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挖空+理解默写.docx
五代史伶官传序挖空+理解默 写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的)理,虽(虽然)日天命,岂(难道)非人事(主 要指政治上的得失)哉!原(推究根本)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 与其所以(的原因)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取独)将终也,以(拿)三矢赐庄宗而(表承接)告之(他)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 晋以(而,表顺承)归梁。此三者,吾遗恨(留下的遗憾)也。与尔(你) 三矢,尔其(一定,应当)无忘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表承 接)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属官)以一少牢(羊、猪各一头) 告庙,请其矢,盛(装)以(用)锦囊(用绸、缎做的袋子),负(背 着)而(表修饰)前(名作状语,在前面)驱,及凯旋(胜利归来)而 纳之。方(当时候)其(代词,他)系(捆绑)燕父子以(用)组(绳索),函(名词做动词,用木匣装,区别:函封之:名词做状语)梁君 臣之首,入于(到)太庙,还矢(省略"于")先王,而告(省略“之“) 以(把)成功,其意气之(助词,可不译,或做取独,类似于“汝心之"的"之")盛,可谓壮哉!及仇傩(仇敌)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名词做状语)呼,乱者(的人)四(数词作状语)应,仓皇(匆忙 的样子)东(名词做状语)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看), 不知所归,至于(达到程度,以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 襟,何其(多么。又如:一何:吏呼一何怒;何:水何澹澹)衰也!岂(难 道)得之难而(并列)失之易欤(吗)?抑(或者)本(推究)其成败 之迹(事迹),而皆自于(引出对象)人欤?书日:“满招损,谦 得益忧劳可以兴(使动,使兴盛)国,逸豫可以亡(使动,使 灭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当时候)其盛也,举(所有的)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代 词)争;及其(他)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连词,就)身死国灭, 为(被)天下笑。夫(发语词)祸患常积于(由)忽微(形容词作名词, 微小的事),而智勇(形容词作名词,聪明和英勇的人)多困于(表被 动)所溺(所字结构,所溺爰的事物),岂独(难道只是)伶人也哉?理解性默写。1 .伶官传序中,作者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句子是:2 .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 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3 .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 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一4 .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6.5 .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伶官传序中,从,可以知道盛衰之理在于人事。7 .伶官传序中,晋王将终时提及三个仇人的情况是:,8 .伶官传序中,作者以感叹词起笔,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9 .伶官传序中,庄宗出兵打仗及凯旋之时,用,一,一,一,来表示对父亲的敬重及对其遗愿的重视。10 .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二,"11 .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12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一句“,”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13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在文章开头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 句提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观点鲜明,催人警醒。14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连用两个反问句"? , ?”否定 了天下的得失是因为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而是都由人事决定。15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指出应注重生活的小事,不要过于 沉迷于所钟爰之事的句子是:,。参考答案:1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2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 .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5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6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7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8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9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之。10 .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11 .满招损,谦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