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鹧鸪天》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

    • 资源ID:94494324       资源大小:25.12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鹧鸪天》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

    鹧鸪天阅读理解及答案篇1:鹧鸪天阅读理解及答案 鹧鸪天阅读理解及答案 鹧鸪天 (南宋)史达祖 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情思乱,梦魂浮。缃裙多忆敞招裘。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注缃:浅黄色。官河:水道。 8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9请结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两句进展赏析。 试题答案: 8. 8上阕描绘出一个因长期漂泊、思念家乡而满怀愁绪的词人形象。“帽檐尘重”说明其漂泊之久;“古塞幽远”说明其离家之遥;“一程烟草一程愁”说明其每走一程,愁绪就增加一分;“雁足无书”说明其思乡之情无以告慰;“帐角香销月满楼”说明其彻夜难寐,满楼的月色更勾起其浓重的”思乡之情。 9这两句词写词人想象家中的妻子也常凭栏远眺,思念远方的自己,将词人的思乡之情衬托得更加肤浅含蓄。河水安静,阑干暖和,衬托了词人家乡温馨美妙的气氛,与其身处塞外的幽远苍凉的环境形成鲜亮比照,更加凸显了其羁旅思乡之情。词人用“徙倚”这一细节写妻子随日影的移动不断变换倚栏位置,直到斜阳西下秋寒袭来,细腻表现了妻子的盼归之情。 篇2:鹧鸪天阅读理解附答案 鹧鸪天阅读理解附答案 鹧鸪天 金朝刘仲尹 楼宇沉沉翠几重,辘轳亭下落梧桐。川光带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 人不见,思何穷,断肠古今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 (1)请简要分析“楼宇沉沉翠几重”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3分) 答: 10.(1)【试题答案】通过描写楼宇层叠深邃,树木重重围绕的空寂幽深的景象(1)为女仆人公的活动供应背景,示意了女仆人公的身份(1)为下文女仆人公凝愁聚恨的情感作铺垫。(1) 【试题考点】此题考察评价古代诗词的构造作用,力量层级为D。 【试题解析】首句在全词中的作用一般有:开篇点题,交代写作的某种信息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渲染某种气氛,衬托某种心情,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联系本词首句写景句“楼宇沉沉翠几重”一一作答即可。 (2)请简要赏析词作最终两句的妙处。 (3 分) 答: 【试题答案】运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云被山头分隔,刹那间正是一东一西,他只是把这恨,藉碧云在山头的位置,化静态为动态(1分),让断肠之人更加断肠,(1分),含蓄隽永。 【试题考点】此题考察炼句,力量层级为D。 【试题解析】赏析句子题是一种综合性强、自由度大的题型。它几乎涵盖了诗歌鉴赏的内容、形象、情感、语言、技巧、构造等全部的学问点;我们可以从手法、炼字、含意、颜色、情味、效果等方面着手,本句从修辞角度来说是拟人,衬托仆人公的心情,余韵悠长。 (3)有人说这首虽是写愁,但无一“愁”字,请结合词的上片简要分析。(4分) 答: (3)【试题答案】开篇“沉楼重翠”明写女仆人公居住环境的幽深空寂,实际上是突出仆人公孤独孤独之愁。(1分)“梧桐”句,仆人公倚楼凝视所见之景,落叶梧桐不仅没有排解他的孤独之愁,更把她的愁加深一层,伤秋之愁。(1分)“川光带晚”句,仆人公把目光投向远方,看到黄昏时分虹垂雨的漂亮景象,乐景衬哀情,引发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愁。(2分)“树影”句仆人公目光落在近处看到巢中鸟儿召唤未归的同伴,更衬托她形单只影的孤独,层层递进。(1分) 【试题考点】此题考察评价古诗词的思想情感,力量层级为D。 【试题解析】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审题,而且题目也已说得明明白白:虽是写愁,但无一“愁”字,就是“一词领全篇”,结合上片的每一句详细分析其背后隐蔽的愁苦之情。 【诗歌赏析】:鹧鸪天·楼宇沉沉翠几重是金朝刘仲尹的作品。碧云如恨,也就是恨如碧云,这云一片西飞一片东才惹人恨。至於云有没有可能朝两个不同方向飞,是好玩的话题,在词人眼中,碧云被山头分隔,刹那间正是一东一西,他只是把这恨,藉碧云在山头的位置,化静态为动态。 篇3:鹧鸪天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鹧鸪天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原文】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际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取次:任意,随便。 【问题】 7.(1)“争奈归期未可期”与李商隐诗中“【 】”一句意思相近。(1分) (2)结合全词来看,晏几道在听杜鹃啼叫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 A.“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叙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B.“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一句,给予杜鹃以人的情感,与流莺形成比照,暗赞流莺。 C.“天际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尤深。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想象将来团聚时的欢快反衬出如今离别的”相思之苦;在时间与空间的对比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参考答案】 7.(1)君问归期未有期(1分) (2)在明朗春日中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内心愉悦(1分),但又因杜鹃不停啼叫催归,内心变得烦躁担心(1分),最终埋怨杜鹃不解人意,抒发自己羁旅在外,有家难归的无奈与叹息(1分)。 (3)B(2分) 篇4:有关鹧鸪天阅读及答案 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 仲宣怀远: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曾写登楼赋,以抒怀乡的情思。其中有“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悲旧乡之壅隔分,涕横坠而弗禁”之句。 1以下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C) A词作开首便点明这是深秋季节的一天,带着寒意的阳光透过琐窗,洒落在室内庭院中的梧桐树已失去往昔婆娑身影。 B这首词开头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气氛,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C词作上片的叙写由近及远,把自己情感附着于外在物事的描写上,颇耐人咀嚼。 D“秋已尽,日犹长”,秋冬之白日本已较春夏时为短,但词人却觉得“犹长”,这就很让人寻味了。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进展分析。(4分) 答:借梧桐来述说自己孤寂凄寒之恨;再以“酒阑”“梦断” 诉说自己无法排遣的乡愁与怀人的愁苦;又由自己想到东汉诗人王粲,更觉凄凉;最终词人把笔宕开,说与其作无可奈何的怀乡之想,不如照旧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不要辜负了这眼前盛开的菊花。这里的“不如随分”,实是词人无可奈何,故作宽慰之辞。(4分) 3“喜”“宜”二字与全词的情感基调是否全都,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答案】 全都。(1)喜”“宜”,似写欢快,实是写悲。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殊多;酒饮得多,说明愁重。“宜”外表是说香气宜人,实是借香写环境之冷寂,由于只有清冷安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 2分)(2)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借景抒情,绘出了的孤独和寂寥透下片前三句借写秋日长的主观错觉和王粲典故透出词人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最终两句外表达观,实则隐含无限乡愁,故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孤寂悲凄的。(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应是李清照晚期作品。依词中“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这首词也许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时间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 此词写作时间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去世,“茶苦”和“梦断”二语是暗寓的亡夫之痛。 赏析: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此词起笔写深秋凄凉的风光,移情于物,含悲秋伤时之意;接着写酒后喜茶,梦醒闻香,委婉含蓄,道出孤寂无聊的心境;而后引王粲怀远典故,借古寄怀,发思乡之幽情;结尾写借酒消愁,自我劝慰,凄婉情深。全词塑造了一个由多重性格所组成的抒情形象,抒发了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之情,立意奇巧,跌宕有致。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萧萧”这里是萧条、孤独之意。“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上”字写出寒日慢慢上升,光线渐渐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说明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的孤独和寂寥。由于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醒来唯觉瑞胸熏香,沁人心脾。三、四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宜”字,好像写欢快,实际它不是写喜而是写悲。“酒阑”谓饮酒完毕的时候。“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珍贵。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殊多;酒饮得多,说明愁重。“瑞胸”,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宜”外表好像是说香气宜人,实则同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写环境之清寂,由于只有清冷安静的环境中,熏香的香气才更易散发,因而变得更深更浓,更能使人明显感觉到。 上片叙事,主写饮酒之实“秋已尽,日犹长”写个人对秋的感受。“仲宣”句用典,以王粲思乡心情自况。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十七岁时因避战乱,南至荆州依刘表,不受重视,曾登湖北当阳县城楼,写了闻名的登楼赋,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抑郁心情。这两句透露出词人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深秋原来使人感到凄清,加以思乡之苦,心情自然更加凄凉。“犹”、“更”这两个虚词,一写主观错觉,一写内心实感,都是加重描写乡愁。结句是为超脱语。时当深秋,篱外丛菊盛开,金色的花瓣光荣夺目,使她不禁想起晋代诗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的诗句,自我宽解起来:归家既是空想,不如对着尊中美酒,随便痛饮,莫辜负了这篱菊笑傲的秋光。“随分”犹云任凭、随便。下片写饮酒之因,是对上片醉酒的说明:原来是以酒浇愁,却又故作达观之想,而外表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无限乡愁。李清照的这首词是其晚年流寓越中所作,词中表露的乡愁因和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起来,其中的忧愤更深。 有关鹧鸪天阅读及答案 篇5:鹧鸪天阅读答案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解释】乾道二年春,陆游四十二岁,遭言官弹劾,以支持张浚用兵抗金的罪名被人开除归家。玉瀣:xiè,一种美酒。黄庭:道家谈论养生的书。 【问题】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下列问题。(4分)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一句的妙处。(2分) 答: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参考答案】 11.(2分)对仗(对偶),富有音韵美,写出了词人生活之闲适、满意。 (2分)表达了词人对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的不满,也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篇6:鹧鸪天阅读答案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解释】一曲危弦:弹奏一曲。危:高。弦:泛指乐器。捩柂(lièduò):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阅读答案 1.从字数看,本词属于小令。(1分) 2.以下对本词赏析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D )。(3分) A.首句写楼上别筵的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给全篇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整个上阕根据将别、正别、已别的挨次绽开,词意层层推动,惜别离恨之情渐行渐浓。 C.下阕借瑶草和柳芽两个意象组合,点明送别的季节,并以美妙的春景,反衬离恨之重。 D.结句以悠悠东流水喻绵绵别离情,与李白“古来万事东流水”的诗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3.从空间转换的角度,对词中画线句子写一段赏析文字。(4分) 答:两句巧用空间转换,分别从行者与送者的角度表现离别的沉重与不舍(1分),其中“蒲帆重”写行者行舟别离时的心情之重(1分),“粉泪香”写送者目送行者远去时的内心之悲(1分),两句互为对偶,各写一方,于自然的时空转换中,将惜别之情,写得深挚感人(1分)。 4.上阕第三句为什么说“蒲帆重”?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蒲帆重”外表上是由于空中的云挡住了船帆,使船航行缓慢;(2分)实际上是由于行客不愿离开,心情沉重。(2分)词人不直写心情,通过描写蒲帆凝重,把行客的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含蓄形象。(2分)(意思对即可) 5.词的最终两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最终两句用比方的手法表达别情,(2分)把离别愁情比作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既突出了别情的”悠长,又将心中之情与眼前之景浑然融合,形象生动。(3分)。 答“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亦可。 赏析: 离愁别恨,也是一个亘古常新的主题。但在写法上却各有不同,因而词的艺术感染力也就各异。严仁的这首词,以借景抒情取胜。 “一曲危弦断客肠”。写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万种愁情,借琴曲传出,令人魄荡魂销。首句便给通篇定下了基调,接着,又将笔对准到河桥四周的帆船上:人已进船,船舵和桅、“一转”,包含几许离愁别恨!这一句由将别而即别,词意推动一层,惜别的气氛更为深厚。“江心”句由即别转到方别。帆随云动,写出了似为云所“带”的主观感觉。“楼上”一句,从对方着笔,最终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顶峰。 以上两句互为对偶,各写一方,将惜别之情,写得深挚感人。 下片直接抒写离情别意。头两句仍为写景。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别,倍觉魂销。正是“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两句以美妙的春景,反衬惜别之情。“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详细而有重量。结拍二句改设问为确定语气,是全词一气写分别至此必定的感情蕴积。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 在上片借景抒情,层次清楚,步步推动,虽不点破,却蕴蓄着深厚的惜别之情,是融情于景的典范。下片惜别之情滔滔而出,亲切可感,表现出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篇7:鹧鸪天阅读及答案 鹧鸪天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 宋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l秋试:科举时代秋季进行的考试白苎(zhu)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稍微、新奇、清爽等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表达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大眺、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例:“白芒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福。 篇8:鹧鸪天阅读及答案参考 赏 荷 金蔡松年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照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注:樾(yu):路旁遮阴的树。凌波:曹植洛神赋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本意形容洛神形容洛神行走波上轻快飘逸。 21词中夜光指的是 醉魂指的是 。(2分) 22简析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5分) 参考答案 21夜光指的是水珠,醉魂指的”是赏荷沉醉之心。(每一点1分) 22全词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词借荷塘清秀,荷花婀娜,夜景凉爽等几个方面表达词人安闲、舒适、爱怜、沉醉的思想情感。(手法2分,思想情感2分) 赏析 这首咏荷词描写的初秋季节,黄昏月下的荷塘月色。月下荷塘,清虚骚雅,暗香袭人,天光云影间,山容水态貌给人一种幽静温馨的气氛。 全词运笔极有层次 。先写出了荷塘的总体风貌,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秀樾指稀疏的树影,水花则是指水中的荷花。清秀稀疏的树影围绕着十里横塘,入晚的荷芳幽静独立散发着芳香。 此句在用杜甫曲江对雨诗中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荷塘美景不禁让人留连不舍。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这句拉近了人们的视野,由远及近。写水中荷花,写花下荷叶。胭脂雪,苏有诗云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意红白相杂之色。沉水即沉香,闺房熏用。夜光借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荷花飘香,水珠着色,不由使人憧憬如这般皎洁秀美的姑娘。这为上片。 下片则立意颇新,拉开镜头。写水边群山,写荷上明月,山黛空蒙,月波流转,倒蘸波间,融成一个清幽模糊的境地。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黄庭坚有西江月,曰:远山横黛蘸秋波似与此怜悯。不由使人觉之山眉水目,顾盼含情的女子袅袅消失。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荷花又称为凌波仙子,语出曹植洛神赋,灼若芙蓉出绿波,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故得名。面对荷花香艳,凉夜清风的美景,不由发概叹,良宵美景君应赏,别负青春美少年。 这首赏荷词,词风清韵,如月下荷塘,清爽雅舒,暗香袭人。赏荷而不仅见荷,天光云影,山容水态皆入眼帘,而到处都衬托出一种赏荷时的恬淡温馨的气氛。遣词造句中,精挑细拣,秀、静、瘦、远 字字含情。有人谓 莲体实肥,不宜言瘦,(王若虚滹南诗话)并尝易腻字,意虽同物,而词境地全无。 篇9:鹧鸪天阅读答案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姜夔:南宋词人,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笼纱:即纱笼,指灯笼。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14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 “笼纱未出马先嘶”一句从侧面着笔,描述了临安元宵节前士庶尽情游赏花灯的盛况。 B “白头”二句,笔势骤转,与前两句形成鲜亮对比,是词人晚年贫寒落魄生活的写照。 C “花满市,月侵衣”,谓花灯满市,寒月袭人,风光凄凉,此即“巷陌风光”的详细化。 D 结句与起句形成比照、反衬:来时巷陌马嘶,何其喧闹;去时游人缓归,何其冷清。 【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力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留意了解词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接着把握词的意象,分析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索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错在“风光凄凉”。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风光宜人,此处以乐景衬哀情。应选C项。 15本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白头”二句写自身年岁渐老之寥落,有慨叹年老而功名未立的惆怅之情。“乘肩小女”句写词人观灯,唯有小女相随作伴,与贵家子弟出游的前呼后拥形成反差,抒写困穷自乐之意,借以解嘲,亦含激愤。“花满市,月侵衣”句,词人由满市花灯、当空皓月回忆起少年时灯夕同游之乐事,有风光照旧而物是人非的悲慨。 篇10:鹧鸪天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鹧鸪天 苏庠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丘。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词人简介 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字养直,初因病目,自号眚翁。本泉州人,随父苏坚徙居丹阳(今属江苏)。因卜居丹阳后湖,又自号后湖病民。苏坚有诗名,曾与苏轼唱和,得苏轼赏识,并因苏轼称赞其诗而声名大振。徽宗大观、政和之际,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洪炎、潘淳、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结诗社于江西。在澧阳(今湖南澧县)筑别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绍兴年间,苏庠与徐俯同被征召,独不赴,隐逸以终。 1词的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请试做简要描述。(5分) 2“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表达出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风光:枫叶已经凋落,站河桥上望去,野水退落,呈现出秋季的寂寥。这两句精确而传神地抓住最能表现秋月黄昏郊外风光的典型化意象,富有立体感地描绘出一幅旅人眼中的秋色图景,渲染出秋的寥廓与苍凉、萧瑟。 2结尾两句抒写别恨和迟暮之感。汉人送别,灞桥折柳,故“灞桥杨柳”即代指离别。“年年恨”是说离别的频繁。繁华凋落后,无人垂顾。借物言情,表达了词人哀叹流年、自伤迟暮的肤浅悲慨。

    注意事项

    本文(《鹧鸪天》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1513****11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