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docx
独家原创: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幼儿园是除了家庭之外的人生最初的教育场所,也是帮助儿童形 成规则意识,初步建立内部控制的场所。然而,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 于是独生宝宝,在生活上“独来独往”,在行为上“独断独行”,对 集体规则、行为规范等不安、压抑的心理现象,产生哭闹,甚至拒绝 入园,没有什么规则而言。这也可以说是幼儿开始接触社会的第一站, 必须注重培养规则意识。通过规则,要让幼儿明白,不能想于什么就 干什么。但是,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 的是非界限。那么,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呢?一、正确认识规则在社会中的意义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按孔子的 话来说,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大家可能觉得这种要求太高, 因为能达到这种境界的是孔圣人。其实不然。在国外,几乎人人都能 做到这一点。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讲过这么一件事:“我有个中国同事在联合国任职,他的孩子从小在瑞士长大。有一次 大家在日内瓦湖上划船,我们代表团有个成员喝完可乐以后,顺手就 把可乐瓶扔到湖里了,这在国内司空见惯。可是这个在瑞士长大的小 孩当时脸色都白了,告诉了他的母亲,好像扔可乐瓶的人犯了很大的 罪恶似的。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 则。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儿童从大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客观上这一时期存在着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学习性和社会性适应 两个方面。社会性适应对学习性适应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其中,规则 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是社会性适应的重要内容,它是儿童成长为社 会人必将面临的众多规则适应中最初的适应,也是儿童从幼儿园的游 戏中学习、生活中学习,转变为小学的系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 适应的问题之一。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意识能力不仅影响幼小衔接的社会性,也将 影响一个人终身适应社会的程度。所以规则意识及规则执行能力的培 养是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缓解幼小衔接的坡度,还将使 孩子终身受益。幼儿园班级生活中的规则,对于幼儿的适应性和发展而言,有三 种情况,必须遵守的强制规则、可以选择遵守的他律规则、自发活动 中协商产生的活动规则。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 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 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可见,规则是保证幼 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对幼儿进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注重幼儿规则培养的重要性中国有句古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人类社会性发展 中一个重要内容。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 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 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必须学会 掌握和遵守一些社会规范,如:道德、习俗、纪律、法律等,才能适 应社会的需要,被社会所接纳。较长时间以来,幼儿园较偏重对守规 行为的培养,忽视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其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规则意识决定守规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当幼儿规则意识建立后, 自然而然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发展了。以前我们为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常常以规则的利他性来裁判 幼儿行为,而忽略了让幼儿自己去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使幼儿以 为规则总是利于别人的,于是他最终学会的总是用规则来要求别人, 没有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实际上,不从内在动机出发,不让幼儿体验 到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幼儿则会长久地停留在他律的水平上。 要激发幼儿内在动力,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制力、专注性、良好的 秩序、合作的精神必须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要创设宽松自由的环 境,从孩子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幼儿才 会逐步产生主体意识。一个独立的人,意味着他有自信,从而摆脱依 赖,得以自主,具有自制力的人,意味着他的行为是自觉而非被动的, 是自律而非受他人控制的,因而他往往能为实现一个目标而自觉付出。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已经开始已经有初步的辨别、分析、思考、 探索能力,幼儿生活在班级的集体中,个人行为与集体有着密切的关 系,同时为了保证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能有序、安全,使幼儿的 互督、自律的守规行为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 同时,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已十分有意义。三、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教育心理学家曾指出:纪律有两个基本目标,除了 “让小家伙听 我的”以外,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孩子内部的自我控制,以 取代由成人维护的外部控制。怎样给孩子建立内部控制?怎样教孩子 不仅“知道”,而且去“做正确的事情”?这,对于儿童是一个漫长 的过程。(一)在游戏活动中渗透规则意识。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能给儿童带来极大的快乐,吸引他们上 幼儿园的直接动力就来自于幼儿园的各类游戏和玩具。无论是练习性 游戏、象征性游戏还是构造性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要求,才能保证 游戏的正常开展。如果把规则予以游戏化,幼儿更容易接受。一次在写数字的时候 孩子们又出现不正确坐姿。我就拿起一张纸做的眼镜架说:“近视眼 又来找朋友了,看着它找谁呢? "幼儿一听,马上把腰板挺直,坐得 很端正了。一些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都是培养遵守规则的良好的途径,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去设计选择,以达到不同的目的。三四岁的 孩子往往会很起劲地跟着别人做什么,尽管有时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 要这样做。例如,当他们看到别的孩子在收玩具,他们也会去收,而 看到别的孩子在扔玩具,他也会很带劲地去学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 定的,那就是教师带有激情的游戏口吻对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有一定 的效果。(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常表现出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胆怯、不 发言等现象,利用儿童的“泛灵心理,可使他们乐意接受成人的建 议,逐步了解集体活动中的各种规则,从而学会遵守规则。吹笛子对个别孩子来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要不断地练习,要 不停的记指法。个别孩子在大家吹笛子的时候总是以“吹响笛子为 乐”,发出难听的尖叫声。有一次,我对他们说:笛子宝宝要请你帮 它去锁门,全部锁上,因为大灰狼马上要来了。这时,那几个调皮而 不肯吹笛子的孩子也起劲地一个个孔按住,然后姿势正确,饶有架势 地吹起来。我又引导他们:我们先打开最下面一扇门瞧一瞧大灰狼还 在不在。这样就一扇扇地打开。有时还来一点变化,从而让孩子门激 动不已,比如打开后发现不对,马上再关门。孩子就在愉快的氛围中 学习笛子,学的又快有好。从上面案例我们可以想到:游戏是两三岁幼儿真正的工作,幼儿 往往在重视以往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经验,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自 我满足。让孩子不再感到常规活动的枯燥乏味,就让游戏渗透到常规 活动中去吧!两三岁的孩子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表达自己的愿望。在 游戏中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无疑是有助于愉悦幼儿的情绪,让其更 乐于参与集体的活动,更乐于完成集体生活中所需求的一些规则。通 过上面的例子,我更注意平时的教育方式方法,尽量多的将游戏带到 幼儿的生活中,不仅愉悦幼儿身心,而且幼儿乐于接受,能使日常管 理更有效,更持久。(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规则行为习惯的培养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每天或多或少有幼儿出现不守规则的 现象。这时教师应该对幼儿多一份宽容和接纳,应该冷静地从自己的 教育行为和幼儿的年龄特征找原因,而不能急着批评幼儿。这样才能 避免伤着幼儿的自尊心。如果是由于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低才使幼儿 产生不守规则的现象,可以适时运用一些不同的方法进行诱导。比如有一次美术活动,不知是谁开始大声地唱起来,引得班里孩 子跟着大声唱,不画画了,我灵机一动,高高举起一幅已画好的图, “你们看,他画了些什么? ”,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这幅画 上,安静了下来。规则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日常教育中发现问题并培养幼 儿规则意识很重要。有一次,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去之前,老师向 大家提出了安全、个人文明行为等方面的规则,结果还是有小朋友没 有自觉遵守规则。在活动进行中,老师将大家的行为和吵嚷声都记录 下来,回到幼儿园再讲给大家听,一开始小朋友觉得很有趣,过了一 会儿,就有人说:“我看见鑫鑫参观操场在搞破坏。”有人说:“听 课时,小朋友在说话。”于是就请大家谈谈感想,许多小朋友认为说 话会影响哥哥姐姐上课的,而且会影响别的小朋友参观,说话的小朋 友感到不好意思,鑫鑫小朋友听了大家的讨论,感到自己这样做是不 对的。在日常活动中随时提醒幼儿遵守规则,如垃圾放在垃圾筒里, 地上玩具拣起来等一些规则的制定,都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形成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充分说明规则 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幼儿现有学习、生活得以有序开展的保证,更是将 来成为社会人的必备基础。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断发展幼儿的自 我管理能力,会让他们知道在今后该怎样做,怎样做才是有利于自己 与他人,从而最快的适应新环境、新变化。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发展 自我管理能力会让孩子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