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详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5篇).docx
-
资源ID:94516684
资源大小:28.53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详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5篇).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详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5篇) 1、启发学生熟悉到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 2、让学生通过参加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理解并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展其抽象概括力量。 3、能比拟娴熟地运用公式进展计算。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 教学预备:每位学生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15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大家熟悉他们吗?想对他说什么? 师: 请同学们观看一下这是一张什么外形的照片? 生: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马教师很喜爱这张照片,想把它保存的久一点,老板向我建议:可以 去塑封,就是在外表贴上一层薄膜。要知道这张薄膜有多大? 2、我们要求它的什么? 生:求面积。 3、师:对,我们必需知道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 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的面积)。现在请你估量一下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师: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1、验证长方形的面积。 要求: (1)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选几个拼成长方形,看哪小组的摆法最多。 (2)请把结果填入表格。 (3)聪慧的你会发觉什么? (4)(小组操作、沟通并汇报)整理如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 宽所含的厘米数 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616 5315 5210 339 师:请认真观看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发觉了什么? 生1:我发觉了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的厘米数乘以宽的厘米数。 师:还有谁发觉了?你来说说看!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通过试验大家证明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2、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刚刚我们得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假如用字母来怎样表示呢? 师:假如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那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生:s=a×b (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说:“教师,刚刚那个表格上的第四个摆的不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师:是吗?同学们发觉了吗?刚刚那个同学摆的好象有点特别。 师:我们刚刚讨论的可是长方形啊,怎么会消失正方形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正方形的面 积也可以这样算吗?(争论) 师:你来说说看。 同学们,你们对正方形的面积是怎么想的?正方形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我们应当怎样证明它呢? 生2:我是这样想的:刚刚我在排的时候横过来排3个,竖下来也排3个,这样就成为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了。(教师指着原来的表格)它的面积有9个小正方形的面积,3×3就是9平方厘米,也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 生3:教师,我们可不行以这样想,(师:你说说看)我们以前学过,正方形是特别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就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可以等于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那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 s=a×a ) 3、小结 师:我们通过试验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而且还有意外的收获,得到了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那么同学们,假如我们想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必需知道几个条件?要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需知道什么? (三)运用与扩展 1、练习 师:你能运用这个面积公式求下面几个图形的面积吗? 师;在算这个照片的面积时,我们要先做什么? 生:测量。有两个小朋友帮测量,一个测的结果是长15厘米,宽10厘米; 生汇报:15×10=150平方厘米 师:可是老板为什么给我180平方厘米的透亮薄膜呢?他是不是想多要我的钱呢? 师:既然大家已经把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应用。 1、例1 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业步行街长300米,宽36米。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解:s=ab =300×36 =10800(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有10800平方米。 2、计算出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动手试一试。 3、填表: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图形 长 宽 面积 长方形 9分米 4分米 20米 10厘米 正方形 边长8米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 ) a、12厘米b、12平方厘米c、16厘米 (2)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求这块玻璃面积的算式是( ) a、8×4b、8×8c、8+8 5、推断。 (1)、课桌桌面的面积是20平方米。( ) (2)、“长×宽”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3)、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米、分米、厘米。() 6、小明家刚刚买了新居子请你帮助计算一下房屋的总面积。(单位:米) 7、一个房间长10米,宽4米。在地面上铺正方形的地砖,假如地砖边长是20厘米,需要地砖多少块?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详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观看、比拟、动手操作,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观看、操作、概括力量、自学力量和估测力量。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力量。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效劳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熟悉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预备: 教具:教学课件和 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同学们,今日钟教师很快乐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有信念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念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教师参加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头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教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展比拟)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比看,数学书的封面大还是手掌面大。(学生进展比拟)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还是数学书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还是黑板面大(师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还是黑板面大。 师:刚刚我们说手掌、数学书、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体,他们有的大,有的小,像这样物体的外表的大小,这是他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外表的大小 就是他们的面积)。今日我们来讨论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叫面积?(师拿出数学书摸数学书的封面)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如:我们刚刚摸的课桌外表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黑板外表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 2感受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外表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吗? 课件出示: 选一组你喜爱的图形涂上颜色,比拟这组图形的大小,说说在比拟中你发觉了什么? (1) (2) (3) (学情预设:大局部学生都选择(1)或(3),不选择(2),适时提问,为什么不选择(2),学生会认为(2)的图形无法比拟,由于这个图形是不封闭的。这时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课件上的其余四个封闭图形进展铺展变色。) 师:可见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封闭图形)我们说物体的外表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师:孩子们,咱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嬉戏 (一)观看法 直接出示两个特别明显的有大小之分的图形。 哪个面积比拟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看法) 师:两个面积相差比拟大的图形,我们只要观看一下就能直接比拟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二)重叠法 师:这两个看上去相像的图形,你有什么好方法比拟出它们的方法? 预设: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师:就听你的,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 可以采纳重叠的方法比拟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三)测量法 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外形不同的长方形。 (1)思索: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看、重叠、割补都无法比拟,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比周长。学生猜想周长相等,面积也就相当) 验证猜想:教师可以出示画好方格图,且周长相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进展比拟,发觉: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周长(6+1)x2=14(厘米) 周长(5+2)x2=14(厘米) 周长(4+3)x2=14(厘米) (2)供应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假如要测量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认为教师要供应怎样的学具比拟适宜? 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忙。 (3)学生操作。 (4)指名汇报演示 师:在操作中有遇到困难的小组请举手。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因有个别组教师所供应的图片不同,操作中必定消失困难)。在这里可能消失三种状况 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一种是圆形,一种是正方形,或一种是长方形,一种是正方形,外形不同,无法比拟。 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是两种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外形一样了,大小确不同,无法比拟。 得出结果:要选择大小一样的小方格,也就是要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三、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索下面问题:(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二)检查自学状况。(课件出示) 1、汇报自学状况? (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平方厘米 (1)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拿,)师:你确定吗?有什么方法验证你拿的对不对?用测量, (2)量一量:用尺子量的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长? (3)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课件出示) 3、熟悉平方分米 (1)1平方分米是怎样的小正方形?(生答)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分米? (2)找一找,我们的身边什么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生找,假如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试着上前比一比,如比开关盒。 4、熟悉平方米 (1)猜 师:1平方米是怎样的正方形呢?(生答)从你的学具袋里找找看?(生找不到) 究竟有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教具)猜猜看在1平方米的地毯上大约能多少人? 学生猜想、站位验证。 (2)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生找 师:你家房子也许有多少平方米?(学生说出自己家房子的面积。) (3)想 闭眼想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 5、总结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用了什么方法学习这些学问的。? 四、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师:学习面积单位,你会测量面积的大小了吗?测量桌面的大小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教室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校园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永定县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 2、改错题。(媒体出示) 4月27日 星期六 天气睛 今日我到姑姑家做客。姑姑家的房子可宽啦!大约有160平方厘米。为了欢送我姑姑还特意做了蛋糕。坐在面积大约是15平方米的凳子上,看着金黄的蛋糕,我直咽口水。姑姑笑着说:“吃吧!”我抓紧张开大嘴一口气吃了两块有1平方米的大蛋糕。我还教表妹画了一张大约有4平方厘米的画。中午,躺在面积大约是3平方分米的床上,我想:这个国庆节我过得真快乐! 学生读日记、帮明明改面积单位。 估量: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六、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观看法物体外表 重叠法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剪拼法封闭图形 测量法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详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篇三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三年级下册中的学习内容,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熟悉进展上的一次飞跃。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熟悉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这局部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展面积计算。首先猜测学生依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阅历会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让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面积,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根底。 二、说学法 学生先猜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再分小组活动:用学具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看拼成后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看统计的数据,小组争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觉?小组合作进展操作,验证发觉,争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根底上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猜测、操作、发觉、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经受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制造,培育学生探究力量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觉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受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测试验发觉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力量、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究,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胜利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看比拟,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教学设想: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推导论证的。 1、复习中设置障碍,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数学 学习的兴趣乃是求知的前提。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再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2、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学具操作可以帮忙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把握一些数学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探究学问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沿着详细表象抽象的过程发觉问题,把握问题,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思维根底上,进一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3、在思索、争论、分析、验证中,得到结论。在操作沟通之后,让学生对面 积与长宽进展观看、比拟、思索,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展争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是特别的长方形,懂得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别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5、在练习中,进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形成。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 扣重点,层次清晰,题型多样,并表达面对全班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均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准时稳固所学会公式,猎取足够的反应信息,以便教师准时调理教学节奏。综合练习题,有肯定的敏捷性,旨在强化应用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计算技能。最终提高练习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意在因材施教,进展智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熟悉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课件出示面积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课件出示下列图,并提问: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比拟大,大多少?(先估量)你们有什么方法比拟吗?(生: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进展测 (小结方法) 3、提问:要想知道黑板、教室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要想游泳池、菜地、森林、操场、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使学生悟出: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 用面积单位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就来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解决问题。 (一)、猜测,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学生操作发觉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主持活动,活动中相互协作,掌握音量。 (2)用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个数可以不同),并照表做好记录。 (3)思索争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活动反应。 操作完毕,反应活动状况。结合反应结果师板书黑板上的表格: 3、抽象概括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比拟,你发觉了什么?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全部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洁的图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2、观看争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 思索: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反应: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别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 (板书) 三、稳固应用。 1、计算78页“做一做” 2、我们探究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在生活中有许多许多的长方形存在着,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可以运用今日探究得到的方法来计算的,想不想试一试啊?计算数学书本封面和学生卡、黑板的面积。先估量再同桌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取整厘米数)问:你首先做了什么? 3、告知茶几面积,猜长和宽(出示课件)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对折一次后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备用) 四、课堂小结 收获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详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篇四 一、教材和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根底上而编排的。“面积”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究性,让学生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教材首先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设计了一系列“冲突冲突”:两个面积相近但外形不同的长方形靠观看很难看出哪个大一些,用重叠的方法也很难比拟出它们的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熟悉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拟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拟。通过亲身体验与争论沟通,学生发觉“比拟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进一步启发学生探究“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拟适宜”,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觉“选用正方形测量比拟便利”,进而自然地引出面积单位的教学。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熟悉面积单位。难点是: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使学生熟悉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学习选用观看,重叠,以及估测等方法比拟面积的大小。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习力量进展的关键期,他们详细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规律思维过渡,我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空间知觉为根底,在教学中安排大量的观看,比拟,测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受从详细到抽象的过渡,真正落实培育和进展空间观念目标。 4、时间安排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熟悉,根据大纲要求,本节课从以下几方面进展教学: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用时5分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章。用时10分钟。 (3)熟悉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表象。用时15分钟。 (4)培育学生观看,操作,概括力量,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效劳于生活。用时10分钟。 5、教具学具预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1个。两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 学具:两张面积相近但外形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实物。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实行教学方法是观看、试验探究法,将情景引入、直观演示等方法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比方:上课开头通过情景引入创设涂色竞赛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新知的需求。理解面积的意义,我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中真实地感受什么是面积,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阅历。为了让学生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正确表象,我采纳活动教学法,目的是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并运用这些表象解决相关的问题。学生熟悉了面积和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后,我把探究的主权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快速理解面积单位含义,学习选用观看,重叠,以及估测等方法比拟面积的大小。 三、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 依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展教学来培育学生的三维目标。 1、 激趣导入新课 依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易从情景中引发学习兴趣,因此我首先由在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上进展涂色竞赛引入,当学生完成后,我提出问题:谁输?谁赢?缘由是什么?让学生真实感悟平面是一个面,有大小之分的,为学生学习面积概念做好铺垫。 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嬉戏的参加中体验,感知,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自然引出新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充分感知,概括面积的含义。这一环节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教学物体的外表感知面积。 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身边物体(如:黑板,课桌,书本等)的外表在哪;摸一摸这些物体的外表有什么感觉;比一比这些物体的外表谁大谁小,让学生通过实物感知物体的外表有大有小,在此根底上小结出:物体外表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其次步:教学封闭图形的大小。 通过质疑:假设我们把练习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是什么外形?引出封闭图形,并出示一组封闭图形,让学生认一认有哪些是封闭图形,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面积大一些,让学生感知到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 第三步: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由学生概括说出面积的含义,教师板书:物体的外表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这一环节设计,通过学生亲身经受,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看,比拟中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面积有大有小,那么怎样比拟它们的大小呢?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外形不同的长方形。请学生思索: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学生通过观看、重叠,无法直接比拟,这就造成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拟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拟。 (2)供应学具,让学生自己选择测量标准进展比拟。 (3)汇报展现。学生在选择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标准:有的选择外形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既长方形和正方形混合来摆;有的选择大小一样的图形(犹如一种正方形或同一种长方形),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觉:要得到全都的测量结果,作为比拟标准的图形,外形、大小不同不行,从而得出“比拟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进一步让学生思索,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拟适宜?由于前面学生已经拼摆、测量,所以学生自然而然的选择正方形。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纳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激发认知冲突后,供应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表达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4、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这个环节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示。 其次步:分层次来学习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学习“1平方厘米”的教学以“教“为主,详细环节如下:拿,让学生从学具中拿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想,看着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图形并把它印到脑子里;比,比一比你手上的哪个指甲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学习“1平方分米”的教学以“扶”为主;学习“1平方米”的教学以“放”为主。以上利用多种方法的教学,促使学生稳固面积单位,进展其空间观念。 第三步: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外表的面积,把学到的学问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为此,在教学中都进展了操作练习让学生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 这一环节,我采纳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量等环节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忙表象记忆的作用。 5、练习内化,稳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题目的是强化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其次题使学生学会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意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表达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供应制造思维的空间;第三题进一步在学生脑海中加深面积单位的表象。 填一填 (1)( )或( )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2)边长是( )的正方形,面积是( )。 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枚邮票的面积约是4( ) 教室的地面约是45( ) 小明的身高是125( ) 数学课本长大约是20( ) 拼一拼: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一拼 (1)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2)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6、全课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来谈谈收获,不但熬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教学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表达了新课标“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1、立足面对全体,重视进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究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看、摸、比、想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策略上都结合学生供应大量的主动探究、体验、领悟与制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真正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注意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引导学生观看实物,鼓舞学生拿、想、比、画、量等策略让学生参加整个学习过程。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讨论面积是什么,并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详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篇五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熟悉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根底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根底,而且有助于进展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的学习力量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状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头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进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擅长形象思维,有的擅长规律推理,有的擅长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简单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胜利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究者、讨论者、发觉者,所以本课以试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肯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亲密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把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力量和抽象概括力量。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试验这一探究发觉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熟悉。并经过启发、争论和独立思索、学生主动参加、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熟悉水平、实践力量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试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学问有机结合,培育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沟通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理论依据(教学理念) 1、方法比学问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学问更重要“,本节课教师转变了传统的“传递承受”式模式,尝试采纳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试验-发觉-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意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究方法的猎取,让学生主动猎取学问,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学问是如何被发觉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表达了“方法比学问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表达。“试验-发觉-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进展来说特别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试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猎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依据学生力量、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力量,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清楚,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对每个学生进展教学的缺乏。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根底的,让不同共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与学习和沟通,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3、学问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学问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学问转化为力量。?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阅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4、培育实践力量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觉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熟悉。并经过启发、争论和独立思索,学生主动参加、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熟悉水平、实践力量和创新意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