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导学案.docx
-
资源ID:94493766
资源大小:17.48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导学案.docx
2023-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导学案 1 登高导学案 课题 登高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在理解诗意的根底上,品尝鉴赏诗歌语言,了解此诗情景交融、气象雄伟的艺术特点。 核心素养 3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肤浅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预习案 【学问链接】 一、 其人 杜甫,字 子美 ,诗中常自称 少陵野老 ,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部,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杜工部 。其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 诗史 。他本人也被称为 诗圣 。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 现实主义 顶峰,他写过两组闻名的诗歌: 三吏、三别 。 杜甫诞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闻名诗人 杜审言之孙。7 岁学诗,15 岁扬名。20 岁以后可分 4 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见。杜甫此期诗作现存 20 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涉世不深)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拟客观地熟悉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忧国忧民)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 年 5 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 年,对政治感到绝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 组诗“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到达顶峰 )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 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 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 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头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 58 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二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完毕四年,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连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加了新的悲伤。 【 自主预习 】 1、借助工具书,识记字音。 渚( )清 作( )客 霜鬓( ) 浊( )酒 2. 解释重点词语。 渚: 鸟飞回: 萧萧: 万里: 百年: 困难: 繁霜鬓: 潦倒: 新停: 【答案】:1.渚(zh)清 作(zu)客 霜鬓(bn) 浊(zhu)酒 2. 渚:水中的小洲。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飘舞回旋。 萧萧:落叶纷纷的肃杀凄凉景象。 万里:指远离家乡。 百年:犹言一生。 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繁霜鬓:形容两鬓头发花白。 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新停:刚停。这时杜甫正因病刚刚戒了酒。 课堂案 【课堂探究】 文有文眼,词有词眼,自由朗读,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表达词意? 【赏析文本】 1、品尝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是如何描写的(有何特点)? 2、品尝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颌联写了几种景物? 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思索杜甫看到落叶飘落,长江滚滚会有何感想? 3、感悟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 宋代罗大经读颈联读出了八层意思,那同学们读一下,看看你们能读出几层意思? 4、感悟尾联“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缘由是什么呢? 苦,是什么意思?(通过对仗关系,分析词性,联系语境,确定词义) 稳固案 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江渚(zh) 潦倒(lio) 刹那(ch) 悲怆(chung) B.霜鬓(bn) 萧飒(sh) 狭隘(i) 逮捕(di) C.夔州(ku) 荆州(jn) 惘然(wng) 讣告(b) D.咆哮(xio) 匕首(b) 舷窗(xin) 横亘(gng) 【答案】A 【解析】B 项,“飒”,读为“s”;“逮”读为“di”。C 项,“荆”读为“jng”;“讣”读为“f”。D项,“匕”读为“b”;“亘”读为“gn”。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临摹 度假 作客他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浊酒 旋律 涣然冰释 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 咆哮 寂寥 要言不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 协迫 邂逅 穷困潦倒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答案】A 【解析】此题考察学生对字形的识记力量。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应留意平常的积存。B 项,“悴”应为“瘁”;C 项,“繁”应为“烦”;D 项,“协”应为“胁”。应选 A。 3.对以下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 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水中小洲(陆地) B.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树叶被风吹落 声音。 C. 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这里指处处漂泊,居无定所。 D. 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答案】D 【解析】此题考察学生对诗中词语含义的把握力量。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应留意积存课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然后结合上下文进展分。D 项,“潦倒指政治上不得志”理解错误,应指年老因疾病困顿。应选 D。 4.以下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诗人开篇用非常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颜色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颌联采纳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照应的作用。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答案】B 【解析】B 项运用“ 拟人、衬托”不对,颔联采纳了比照、衬托的手法。 5. 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详细的景物,进展了生动详细细致的刻画。 B. 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假如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宽阔的想像空间。 C. 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答案】C 【解析】C 项“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不对。 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 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 (2)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 (3)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4)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诗句是 3 _,_。 (5)杜甫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落叶和长江气概的诗句是_,_。 (6)杜甫一生失意漂泊,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 对此有直接描述,这些诗句是_,_。 (7)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在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_,_。 【答案】 (1)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4)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5)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6)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7)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