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室性心律失常诊疗方案.docx
室性心律失常(心悸)诊疗方案杭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可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甚则晕厥。中医属 于“心悸”范畴。一、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AHA/ACA/ECC联合发布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指 南、Lown' s分级标准以及CAST应用的Bigger' s分类标准进行诊断。中医疾病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 药规范,北京出版社出版,沈绍功等主编。二、中医治疗本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病机为本虚标实证, 即气、血、阴、阳不足之虚与痰、湿、瘀之实证。1、辨证论治(1)心虚气滞证症状:心悸不安,常因精神抑郁而发,善叹息,气短自汗,少寐多梦, 舌淡苔薄白,脉细弦而结代。治法:养血调肝,宁心安神方药:养心I号方。当归15克,杭白芍12克,丹皮10克,柴胡10 克,辰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龙齿15克先煎,灵磁石15克先煎。中成药:院内自制制剂养心I号口服液(养心I号方组成);步长稳 心颗粒剂。(2)气虚血滞证症状:心悸怔忡,头晕乏力,失眠健忘,气短易汗,胸闷或痛,舌有 紫气,脉弱或细涩而结代。治法:益气通阳行血方药:养心H号方。黄英20克,党参20克,丹参20克,太子参20 克,苦参20克,甘松20克,炙甘草10克,生山楂15克。中成药:院内自制制剂养心n号口服液(养心n号方组成);麝香保 心丸功效;地奥心血康胶囊;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注射液:三七总贰音注 射液(血塞通或血栓通)、丹参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等。(3)阳虚水气凌心证症状:心悸怔忡,胸闷气喘,咳吐泡沫痰液,畏寒肢冷,面浮足肿, 苔白滑,脉细而结代。治法:温阳化气行水方药:养心HI号方:黄茂20克,桂枝12克,制附子10克先煎,茯 苓10克,白术12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先煎,苦参20克,炙甘草6 克。中成药:院内自制制剂参附强心合剂(红参、附子、草荡子、玉竹); 宁心宝胶囊;具有益气温阳功效的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2、疗效评估在长期临床过程中,参考室性心律失常的Bigger' s分类,我们发现 良性室性心律失常大多属心虚气滞型,可能恶性以气滞血瘀者多见,针对 前者我们自制了以养血调肝、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的院内制剂养心I号, 针对后者自制了有益气通阳行血之功效的院内制剂养心H号,自1996年 以来治疗患者数千例,能有效地缓解心悸、焦虑、恐惧、失眠等症状,控 制室性心律失常恶化,改善预后,未有因毒副作用停药的病例。统计2006. 1-2007. 12住院患者中符合良性和可能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的患者83例,均接受了单纯中药辨证施治抗心律失常治疗,结果综合疗 效有效率80. 1%,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有效率90. 3%。其中良性室性心律失 常患者85. 7%为心虚气滞型,可能恶性患者81. 1%为气滞血瘀型。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一)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历史悠久,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室性 心律失常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降低病死 率等方面。但在临床中单纯中医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存在困难,主要问题 如下:1、对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需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立即西医 抗心律失常干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药辨证论治。单纯中医药治疗这部 分患者由于奏效时间及疗效不确定难以尝试。2、由于缺乏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的研究成果,目前多遵循西医的防治指南,使用B阻滞剂和或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在 此基础上服用中药、中成药的患者较多。(二)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本专科 拟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1、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建立综合疗效评价体系及中医症候评价体 系,完善相关临床研究,积累更多的临床实践证据。并进行一些基础研究, 对其中医药的作用机理作初步探讨。2、对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并进行 相关的临床研究。3、挖掘中药速效之剂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并进行相关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