁鸿真正的妻子!他怀着敬重的心情,为妻子取名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犹如光线般闪烁。 自从梁鸿妻子换上麻布衣服,亲自纺纱织布以后,夫妇互敬互爱,男耕女织,在家乡度过了一段安静的日子。一天晚饭后,当梁鸿像平常一样拿起书本时,孟光拉住他的手,用深情的目光凝视他好久好久,弄得梁鸿怀疑不解。这时,孟光用低沉的声音对梁鸿说:妾早就知道夫君要遁世归隐,避开尘世的苦恼。但为何我们至今不走?莫非夫君还要向世俗低头,委屈自己去入仕吗?梁鸿猛然惊悟,忙说:贤妻说得好,此处无可留恋,我们即刻归隐。于是就在当天晚上,夫妻二人劳碌了一个通宵,整理行装,将必需的生活用品打包装饰。其次每天刚蒙蒙亮,夫妻二人背着包袱,踏着未尽的月色,静静进入霸陵山中,过起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在霸陵山深处,他们就着岩石,用枯树枝和茅草搭起能遮风避雨的草棚,在山谷中开垦出一片土地,种上小麦等作物。白天,他们共同劳动。夜晚,梁鸿就着火光,或诵读经书,或赋诗作文,或弹琴自娱。孟 光或缝衣纳鞋,或夫弹妻唱,抒发他们对前代高士的仰慕之情和不为利禄所染的高洁品行。夫妻二人对自西汉初年四皓以来的高士二十四人都赐予了高度赞美,对他们每一个人都作了由衷的颂词。 霸陵山山势并不幽深、险峻,更不是无人涉足之地。梁鸿夫妻隐居于此的生活最终被外人知道。从前安静、恬然的日子再也无法保持,常常有人慕名前往找寻他们。有人去向梁鸿请教经书中的疑难问题,有人去询问为人处世的哲理,有人则去请梁鸿出来为官主政,有人更是怀着新奇的心理去观看他们的生活状况„„看来霸陵山已不是梁鸿夫妻生活隐居的世外桃源了。因此,夫妻二人确定从地处人口稠密的关中搬往人烟稀有的关东地区接着隐居。 他们东出潼关,取道京师洛阳。看到洛阳城中雄伟、富丽的宫殿群,想到沿途所见老一百零一姓生活的艰难,梁鸿不禁对刚刚建立不久的东汉有些不满与悲观,他作了一首五噫之歌,讽刺统治者追求享乐,奢侈民力。歌词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邙山,噫!俯览壮美的帝王之都,噫!只见宫室连云遮日,噫!看不见一百零一姓的辛苦,噫!漫漫辽辽的宫殿,噫! 章帝刘炟得知这首歌后,龙颜大怒,传令各地捉拿梁鸿夫妻二人。好在他们有意隐藏自己的行踪,最终没有落入官府之手。尽管如此,梁鸿也不得不改名更姓,与孟光跋涉千里,在远离洛阳的齐鲁地区找到一片属于他们的土,接着过着他们志向中的生活。 齐鲁并非梁鸿所希望的净土。过了几年,他们隐居的行踪又被世人发觉,并最终传到朝廷。由于时间的推移,虽然冲淡了章帝的雷霆之怒,但章帝并没有完全遗忘这个曾经不与自己合作,却还攻击朝政的逸民。他向地方官吏传下圣旨,表示只要梁鸿情愿到朝中任职,以往的言行均不予追究。梁鸿深知一首五噫之歌给章帝的阴影始终不会抹去,即使自己能得到皇帝的垂青,至多也不过是拿自己来为封建统治者装饰门面,欺瞒世人而已,自己的志愿是万万不行能实现的。因此,当征召他入京的官吏正在找寻他时,他已偕妻离开齐鲁。 为了避开因不应皇帝之命而带来的麻烦,他们从齐鲁地区南下到了吴地,像当时很多劳动者一样,成了依附于世家豪族的徒附。梁鸿一家住在当地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为人舂米过活。皋伯通起先倒未留意这个舂米人是何等人物。一天,他偶然望见梁鸿妻子孟光给梁鸿送饭,只见妻子恭 尊敬敬地走到丈夫面前,低头不敢仰视,把装饭的盘子高举齐眉,请丈夫进食。皋伯通大吃一惊,心想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如此守礼,那此人肯定是个隐逸的高人。他马上把梁鸿全家迁进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应他们衣食。 梁鸿已上了年纪,干体力活慢慢力不从心了。皋伯通热忱款待他一家,又特别知趣,没盘根问底,梁鸿也就安心在皋家住下了。他晚年利用这段衣食不愁的珍贵时间,潜心著述,成书十余篇。他在写作过程中,为自己定下两条原则:一是不是前代高士的著作不作评定注释;二是不涉及抒发自己志向的内容不写成文字。因此,他的十余篇作品,均是发前人所未发的独具匠心之作。 也就在他致力于写作的过程中,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繁重的劳动,使他积劳成疾,卧病在床。临终前,梁鸿对皋伯通说:我听说前代的高士都是不择生死之地,随遇而葬。我死之后,请您千万不要让我的孩子把我弄回家乡去安葬。我既然死在吴地,就把我埋在吴地吧。 梁鸿死后,皋伯通等人将其安葬在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要离冢旁,并说:要离断臂刺庆忌,是一个壮烈之士;梁鸿终身不出仕,是一个清高之士。就让他们二人长相依傍吧。 安葬完梁鸿,孟光带着孩子北上,回扶风老家,后不知所终。 【大视角】 先是修身齐家的典范,所以言行才能惊动世人。无论如何显赫的名利,也不比完备人格的无限荣光。然而,名缰利锁的桎梏,却毁掉多少绝世的才华,以及纯粹的人性。 慧能悟禅 慧能本一樵夫。有一天,在客店外卖柴,听到内有客诵金刚经,他豁然有所悟,决心学禅。咸亨三年,他到达黄梅东山寺,向弘忍问法。 二人一见面,弘忍就问他,你从哪里来?到我这儿来求何物?慧能称自己是岭南人,别的什么东西都不求,只求作佛。弘忍责问他,你是岭南人,不过一只獠,怎么能作佛?慧能傲然回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弘忍问得很有势头,慧能答得也不模糊。弘忍很观赏慧能的言辩实力。不过, 事实上弘忍还是让慧能去作杂役。 慧能在碓房间踏碓八个月,当时东山禅众达七一百零一人。弘忍有一天为了考验大众禅解的浅深,打算付以衣法,命各人作偈呈验。 当时神秀为上座,他写了一偈: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闻神秀偈后也作了一个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到慧能这首偈,见地透彻,便秘把衣法传给他,并叫他马上逃走,免遭陷害。 弘忍传衣法后,禅宗分化为两派,南宗和北宗。南宗,慧能的一派,属顿派;北宗,神秀的一派,属渐派。 慧能得弘忍衣钵后,密迹潜踪,直到十余年后,才起先在广州法性寺露面。不过,他一出现,又做了件令人惊服的事情。 相传慧能在法性寺听印宗法宗讲涅磐经时,法堂上挂的长旗被风吹动。于是,有两个和尚对此绽开辩论。一个和尚说是风动,另一个和尚说是幡动,双方争辩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大家听了极为惊诧。印宗就把他请至上席,请问深义。慧能回答,言简理当。印宗便问:早听说黄梅衣法南来,莫非你就是那位行者?慧能出示衣钵,印宗高兴赞美,就集众在法性寺菩提树下给慧能落发。两月后,慧能就在寺中菩提树下,为大众开示禅门,说般若波罗密法。 【大视角】 佛语说四大皆空,空过之后就是另一重天地与境界。对应到俗世中来,则是一切皆从内心找缘由,一切皆突破表象直指人心,必是过渡到自由王国的捷径。 鼓盆而歌 庄子与妻子相亲相爱,相安无事地过了大半辈子。 在他们都进入人生的暮年时,庄子的妻子因患重病,先于自己的丈夫死去。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很悲伤。作为庄子挚友的惠子,很快赶到庄子家里。 他一方面是来表示吊唁,另一方面是来劝慰庄子,怕他难过过度不知节制,也伴老妻而去。 可是当他来到庄子家的时候,却见庄子正若无其事的两脚着地岔开而坐,一 边敲着盆,一边哼哼呀呀唱着歌,脸上毫无悲伤的影子。 看到惠子来了,他也不起来迎接,只是面无表情的点一下头,仍旧敲盆唱歌。 惠子见他如此薄情,不由得生起气来,满脸不兴奋地说:你和你老婆生活了一辈子,她为你生养子孙,操劳不息,苦了一辈子,直至苍老死亡。可是,她死了你不仅不哭,反而还在敲盆唱歌,显得这么兴奋,这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这才抬起头来,安静地对惠子说:我做得并不过分。你知道吗?当我妻子刚刚断气的时候,我也特别难受,放声大哭了一会儿。可是转念一想,她的逝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我看来,她的生命完全是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活着的时候,是大自然给予了她的形体和生气。死的时候,也就像春夏秋冬四时运行那样,回来了大自然。生和死,无非是存在的状态不同罢了。现在人家最终摆脱了活着时候的辛苦忧烦,像酣然长眠那样躺在这里,什么心也不用操了,这对她来说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假如我在这时却在旁边嗷嗷’地哭个不休,那明显是不懂自然之道,不通天命之意的做法。 听了这些话,惠子若有所悟,脸上的怒气慢慢消逝。他说:唔,对了,这好像可以叫做喜丧’。 【大视角】 人就为情活着,因此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便成为生命的重负。假如连生死都看得透了,也就没有更多苦痛的根源。 道法自然 庄子的才智是超然的,仿佛是天空中的行云,悠悠荡荡。 有一天,秋高气爽,太阳已爬在半空,庄子还长卧未醒。 突然,门外车马滚滚,喧嚣非凡,随后有人轻轻叩门。 原来是楚威王久仰庄周大名,欲将他招进宫庭,辅佐自己完成图霸天下的事业。楚威王派了几位大夫充当使者,抬着猪羊美酒,黄金千两,架着驷马高车,慎重其事地来请庄周去楚国当卿相。 半个时辰过后,庄子才睡眼惺忪地开门出来。 使者拱手作揖,说明来意,呈上礼单。 不料庄子连礼单瞟也不瞟一眼,仰天大笑:千金是重利,卿相是尊位,请 转告威王,感谢他的邀请。诸位莫非没有望见过君王祭祀天地时充作牺牲的那头牛吗?想当时,它在田野里逍遥自在,何等逍遥。一旦作为祭品被选入宫中,虽然得到很好的照料,可是这牛想不当祭品,还有可能,还来得及吗?去朝廷做官,与这头牛有什么差别呢?天下的君主,在他势单力孤、天下未定之时,往往招揽海内英才,礼贤下士。一旦夺得天下,便为所欲为,视民如草芥,视功臣为敌手,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你们说,去做官又有什么好结果呢?放着大自然的清风明月、荷色菊香不去欣赏消受,偏偏费尽心机去争名夺利,岂不是太无聊了吗? 使者见庄子对于世情功名的洞察如此深刻,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怏怏告退。 其中一位使者,还如遭受当头一棒,突然勘破数十年的做官迷梦,确定回朝后上奏威王,告老还乡。 庄周仍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登山临水,笑傲烟霞,寻访故迹,契合自然,抒发感情,盘膝静坐,冥思苦想,在贫困中享受着人生的欢乐和尊严。 【大视角】 名利困扰于心,心即失却方寸。倘如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一边享受着名利,一边又不为名利所困扰,实属潇洒之至。 陈子仲隐遁 楚王聘陈子仲为相国,陈子仲对妻子说:今日当了相国,明天就会有众多的车马仪从,面前就会摆满丰富的食物。 陈子仲的妻子说:众多的车马仪从相连,你能安家的地方只不过膝头大小就行了;丰富的食物摆满面前,你觉得味美的只是一道而已。现在享受着安下膝头的平稳、一道肉菜的美味,却要在心里担忧楚国大事。乱世祸害多,唯恐你不能保全性命啊。 于是,夫妻俩静静逃走,以给别人浇灌园子为生。 【大视角】 人各有志。身在功名之中,却不为功名所累,倒也无妨。怕就怕功名之至,也便憔悴之至,困苦之至,险危之至。 安贫乐道 孔子发觉弟子原宪很会理财,就让他做了学馆里的总管。有一年春节,原宪打算回去和家人团聚,孔子见原宪平日非常辛苦,确定给他一些小米带回家过年,原宪却坚辞不要。 孔子说:不要推辞了,假如你家用不完,就送给你家乡的穷人吧。 这样,原宪才接受了孔子赠给的小米。 原宪学习刻苦勤奋,孔子的很多思想都被他全盘接受。最终因为孔子的一句话,确定了他终生安贫乐道、矢志不移的取向。 那是一次师生间的闲谈。原宪问孔子:什么是可耻? 孔子告知他:你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出来做官领俸米;假如国家政治黑暗,就要躲开不干。 原宪把孔子的话牢记于心。孔子死后,他才三十岁,正是精力旺盛、年轻有为的时候。可他看到四方各国都是坏人当道、好人遭殃的形势,找不到一处清明的做官场所,于是隐居到卫国的草泽之中,过着自食其力、孤灯苦读的清贫生活。 十几年后,子贡做了卫国国相。当他打听到同学原宪的住处后,便乘坐豪华的马车,率领大队人马,来到草泽之野。子贡见无路可行,就派随从军士砍伐荆棘,清除地面的草藤污泥,铺设出一条宽敞的道路。然后,子贡乘车,前呼后拥地来到原宪的茅舍。 子贡下了车,趾高气扬地嚷道:屋里有人吗? 原宪手捧书本,衣衫破烂、鞋帽不整地从低矮的茅屋里钻出来,双目无神地盯着子贡。 子贡见状,讥笑着说:老同学不相识我了吗?看你老先生这个样子,是不是有病呀? 原宪说:我从前听咱老师说,没有多余的财宝是贫困;学习了仁义道德而不仁义的人才是病态。我原宪虽然贫困,但乐于孔子之道。因此不是我病了,而是你病了吧。 子贡见原宪连讽带刺,非常愤怒,便把打算送给原宪的物品统统丢进沼泽,扭头就走。从今,再也不向别人谈起此事。 【大视角】 不因困厄而弃道德,不因喧嚣而慕富贵,不因穷达而失气节,其心其身必定 恬然自得。却见多少生命,陷身于灾难性的诱惑里,最终欲自拔而不能。 第26页 共26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第 26 页 共 26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淡泊篇(1).docx)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