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经验心得体会感想【八篇范文】供参考.docx
-
资源ID:94550959
资源大小:50.29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经验心得体会感想【八篇范文】供参考.docx
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心得 体会读懂这份初心感悟思想伟力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学习体会学习“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经睑心得体会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 访、面对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 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 的经验启示。“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 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 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如今,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 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深刻领悟“调 查研究”之道,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走心走深走实。心中有方向,查之有据、有的放矢,调查研究要“带着 问题去”。识大势才能方向明,方向明才能步子实。21世纪 初,浙江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农村建设和社会 发展明显滞后,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问题突出。村庄布局缺乏规划指导和约束,环境“脏乱差” 现象普遍存在,乡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失。面对这 样的发展困境,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听取 干群意见、充分研判风险形势的基础上,亲自部署、亲自推 动,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践证明,这 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之作,对浙江省加强乡村治理起 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有行动,更要 见成效。如何才能取得成效?最重要一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 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好调查研究之前的准备工作,对所调 查的区域要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前梳理总结出要看 的重点、要问的情况、要听的汇报,带着问题去调研,有效 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做无用功,让调研更有目的 性、更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秋毫”的调研态度在新时代的今天更值得广大党员干部认真 学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以“问题 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 紧盯突出问题不放手,深究细查、入木三分,敢于直面矛盾, 勇于动真碰硬,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眼前有目标,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调查研究要“拿着 办法走,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在脱贫攻坚战 推进过程中,要求“把不清不楚变成一清二楚”“不搞大水 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 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一系列重要 指示为我国推进“精准扶贫”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方向。20 年来,“千万工程”的精准实施、有效落实、持续向纵深迈 进,得益于在调查研究后形成的一系列针对性强、适配度高、 行之有效的举措做法。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 扑下身子、投身基层,把“解决问题”作为推进这项工作的 根本目标和开展好这项工作的根本检验标准,沉下心来、脚 踏实地,解剖麻雀、体悟实情,在真听真看真研究中找到我 们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死角盲区。要善于拜人民为师,甘 当“小学生”,向基层干部“取经”,向农民群众“求学”, 自觉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智慧和 力量,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和有力支撑,以调查研究实现“工作纠偏”,推动经济社会 实现高质量发展。借鉴浙江干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学习总结为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建 设美丽乡村,推进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4月24s30日,省 委组织部在浙江省杭州市、嘉兴海宁市等地,举办了浙江“千 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专题培训班。各市(州)、县(市、区)、长白山开发区分管领导、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分管领导、相 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学习。一、培训主要特点本次培训依托浙江省委党委优质教学资源和丰富培训经 验,深入学习考察了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通 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研讨交流等方式,切实 提高了学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一)重视程度高,准备工作细。一是省委组织部将这 次培训列入全年重点工作,省委组织部领导亲自审定培训方 案,并对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学员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 并选派同志全程跟班学习并管理;二是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 乡村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协助配合省委组织部,做 好大量教学设计等方面工作;三是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响应, 组织学员抽出时间参加培训。学员们表示,在全省深入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之际,省委组织部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这 次培训班,十分及时、很有必要,一定要珍惜机会,争取学有 所得、学有所获。(二)教学设计实,有效性强。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围 绕“千万工程+乡村振兴” “千万工程+生态宜居” “千万工 程+绿色产业发展”举办专题教学,主题聚焦、体系完整,切 合吉林省实际,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二是在师资搭配上,邀 请浙江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学员们表示,这次培 训的授课老师,有理论高度、有实践深度,既从理论层面讲 解了知识,又从操作层面教授了方法,指导作用明显;三是 在教学方式上,这次培训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多场现 场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学员们表示,通过对杭州市、嘉兴 海宁市实地考察,大家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三)问题导向准,针对性实。一是针对当前吉林省乡 村振兴工作存在的基础投入不足、建设管理无序、缺少长效 机制等突出问题,统筹设计课程,坚持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 二是格训前下发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学员学习需求,征集意 见建议,要求浙江省委党校将共性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切实 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三是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结合学习思考 和吉林省实际,形成小组课题报告和班级总结,有针对性地提 出意见与建议,实现了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办法回岗位的 目的。(四)学习氛围浓,参训热情高。培训中,全体学员专 注投入,出勤率始终保持在100机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间 主动向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请教。考察活动准时集合出发, 在考察地点井然有序、遵守纪律。小组讨论环节,学员们深 入交流体会和今后工作思路,大家讨论热烈,超出了预定时 间,体现了求知若渴的精神。班委会组织工作到位,学员自 我管理作用充分发挥,未出现违规违纪情况。大家普遍反映, 这次培训组织严密、服务周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浙江经验启示作用巨大通过7天的学习培训,学员们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更加 深刻的认识,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高位推动。习近平总书 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每年都出席全省“千万工程”工作现场 会,明确要求凡是“千万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党政“一 把手”都要亲自过问。浙江省历届党委和政府坚持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一把手”责任制,每年召开一次全省高规格现场 推进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到会部署。各市县成立领 导小组,真正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 全省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二)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浙江省坚持 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自身实际和优势出发, 分类明确村庄整治建设的定位,注重打造个性特色,不搞一 刀切,不搞千村一面,不照搬城市建设模式,不提超越发展 阶段的目标,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打造各具 特色、各美其美的美丽乡村。按照“培育中心村、保护文化 村、搬迁高山村、改造城中村”的要求,确定了 200个省级 中心镇、4000个中心村、1. 6万个保留村和971个历史文化 村落的村庄布局,实现了村庄整治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村 村编制规划,省财政每村给予5万元的规划经费补助,目前 90%以上的村庄编制了规划。村庄规划必须由农办、建设局、 环保局、卫生局等部门联合审核把关后才能实施,解决了无 序建设问题。(三)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资金投入。浙江省建立 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 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市级财政 配套补助、县级财政纳入年度预算,真金白银投入。据统计, 15年来,浙江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的资金超过1800亿元。积极整合农村水利、农村危房改造、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各类资金,下放项目审批、立项权,调 动基层政府积极性主动性。海宁作为县级市,从2003年起累 计投入村庄整治专项资金近20亿元,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四)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浙江省在美 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人口集聚和促进公共服务相衔接,坚持 以人为本,从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人手,提升农村生产生 活的便利性,到实施绿化亮化、村庄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形 象,到实施产业培育、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美丽乡村创建, 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先易后难,逐步延伸。从创建示范村、 建设整治村,以点串线,连线成片,再以星火燎原之势全域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实 现了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跃 迁。(五)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浙江省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 境脏乱差做起,在治理行路难、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 差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提升农村生活品质,让广大农民在 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2007年至2017年,共添 置垃圾箱112万个,改建公厕2,3万个,治理生活污水3n 离户,创建35个美丽乡村先进县、80条景观带和300多个特 色精品村落。金华市依据垃圾的特点采用源头二次四分法、 终端堆肥发酵法、运维一体化管理法,成功摸索出一套长期可持续的农村垃圾分类的“金华经验”。海宁市创新农村生 活污水治理第三方运维机制,树立了 “海宁样板”。(六)学习浙江经验,必须贯彻“两山”理念。15年来, 浙江省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重要理念,始终坚持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一项“生 杰工程”,既保护了 “绿水青山”,又带来了 “金山银山”, 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富民家园,美丽经济风生水 起,形成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海宁市丁 桥镇新仓村梁家墩依托钱塘江臼然美景,定位“钱塘江畔诗 画乡村”,引进专业团队强化了环境综合整治,保留了村庄 的原生态面貌,着力打造以“民俗+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为 依托的平原精品乡村,开创了 “村总支全面引领,公司运营 管理,村民自主经营”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当地农户把自家 农房改造成为餐厅、民宿、咖啡厅等,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七)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浙江省 坚持调动政府、农民和市场三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 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 建设机制。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做好规划编制、政策支持、 试点示范等,解决单靠一家一户、一村一镇难以解决的问题。 注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清洁庭院”鼓励农户开展房 前屋后庭院卫生清理、堆放整洁,到“美丽庭院”绿化因地 制宜,鼓励农户种植花草果木、提升庭院景观。完善农民参 与引导机制,通过“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积分制等,激发 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 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优势。通过政府购买 服务等方式,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同时,通过宣传、表彰等 方式,调动引导社会各界和农村先富起来的群体关心支持农 村人居环境,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 推动的大格局。(A)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文化为魂。海宁市在美 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深挖人文和历史文化资源,按 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推出 柴草公园、彩色稻田、农耕文化博物馆、蚕桑记忆馆等一批 实体项目和文化活动,建成云龙村、尖山村、桃园村、路仲 村4个省历史文化村落。在推进星级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因地制宜探索新路,以“一 选树、一传播、一协议、一队、一榜、一桌、一训”的“七 个一”为具体抓手,即推行村级“最美”选树、公益广告传 播、“门前三包”协议、乡风文明评议队、乡风文明“红黑 榜”、文明餐桌、家风家训,让文明新风遍吹乡野,让村民 自觉成为深化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的主体,让富起来的 广大农村焕发由内而外的形神皆美。三、与浙江比较吉林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差距和 不足一是建设规划比较。浙江从2003年实施“千万工程”以 来,坚持注重规划先行,如今已全面形成以县域美丽乡村建 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 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四项专业规划为 基础的“1+4”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而吉林省美丽乡 村建设起步晚、时间紧、任务重。以白山市为例,有的村没 有编制完整的建设规划,施工中随意性较大。有的村规划编 制简单,没有与当地生态、文化、产业很好地结合,有同质 化倾向。有的村规划思路不清晰、不定型,存在边建设边规 划,边规划边改进,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二是发展模式比较。浙江省坚持调动政府、农民、市场 三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 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吸引市场主体 参与,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吉 林省各示范村的建设是以各级政府主导推动、政府部门组织 实施为主。以白城市为例,各示范村的建设都存在着“干部 干、群众看”的现象,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 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发展模式有待创新和拓展。三是配套设施比较。浙江省目前已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 中处理建制村全覆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8. 6%,规划保留村 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率 也达到97%o而吉林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配套设施还存在很多 不足。以四平市为例,各村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 设虽然已基本到位,村容村貌也得到较大改观,但污水处理、 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配套建设还没有完全到位,生态环境的长 期管护还难以落实。特别是软件建设仍是短板,例如餐饮住 宿的环境卫生、服务管理、农民素质转型等方面,还需要进 一步加强和提高。四是产业发展比较。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项 “生态工程”来打造,从“卖山林”到“卖生杰”,变“种种 砍砍”为“走走看看”,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 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各类产业在乡村不断涌现。2017年,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956元,连续33年居全国各省区 之首,农家乐接待游客3. 4亿人次,营业总收入353. 8亿元。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06. 2亿元,建成农村电商服移点L64万 个,建制村覆盖率60%。而吉林省在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产 业优势,拓宽增收渠道方面办法还不多。以通化市为例,各 示范村普遍重视生态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改造等基础设施建 设,但在产业的培育和提升上,项目不够明晰,推进力度不 够,效果不明显,农民持续增收缺乏坚实基础。五是乡土文化比较。浙江省把弘扬乡土文化作为彰显村 庄特色的核心,通过开展特色文化村培育、历史文化村保护 和文化礼堂建设,增强农村发展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软实力。 而吉林省在弘扬乡土文化方面做的还不够。以辽源市为例,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不够,有些村在房屋新建、外墙立 面改造时,较多使用现代材质,舍土求洋,乡风乡貌留存不 足,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表现不够。有的村庄没有充分挖掘 利用当地民俗风情、人文内涵和地域特色,缺乏固有的特色 和风韵。四、关于对吉林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建议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是履行使命担当 必须破解的时代命题。推进吉林省美丽乡村建设,要吸收借 鉴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理念,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开创吉林省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一是坚持高位操作,在强化组织领导上实现新突破。浙 江推进“千万工程”,始终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造就 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学习浙江经验,就是要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操作、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全面 建设起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要坚持“五级书记” 抓农村人居环境,省负总责,市级协调,县级落实,乡村要 结合实际把任务落实落细,“一把手”要亲自部署重要改革、 亲自把关重大方案、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督察落实情况。 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务求短期任务与长期目 标相适应,真抓实干、绵绵用力,既不搞短期政绩、虚假工 程,也不搞刮风运动、重复建设,始终确保镜头不变、焦点 不换。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 程,要注重发挥各级农口部门统筹协调作用,明确责任分工, 防止打乱仗,确保发改、财政、国土、环保、住建等部门各 司其职、协同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建的工作机制。 三是建立奖惩机制。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群众办实 事内容,纳入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和末位约谈制度,强化监督 考核和奖惩激励。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结 合实际、确保可行,既不能好高鹫远,目标过高,也不能要 求过低、失之于松;要有方向性、原则性和长远性目标,也 要有具体化、可行性指标;要考虑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必 须有几道“硬杠杠”,有一个“基本分”。四是完善建设机 制。要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 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投入建设机制,吸引市场主体 广泛参与。要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农民做好庭院卫生、“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等,鼓励 农民投资投劳参与公共设施维护、村屯保洁,提高农民自我 约束意识,把农民群众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期盼化为驱动力。 五是加大政府投入。目前,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必须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发挥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 用,通过奖补等措施吸引各地配套资金、村屯投工投劳,积极整合农村水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各类 资金,下放项目审批、立项权,调动基层政府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在发展路径上实现新突破。要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依托吉林省农村生态 环境优势,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个性特色,打造宜居、 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加快完善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 系,实现村屯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保护等 多规合一,结合农村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合理 设定建设强度,明确村庄建设方向,重点扶持集聚提升村、 城郊效融合村、特色保护村,破解无序建设、前建后废等低 效建设问题。二是强化梯次推进。浙江“千万工程”起步于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也是从一个个“盆景”开始,当 “盆景”连成片,就成了 “风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相 对落后,更应该量体裁衣、科学建设。要突出重点、梯次推 进,以“百村、千村”建设为重点,聚焦资源、整合要素、 汇聚力量,先点后面、以点串线、连线成片,探索农村人居环 境整治新路子。三是强化循序渐进。要把握农村建设规律, 处理好“难与易”“快与慢”“点与面”的关系,不搞脱离 农村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的形象工程,从改善环境脏乱差做 起,到改水改厕、修路架桥,再到发展产业、完善公共设施, 一步步让农民看见改变,一步步获得农民的支持,再一步步 提升整治水平。四是强化特色发展。村庄建设要充分挖掘利 用当地民俗风情、人文内涵和地域特色,保留乡风乡貌和自 然生态,坚持文化铸魂、关东风韵,营造田园风光和一村一 景,打造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美丽乡村,不搞一刀切,不 搞千村一面。三是必须坚持系统治理,在环境整治上实现新突破。建 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民群 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把改善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 聚焦农民关心的人居环境痛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让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真正成为让农民满意的“民心工程”。一是突出 改善村容村貌。加快推进村道硬化,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 路”建设,加快推进村庄绿化,结合实际建设供村民休闲、 游憩的公园绿地以及小果园、小菜园等,打造优美宜居的生 产生活生态空间。三是突出推进厕所革命。按照因地制宜、 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的要求,合理选择改厕模式, 探索出一条符合东北地区的农村改厕之路。三要提升生活污 染处理水平。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作力度,推 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集中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 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四要严格控制工业污染。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影 响基地生态环境的工业污染源实行限期整改,对治理无望的 企业坚决关停。五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要有效整合现有项 目资源、用好国家重大病虫防治补助经费、强化本地财政投 入等方式,切实加大对“农药化肥施用量双减半行动”的支 持力度,积极探索和逐步形成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补贴机制、 新型植保机械购置追加补贴机制、农药减量控害技术补贴机 制等,确保农民利益。四是必须坚持产业引领,在惠民工程上实现新突破。“既 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是单 纯搞好乡村环境就可以了,而是要在乡村经济发展基础上建 设生杰宜居的美丽乡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地方和农 民改善人居环境的积极性,做到稳扎稳打、持续推进。要着 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 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让村庄美起来,让生态有效益,实 现村容村貌改善与经济发展携手并进。推进绿色标准化种植。 依托吉林良好的生态资源底色,鼓励标准化、集约化种植, 制定符合吉林省农业生产特点的种植技术规程,加快研究制 定如长白山人参、中药材、黑木耳、小浆果等特色农产品品 质认定地方标准,建立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快建立 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推 动“农业+”采摘,拓宽棚膜经济休闲业态,在沿城沿线建设 一批采摘园区,打造一批以玫瑰花、油菜花、野生蓝莓等为 重点的经济型与观赏型相结合的农业观光园区,实现棚膜经 济转型发展。推动“农业+”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带,重脚下有力量,明察秋毫、动真碰硬,调查研究要“紧盯 问题究“。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千万 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 n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 出的重大决策。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习近平同志紧盯农村环 境“脏乱差”、农村经济“来源少、基础弱、发展低迷”等 突出问题,决定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 来,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 路子,并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账与发 展账一起算,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关停“小散乱”企业, 大力创建生态品牌,积极培育“美丽乡村+”新业态,把“生 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二习近平同志“严谨踏实、明察秋 毫”的调研态度在新时代的今天更值得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 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以“问题导 向”引领“调研方向”,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紧 盯突出问题不放手,深究细查、入木三分,敢于直面矛盾, 勇于动真碰硬,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眼前有目标,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调查研究要“拿着 办法走,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在脱贫攻坚战 推进过程中,要求“把不清不楚变成一清二楚”“不搞大水 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 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一系列重要 指示为我国推进“精准扶贫”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方向。20 年来,“千万工程”的精准实施、有效落实、持续向纵深迈 进,得益于在调查研究后形成的一系列针对性强、适配度高、 行之有效的举措做法。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 扑下身子、投身基层,把“解决问题”作为推进这项工作的 根本目标和开展好这项工作的根本检验标准,沉下心来、脚 踏实地,解剖麻雀、体悟实情,在真听真看真研究中找到我 们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死角盲区。要善于拜人民为师,甘 当“小学生”,向基层干部“取经”,向农民群众“求学”, 自觉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智慧和 力量,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点建设一批以民俗度假、休闲养生、体验观光为一体的休闲 旅游度假区,形成串珠成链、串线成面的全域游发展态势, 提高农业与旅游的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农业+”康养,重点 围绕生态环境较好区域,发展健康养生游,建设老年公寓, 打造清凉小镇、温泉度假、渔猎休闲等品牌;推进绿色农业 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是绿色 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助于资源要素集聚。应建立扶持机 制,重点支持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政策引导、 资金扶持、项目支持、鼓励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渠道培育, 壮大绿色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延伸产品产业精深加工链条, 增强市场竞争力,推进绿色农产品由产业化向精品化发展; 突出绿色农业品牌化效应。把品牌培育作为发展绿色农产品 的核心和关键,全力进行突破。实施品牌提升攻坚行动,以“吉字号”和“长白山”公用背书品牌为引领,加强名优产 品评选、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注册和著名商标保护等 工作,着力做大做强一批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产 品附加值;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平台。依托省农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市(州)自行投资建 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把“三品一标”农产品、优质 农产品纳入到追溯监管体系,实现“带证上网、带码上线、 带标上市“,确保农产品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 产品可召回,责任可追究“,提高吉林省农产品的知名度和 美誉度。2023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 的经验做法学习心得体会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 访、面对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 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 的经验启示。“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 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 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如今,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 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深刻领悟“调 查研究”之道,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走心走深走实。心中有方向,查之有据、有的放矢,调查研究要“带着 问题去”。识大势才能方向明,方向明才能步子实。21世纪 初,浙江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农村建设和社会 发展明显滞后,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问题突出。村庄布局缺乏规划指导和约束,环境“脏乱差” 现象普遍存在,乡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失。面对这 样的发展困境,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听取 干群意见、充分研判风险形势的基础上,亲自部署、亲自推 动,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践证明,这 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之作,对浙江省加强乡村治理起 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有行动,更要 见成效。如何才能取得成效?最重要一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 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好调查研究之前的准备工作,对所调 查的区域要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前梳理总结出要看 的重点、要问的情况、要听的汇报,带着问题去调研,有效 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做无用功,让调研更有目的 性、更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脚下有力量,明察秋毫、动真碰硬,调查研究要“紧盯 问题究”。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千万工 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H8天时间跑遍11 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 的重大决策。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习近平同志紧盯农村环境 “脏乱差”、农村经济“来源少、基础弱、发展低迷”等突 出问题,决定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 子,并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账与 发展账一起算,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关停“小散乱”企 业,大力创建生态品牌,积极培育“美丽乡村+”新业态,把 “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习近平同志“严谨踏实、 明察秋毫”的调研态度在新时代的今天更值得广大党员干部 认真学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以“问 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 紧盯突出问题不放手,深究细查、入木三分,敢于直面矛盾, 勇于动真碰硬,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眼前有目标,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调查研究要“拿着 办法走“。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在脱贫攻坚 战推进过程中,要求“把不清不楚变成一清二楚”“不搞大 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 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一系列 重要指示为我国推进“精准扶贫”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方向。 20年来,“千万工程”的精准实施、有效落实、持续向纵深 迈进,得益于在调查研究后形成的一系列针对性强、适配度 高、行之有效的举措做法。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 要扑下身子、投身基层,把“解决问题”作为推进这项工作 的根本目标和开展好这项工作的根本检验标准,沉下心来、 脚踏实地,解剖麻雀、体悟实情,在真听真看真研究中找到 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死角盲区。要善于拜人民为师, 甘当“小学生”,向基层干部“取经”向农民群众“求学”, 自觉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智慧和 力量,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和有力支撑,以调查研究实现“工作纠偏”,推动经济社会 实现高质量发展。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主题教 育生动教材心得体会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 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 的经验做法,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走深走实具有深刻意义。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 广大党员干部应把“千万工程”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续写初心不改、实干为要、担当在前的“时代篇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惠及“千家万户”, 续写“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篇章”。“千万工程”以 解决群众最关注的人居环境问题为起点,以“村里的事情大 家商量着办”的协商模式为路径,不仅改善生态“提颜值”, 而且数字赋能“增智慧”,更是拓新业态“涨价值”,最终 实现从“脏乱穷散”到“点绿成金”的华丽蝶变,无数个“余 村们”在绿水青山中端起了 “金代碗”,无数个“下姜村” 走进了 “梦开始的地方“。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强党性” 的初心篇章,始终奉行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顺应居民和村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要能理顺城市的那一端,又要能顾 好乡村的这一头,既要扮靓城乡“颜值”,又要为美丽“增 值”,不光让村民“鼓起口袋”,还要让村民“富了脑袋”, 走出一条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 代化新道路。坚持“从问题中来,回问题中去“,理清“千头万绪”, 续写“栉风沐雨奋劲蹄”的“实干篇章”。“千万工程”是 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H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 一个村一个村地深入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民情后,作出 的科学决策部署,也是浙江一任又一任领导班子,基于广泛 深度的调研工作,契合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接续奋斗深化 推进的战略成果。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重实践”的作为篇 章,守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从实际出发来发 现、研究和解决问题,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到基层直 奔着问题去、瞄着困难上,不被“虚情假象”迷惑,不畏“浮 云阴暗”遮蔽,真正摸清摸透一线情况,找准“症结”,精 准“开方”,坚守“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匠心精神,保 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确保“病除”。坚持“从发展中来,向发展中去”,踏破“千难万险”, 续写“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担当篇章”。国家和城市发展 是螺旋向上、创造辉煌的过程,二十年来,浙江始终把“千 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捍守“不畏艰险,永不停步” 的战略定力,保持“敢为人先,永不满足”的进取姿态,坚 持“一根红线党建引领、一张蓝图科学贯彻”,一件事情接 着一件事情办成,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跨越,最终实现从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 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蝶变。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建新 功”的担当篇章,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 环节,勇于在思想观念上“破冰”,善于在行动本领上“破 局”,主动跳出“舒适区”,积极适应“新角色”,既做“大 管家”又做“店小二”,冲破能力瓶颈的“天花板”,始终 准确把握前进的方向,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跃升。2023学习贯彻落实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 治” “千万工程”工程交流经验报道专 题报告农村生态环境行动、农旅融合发展、乡风文明建设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谋划部署“千村示 范、万村整治”工程。我市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出发,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了新 村建设“轮一遍”、四大精品区块“拧一把”、历史文化村 落“保一批”、美丽示范“创一批”的工作目标,农村生态 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一幅干净整洁、 生态秀美、宜居宜业,充满诸暨特色的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 开。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 设美丽浙江推进大会上,表彰了 “千万工程”和美丽浙江建 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其中,市农办、市环保局 两家单位获评突出贡献集体,获记功表彰;12名同志获评突 出贡献个人,获记功表彰或通报表扬。关键词:“四级联动”向“一片美”转型近年来,我市坚持“四级联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 “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以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为 目标,高起点绘制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基本建成以“西施” 为主题的“一环六线”景观线骨干网,形成“点上盆景、线 上风景、面上胜景、全域美丽“诸暨特色风景长廊;依托小 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成果,完善综合功能,建成枫桥镇、 山下湖镇、五泄镇等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东和乡、 同山镇、王家井镇等12个绍兴市级示范乡镇;以营造“一村 一品、一村一景”为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村庄个性 特色,成功创建13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0个绍兴市级精 品村,打造出“七彩五泄” “浪漫东白湖”“湖光山色,时尚 珠都” “美丽耀乡,养生福地”等特色镇村品牌;推进农村 “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在绍兴市第一批“五星3A”创建中,235个行政村创成“五星达标村”,14个行政村创成 “3A示范村”,通过率居绍兴市首位。关键词:“四大整治”向“持久美”转型我市深入开展“四大整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 时美”向“持久美”转型。生活污水治理提质扩面,在实现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基础上,继续查找集镇和城市规划 内行政村治理空白盲点,开展14个镇、42个行政村、98个 自然村、2. 6万农户就地生态化治理行动。同时,组织污水治 理“回头看”,启动48个改造提升项目,委托第三方机构开 展常态化暗访,督促专业运维公司规范运作;持续提升生活 垃圾分类,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基础上,开展“五 个强化、十五个有“提升行动,坚持“每月一暗访一通报一 总结”,提升分类处置效果;深入推进农村公厕改造提升民 生实事,全面消灭露天粪坑和旱厕,目前改造提升公厕1952 只;开展“美丽星”创建工作,基本完成第一批277个村庄 “三线”整治项目,全面启动第二批199个村庄项目。同时,完善“五张清单、五好标准、五有要求“人居环 境长效管理机制,营造“群众催干、干部领干、村庄比干” 氛围。一次次的坚持,收获了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