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改下的教法和学法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docx
-
资源ID:9446780
资源大小:15.7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探究新课改下的教法和学法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docx
探究新课改下的教法和学法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经验交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历史学习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许多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历史。虽然新教材与旧教材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变化,新课标与传统的教学大纲也有很大的改变,但是我们许多历史教师依然我行我素,涛声依旧。这使高中历史教学呈现出教师出力不讨好,学生成绩上不去的低效率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成为当务之急。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在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基础上,立足教材内容,紧扣基本要求,旁征博引,中外贯通,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突出重点,突破维点,分清交点,抓住特点,不留疑点,最终掌握知识点。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课堂教学既是培养学生兴趣和主阵地,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由于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及其独特功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课堂效益的高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授课艺术,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改革历史刘教学的定势思维模式,进而从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程式化教学中解脱出来的必由之路。 因为高中学生较之于小学初中学生更具有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的活跃性和幽默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激情、激情比方法更重要。千万不能让你的学生在第一节历史课后就对你和历史失去兴趣。所以改变古析式的真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呢? 历史的许多人和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素材,如果教师只是语言叙述是难以描绘当时的情景。历史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因素、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透过历史事件分析、重新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影视教学情境,便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逝去的历史事件,增强对史事的认识,培养学生兴趣。我采用了先进的电化教学,运用电教媒体,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画面,引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一国两制一课时,通过让学生看录像百年中国的纪实片段;重庆谈判一课时,播放电影重庆谈判片段等等,运用多种电教媒体,创设历史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热情高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电化教学直观性强,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精神,拼搏精神,达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目的。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角色情境,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段,渲染课堂气氛,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史兴趣。我选择高中历史教材故事性较强的章节,组织学生自编历史故事,让学生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将历史事件再现于历史课堂,把学生事到前人生活的历史场景中。这样,他们很容易理解当事人的想法,在古今观点的比较中能理智的明辨是非,完成教学目标。这种教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仅完成了历史教学傻,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其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会学。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学无定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首先,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枯燥。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克成。”杨振宁亦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控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第二,勤于记忆,勤于做笔记。记忆不等于背诵。若把背诵认为记忆是不能牢牢记住知识点的。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应注重考查我们分析史实、理解的能力。因而,历史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在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应将历史与马列主义的方法论紧密相连,用方法论作指导,去正确的评价每一历史事件。作为一名学生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的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不断构建模块知识体系,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知识,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自习课和晚修课时间,抽半小时记忆当天的内容。这样,能进一步消化知识。睡觉前简单回忆提纲也是很好的方法。 第三,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的时积累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至于解答问答题,应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我总结的历史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即思想要受观点的约束。同时,答题应先有条理的列出答题要点,即观点,然后再根据观点来扩充历史事件,以事实来证论观点。图表始终是解答历史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啰唆,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当然,语言表达时要尽量使用历史术语。另外,有些材料题的答案就在材料中。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可以帮你掌握好历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通过近几年的探讨和实验,我在历史学科的教法和学法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形成,它对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种适合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出现了,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