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解析版.docx
醉翁亭记一、作家作品1 .选自欧阳修全集2 .文体:记。(山水游记)3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二、词语理解(1)词语解释1.环:环绕。 2.壑:山谷。4.蔚然:茂盛的样子。5.泻:倾泻。7.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9.作:建造。12.辄:就。15.寓:寄托。18.归:聚拢21.暝:昏暗。10.名:命名,更名。13.意:意趣,情趣。16.霏:弥漫的云气3,尤:格外。6.回:曲折,回环。8.临:居iWj面下o11. ii:命名14.得:领会17.开:消散20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22.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23.芳:花。24.秀:茂盛。25.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26.四时:四季。27.负者:背着东西的人。28区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29.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 即儿童。30.临:靠近。31.洌:清 32.藏:菜疏。33.陈:陈列,摆开。34:酣:尽兴地喝酒。35.丝:弦乐器。竹:管乐器。36.弈:下棋。 37.觥:酒杯。38.筹:酒筹。39.苍颜:苍老的容颜。40.颓然:倒下的样子。4L己而:不久。42.从:跟从。43.翳:遮盖。44.乐其乐:以为乐。45.乐其乐:快乐。 46.述:记述。47.谓:为,是。(2)古今异义词醉翁之意不在酒古:意趣,情趣今:意思,含义 野芳发而幽香古:花今:花草的香味佳木秀而繁阴古:茂盛今:清秀,秀丽 非丝非竹 古:弦乐器今:蚕吐出来的像丝一样的东西 古:管乐器 今: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竹子(3) 一词多义云归而岩穴暝动词,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动词,回城 蔚然而深秀着 形容词,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 形容词,茂盛 山水之乐:名词,乐趣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形容词,快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一为乐形容词,快乐 太守自谓 命名 太守谓谁 为,是 临于泉上 居高面下临溪而渔 靠近 (4)词类活用: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 命名,取名 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 沿着山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 三、成语对联(一)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 1.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二)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三)醉翁之意不在酒: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四)水落石出: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琅珊山上,文忠醉看佳木景;小石潭边,子厚乐观池中鱼岳阳楼中,希文乐抒仁人志;洞庭湖畔,希文乐抒天下情承天寺内,子瞻闲赏庭前月;湖心亭内,张岱夜观西湖雪四、问答题(一)关于主旨本文抒发随遇而安,与民同乐,乐民所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以及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情感。1 .作者写此文时,适值被贬,可是文中却处处写乐与醉,你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答:(1)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心情。(2)表达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流露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2 .本文除了表现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还表现了什么?答:还表现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不因遭受打击而垂头丧气,反而旷 达自适,表现出旷达君子的坦荡胸怀和铮铮铁骨。3 .本文的醉与乐是什么关系?答:“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作者因“乐” 而“醉”,“醉”能增其“乐”,“醉”与“乐”是统一的,表达了作者与民 同乐的政治理想。4 .你认为“太守醉”的“醉”有哪些丰富内涵?答:(1)醉心于滁州美丽的风景。(2)醉心于滁州人安定富足的生活, 宾客畅饮的欢娱。(3)醉心于和乐清明的政治局面。(4)醉心于自己与民 同乐的抱负,得以施展,有一种“大我”战胜“小我”的喜悦。5 .作者为何以“醉翁”自称? “翁”能看出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答:(1)作者以“翁”自称,有一种历尽沧桑后对人生和世途的感叹, 还有一种放情山水,乐观豁达性格的流露。(2)体现了作者对人世的悲慨 和旷达的复杂心情。6 .本文多处提出“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 “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答(1)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2)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 信,得意以及提笔成文的自负。(二)关于写作特色写作特色:(1)移步换景。(2)情景交融。(3)结构紧凑,以乐字贯穿 全文。(4)骈散结合。1 .本文开篇运用了由面到点的写法,由山到泉,由泉到亭,写亭之前, 写山与泉的目的是什么?答:这是一种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由远及近,由次到主,推出重点描 写的景物,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介绍了环境,给人身临其 境,耳目一新的感觉。2 .以第三段为例,分析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答:第三段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描写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 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情景,用这幅生动的 风俗画从侧面反映出政治清明的局面。(三)语段问答题第一段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这是文章的破题句,直抒胸臆,为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感情基调,说 明太守的真正乐趣所在。2 .“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在乎什么?这句话做为成语,常被今人引用,以此表达何意?(1)在于山水之乐,还在于与民同乐,更在于乐民之乐。(2)今天表 示言在此而意在彼。3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寄之酒也”的作用?这是全文的线索,此句将山水之乐融化在宴饮当中。第二段4 .第二段描绘了几幅画面?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 来写?(1)描绘了六副画面,朝、暮、春、夏、秋、冬。(2)从视觉和嗅觉角度描写。(3)抓住了不同时令,不同季节景物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景物描写一一角度: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景物描写方法:修辞方法、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虚实结 合。5 .第二段起什么作用?(“朝而往,暮而归”起什么作用?)答: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抒发作者纵情山水,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 情。第三段6 .第三段描绘了几幅画面?哪幅是核心?为什么?(1)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2)太守醉是核心。(3)因为“太守醉”紧扣醉翁之意,其它场景都是陪衬铺垫。7 .滁人游说明了什么?(通过滁人游的场面,你感受到了什么?)说明滁州百姓生活富足、安定、快乐,也说明滁州政治清明,太守治 政有方。这正是太守“醉”与“乐”的基础,为下文突出“与民同乐”的 主旨做铺垫。8 .太守宴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酒菜都是取自当地,极为简便,但却野趣十足,快乐无穷。(2)突出太守清明节俭,不铺张浪费,不讲排场,完全是寄情于山水, 与民同乐。第四段9 .太守之乐的实质是什么?(1)寄情山水之乐。(2)与民同乐之乐。10 .第四段运用了怎样的写法?答:衬托。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雪。启示题11、历史上遭贬的朝廷弃儿不胜枚举,如流放的屈原,不得志的苏轼, 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怎样的 启示?这些人面对仕途中遇到的挫折,都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对待,表现了 他们宽广的胸襟和高尚的人格。从这些人身上,我学到了生活当中,应保 持平和的心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当中的坎坷与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