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对比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
-
资源ID:94456380
资源大小:125.7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对比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docx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对比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甲】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选自刘向新序【乙】季札之初使,北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选自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注聘:古代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节问候。嗣君:继位的君主。倍:同“背”,违背。【丙】咏睢宁(明)杨于臣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嗣 君 曰 先 君 无 命 孤 不 敢 受 剑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顾反,则徐君死于楚 始一反焉B然吾心许之矣 潭中鱼可百许头C北遇徐君 北山愚公者D以过徐君 人恒过,然后能改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1)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2)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4请对【丙】文“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作简要赏析。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徐君想要季子的宝剑,季子“心许之”,待完成出使任务后即了却心愿。“季子挂剑”是诚信的象征,也是一座友情与仁义的丰碑。B两千多年来,包括司马迁、刘向、杨于臣在内的许多文人都在作品中记述或提到过季子的事迹,由此可见“季子挂剑”的文化影响。C【甲】【乙】两文除了写季子,还写了从者,从者的言行既对季子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又使情节发展出现起伏。D同是“季子挂剑”的故事,【甲】文记述最详尽,【乙】文次之,而【丙】文仅用了“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寥寥十个字,由此可见【甲】文的记述最真实可信。观潮宋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暮,虽席地不容间也。(节选自武林旧事【注释】浙江:钱塘江。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海门:浙江入海口。穹:高。僦(jiù)凭(1ìn):租用。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酒泉子·长忆观潮宋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禁觉尚心寒。【注释】潘阆(?-1009):字梦空,号逍遥子,宋大名(今属河北)人。曾长期寓居杭州,晚年写有十首酒泉子,对杭州的自然风景作了较为全面的描写。6下列对观潮和长忆观潮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潮和长忆观潮都写到了钱江潮涌、弄潮儿和观潮者。B观潮引用杨诚斋诗句,以印证大潮气势恢弘,增强说服力。C“万面鼓声中”写潮来时万千观潮者敲锣打鼓、异常兴奋的场面。D词人别后还几度梦醒,犹觉胆战心寒,突显钱江潮令其印象深刻。7观潮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钱江潮的气势,富有表现力。请从句式、修辞、感官体验等角度任选两个赏析。8阅读观潮最后一段,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原文语句批注珠翠罗绮溢目“溢目”用词凝练,突出了 。 写出车马众多,道路拥堵。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说明售卖的物品数量多、 。这段描写的作用: 。9观潮和长忆观潮中,“弄潮儿”形象鲜明,请结合内容分析。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节选自杞人忧天)乙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日: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节)注释突:烟囱。嘿(mo):同“默”。上行(hang):上席。录:邀请。寤:同“悟”,醒悟。10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1)因往晓之( ) (2)傍有积薪( )11乙文中划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B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C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D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12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2)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13甲文中的杞人和乙文中建议“曲突徙新”的客人,都具有忧患意识却有所不同。请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并说说对你有何启示。【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缓,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门北向,甃石为路,路尽复为门,两垂柳夹之,婀娜可爱。有堂亦北向,颜曰“漱玉”。堂之后为池,白石为栏槛,水清碧可鉴毛发,下视石子纵横,如樗蒲,中多龟鱼。金鲫被水,大有径尺者,游泳萍藻间,见人殊不畏。池上有杨柳合抱,长条下垂披拂,与萍藻相乱。荫可一亩许,炎景却避,凉风洒然,游者徒倚不能去。池之东,循廊而南,为清皓之阁。级石而上,南山如画屏,萦青缭碧,争效于栏楯之下。下俯清流,曲折而东阁上或书唐人诗,一联云:“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风景宛然。石磴北下,复长廊,廊西即大溪阁。 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选自王士祯游漪园记,有删改)【注释】甃:砌。颜:门上的匾额。樗蒲: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光下澈 澈:清澈B不可久居 居:停留C水清碧可鉴毛发 鉴:照视D荫可一亩许 许:表示约数15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记之而去A何陋之有B已而之细柳军C属予作文以记之D争效栏楯之1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同为游记散文,甲文主要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乙文则主要采用定点观察的写法。B两文都用水底的石和水中的鱼来衬托潭水或池水的清澈,动静结合,十分传神。C甲文写潭上竹树意在突出此地的幽僻,乙文写池上杨柳意在突出此地景物繁杂。D游览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两位作者的心情也都在随之变化,由乐转为忧。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选自论语)19明语气:以下语句该用什么语气读呢?请你帮小华选择其中的一句,帮他解决朗读的困惑。朗诵的语气:激扬 悲伤 恳切 感叹 劝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选择的句子是: 朗诵的语气是: 20析字义:请根据示例,参考表格中出示的字的释义,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写到横线上。文言词句字典中的释义列举恰当的解释示例:见往事耳朝见了解选择(1)不舍昼夜停房屋选择 (2)士别三日太阳天选择 (3)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所以选择 21赏文本:为了更好地读懂文本,明确作品内涵,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以上诗文,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22谈感悟:请你选取三则文本中的任意一则内容,结合自身感悟,谈谈正确的学习态度。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1嗣 君 曰 / 先 君 无 命 / 孤 不 敢 受 剑 2A 3(1)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2)徐君非常喜爱季札的宝剑,嘴上却不好意思说出来。 4“泗水南”指地理位置,“高台”指当年季札挂剑之处;“至今”交待了挂剑赠人、一诺千金的故事一直在流传;“芳踪”是指“挂剑赠人”的事、遗址还都有迹可循,千古流传;这两句话高度赞扬了季札重情义、重然诺的美好品德。 5D6C 7句式:多用短句,语言短促有力,更增添了潮水来时候的气势。修辞:运用了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潮吞天沃日的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官体验:从视觉、听觉等感官角度对潮水的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8 观潮人之多 车马塞途 价钱高 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9“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体现英勇无畏;“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体现身手不凡;“而旗尾略不沾湿”和“手把红旗旗不湿”体现技术娴熟。10 晓:告知,开导 薪:柴草 11B 12(1)天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2)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他的邻人们。 13不同之处:杞人的忧患,是没有必要的、过度的。建议“曲突徙薪"的客人的忧患,是有根据的、合理的。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应当要有忧患意识,但不要有不必要的忧虑。14A 15C 16B 17(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8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19 我选择的句子是: 朗诵的语气是: 激扬我选择的句子是: 朗诵的语气是: 感叹/恳切/劝勉我选择的句子是: 朗诵的语气是: 恳切/劝勉(能答对其中一个语气词,即可得满分) 20 (1) (2) (3)(填写序号或正确的释义均可得满分) 21小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2示例:在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中,体会到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锲而不舍、勇攀高峰。在孙权劝学中,体会到在学习中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不找借口。在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句中,体会到要虚心求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