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卷.pdf
2023年 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化学试题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Li7 C12 N14 016 Na23 Mg24 A127 Si28 S32C135.5 K39 Ca40 Fe56 Cu64 Br80 Agl08 1127 Bal3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耐高温酸性氧化物的是A.C O,B.S i O2 C.M g O D.N a2O解析:A.二氧化碳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但为分子晶体,不耐高温,A错误;B.S i C h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 i O2+2 OH-=S i O;+H 2 O,所以S i C 2是酸性氧化物,为共价晶体,耐高温,B正确;C.M g O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M g O+2 H+=M g 2+H 2 O,所以M g O是碱性氧化物,;C错误;D.N a z O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答案选B2 .硫酸铜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氐顾的是A.Cu元素位于周期表p区 B.硫酸铜属于强电解质C.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D.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解析:A.C u为2 9号元素,位于IB族,属于d s区元素,故A错误;B.硫酸铜属于盐类,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正确;C.硫酸铜为强酸弱碱盐,铜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C正确;D.铜离子为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故D正确;故选:A o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 8的 氯 原 子C 1Is 2s 2pB.碳的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及j区|困|c.BF3的空间结构:B(平面三角形)/F FD.HC1 的形成过程:H ci:H+:ci:_解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标注于元素书号左上角,质子数标注于左下角,中子数为1 8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1 7+1 8=3 5,核素符号为C 1,故A错误;B.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Is 2 2 s 2 2 P 2,根据洪产举则,2 P轨道上的2个电子应该分别在2个轨道上,且自旋方向相同,轨道表示式:3 B 田 王 口,故B错误;Is 2s 2pC.B F3的中心原子B原子孤电子对数=3=0,价层电子对数=3,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空间结构模2为型故C正确;D.H C 1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电子得失,其形成过程应为H +C1:H:C1:,故D错误;故选:C o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氐硬的是A.S0?能使某些色素褪色,可用作漂白剂 B.金属钠导热性好,可用作传热介质C.N aClO溶液呈碱性,可用作消毒剂 D.Fe/)3呈红色,可用作颜料解析:A.SO?具有漂白性,能使某些色素褪色,选项A 正确;B.钠导热性好,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选项B 正确;C.NaClO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并不是由于其具有碱性,而是因为其具有强氧化性,选项C 不正确;D.Fe2O3的颜色是红色,可用作红色颜料,选项D 正确;答案选C。5.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不氐硬的是A.N a 和乙醇反应可生成H?B.工业上煨烧黄铁矿(FeS?)生产SO?C.工业上用氨的催化氧化制备NO D.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反应可制备NO?解析:A.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可以和钠反应生成氢气,A 正确;B.黄铁矿(FeS2)在空气中搬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铁,B 正确;C.工业上利用氨与氧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副产物水,C 正确;D.常温下铁与浓硝酸会发生钝化,不能制备二氧化氮,D错误;故选D。6.关于反应2NH2OH+4Fe3+=N2Of+4Fe2+4H+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ImolN?。,转移4m oi电子 B.N H 20H 是还原产物C.N H 20H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若设计成原电池,Fe?+为负极产物解析: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二氮,转移4moi电子,故 A 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H20H是反应的还原剂,故 B 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H20H是反应的还原剂,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铁离子是反应的氧化剂,故 C 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铁离子是反应的氧化剂,若设计成原电池,铁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为正极产物,故 D 错误;故选Ao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氐碘的是A.C L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l2+2OH=C r+C lO +H2OB.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12O3+2OH-=2A1O;+H20C.过量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2Na+C 0 +C 02+H2O=2NaHCO3 JD.H2sO3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S O +C a2+=CaSO3i解析:A.Cl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0H =Cr+C10+H20,选项 A 正确;B.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12O3+2OH=2A1O;+H2O,选项B 正确;c.过量c o 2 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碳酸氢钠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CO;+CO2+H2O=2NaHCO3 J ,选项 C 正确;D.H2sO3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因亚硫酸酸性弱于盐酸,不能发生反应,选项D 不正确;答案选D。8.下列说法不事确的是A.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都是多羟基醛及其缩合产物B.蛋白质溶液与浓硝酸作用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黄色C.水果中因含有低级酯类物质而具有特殊香味D.聚乙烯、聚氯乙烯是热塑性塑料解析:A.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都是多羟基醛或酮及其缩合产物,故 A 错误;B.某些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液与浓硝酸会因胶体发生聚沉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发生显色反应变为黄色,故B正确;C.酯是易挥发而具有芳香气味的有机化合物,所以含有酯类的水果会因含有低级酯类物质而具有特殊香味,故C正确;D.聚乙烯、聚氯乙烯的是具有优良性能的热塑性塑料,故D正确;故选A9.七叶亭是一种植物抗菌素,适用于细菌性痢疾,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存在2种官能团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C.Imol该物质与足量澳水反应,最多可消耗2moiBqD.I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3moiNaOH解析: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酚羟基、酯基和碳碳双犍,共三种官能团,A错误;B.分子中苯环确定一个平面,碳碳双键确定一个平面,且两个平面重合,故所有碳原子共平面,B正确;C.酚羟基含有两个邻位H可以和漠发生取代反应,另外碳碳双键能和单质澳发生加成反应,所以最多消耗单质溪3mol,C错误;D.分子中含有2个酚羟基,含 有1个酯基,酯基水解后生成1个酚羟基,所以最多消耗4moiNaOH,D错误;故选Bo10.X、Y、Z、M、Q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2s轨道全充满,Y的s能级电子数量是p能级的两倍,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Q是纯碱中的一种元素。下列说法不氐砸的是A.电负性:Z XB.最高正价:Z Y解析:A.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大,电负性N大于Be,A正确;B.N最高正价为+5价,0无最高正价,最高正价N大于0,B错误;C.Na和0形成的过氧化钠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C正确;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N大于C,硝酸酸性强于碳酸,D正确;故选B。11.在熔融盐体系中,通过电解Tit)?和Si。?获得电池材料(T iS i),电解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电 源.-IA.石墨电极为阴极,发生氧化反应B.电极 A 的电极反应:8H+TiO2+SiO2+8e-=TiSi+4H2OC.该体系中,石墨优先于C参与反应D.电解时,阳离子向石墨电极移动解析:A.在外加电源下石墨电极上C转化为C 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选项A错误;B.电极A电极反应为TiO2+SiO2+8e-=TiSi+4 O ,选项B错误:C.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体系中,石墨优先于C参与反应,选项C正确;D.电解池中石墨电极为阳极,阳离子向阴极电极A移动,选项D错误;答案选C。12.共价化合物Al2c%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12C16+2NH3=2A1(NH3)Cl3,下列说法不氐做的是A.AI2 c J的结构式为a、k、Ji,A l AlB.Al2c%为非极性分子C.该反应中NH)的配位能力大于氯 D.AB%比Al2ck更难与NH3发生反应解析:A.由双聚氯化铝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可知,分子的结构式为AI,故A正确;C1(I (B.由双聚氯化铝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可知,分子的结构式为),Cl,/、C1则双聚氯化铝分子为结构对称的非极性分子,故B正确;C.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氨分子更易与具有空轨道的铝原子形成配位键,配位能力大于氯原子,故C正确;D.澳元素的电负性小于氯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氯原子,则铝滨键弱于铝氯键,所以双聚溪化铝的铝魂键更易断裂,比双聚氯化铝更易与氨气反应,故D错误;故选D。13.甲酸(HCO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含固体活性成分R,N,R为烷基)因静电作用被吸附回收,其回收率(被吸附在树脂上甲酸根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废水初始pH关系如图(己知甲酸K,=1.8 x KT4),下列说法不无碰的是2 2.4 3 4 5 6 7 8废水初始pHA.活性成分R3N在水中存在平衡:R,N+H2O R3NH+OH-B.pH=5 的废水中 c(HCOO):c(HCOOH)=18C.废水初始p H 5,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R3NH+形态存在解析:A.由图可知,R.3N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R3N+H2O R,NH+OH,故A正确;c(HC(XT)K,B.由电离常数公式可知,溶液中-i-i-,当溶液pH为5时,溶液中c(HCOOH)c(H)c(HCOOH)1.0 x10-5C.由图可知,溶液pH为2.4时,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回收率最高,当溶液中pH小于2.4时,随溶液pH下降,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甲酸的电离被抑制,溶液中甲酸个离子浓度减小,与 作 用 的 数 目减小,故C正确;D.由图可知,R,N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R3N+H2O.R3NH+OH当废水初始pH大于5时,平衡向左移动,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R3N形态存在,故D错误;故选D。14.标准状态下,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 己知O?(g)和CU(g)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不事碰的是翘KE历程【历程IIA.E6 E3=E5 E2B.可计算0-。键能为2 3一3)51110尸c.相同条件下,平衡转化率:历程n历 程ID.历 程1、历程n中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lO(g)+O(g)=O2(g)+Cl(g)AH=(E5-E4)kJ-mor解析:A.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的焰变,因 此 线 一 弓=纭 一 弓,A正确;B.已知c%(g)的相对能量为o,对比两个历程可知,。鱼)的相对能量为(七2-3)1.田0,则c i-c i键能为2(弓mo,B正确;C.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因此相同条件下,。3的平衡转化率:历程H=历 程I,C错误;D.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像可知,历程n中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最低,所以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lO(g)+O(g)=O2(g)+Cl(g)AH=(E5-4)kJ m(r1,D 正确;故答案为:c。15.碳酸钙是常见难溶物,将过量碳酸钙粉末置于水中达到溶解平衡:CaCC)3(s)Ca2+(aq)+CO:(aq)已知 Ksp(CaCOj=3.4x10-9,Kp(CaSO4)=4.9x10-5,H2cO3的电离常数Ka|=4.5xlO-7,Ka2=4.7x 10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层清液中存在c(Ca2+)=c(COj)B.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最主要以HCO;形式存在C.向体系中通入CO2气体,溶液中c(Ca2+)保持不变D.通过加Na2SO4溶液可实现CaCC)3向CaSO4的有效转化解析:A.上层清液为碳酸钙的饱和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因此c(Ca2+)c(CO;。,A错误;B.根 据Ka2=4.7xl0-H可 得C(CQL),C(H 4.7X10-,则 碳 酸 根 的 水 解 平 衡 常 数 为c(HCO;)c(HCO;).c(OH)=Kwc(CO j)2xlO2,说明碳酸根的水解程度较大,则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主要为碳酸氢根离子,B正确;C.向体系中通入C 02,碳酸钙与C02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则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增大,c错误;D.由题干可知,Ksp(CaCO3)=3.4xl0-Ksp(CaSO4)=4.9xlQ-5,碳酸钙比硫酸钙更难溶,加入硫酸钠后碳酸钙不会转化成硫酸钙,D错误;故答案选B。16.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实验方案现象结论A往FeCl2溶液中加入Zn片短时间内无明显现象Fe2+的氧化能力比Zn?+弱B往Fe2(SC)4)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加入少量K2so&固体溶液先变成血红色后无明显变化Fe3+与SCN-的反应不可逆C将食品脱氧剂样品中的还原铁粉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浅绿色食品脱氧剂样品中没有+3价铁D向沸水中逐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持续煮沸溶液先变成红褐色再析出沉淀Fe3+先水解得Fe(OH)3再聚集成Fe(OH)3沉淀A.A B.B C.C D.D解析:A.FeCL溶液中加入Zn片,Fe2+Zn=Zn2+Fe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Fe?+的氧化能力比ZM+强,A错误:B.溶液变成血红色的原因,F*+3 S C N-F e(S C N ,与SO:和K+无关,B错误;C.铁离子可能先与单质铁生成亚铁离子,则溶液呈绿色,C错误;D.向废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Fe(OH)3胶体,继续加热则胶体因聚沉变为沉淀,D正确;故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 52分)17.硅材料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请回答:(1)Si(NH2)4分子的空间结构(以Si为 中 心)名 称 为,分 子 中 氮 原 子 的 杂 化 轨 道 类 型 是。Si(NH2)4受热分解生成SisN,和NH3,其 受 热 不 稳 定 的 原 因 是。(2)由硅原子核形成的三种微粒,电子排布式分别为:Ne3s23P2、Ne3s23Pl、Ne3s?3pZsi,有关这些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微粒半径:,B.电子排布属于基态原子(或离子)的是:C.电离一个电子所需最低能量:,D.得电子能力:乂子中S i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 p 3,分子的空间结构(以S i为中心)名称为四面体;氨基(-NH*氮原子形成3个。键,含 有1对孤对电子,N原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3;S i周围的N H?基团体积较大,受热时斥力较强S i(N H z)4中S i N键能相对较小;产物中气态分子数显着增多(燧增),故S i(N H 2)4受热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S i j N,和N H-(2)电子排布式分别为:Ne 3 s 2 3 P2、Ne 3 s?3 p i、Ne 3 s 2 3 Pz s I可推知分别为基态S i原子、S i+离子、激发态S i原子;A.激发态S i原子有四层电子,S i+离子失去了一个电子,根据微粒电子层数及各层电子数多少可推知,微粒半径:,选项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电子排布属于基态原子(或离子)的是:,选项B正确;C.激发态S i原子不稳定,容易失去电子;基态S i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是硅的第一电离能,S i+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是硅的第二电离能,由于b L,可以得出电离一个电子所需最低能量:,,,选项C错误;D.由C可知比更难失电子,则比更容易得电子,即得电子能力:,选 项D错误;答案选A B;(3)S i与P形成的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可知,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形成共价晶体:根据均摊法可知,一个晶胞中含有8 x g+6 x g =4个S i,8个P,故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 i P2。1 8.化合物X由三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已知:白色固体A用0.0 2 5 0 m olHC l溶解后,多余的酸用0.0 1 5 0 m olNaOH恰好中和,请回答:(1)X的组成元素是,X的化学式是。(2)写出B f C溶 液 呈 棕 黄 色 所 发 生 的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3)写出生成白色固体H的离子方程式。(4)设计实验检验溶液I中的阳离子。解析:(1)由分析可知,X的组成元素钙原子、氯元素和氧元素,化学式为C a(C lC 4)2,故答案为:C a、C I、O;C a(QO4)2;(2)由图可知,B-C溶液呈棕黄色所发生的反应为高氯酸钠溶液与氢碘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碘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8 HI +N a Cl O4=4 I2+N a Cl +4 H2O ,故答案为:8 HI +N a Cl O,=4 1,+N a Cl +4 H,O ;(3)由图可知,生成白色固体H的反应为氯化二氨合银与硝酸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g l N H,b +C+2 H+=Ag Cl J+2 N H:,故答案为:Ag(N H3),+C+2 H+=Ag Cl J+2 N H:;(4)由图可知,溶 液I为硝酸和硝酸镂的混合溶液,则检验溶液中氢离子钱根离子的操作为用玻璃棒蘸取溶液I,点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呈红色说明溶液中有H+;取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 a O H至碱性,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有N H;,故答案为:用玻璃棒蘸取溶液I,点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呈红色说明溶液中有H+;取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 a O H至碱性,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有N H:。1 9.“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之一,C H&还原C。?是实现“双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的主要反应有:I :C H4(g)+8 2(g)=2 CO(g)+2 H 2(g)AH,=+2 4 7 k J -m o,K,I I:C O2(g)+H2(g).CO(g)+H2O(g)A H2=+4 1 k J m o r ,K2请回答:(1)有利于提高c o2平 衡 转 化 率 的 条 件 是。A.低温低压 B.低温 角压 C.同温低压 D.局温同压(2)反应CH4(g)+3 CC)2(g).,4 CO(g)+2 H2 O(g)的AH=k J-m o l_ 1.K=(用K,K2 表示)。(3)恒压、7 5 0 c时,C H 4和C。?按物质的量之比1:3投料,反应经如下流程(主要产物已标出)可实现CO 2高效转化。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A.Fe 3 C 4可循环利用,C a O不可循环利用B.过程i i,C a O吸收CO 2可促使Fe a O a氧化C O的平衡正移C.过程i i产生的H2。最终未被C a O吸收,在过程i i i被排出D.相比于反应I,该流程的总反应还原I m o l C。?需吸收的能量更多过程i i平衡后通入H e,测得一段时间内C O物质的量上升,根据过程i i i,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 O物质的量上升的原因。(4)C H 4还原能力(R)可衡量C O 2转化效率,R =A n(C C 2)/A n(C H 4)(同一时段内C O 2与C H&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常压下C H 4和C O?按物质的量之比1:3投料,某一时段内C H 4和C 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1,请在图2中画出4 0 0 1 0 0 0 间R的变化趋势,并标明1()()()时R值_ _ _ _ _ _ _ _ _ _ _。ooooO086421%、郴唧32R0200 400 600 800 1000温度/图14000600 800 1000温度AC图2催化剂X可提高R值,另一时段内C H 转化率、R值随温度变化如下表:温度/480500520550CH4转化率/%7.911.520.234.8R2.62.42.11.8下列说法不正画的是A.R值提高是由于催化剂X选择性地提高反应I I的速率B.温度越低,含氢产物中H 2。占比越高C.温度升高,C H 4转化率增加,C O?转化率降低,R值减小D.改变催化剂提高C H 4转化率,R值不一定增大解析:(1)反 应I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反应n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右移,C H 4平衡转化率增大:降低压强,平衡右移,C H 4平衡转化率增大,故有利于提高C O 2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高温低压;答案选C;(2)已知:I :C H4(g)+C O2(g).-2 C O(g)+2 H2(g)A珥=+2 4 7 k J m o,K|I I:C O2(g)+H2(g)C O(g)+H2O(g)A H,=+4 1 k J m o r ,K2根据盖斯定律,由 1+1 1 x 2得反应C H 4(g)+3 C C)2(g)4 c o(g)+2 H?O(g):故4由/曰+2/1 4 2=+3 2 9 1 过滤 洗 涤|Zn(O H T 控零烧纳米ZnO|MOF|ZnOMOF已知:含锌组分间的转化关系:Zn2+,=Zn(OH)2.R Zn(OH)J-Zn(OH)2是Zn(OH)2的一种晶型,39以下稳定。请回答:(1)步 骤I,初始滴入ZnSO 溶液时,体 系 中 主 要 含 锌 组 分 的 化 学 式 是。(2)下列有 关 说 法 不 壬 顾 的 是。A.步 骤I,搅拌的作用是避免反应物浓度局部过高,使反应充分B.步 骤I,若将过量NaOH溶液滴入ZnSO 溶液制备 一211(014)2,可提高ZnSO的利用率C.步骤H,为了更好地除去杂质,可用50的热水洗涤D.步骤H I,控温煨烧的目的是为了控制ZnO的颗粒大小(3)步骤H I,盛放样品的容器名称是 o(4)用Zn(CH3coO1和过量(NHJ2CO3反应,得到的沉淀可直接控温煨烧得纳米Z nO,沉淀无需洗涤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二。(5)为测定纳米ZnO产品的纯度,可用己知浓度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Z n。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理的仪器和操作,补全如下步骤 ”上填写一件最关键仪器,“()”内填写一种操作,均用字母表示。用(称量ZnO样品xg)一用烧杯()一用()一用移液管()用滴定管(盛装EDTA标准溶液,滴定Zr2+)仪器:a、烧杯;b、托盘天平;c、容量瓶;d、分析天平;e、试剂瓶操作:f、配制一定体积的Zn+溶液;g、酸溶样品;h、量取一定体积的Zr?+溶液;i、装瓶贴标签(6)制备的ZnOMOF荧光材料可测Ci?+浓度。已知ZnOMOF的荧光强度比值与Cu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关系如图。某研究小组取7.5xl(r3g人血浆铜蓝蛋白(相对分子质量i 5xl()5),经预处理,将其中Cu元素全部转化为c d+并定容至1 L。取样测得荧光强度比值为1 0.2,则1个血浆铜蓝蛋白分子中含 个铜原子。荧光强度比值c(Cu2+)/(10-6mol/L)解析:(1)初始滴入Z n S(溶液时,氢氧化钠过量,根据信息可知,体系中主要含锌组分的化学式是 Z n(O H)4 r ;(2)A.步 骤1,搅拌可以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避免反应物浓度局部过高,A正确;B.根据信息可知,氢氧化钠过量时,锌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Z n(O H)4-,不能生成-Z n(O H)2,B错误;C.由信息可知,-Z n(O H)2 3 9 C以下稳定,故在用5 0 C的热水洗涤时会导致,Z n(O H)2分解为其他物质,C错误;D.由流程可知,控温燃烧时-Z n(O H)2会转化为纳米氧化性,故,控温煨烧的目的是为了控制Z n O的颗粒大小,D正确;故选B C;(3)给固体药品加热时;应该用堵期,故步骤H I,盛放样品的容器名称是用烟;(4)两者反应时,除了生成固体Z n O外,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氨气和水蒸气,即杂志都是气体,故沉淀不需要洗涤的原因是:杂质中含有CH 3 c o CT、C O:、N H;,在控温煨烧过程中分解或被氧化为气体而除去;(5)为了使测定结果尽可能准确,故可以用分析天平称量Z n O的质量,选择d,随后可以用酸来溶解氧化锌,故选g,溶解后可以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故选c(f),再用移液管量取一定体积的配好的溶液进行实验,故选h,故答案为:df(g)f c(f)f(h);(6)人血浆铜蓝蛋白的物质的量n(人血浆铜蓝蛋白尸_7-5 x0_g_.=5x l O-8m o l,由于实验测得荧光1.5 x 1 0 g/m o l强度比值为1 0.2,则铜离子浓度n(Cu 2+)=0.4 x l 0-8m o l/L x l L=0.4 x l 0-8m o l,则 则1个血浆铜蓝蛋白分子中含8个铜原子。2 1.某研究小组按下列路线合成抗癌药物盐酸苯达莫司汀。盐酸苯达莫司汀已知:RX_请回答:+RCOOHRN%-RNHRNaCN*CN2RC00HRNH,-f RNHR(1)化合物A的官能团名称是(2)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A.B f C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化合物D与乙醇互为同系物C.化合物I的分子式是C|8H25N3O4D.将苯达莫司汀制成盐酸盐有助于增加其水溶性(4)写出G f H的 化 学 方 程 式(5)设计以D为原料合成E的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o(6)写出3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分子中只含一个环,且为六元环;iH-N M R谱和IR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共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无氮氮键,有 乙 酰 基C H3-C-解析:(1)由A的结构可知其所含官能团为硝基和氯原子,故答案为:硝基、氯原子;(2)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故答案为:|0,N 人NO,O,N 入NO,(3)A.B f C的反应中B中一个硝基转化为氨基,反应类双为还原反应,故错误;B.化合物D中含有两个羟基,与乙爵不是同系物,故错误;C.化合物I的分子式是CWHDN O 故错误;D.将苯达莫司汀制成盐酸盐,可以增加其水溶性,利于吸收,故正确;故答案为:D;I(4)G与乙醉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 X C O O C HJCHJ,反应方程式为:O2N(5)1,3-丙二醇与HBr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3-二澳丙烷,1,3-二滨丙烷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N C/X/Z C N,N C/、X、CN发生水解生成戊二酸,戊二酸分子内脱水生成(P )合成路线为:OH Br Br N-NC HOOC COOHH为:HBr BrB r N a C N NC HOOCH(6)化合物C 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只含一个环,且为六元环;谱和谱检测表明:分子中共有2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无氮氮犍,有乙酰基,除乙酰基外只有一种氢,则六元环上的原子均不与氢相连,该物质具有很高的对称性,符合的结构有,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