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T-FLXH 0003—2023).pdf
-
资源ID:94475876
资源大小:1.04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T-FLXH 0003—2023).pdf
ICS 07.060 CCS A 47 T/FLXH 团 体 标 准 T/FLXH 0003-2023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雷电防护装置 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et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facilities 2023-08-01 发布 2023-08-02 实施 深圳市防雷协会 发 布 T/FLXH 0003-2023 II 目目 次次 前 言.1 1 范围.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 3 术语和定义.2 4 检测要求和方法.3 4.1 一般规定.3 4.2 防雷分类.3 4.3 防雷区划分.3 4.4 接闪器.4 4.5 引下线.4 4.6 接地装置.5 4.7 屏蔽及等电位连接.5 4.8 电涌保护器(SPD).6 4.9 其他.7 5 检测周期.7 6 检测程序.7 6.1 一般程序.7 6.2 检测准备.7 6.3 现场检测.7 6.4 记录报告.8 7 检测作业要求.8 8 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8 8.1 检测结果记录.8 8.2 检测报告出具.8 附 录 A (规范性)充电站雷电防护装置材料规格.10 附 录 B (规范性)电涌保护器(SPD)的选型.14 附 录 C (资料性)检测流程图.15 附 录 D (资料性)部分检测仪器的主要性能和参数指标.16 附 录 E (资料性)安全防护用具要求.18 附 录 F (资料性)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19 参 考 文 献.24 T/FLXH 0003-2023 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深圳市防雷协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真正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成都市新津区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太科技术有限公司、智联汽车产业投资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广州海德防雷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鸿泰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皇驰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重庆莱霆防雷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辽宁信达检测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志凡、李健、刘宏韬、张光辉、张正海、陈杰、王宇、贾娜、孔祥瀚、徐文婷、张云龙、王军、张军委、朱志波、苏远东、曾宇、龙四维、邓智超、李少鹏、李俊山、刘慧平、林元凯、李金平、钟美玲。T/FLXH 0003-2023 2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要求和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检测作业要求、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7622-2008 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GB/T 18802.112020 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 11 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8802.212016 低压电涌保护器 第 21 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383052019 头部防护 救援头盔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facilities 采用整车充电模式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场所,包括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以及相关供电设备、监控设备等配套设备。以下简称充电设施。3.2 充电桩 charging spot 固定安装在地面,为电动汽车蓄电池提供电能的专用设备,包括交流充电桩、非车载充电机等。3.3 充电区 charging zone 在充电设施内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停车区域。3.4 监控设备 monitoring equipment 对充电设施的供电设备、充电设备运行状态、环境监视及报警等信息进行采集,应用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站内设备的监视、监控和管理的设备。3.5 防雷装置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T/FLXH 0003-2023 3 用于减少雷电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3.6 直击雷 direct lightning flash 雷电闪击直接击于建(构)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外部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3.7 雷击电磁脉冲 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pulse 雷电流经电阻、电感、电容耦合产生的电磁效应,包含闪电电涌和辐射电磁场。3.8 接地装置 earth-termination system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3.9 电涌保护器(SPD)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3.10 灯杆式充电桩 light pole charging post 一种运用于智慧城市中的智慧灯杆,作为智慧路灯的配置功能,且能满足所有符合国标要求的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桩。4 检测要求和方法 4.1 一般规定 4.1.1 充电设施防雷检测分为首次检测和定期检测。首次检测分为新建、改建、扩建充电设施雷电防护装置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和投入使用后充电设施雷电防护装置的第一次检测。定期检测是按规定周期进行的检测。4.1.2 新建、改建、扩建充电设施雷电防护装置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应对其结构、布置、形状、材料规格、尺寸、连接方法和电气性能进行分阶段检测,投入使用后充电设施雷电防护装置的第一次检测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检测。4.1.3 周期性检测,应核对原防雷装置情况,并检测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值、过渡电阻值、锈蚀情况和完好状况等。4.1.4 现有充电设施雷电防护装置发生更改,或遭遇破坏重新设置的,或发生雷击事故等影响雷电防护装置性能时应进行防雷检测。4.2 防雷分类 4.2.1 一般情况下,室外露天建设的充电设施或设有风雨棚的充电设施防雷类别划分为第三类防雷建(构)筑物。4.2.2 依托建(构)筑物建设的充电设施,按建(构)筑物防雷类别划分。4.2.3 其他场所的充电设施应根据建(构)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照 GB 500572010 中第 3 章、4.5.1 和 4.5.2 的规定,综合考虑充电设施的防雷类别。4.3 防雷区划分 T/FLXH 0003-2023 4 防雷区应按照GB 500572010中6.2.1的规定将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的环境划分为LPZ0A、LPZ0B、LPZ1LPZn+1区。4.4 接闪器 4.4.1 要求 4.4.1.1 充电设施优先选择依附在建(构)筑物上的接闪器接闪,当建(构)筑物上的接闪器达不到要求时,应设置独立接闪器。接闪器形式可采用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接闪线或由其混合组成,接闪器材料规格和安装工艺应符合附录 A 中表 A.1 接闪器的要求。4.4.1.2 充电设施建(构)筑物如利用其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时,应符合附录 A 中表 A.1 金属屋面的要求。4.4.1.3 充电设施建(构)筑物的接闪带应沿着顶部四周及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根据不同建(构)筑物防雷类别设置接闪网,网格尺寸应符合附录 A 接闪网的要求。4.4.1.4 接闪杆的保护范围应按 GB 500572010 中附录 D“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进行计算后确定。4.4.2 检测方法 4.4.2.1 首次检测应检查接闪器隐蔽工程施工记录,检查接闪器的材料规格、敷设方式、保护范围及安装工艺、是否有明显的机械损伤、断裂及锈蚀情况。4.4.2.2 检查接闪器上是否附着其他电气和电子线路。4.4.2.3 检查接闪器的安装位置、焊接工艺、闭合情况、是否锈蚀 1/3 以上。4.4.2.4 检测接闪带支持卡的高度、间距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5.2.6 的要求,支持卡能否承受49N 垂直拉力的要求。4.4.2.5 检查接闪器与其他金属构件相连接的等电位连接措施。4.4.2.6 当接闪器为暗敷时,应对建(构)筑物周围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造成的事故隐患。4.4.2.7 检测接闪器和引下线之间的过渡电阻。4.5 引下线 4.5.1 要求 4.5.1.1 充电设施建(构)筑物可利用其立柱钢筋或金属立柱作为引下线,也可沿支撑立柱设置专设引下线。4.5.1.2 当设置专用引下线时,专设引下线应沿建(构)筑物立柱表面敷设,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其材料规格和安装工艺应符合附录 A 中表 A.2 引下线的要求。4.5.1.3 引下线敷设应平整竖直,转角处应按建(构)筑物造型作弧形弯曲,其夹角应大于 90。利用立柱钢筋做引下线与水平钢筋有交叉的,应采用直径不小于 10mm 的圆钢作钝角跨接后焊接连通。4.5.1.4 每根引下线与接闪器、接地体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性能,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4.5.1.5 专设引下线与出入口人行道安全距离不应小于 3m。4.5.1.6 采用多根专设引下线时,应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 0.3m 至 1.8m 之间装设断接卡。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但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 0.3m 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4.5.1.7 在易受机械损伤之处,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用暗敷或采用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加以保护。T/FLXH 0003-2023 5 4.5.1.8 在保护人身安全需采取的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措施,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4.5.6 的规定。4.5.2 检测方法 4.5.2.1 首次检测应检查引下线隐蔽工程施工记录。4.5.2.2 检查引下线的数量、间距、材料规格、敷设方式、安全距离及施工工艺、是否有明显的机械损伤、断裂及锈蚀情况。4.5.2.3 检查明敷引下线上是否附着其他电气和电子线路。4.5.2.4 检查专设引下线断接卡的设置情况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4.5.2.5 检测每根引下线与接闪器、接地体的电气连接性能。4.6 接地装置 4.6.1 要求 4.6.1.1 室内安装的充电设施应利用建(构)筑物的接地装置接地;靠近建(构)筑物室外安装的充电设施宜与就近的建(构)筑物或配电设施共用接地装置。4.6.1.2 人工接地装置宜围绕充电区敷设成环形接地体,其材料规格和安装工艺应符合附录A中表A.2接地装置的要求。充电区的环形接地与周围建(构)筑物的间距小于 3m 时,应与建(构)筑物基础接地不少于 2 处连接。4.6.1.3 充电设施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GB 500572010中第4章的要求,并应与防雷建(构)筑物类别要求的阻值相对应。4.6.1.4 充电设施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按接入设备中要求最小值确定,当无法确定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4。4.6.1.5 当接地装置的电阻值不满足要求时,应增设人工接地体,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宜小于 0.6m,高寒地区敷设在冻土层以下,其距墙或基础不宜小于 1m。4.6.1.6 充电桩金属壳体应设置接地螺栓,螺栓直径不应小于 6mm,最小截面积不小于 28mm2,并应有接地标志。4.6.2 检测方法 4.6.2.1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接地装置的隐蔽工程记录,检查接地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安装位置,检查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检查接地装置的材质、规格、连接方法、敷设和焊接工艺、防腐措施,检查相邻接地体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在未进行等电位连接时的地中安全距离。检查接地装置防跨步电压措施。4.6.2.2 检查接地装置有无因施工开挖、管线敷设或种植树木对接地体造成的破坏。4.6.2.3 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4.6.2.4 检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4.7 屏蔽及等电位连接 4.7.1 要求 4.7.1.1 充电设施电源系统宜采用 TN 系统,其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宜采用 TN-S 系统。4.7.1.2 低压配电线路全线应采用铠装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当全线埋地敷设有困难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横杆的架空线,并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架空线与充电区、充电桩的距离不应小于 15m。4.7.1.3 充电设施接地线、PE 线、屏蔽层、穿线钢管、电缆沟的钢筋、金属管道应就近做等电位连接,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T/FLXH 0003-2023 6 4.7.1.4 充电设施内的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充电装置、照明配电箱、监控设备、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等设备设施及金属构件,应就近连接至共用接地装置上,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4.7.1.5 充电桩的门、盖板、覆板和其他金属构件,应采用等电位软连接分别将这些部件和充电桩的主体金属构架、设备的箱体连接,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4.7.1.6 电子系统的室外金属导体线路宜全线采用有屏蔽层的电缆埋地或架空敷设,其两端的屏蔽层、加强钢线、钢管等,应等电位连接到充电桩主体金属构架处的终端箱体上,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4.7.1.7 进入充电桩的数据采集、控制、信号、电源等各种线路宜穿金属线槽(管)埋设,金属线槽(管)两端均应就近接地。4.7.1.8 连接材料规格、安装工艺应符合附录 A 中表 A.3 等电位的相关要求。4.7.2 检测方法 4.7.2.1 当充电设施电子设备需要考虑电磁场的干扰时,应检测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电磁屏蔽状况。电磁屏蔽的检测应符合 GB/T 214312015 中附录 F 的要求。4.7.2.2 检查全线采用有屏蔽层的电缆线路其两端的屏蔽层、加强钢线、钢管等是否就近做等电位连接。4.7.2.3 检查充电设施设备、设备金属外壳及充电区域内其他金属构件与共用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连接形式、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规格尺寸,检测电气连接过渡电阻。4.7.2.4 检查低压配电线路是否全线埋地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管)内引入,检查电缆埋地长度,检查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使用的浪涌保护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等接地连接情况、连接形式、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规格尺寸,检测电气连接过渡电阻。4.7.2.5 检查充电区域内电子设备与充电站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情况、连接形式、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规格尺寸,检测电气连接过渡电阻。4.7.2.6 等电位连接的过渡电阻值的测试应采用空载电压 4V 至 24V,最小电流为 0.2A 的测试仪器进行检测。4.8 电涌保护器(SPD)4.8.1 要求 4.8.1.1 充电设施电源系统宜设置三级防电涌保护措施:低压配电总电源处应安装第一级电源 SPD,低压分配电箱处应安装第二级电源 SPD,充电桩设备入口端宜安装第三级电源 SPD。充电设施电源系统中所用 SPD 应符合 GB/T 18802.112020 的要求,产品应获得第三方检验合格证书。4.8.1.2 SPD 的选型应符合附录 B 的要求,安装工艺应符合附录 A 中表 A.3 电涌保护器的要求。SPD 的有效电压保护水平的选择应符合GB 500572010中6.4的要求。信息系统SPD的选择应符合GB 503432012 中 5.4.4 和 5.4.5 的要求。4.8.1.3 电源 SPD 应包含自动脱扣装置,否则应在其相线引接线上串联保护装置或者后备保护装置,其标称电流不应大于本级供电线路的 1/1.6 倍。4.8.1.4 当线路上多处安装 SPD 时,电压开关型 SPD 与限压型 SPD 之间、限压型 SPD 之间的线路长度应符合 GB 503432012 中 5.4.3 第 6 款要求。4.8.1.5 进入充电桩的数据采集、控制、信号等线路的入口端宜装设相应的信号 SPD。信号 SPD 应符合 GB/T 18802.212016 的要求,产品应获得第三方检验合格证书。4.8.2 检测方法 4.8.2.1 检查 SPD 的保护模式和安装模式,确认是否符合系统接地的型式。4.8.2.2 检查并记录各级 SPD 的安装位置、安装数量、安装工艺、型号、主要性能参数(Iimp或In、Uc、Up)。T/FLXH 0003-2023 7 4.8.2.3 检查 SPD 的外观:SPD 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痕,无裂缝和烧灼痕或变形,无异常温度。SPD 铭牌标志应完整清晰。4.8.2.4 检查 SPD 两端的连接导线的材质、截面、安装牢固程度和电气连接是否符合要求;测量 SPD的两端连接导线的长度。4.8.2.5 检查 SPD 是否正常运行。4.8.2.6 检查 SPD 前端是否安装后备保护器,后备保护器额定参数是否与电源系统相匹配。4.8.2.7 SPD 压敏电压和泄漏电流值的测试,应符合 GB/T 214312015 中 5.8.5 的要求。4.8.2.8 检测 SPD 接地电阻或与等电位连接带的过渡电阻。4.9 其他 4.9.1 充电区罩棚上安装有光伏电池组件时,应在罩棚四角设置短接闪杆,短接闪杆应通过金属立柱或专设引下线进行接地,不应与太阳能电池板四周铝合金框和支架连接,但太阳能电池板之间应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并接地,且接地点不少于 2 处。光伏系统的配电箱不应安装在有专设引下线的立柱上。4.9.2 灯杆式充电桩宜利用金属灯杆作为接闪装置。4.9.3 不应在接闪器和引下线上附着其他电气和电子线路。4.9.4 设置在空旷处的充电设施与高大树木、高压线电线杆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 5m。4.9.5 当分散式充电桩直击雷防护利用附近建(构)筑物的接闪器时,其应置于直击雷防护区LPZ0B内。5 检测周期 投入使用后的雷电防护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检测周期一般为 12 个月。6 检测程序 6.1 一般程序 6.1.1 首次检测应依据本文件进行全部项目的检测,并应全面熟悉充电场站的基本信息与周边环境,在了解其防雷装置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参考防雷工程相关设计、施工图纸资料,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后进行现场检测,检测流程图参见附录 C。6.1.2 周期性检测应核对防雷装置情况。当防雷类别、防雷分区、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和电磁屏蔽措施未发生变化时,可不对上述几项重新检查检测。6.2 检测准备 6.2.1 检测机构接受检测委托后,应与委托方取得联系,确定检测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如设计要求、施工图纸、隐蔽工程记录等),制定检测方案,商定检测时间。6.2.2 组派检测小组,每个检测小组至少由三名检测人员组成。6.2.3 根据检测方案,准备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工具,现场检测原始记录及其他相关资料,确认仪器设备在计量校准有效期内并工作正常,检测仪器的主要性能和参数指标参见附录 D。6.3 现场检测 6.3.1 与委托方核实现场检测情况,明确检测项目,确定检测顺序。6.3.2 根据检测方案,开展现场检测,一般先检测外部防雷装置,后检测内部防雷装置。6.3.3 如实记录现场检测信息及数据,并绘制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平面示意图。6.3.4 核实检测项目,确保项目准确,整理、汇总现场检测情况,并向委托方如实反馈。T/FLXH 0003-2023 8 6.3.5 检测完毕,及时恢复、清理检测现场。6.4 记录报告 6.4.1 整理检测信息及数据,形成全面、客观、完整、准确、规范的检测原始记录。6.4.2 根据检测原始记录,形成对应的检测报告和整改意见书(如适用)。7 检测作业要求 7.1 防雷检测作业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应具备保障检测人员和使用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用具要求参见附录 E。7.2 检测机构应制定检测作业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预案文件,落实作业安全主体责任,明确安全负责人,建立健全检测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制度。7.3 检测所用仪器设备工作状态正常,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7.4 检测现场应设有检测安全员,负责安全指导和监督等工作,确保检测作业安全。7.5 被测区域如有雷雨或可能发生雷电的情况下,以及现场高温使作业无法正常进行时,应立即停止检测。7.6 检测前,检测负责人就现场作业方案与委托方做好沟通,并进行安全交底;检测中,应在委托方专人配合下进行,并严格遵守委托方安全管理要求,未经委托方同意不应私自开展检测作业;检测后,及时恢复、清理检测作业现场。7.7 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接地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7.8 检测作业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划分作业区域,非检测人员不应进入作业区域。7.9 检测充电设施的变电所、配电室、配电(箱)柜等金属带电物或带电场所时,宜采用测电笔进行验电,应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使用绝缘垫。7.10 遇低压配电室进水、漏雨和进线桥架电缆渗水等情况,检测人员不应进入低压配电室检测,已进入低压配电室的应立即撤出。7.11 发现配电柜和电器内有异味、异声时,应停止检测,并撤出相关人员。7.12 检测人员在检测配电柜时,应明确带电部位及相应电压等级,明确安全距离,禁止将手伸进配电柜内指点,禁止将头伸进配电柜内查看。7.13 高空作业检测人员应按要求穿戴安全带、安全绳等安全防护用品,不应穿拖鞋、高跟鞋、带钉或易滑鞋等高空作业,检测仪器和设备不应放置在高空易坠落处。7.14 现场 SPD 检测时应切断与 SPD 相连的电源,并拆卸 SPD 两端连线。7.15 检测作业人员应符合特种作业职业健康要求,存在以下情况的人员不应从事检测工作:双目视力校正后仍在 0.8 以下的,红绿色盲、恐高症、心脏病、癫痫及患有其他精神疾病。8 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 8.1 检测结果记录 8.1.1 现场检测的信息及数据应如实记入原始记录表,原始记录应有检测人员、审核人员及委托方代表签名。表格样式参见附录 F。8.1.2 首次检测时,应绘制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平面示意图;定期检测时,平面示意图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修改或补充。8.2 检测报告出具 T/FLXH 0003-2023 9 8.2.1 应根据原始记录内容,对数据进行修约,形成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有检测人员、编制人员、审核人员签字,经批准人签发并加盖检测机构专用检测章。8.2.2 出具的检测报告应正确引用现行技术标准及规范。宜包含本次检测时间、下次检测时间及报告发布时间。T/FLXH 0003-2023 10 A A 附 录 A(规范性)充电站雷电防护装置材料规格 表A.1 接闪器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装置名称 标准要求 接闪器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接闪杆 针长1m以下:圆钢12mm;钢管20mm,厚度2.5mm;铜材有效截面50mm2,10mm。针长1m2m:圆钢16mm;钢管25mm,厚度2.5mm;铜材15mm,有效截面176mm2;烟囱、水塔顶端针:圆钢20mm;钢管40mm,厚度2.5mm。接闪带 接闪带的材料、结构、与最小截面应符合GB 500572010中表5.2.1的规定。接闪网 圆钢8mm;扁钢截面50mm2,厚度2.5mm。网格尺寸:一类5m5m或6m4m;二类10m10m或12m8m;三类20m20m或24m16m。接闪线 热镀锌钢绞线或铜绞线截面50mm2。与突出屋面物体间的距离按GB 500572010计算,且不应小于3m。金属板屋面 第一类防雷建(构)筑物金属屋面不宜作接闪器;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板间的连接应是持久的电气贯通,可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2)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铅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2mm,不锈钢、热镀锌钢、钛和铜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0.5mm,铝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0.65mm,锌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0.7mm;3)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不锈钢、热镀锌钢和钛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4mm,铜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5mm,铝板的厚度不应小于 7mm;4)金属板无绝缘被覆层。注:薄的油漆保护层或1mm厚沥青层或0.5mm厚聚氯乙烯层均不属于绝缘被覆层。防腐状况 镀锌、涂漆、不锈钢、铜材、暗敷。T/FLXH 0003-2023 11 表A.1(续)装置名称 标准要求 接闪器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搭接形式 与长度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双面6D;圆钢与扁钢连接圆钢6D;金属板100mm。紧固件紧固;卷边压接。保护范围 按GB 500572010规范滚球法计算,且符合GB 500572010中表4.2.1要求。安全距离 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网)的支柱及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构)筑物及与其相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距离按GB 500572010计算,但不应小于3m。表A.2 引下线及接地装置材料规格和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装置名称 标准要求 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根数 接闪带(网、线)2根;独立接闪杆1根。平均间距 一类12m;二类18m;三类25m。材料规格 明敷:圆钢10mm;扁钢截面50mm2,厚度2.5mm;铜材截面50mm2。暗敷:圆钢10mm;扁钢截面50mm2,厚度2.5mm。防腐状况 镀锌、涂漆、不锈钢、铜材、暗敷。安全距离 独立防雷装置的引下线与被保护物之间的安全距离按GB 500572010计算,且不应小于3m。搭接形式与 长度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双面6D;圆钢与扁钢连接圆钢6D;扁钢与扁钢连接2D;熔焊,紧固件紧固。T/FLXH 0003-2023 12 表A.2(续)装置名称 标准要求 接地装置的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人工接地体 水平接地极:扁钢截面90mm2,厚度3mm;不锈钢100mm2,厚度2mm;铜材截面50mm2,厚度2mm;垂直接地极:角钢截面300mm2,厚度3mm;管材管壁厚度2mm,直径20mm;埋设深度:0.6m;其距外墙的距离1m。距建(构)筑物的出入口或人行道3m。自然接地体 圆钢:10mm。安全距离 独立装置的接地装置与被保护物的安全距离按GB 500572010计算,且不应小于3m。搭接形式与长度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双面6D;圆钢与扁钢连接圆钢6D;扁钢与扁钢连接2D。表A.3 屏蔽及等电位连接防护装置材料规格和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装置名称 标准要求 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带:铜材截面50mm2;钢材截面50mm2。总等电位连接处LPZ0B与LPZ1交界处:铜线16mm2;铝线25mm2;钢材50mm2。局部等电位连接处LPZ1与LPZ2交界处:铜线6mm2;铝线10mm2;钢材16mm2。屏蔽及埋地 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入户低压线路埋地引入长度按GB 500572010式4.2.3计算,15m。入户端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设备、设施金属管道接地状况 进出建(构)筑物界面的各类金属管线与防雷装置连接;建(构)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金属线槽与防雷装置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建(构)筑物内设备管道、构架、金属线槽连接处作跨接处理;架空金属管道、电缆桥架每隔25m接地一次。屋内接地干线处数 2处。T/FLXH 0003-2023 13 表A.3(续)装置名称 标准要求 材料规格、安装工艺的技术要求 接地线的材料及规格 铜材截面50mm2,厚度2mm;铁质、钢材100mm2,厚度4mm。电涌保护器SPD 配电线路、信号线路上安装电涌保护器SPD。线路上安装多级SPD时,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应按生产厂实验数据采用。如无实验数据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长度达不到要求应加装退耦元件。电气系统SPD的导体:第一级:SPD连接相线铜导线6mm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10mm2;第二级:SPD连接相线铜导线4mm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6mm2;第三级:SPD连接相线铜导线2.5mm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4mm2;第四级:SPD连接相线铜导线2.5mm2;SPD接地连接铜导线4mm2;SPD两端连接导线连接长度不宜超过0.5m,或采用凯文接法。天馈线路SPD的导体:SPD接地连接铜导线6mm2;信号线路SPD的导体:SPD接地连接铜导线1.5mm2。T/FLXH 0003-2023 14 B B 附 录 B(规范性)电涌保护器(SPD)的选型 表B.1 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和绝缘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 设备安装位置 电源处设备 配电线路、分支线路设备 一般用电设备 充电机、监控设备 耐冲击过电压类别 IV 类 III 类 II 类 I 类 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kV)6 4 2.5 1.5 表B.2 电涌保护器选型对照表 位置 电涌保护器分级 电涌保护器参数 低压配电处 LPZ0 与 LPZ1 边界 第一级 SPD 冲击电流12.5kA(10/350s)或 标称放电电流为50kA(8/20s)分配电 LPZ1 与 LPZ2 边界 第二级 SPD 标称放电电流为10kA(8/20s)充电桩电源 后续防护区的边界 第三级 SPD 标称放电电流为3kA(8/20s)或 复合波6kV/3kA(1.2/50s 和 8/20s)表B.3 SPD 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积/SPD 类型与级别 连接线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 材料 截面(mm2)连接电涌保 护器的导线 电气系统 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 Cu(铜)6 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 2.5 级试验的电涌保护器 1.5 电子系统 D1 类电涌保护器 1.2 其他类的电涌保护器(连接导体的截面可小于 1.2mm2)根据具体 情况确定 电涌保护器放电电流和有效电压保护水平等的选择应符合GB 500572010 中 6.4 的要求。信息系统电涌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GB 503432012 中 5.4.4 的要求。T/FLXH 0003-2023 15 数据异常 校核、审批 数据正确 合格 不合格 C C 附 录 C(资料性)检测流程图 制作检测技术报告 发放检测技术报告 检测资料归档 准备检测设备和记录表格 现场勘察、科学规划 现场测试、填写现场记录 分析、评价、复核现场记录 提交设计要求、施工、图纸、隐蔽工程记录 整理资料,查阅相关标准,确定检测方案 定期检测 查阅历史检测资料 确定检测方案 受首次检测 受检单位委托 定期检测 查阅历史检测资料 整改意见书 受检单位整改 校核现场记录 分析原因 T/FLXH 0003-2023 16 D D 附 录 D(资料性)部分检测仪器的主要性能和参数指标 长度及角度测量仪器:钢卷尺。分辨率:0.01m;游标卡尺。测量精度:0.02mm;激光测距仪。分辨率:0.1m;经纬仪。测量量程:方位(0360),仰角(-5180)分辨率:0.1;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电流:20mA,分辨率:0.01。土壤电阻率测试仪:表D.1 土壤电阻率测试仪主要参数指标 测量范围/(m)分辨率/(m)最大允许误差 019.99 0.01)02.02%2(+aR 99.192 a 20199.9 0.1 2001999 1 210319.99103 10)02.02%2(+aR 9.199299.19a 20103199.9103 100)02.02%2(+aR 9.1992 a 注:R为测量值。表D.2 毫欧表参数指标 测量范围/(m)分辨率/(m)最大允许误差 019.9 0.01)3%1.0(dR+20200 0.1)2%1.0(dR+注:R 为测量值;d 为测试仪最小分度值。T/FLXH 0003-2023 17 表D.3 绝缘电阻测试仪主要性能参数指标 额定电压/V 测量量程/M 100 0200 250 0500 500 02000 1000 05000 2500 010000 5000 21035105 表D.4 环路电阻测试仪主要参数指标 显示量程/分辨率/最大允许误差 0.0019.99 0.01)3%2(dR+20.0199.9 0.1 2001999 1 注:R为测量值;d为测试仪最小分度值。表D.5 压敏电压测试仪主要参数指标 量程 最大允许误差 恒流误差 0.75U1mA下漏电流量程 漏电流测试 允许误差 漏电流分辨率 0V1700V)1%2(dR+5A 0.1A199.9A)1A2(d 0.1A 注:R为测量值;d为测试仪最小分度值。表D.6 电磁屏蔽测试仪主要参数指标 频率范围 输入电平范围 参考电平准确度 0.15MHz1GHz-100dBm20dBm 1dBm(80MHz)T/FLXH 0003-2023 18 E E 附 录 E(资料性)安全防护用具要求 F.1 安全帽 F.1.1 规格要求 使用的安全帽应符合 GB/T 383052019 的要求。F.1.2 适用场景 进入施工现场生产作业区;狭窄空间作业;低头作业;举升机、吊装设备下部作业应佩戴安全帽。F.2 绝缘手套 F.2.1 规格要求 使用的绝缘手套应符合 GB/T 17622-2008 的要求。5kV 绝缘手套适用于1kV 以下的电压电路维修检测。F.2.2 适用场景 适用于带电零部件的拆卸、安装;连接存在绝缘故障部件的维护保养。5kV 绝缘手套不应使用在超 1kV 的工作电压环境中使用。F.3 安全鞋 F.3.1 使用要求 安全鞋应具备电绝缘(6kV)、防刺穿、防静电、防砸等使用要求。F.3.2 适用场所 应根据不同的作业场所配备相应的安全鞋。如:带电作业时应配电绝缘安全鞋;进入建筑施工现场作业时应配防砸、防刺穿安全鞋;对易燃易爆场所作业应配防静电安全鞋。F.4 安全带 高处作业应系安全带。宜使用速差式(可卷式)安全带。安全带一般应做到高挂低用,挂在牢固可靠处,不应将绳打结使用。安全带使用后有专人负责,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F.5 防触电紧急救援钩 防触电紧急救援钩适用于各种带电作业场所,在有限空间内、地下室、变电站、电气柜及开关柜附近应配备防触电紧急救援钩。室外带电作业宜携带防触电紧急救援钩。F.6 反光衣 适用于现场管理人员,吊装指挥者;高处、矿业、夜间作业,场内驾驶和进场办事和参观人员,暗光下作业者等需要用光警告的地方作业者。T/FLXH 0003-2023 19 F F 附 录 F(资料性)检测原始记录表格样式 表 F 充电站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原始记录 受检单位名称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受检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联系人 项目名称 联系电话 项目地址 联系部门 检测依据 参考依据 土壤电阻率(m)天气状况 晴/阴 辅助线组()检测仪器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检定有效期 设备状况 结论 备 注 T/FLXH 0003-2023 20 表 F(续)检测内容 检测数据 备注 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类型 水平接地体材料、规格及埋设深度 垂直接地体材料、规格及埋设深度 垂直接地体长度 与自然接地体连接情况 与建筑物距离 工频接地电阻值()引下线 自然或专设引下线 敷设方式(明或暗)平均间距(m)引下线材料、规格 锈蚀情况 断接卡安装情况 防雷测试点标志 与出入口间隔 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