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 资源ID:94637537       资源大小:77.4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文言文阅读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姚坦,字明白,曹州济阴人。开宝中,以尚书擢第,调补将陵尉。太平兴国八年,太宗召坦等谓曰:“诸子生长深宫,未知世务,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汝等皆朕所慎简,各宜勉之。”乃以坦为益王府翊善。坦性木强固滞。王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宾僚乐饮,置酒共观之。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是时,太宗亦为假山,闻而毁之。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上尝诫之曰:“元杰知书好学,亦足为贤王矣。少不中节,亦须婉辞规讽,况无大故而诋讦之,岂裨赞之道邪?”顷之,左右乃教王诈称疾不朝。太宗日使视疾,逾月不廖,甚忧之,召王乳母问状,乳母曰:“王本无疾,徒以姚坦检束,居常不得自便,王不乐,故成疾。”上怒曰:“吾选端士,辅王为善。王不能用其谏,而又诈疾,欲使朕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也。且王年少,必尔辈为之谋耳。”因命捽至后苑,杖之数十。召坦慰谕曰:“卿居王宫,能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卿但如是,勿虑谗间,朕必不听。”王薨,改卫尉少卿,判吏部南曹。他日因事得对,上以其旧人,召升殿与语。坦言及故府,意短诸王而称己之敢言。坦退,上谓侍臣曰:“坦在宫邸,不能以正理海谕,事有微失,即从而扬之,此卖直取名耳。”景德初,求补郡,俾知邓州。转运使表其治状,诏嘉奖之。大中祥符初、复知光州。二年,卒,年七十五。(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B. 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C. 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D. 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擢第,是指科举考试及第。科举考试及第在古代还可以说登科、登进士第。B. “汝等皆朕所慎简”中的“简”的意思,与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简”意思不同。C. 薨,是死的一种说法,一般指封王的贵族大臣。D. 判,官制用语。即以他官兼代某职,称判某职或判某职事,以高位兼掌低职曰判。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太宗认为皇子们生长在皇宫中,不谙世事,需要有德行的贤士加以教导,于是选择姚坦等人担任教导皇子的职务。B. 益王耗费巨资建成假山,召集宾客置酒观赏,只有姚坦觉得这是劳民伤财的行为。太宗听闻后贵令益王毁掉了假山。C. 益王的随从唆使益王诈病不上朝,想以此赶走姚坦,却被太宗察知。太宗非但没有责怪姚坦,反而惩治了始作俑者。D. 姚坦在益王去世后仍然说益王的坏话,并标榜自己敢于直言,这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与嘲讽。皇上认为他是在沽名钓誉。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2)卿居王宫,能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14. 文中说姚坦的性格“木强固滞”,你认为是什么意思?这一性格特点体现在哪些事情上?【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益王年少贪图安逸享乐,姚坦就用很难听的话骂他,益王很鄙视他的为人,从此姚坦常常宜扬他的事情。(2)你身处王府,能够凭借正气做事,被小人嫉恨,是很不容易的。 14. “木强固滞”的意思是质朴刚强、固执不变通。这一性格体现在:不畏权势,敢于直谏,如直言益王造的假山是“血山”;说话刻薄,不懂婉讽,如直接说益王的坏话而不会用委婉的话规劝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益王很惊讶,问他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抓了人家的父子兄弟,送到县里鞭打,流血遍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见州县催科”,“催科”是催缴赋税的意思,“州县催科”作“见”的宾语,与后文“捕人父子兄弟”是两件事,应与后文断开;排除AD。“捕人父子兄弟”,“人”修饰“父子兄弟”,作定语,“人父子兄弟”(偏正短语)作“捕”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B.“意思不同”错误。“汝等皆朕所慎简”意思是:你们都是我谨慎选拔出来的贤士。“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意思是: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两句中的“简”,都是“选拔”的意思。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太宗听闻后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错误。原文是“是时太宗亦为假山,闻而毁之”,太宗毁的是自己正在造的假山,而非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逸豫”,闲适安乐;“丑诋”,用很难听的话骂人;“鄙”,鄙视,看轻;“自是”,从此;“暴扬”,宣扬。 (2)“正”,正气;“为所”,表被动;“疾”,嫉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木强固滞”,“木强”,质直刚强;“固滞”,固执不变通;“木强固滞”的意思是质朴刚强、固执不变通。由“王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宾僚乐饮,置酒共观之。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可知,直言益王造的假山是“血山”,可见他不畏权势,敢于直谏。由“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可知,直接说益王的坏话而不会用委婉的话规劝他,可见他说话刻薄,不懂婉讽。参考译文:姚坦,字明白,是曹州济阴县人。开宝年中期,凭借尚书考中进士,调补为将陵尉。太平兴国八年,太宗征召姚坦等人,对他们说:“各位王子生长在皇宫中,不谙世事,需要有德行的贤士加以教导,让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忠孝的道理。你们都是我谨慎选拔出来的贤士,大家一起努力吧。”于是任命姚坦为益王府翊善。姚坦性格质朴刚强、固执不变通。益王曾经在府中修建了一座假山,花费了数百万钱,假山建成后,召集宾客僚属饮酒庆祝,一起观看,而姚坦却独自低着头。益王强迫他看假山,他说:“我在这里只看到血山,哪有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原因,姚坦说:“我在田间时,看见州县的官吏督促交税,抓了人家的父子兄弟,送到县里鞭打,流血遍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税筑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成,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命人停止修建。益王年少贪图安逸享乐,姚坦就用很难听的话骂他,益王很鄙视他的为人,从此姚坦常常宣扬他的事情。皇上曾经告诫姚坦说:“元杰会读书好学习,也就足以成为贤王了。他年轻不懂事,也需要用委婉的话规劝他。况且没有大过却去攻讦责骂他,这哪里是辅助他成长的方法呢?”没过多久,益王的侍从就教益王假装称病不上朝。太宗每天派使者查看病情,过了一个月都没有痊愈,心里非常担忧,就召见益王的乳母询问情况,乳母说:“益王本来没有病,只是因为姚坦的约束,在家里经常不能自由行事,益王很不开心,所以成了病。”皇上生气道:“我选拔正直的人,辅助益王让他变好。益王不能采用他的谏言,反而装病,想让我罢去正直的人来让自己方便,怎么可能做到呢。况且益王年纪小,一定是你们这些人替他谋划的。”于是命人将乳母拉到后苑,打了几十廷杖。然后召见姚坦劝慰他说:“你身处王府,能够凭借正气做事,被小人嫉恨,是很不容易的。你只管这样做,不用考虑别人的谗言挑拨,我一定不会听的。”益王死后,姚坦改任卫尉少卿,兼吏部南曹。某日姚坦因事被获准当面奏对,皇上因为他是旧臣,召他上殿和他交谈。姚坦说到他在益王府时的事情,话语中有诋毁各位王爷的意思,并称自己敢于直言。姚坦退下后,皇上对侍臣说:“姚坦在王宫,不能用正确的道理教导王子,王子有一点轻微的过失,他就到处宣扬,这是在卖取正直的名声啊。”景德年初,姚坦请求补郡县之职,皇上让他担任邓州知州。转运使上表奏陈他的政绩,皇上下诏嘉奖他。大中祥符年初,又担任光州知州。大中祥符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江苏省常州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曰:“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曰:“国亡不能救,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弘范义之。十月,丞相孛罗召见于枢密院,天祥入长揖,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孛罗曰:“自古以来有以宗庙土地与人而复逃者乎?”天祥曰:“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煮必非卖国者忠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定二子在浙东故耳”孛罗曰:“弃德祐而立二王,忠乎?”天祥曰:“吾别立君,为宗庙社稷计也。从怀、愍而北者非忠,从元帝为忠;从徽、钦而北者非忠,从高宗为忠。”孛罗语塞,忽曰:“晋元帝、宋高宗皆有所受命,二王立不以正,篡也。”天祥曰:“景炎乃德祐长兄,不可谓不正,登极于德祐去位之后,不可谓篡。”孛罗怒曰:“尔立二王,竟成何功!”天祥曰:“立君以存宗社,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何功之有!”孛罗欲杀之,弘范病中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释勿杀。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令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释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史臣曰:“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锨,可不谓之仁哉!”许有壬曰:“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B. 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C. 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D. 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揖,指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礼仪,从文中可知在南宋的交际往来中普遍施行这种礼仪。B. 愍,谥法曰“在国逢难曰愍”,可见文中晋愍帝在位时国家逢兵寇之事,动荡不安。C. 黄冠,黄色冠帽,多为道士戴用,文中指做道士,文天祥以此为借口是希望能逃出敌营。D. 赞,常用作议论史事的文体,附于史传之后以阐发议论,文中是史官对文天祥的评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针对孛罗“不忠”“不正”的指责,文天祥针锋相对予以反驳,认为自己以社稷为重并非不忠,二王即位符合正统并非篡位。B. 元朝君臣在如何处置文天祥的问题上意见不一,有人主张除掉他,有人主张释放他,元主因为惜才在本意上也不想杀死他。C. 留梦炎反对释放文天祥,是因为他觉得一旦文天祥回到江南再起义兵,会使他们陷入尴尬的境地,元主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杀掉文天祥。D. 虽然文天祥抗元最终失败,但后人却认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因为文天祥舍生取义,从容赴死,这体现了儒家“仁”的精神境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祥曰:“国亡不能救,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弘范义之。(2)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14. 孛罗斥责文天祥“竞成何功”,文天祥以“何功之有”回应,这是否表明文天祥认同孛罗的观点?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文天祥说:“国家灭亡我却不能拯救,哪敢逃避死亡心怀贰心呢!”张弘范认为他是一个讲忠义的人。(2)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是不会因为事情的成败和难易而使自己的心志动摇的。 14. 不认可。因为孛罗与文天祥对“有功”的理解不同,文天祥不在意个人是否有功,看重的是恪尽职责,有功于社稷。【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卖国者有所贪图的利益,一定不会离开,离开的人一定不是卖国的人,我先前推辞宰相的任命,奉命出使到大军之前,不久被拘捕,国家灭亡我应当去赴死,没有赴死的原因是度宗二子在浙东的缘故罢了。“而为之”中的“之”指代的是“有所利”,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宰相”为“不拜”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常用作议论史事的文体”“文中是史官对文天祥的评价”分析均错误。赞,作为一种文体是以颂扬人物为主旨。如果附于史传之后,相当于“论、曰”,是纪传体文后作者对主人公事迹或命运的总结、评论、见解或评价。本文中的“赞”说的是一种文体,并非史官对文天祥的评价。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元主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杀掉文天祥”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可知,“事遂寝”意思是这件事就搁置了下来,可见,元主并没有听从留梦炎的建议;另外,依据原文“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可知,元主杀死文天祥是文天祥自己要求赐死的,加上元主身边人极力怂恿,最后元帝听从文天祥的请求,赐他一死。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敢乎”,哪敢呢;“贰”,有二心,不忠诚;“义”,意动用法,认为讲忠义。(2)“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欲信大义于天下者志士”;“利钝”,难易;“动”,使动用法,使动摇。【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首先,亮明观点:没有表明文天祥认同孛罗的观点。然后,说明理由:依据原文“孛罗怒曰:尔立二王,竟成何功!天祥曰:立君以存宗社,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何功之有!”可知,在元朝宰相孛罗看来,“弃德祐而立二王”,这是不忠的,但是在文天祥看来“吾别立君,为宗庙社稷计也。从怀、愍而北者非忠,从元帝为忠;从徽、钦而北者非忠,从高宗为忠”“立君以存宗社,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文天祥认为,拥立国君来使宗庙社稷得以保存,保存一日我就要竭尽臣子一日的责任,作为臣子保全社稷就是成功。由此可知,孛罗和文天祥二人对成功的理解不同,文天祥是从“臣子尽忠于社稷”的角度来看待成功的,而不是从个人的角度看待成功。参考译文:祥兴二年二月,崖山被攻破,张弘范对文天祥说:“你如果能改变心愿,用对待宋朝的忠心对待当朝,还是会担任宰相的。”文天祥说:“国家灭亡我却不能拯救,哪敢逃避死亡心怀贰心呢!”张弘范认为他是一个忠义的人。十月,丞相孛罗在枢密院召见文天祥,文天祥入内行长揖之礼,孛罗却想让他下跪行跪礼,文天祥说:“南方,行揖礼,北方,行跪礼,我是南方人就要施行南方礼仪!”孛罗说:“从古至今,有把宗庙土地送给别人之后又逃跑的人吗?”文天祥说:“卖国者有所贪图的利益,一定不会离开,离开的人一定不是卖国的人,我先前推辞宰相的任命,奉命出使到大军之前,不久被拘捕,国家灭亡我应当去赴死,没有赴死的原因是度宗二子在浙东的缘故罢了。”孛罗曰:“抛弃德祐皇帝而拥立二王,是忠诚吗?”文天祥说:“我重新拥立新君,是为宗庙社稷考虑啊。跟从怀帝、愍帝去北方的人不是忠臣,而跟从元帝南渡恢复社稷的人是忠臣;跟从徽宗、钦宗去北方的人不是忠臣,跟从高宗南渡恢复社稷的人是忠臣。”孛罗说不出话来,忽然说:“晋元帝、宋高宗都是接受天命,而你拥立的二王即位不合正统,是篡位。”文天祥答道:“景炎帝是德祐帝的长兄,不可以说不合正统,并且是在德祐帝退位之后才即位的,不可以说是篡位。”孛罗怒气冲冲地说:“你拥立二王,最终成就了什么功业!”文天祥说:“拥立国君来使宗庙社稷得以保存,保存一日我就要竭尽臣子一日的责任,有什么功劳呢!”孛罗想杀了文天祥,张弘范在病中上表进奏文天祥的忠诚,想让元主放了他不要杀害他。元帝非常着急地寻求有才华的南方人,王积翁推荐文天祥。文天祥说:“国家灭亡,从本分上说我只能以死报国。倘若因为你们宽大为怀,我能够以道士身份回到故乡,来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聊备顾问是可以的。”王积翁想让降元的宋官谢昌言等十人上书请求释放文天祥去做道士,留梦炎却认为不可以,他说:“一旦文天祥放出来,会在江南重新号召百姓,那么我们十人会置于何种境地呢!”此事就搁置了。元帝知道文天祥不可屈服,商议将他释放,文天祥说:“希望赐我一死!”元帝还是不忍心,但身边人却极力怂恿元帝听从文天祥的请求,于是元帝下诏杀了文天祥。他的衣带中有赞文,这样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史臣说:“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是不会因为事情的成败或难易(或译为:失败或困难)而使自己的心志动摇的(或译为:动摇自己的心志)。文天祥迎奉两位弱主,兵败之后被捕,从容就义,能不说是仁吗!”许有壬说:“文天祥经历各种变故却不改变志向,事情本来是不可以简单地用成败而论的。”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或曰:自古忠孝难两全,百善孝为先。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注】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烝烝,zhng,淳厚。谯周,人名。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C.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D.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11. 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B. 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C. 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是降官。D. 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疏”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书”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的文书。12. 下列对滕王阁序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B. 古代驾车的马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服之分。中间驾辕的马叫服,两旁的马叫骖。一说服左边的马叫骖,服右边的马叫騑,合称“骖騑”。骖服和骖騑,又泛指拉车的马或车马。C. 序是古代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古人宴集时,常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即为宴集序,如王勃的滕王阁序。D. 男子18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13.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B. “周门人方之游夏”“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数使吴,吴人称之”等都间接表现出李密有才干。C. 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D. 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2)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答案】10. C 11. D 12. D 13. B 14. (1)我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能行走,孤苦伶仃,一直到成人自立。(2)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是以孝为先,以忠为后,这是有良知的官吏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选取的原因。【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后来李密做到温令一职,而厌恶从事(官职名,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经常给别人写“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字句。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驳回了从事对李密的弹劾。“憎疾”的宾语为“从事”,所以应在“事”后面断开,排除B、D。“死”是“庆父”的谓语,并且“鲁”是做“难”的定语,所以应在“鲁”前面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上疏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书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错误。“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男子18岁称弱冠”错误。男子20岁称“弱冠”,不是18岁。故选D。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都间接表现出李密有才干”错误,“士之有名,不虚然哉”表明了李密的孝顺。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不行”,不能行走;“零丁”,通“伶仃”;“成立”,成人自立。(2)“常情”,通常有的情感;“所以”,的原因;“官吏有良知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良知官吏”;“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拜谯周为师,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国被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臣下小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 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于是就不再征召李密。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到洛阳任洗马。司空张华问他:“您觉得安乐公刘禅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提并论。”张华问他为什么这样说,李密答道:“齐桓公得管仲而称霸天下,用了竖刁而死于非命;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能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而亡了国。因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样的原因。”张华又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这样琐碎?”李密答道:“过去舜、禹、皋陶交谈,所以简洁雅致,大诰与平常人说,适宜琐碎。没有和孔明旗鼓相当的谈论者,他的言教就琐碎啊。”张华点头称是。 后来李密做到温令一职,而厌恶从事(官职名,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经常给别人写“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字句。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驳回了从事对李密的弹劾。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得到升迁。而朝廷里没有为他说话的人,只能升任汉中太守一职。自己认为朝廷没有重用他,很有怨言。等到皇上在东堂给大臣赐食蜜饯的时候,让李密作诗。他在诗的最后写到:“人们这样说,有因就有果。在朝中没有后台,不如回乡隐居田园。身居高位的人很清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为此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奏请皇帝罢免了李密的官职。后来,他在家中辞世。有的人说:自古忠孝难两全,百善孝为先。这是人之常情啊!先孝后忠,这就是那些有良知的官吏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原因啊!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昔诸葛孔明,小国之相,犹曰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况我今理大国乎?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且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论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贞观元年,有上封事者,请秦府旧兵并授以武职,追入宿卫,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曰:“法者非联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更令定议。长乐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贞观六年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奏言:“昔汉明帝欲封其子,帝曰:朕子岂得同于先帝子乎?可半楚、淮阳王。前史以为美谈。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既加长字,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殊,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可,实愿陛下思之。”太宗称善。(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五)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B. 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C. 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D. 太宗谓曰/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况古人云/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汝之此意/非益政理/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特定方法加密呈进。B. 宿卫,意为在宫禁中值宿警卫,也指皇帝的警卫人员。文中是指后者。C. 阁门,指古代宫殿的侧门,也指中央官署内阁的略称,文中指的是后者。D. 出降,在封建社会指公主下嫁,文中指文德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出嫁。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对待秦王府老部下这件事上,唐太宗认为自己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应该存有偏私之心,并引用古人的例子加以证明。B. 唐太宗认为见过一面的人尚且感到亲近,何况是旧日的属下。这表明他对属下很有感情,非常认同房玄龄上奏的内容。C. 自己的女儿长乐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命令有司陪送的财礼,比当年高祖之女永嘉长公主出嫁时的财礼高出一倍。D. 魏征认为,长公主既然加了“长”字,就表明要比公主的身份尊贵,虽然对待她们在感情上不尽相同,但礼节上不应逾越。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2)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14. 请根据文本分别概括唐太宗处理秦府旧部、长孙无忌、长乐公主之事的依据。【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用人只问是否有能力胜任,怎能因亲疏、新旧关系而区别对待呢?(2)法律,不是我一人的法律,是天下的法律,怎么能够因为无忌是皇亲国戚,便想要变动法律呢? 14. 以人才为重;以法律为重;以礼制为重。【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句译为:太宗说:“我以天下为家,不能偏私于一人。只任用有才能德行的人,怎能因为新旧关系而有所分别呢?况且古人说:士兵就像火一样,不控制就会把自己烧死。你的提议,对治理国家没有好处。”“不能私于一物”是介词结构后置,“一”作“物”的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惟是”是固定结构,宾语前置句,“才行”是并列结构的词语,不可断开,“有才行”作“任”的宾语,排除 A。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文中指的是后者”错误。“阁门”文中指的是前者,是长孙无忌被召,从宫殿门进入。故选 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非常认同房玄龄上奏的内容”错。文中“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论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可以看出批评房玄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关键词:“但”,只;“堪否”,否有能力胜任;“异情”,区别对待。第二句关键词:“法者非朕一人之法”,判断句;“何得”,怎么能够;“以”,因为;“亲戚”,皇亲国戚;“挠”,阻挠、变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归纳要点的能力。对待秦府旧部方面,由原文“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可知,太宗认为,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朝廷用人只问是否有能力胜任,不能因亲疏、新旧关系而区别对待。由此可看出,太宗以人才为重。对待长孙无忌方面,由原文“法者非联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可知,太宗认为,法律,不是他一人的法律,是天下的法律,不能因为无忌是皇亲国戚,便想要变动法律。由此可看出,太宗以法律为重。对待长乐公主方面,由原文“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可,实愿陛下思之。太宗称善”可知,当魏征劝诫太宗不要超越礼制,按照正常规格给长乐公主嫁礼时,太宗赞同。由此可概括:太宗以礼制为重。参考译文: 唐太宗刚即位时,中书令房玄龄上奏说:“秦王府的老部下没有做上官的,他们都埋怨陛下,说前太子宫和齐王府的部下都比他们早先安排了官职。”太宗说:“古时候所谓的大公无私,是指宽容公正而无私心。丹朱、商均是尧、舜的儿子,而尧、舜却废黜了他们,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兄弟,而周公却把他们杀掉。由此可知,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从前诸葛孔明,只是蜀国的丞相,他还说我的心就像秤那样公平,不能因人而轻重有别。何况我如今治理一个泱泱大国呢?我们的衣食都出自百姓,这就是说,百姓的人力已奉献给了朝廷,而我们的恩泽却没有遍及民间,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选择贤才,就是要安抚百姓。用人只问是否有能力胜任,怎能因亲疏、新旧关系而区别对待呢?凡是见过一面的人尚且感到亲近,何况是旧的下属,怎会一下子就忘掉呢?如果才能不堪胜任,怎能因为是旧的下属而先任用?如今你们不谈论他们能不能胜任,而只说他们有怨言,这难道是至公之道吗?” 贞观元年,有人上书请求把秦府旧兵都授予武职,补充进宫中做侍卫。太宗说:“我以天下为家,不能偏私于一人。只要有才能德行的人就任用,怎能因为新旧关系而有所分别呢?况且古人说:士兵就像火一样,不控制就会把自己烧死。你的提议,对治理国家没有好处。”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长孙皇后的哥哥)曾经被皇帝召见,不解下腰间的佩刀,向东走上阁门,走出阁门之后,监门校尉才发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由于监门校尉没有觉察,其罪行该当死,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