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大单元设计.docx
大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目录: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2 .学科核心素养3 .识框架4 .心知识点5 .考点解读6 .活动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从学校生活领域过渡到社会生活领城,着力体 现学生生命成长的连续性与教育内容的衔接,既是本册教 材最后一个单元,也是整套教材法律部分的起始单元。本 单元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学习,力图展现法律包含的公正、 自由、和谐等因素。教材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强调法治 思想、法治精神的渗透,着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带领 学生了解法治的进程,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初步感受 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感受 法律对青少年的关爱,引导学生自觉尊崇法律,学会依法 办事,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学科核心素养:(1)本单元考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全国人大表决通 过的法律、违法犯罪案件、社会热点等,强调遵纪守法的 重要性,侧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2)引导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律意识,在 现实生活中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参与到法治社会建设进 程。知识框架:生活需要法暖卜法律保障生活)无处不在.相伴一生 法律的产生和本质必由之路/法治 7前着义生活愿景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的/ 7箱彳正厂/法律的/ 7祚甬厂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规定权利与义务约束与保护走进 法治天地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法律为我们护航)/震赞/参与法律伴我们成长相关法律学会依法办事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y我们与法律同行铝树立法律 信仰法律权威源自信仰 尊崇信赖、遵守、捍卫 参与、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对未成年人的六大保护:家庭、学校、社会、司法、政府、网络保护。核心知识点:1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特征)。3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 特权,仟得人不论职务高纸,功黄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 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易错点)4 .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 利和履行义务。5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 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 境,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仲张 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作用)。7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 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8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 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法保护。(辨识)9 .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 珍措自己的权和,依法行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尊重和 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10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 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信 仰。11 .我们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 长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考点解读: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1、法律的本质、功能及特征。(P8692)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注意: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功能: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 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018.14(1)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 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最主要的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 .如何理解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P92)(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 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 和履行义务。(3)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 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 .法律的作用。(P9294)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表现: 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 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2)评判、预测作用。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 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 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4、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的区别与联系。(P9092)区别方式实施手段适用范围和对象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 制力保证 实施(法 律区别于 其他行为 规范的最 主要特 征)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 束力法律、道 德等都是人 们生活中的 行为规范,它 们共同约束 人们的行为, 调整社会关 系,维护社会自然 形 成4 , 约定 俗成依靠社会 舆论、信 念、习俗、 教育和行 政等发挥 作用约束的领 域比法律 更为广泛秩序;道德与法律相辅学校制定依靠教育 力量和行 政力量保 证实施全校师生相成;有许 多法律上的 义务,同时也 是道德的要 求;校纪校 规必须符合 法律和道德 的要求5、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如何理解法律与生活 息息相关?)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 加以规范和调整。(关系)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 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横向)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 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纵向)6 .法治的内涵、前提。(P8791)内涵: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 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 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前提: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法治的前提。7 .法治的重要性(意义)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 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 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 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 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必然选择。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1 .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1)自身原因(必要性):自身原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 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 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2)社会发展原因(重要性):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 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 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 有之义。2 .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他法律: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等。3 .保护未成年人的防线(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网络保护、 政府保护,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形 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4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 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 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 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4)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具有重要意义。(5)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5 .怎样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树立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法律规 定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 样做,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 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 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 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6 .法治时代对青少年提出了哪些要求?(1)树立法治意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 推动者。(3)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 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活动设计:课前:课前预习课中:分组讨论、学习,上台展示课后: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