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doc
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应化141何广旭2014014024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我国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这与污染防治的两大控制手段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密不可分,二者对于污染的预防和治理起到关键的控制作用。目前在我国末端治理的受重视度日趋下降,而清洁生产尚处于发展阶段,二者的实施质量均不是很理想。作为防污控污、改善环境的关键性手段,如何提高其实施质量是目前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对于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起源、我国现状作了相关调查,从而提出二者现存的问题,对如何解决问题做出了探讨,提出了如何改善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实施质量,使其进一步发展的相关措施。从基本内容和具体例子 ,对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末端治理存在不少弊端 ,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而清洁生产不仅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 ,建议我国的工业污染防治应采取以清洁生产为核心 ,以末端治理为辅助手段的战略。与稀释排放相比,末端治理是一大进步,不仅有助于消除污染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末端治理的局限性日益增大。实践发现:这种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我国是以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实际工程中,一般处理1吨水/时需要基建投资26万元;运行后,处理1吨化工废水约需要14元,而去除1公斤COD则往往需要26元。目前许多企业物料流失严重,本来就已经造成经济损失,而流失到环境中的物料还需要很高的费用去处理、处置,使企业承受双重的经济负担,并且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环境日趋恶化。其次,由于污染治理技术有限,治理污染很难达到彻底消除污染的目的。排放的“三废”在处理、处置过程中对环境还有一定的风险性,而且有些污染物不能生物降解,治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治理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如湿式除尘将废气变成废水排入水体,大量废水经处理变成含重金属的污泥及活性污泥等;废物的焚烧及废渣的填埋又污染了大气和水体,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再次,末端治理不仅需要投资,而且使一些可以回收的资源(包含未反应的原料)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流失,致使企业原材料消耗增高,产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影响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污染控制与生产过程控制往往没有密切结合起来,资源和能源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任一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实际上都是物料,如农药、染料生产收率都比较低,这不仅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严重浪费了资源。国外农药生产的收率一般为70,而我国只有5060,也就是一吨产品比国外多排放100200公斤的物料。如果改进生产工艺及控制,提高产品的收率,可以大大削减污染物的产生,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也会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因此污染控制应该密切地与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环境污染治理简单的可以概括为三方面,源头控制,中途治理,末端控制可以说源头控制是从预防这个概念出发的,是减少污染污染效率最高,付出代价最小的方式。末端治理则正好相反,他往往是在污染物进入水体或者大气之前收集,通过集中或者分散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达到对环境污染最小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成本较高, 而且仪器设备和构筑物往往需要维护和运行费用。从基本概念和具体应用对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末端治理存在不少弊端,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清洁生产具有良好的环境经济效益,建议我国的工业污染防治应大力拓展清洁生产的深度和广度,环保部门应该加强指导和研究。促进清洁生产发展,改进末端治理,是从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环境保护成效两个方面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协调发展的必然措施。传统湿法制备活性白土工艺中存在水耗、酸耗大等清洁水平较低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循环使用硫酸酸性废液、并从循环3次的硫酸废液中回收铝盐制备无铁硫酸铝的一种改良型湿法制备活性白土工艺,对末端治理采用电石渣替代石灰作为中和剂进行了探索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良型湿法制备活性白土工艺对活性白土产品的理化性质无明显影响,产品质量符合行业标准,且酸的利用率从20%提高到约90%,水耗减少量为原工艺的1/3,无铁硫酸铝主要参数符合相关产品技术标准(HG/T2225-2001)。用电石渣作为中和剂处理酸性废液能够实现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处理成本从255万元降低至210万元。本研究的实施使得活性白土的生产工艺清洁生产水平有较大提高。最新范本,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